(第一节)老年性阴道炎
老年性阴道炎是指妇女绝经或长期闭经后,因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壁萎缩,黏膜变薄,局部抵抗力下降,而致病菌入侵繁殖引起的炎症。临床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阴部瘙痒或灼热疼痛等。本病多发生于绝经晚期及老年妇女,约有30%的绝经后妇女患病,国外报道绝经后妇女发病率高达98.5%,但亦见于卵巢功能低下,或有盆腔放疗史以及闭经过久的病人,又称为“萎缩性阴道炎”,可参照本病处治。
中医虽无“老年性阴道炎”之病名,但就其临床表现而言,当属“阴痒”、“带下病”范畴。其病机多由肾气虚衰,肾精不足,任带二脉失于固摄,湿热之邪入侵而致本病。
《内经》曰:妇人“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妇人年逾七七,月经停闭,肾气已衰,或手术损伤,致冲任二脉虚衰,带脉失约,任脉失固;或肝肾阴虚,阴部失于濡润,湿热之邪乘虚入侵而致发病。
本病以肾虚为本,湿热为标,本虚标实,标本并重,肝肾同源,其中又以肝肾阴虚为多见。病久亦可累及肾阳、脾阳,造成肾阴阳两虚,脾肾两虚的复杂症候,如纳少,便溏,或肢冷尿清长等证。
西医学认为阴道的结构与雌激素水平有关。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使阴道黏膜变薄,皱襞消失,弹性下降,黏膜上皮糖原减少,阴道pH值上升,乳酸杆菌逐渐消失,致阴道杂菌生长,阴道失去自净与防御功能,易受损伤而引起炎症。引起老年性阴道炎的细菌可能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等,均为阴道正常菌群。经研究发现,老年性阴道炎患者及正常老年妇女的阴道菌群数量与种类均无差异,且除无乳酸杆菌外,亦与生育年龄妇女无甚区别,但其pH值却明显高于正常老年妇女,为7.5。经治疗有效的病例,pH值均下降至正常老年妇女水平。
中医疗法
1.外洗方
(1)《外台》秘要引心录疗阴痒方枸杞根500克,水1500毫升,煮十沸,适寒温洗之。
(2)黄柏30克,金银花10克,仙灵脾30克,煎水冲洗或坐浴,每日1—2次。
2.阴道上药
(1)苦参碱
解毒止痒。用于阴道炎。制成栓剂放入阴道深部。每晚1次,每次1粒,10天为一疗程。
(2)紫金锭
清热解毒,活血消肿,辟秽化浊。用于热毒壅滞所致的疔毒、淋巴结炎等。每次5片,研末,用窥器扩开阴道上药。每日1次,5天为一疗程。
3.膏剂
黄连膏:黄连7.5克,黄柏、归尾、姜黄各7.5克,生地黄30克,黄蜡50克,以香油浸2天,文火熬枯去渣,再煎入黄蜡成膏。先清洗阴部,再涂于阴道壁。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同时宜配合内服药以培本,可选用知柏地黄丸。
药膳疗法
怀山药粉30克,芡实15克,煮羹代点心。
西医疗法
以增加阴道抵抗力及抑制细菌生长为原则。
1.尼尔雌醇,口服2.5—5毫克,每半月一次,连服2—3个月。
2.己烯雌酚,0.25—0.5毫克,阴道上药,每晚1次,连用1—2周。
3.1%乳酸醋酸冲洗阴道,增加阴道酸度,必要时加甲硝唑。但如同时患有激素依赖性疾病,如子宫、乳腺恶性肿瘤,应慎用或禁用上述药物。
预防与调护
勤换内衣、内裤,被褥用开水烫,日晒;少食辛辣食物。
(第二节)老年女阴干涩
老年妇女,天癸已竭,带下分泌极少甚或全无,不能濡润前阴空窍而自觉阴道明显干涩不适,称为老年女阴干涩症。
有关此病的专篇论述较少,多散见于闭经、不孕、阴痒、经断前后诸症及“房中术”的论述中。
中医学认为带下属阴液,具有滋养濡润空窍的作用,与肾、肝、脾三脏功能密切。因肾藏精,主水液,开窍于前后二阴,荣于阴器;肝藏血,肝经络阴器;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若肾精充盛,肝血有藏,脾气健运,则精血有余,化而为带,濡润前阴空窍而无燥涩之弊。一旦先天或后天因素,导致三脏功能不足或失调,影响带下的生成,则女阴空窍失去正常的濡养,表现为局部的燥涩不适及全身的伴发症状。老年妇女,肾衰天癸竭,加重了肾、肝、脾功能不足的趋势,尤易出现女阴干涩,影响生活质量。然而老年妇女阴道分泌物减少,生殖器官衰退是不可逆的,如能保持部分阴精,维持适量带下,对于延缓衰退,保持阴阳气血间相对平衡有一定意义。
西医认为:妇女一生中,从生育能力与性活动正常时期转入更年期,是一个必经的生理过程,这一过程基本生理变化是卵巢分泌雌激素的功能减退以至完全消失。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活动先是波动,然后趋于稳定,由于卵巢功能衰退,绝经前后期妇女的E2分泌均有很大的个体差异。亦有一部分人发病,除与内分泌功能状态有密切关系外,还与个人体质、健康状态、社会环境及精神因素等密切相关。普遍认为:E2的减退,阴道细胞角化渗出物减少,宫颈、宫内膜腺体萎缩,分泌黏液减少,导致外阴、阴道黏膜变薄,润滑性减弱等萎缩症状,用局部或全身性E2替代疗法较好。
现代研究表明:年老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生殖器官萎缩,黏膜变薄,润滑性减弱是老年女阴干涩的主要病因,这与中医妇科之肾虚精亏天癸竭有着密切的关联,采用中医之补肾益精滋阴润燥法或西医之E2替代疗法均可缓解本病的干涩症状,也佐证了这一认识。
中医疗法
1.妇宁康
补肾助阳,调整冲任,益气养血,安神解郁。用于围绝经期综合征,崩漏带下,子宫寒冷,阴道干燥等。每日3次,每次4片。
2.二甲地黄汤
【组成】灸龟甲(先煎)15克,灸鳖甲(先煎)15克,干地黄、淮山药、山萸肉、炒丹皮、茯苓各10克,天冬、麦冬各9克,夜交藤15克,莲子心3克。
全方有滋补肝肾,生津养液之功。原方主治肝肾亏损,带下过少证或围绝经期干燥综合征等。方中六味地黄丸合龟甲、鳖甲滋补肝肾之力尤甚,配天冬、麦冬养阴增液清内热,夜交藤、莲子心清热养心安眠。全方合用,滋补肝肾,生津养液,用于治疗老年女阴干燥症属肝肾阴亏,精血不足者,取其病机相同,“异病同治”之故也。
3.归芍杞菊地黄汤(经验方)加制首乌、女贞子
【组成】当归、白芍、枸杞子、菊花、熟地黄、淮山药、山萸肉、丹皮、泽泻、茯苓、制首乌、女贞子。
此方由归、芍与杞菊地黄丸组成,功用滋补肝肾,益精养血润燥,可用于肝肾精血亏虚所致的女阴干涩,带下过少。方中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用于肾阴不足诸证,加枸杞子、菊花合当归、白芍,滋补阴血,加制首乌、女贞子,增强其补益肝肾精血之力。共奏滋补精血,养阴润燥之功。诸药合用,使肝肾得补,精血得滋,燥涩得润。临床用之,多能缓解病情。
药膳疗法
施膳原则:滋肾柔肝,育阴潜阳。
1.首乌10—20克(布包),大米100克,放砂锅内煮粥,每天1剂,供早晚餐服用。
2.芝麻15克,大米100克,将芝麻用水淘净,轻微炒黄,研成泥状,加大米煮粥,每天1剂,供早餐用。
3.山萸肉15克,糯米50克,红糖适量,加水450克,放入砂锅内煮成粥服用。
4.龟血和甜酒煮熟口服。以上适用于精血不足证。
西医疗法
绝经后妇女雌激素下降是外阴、阴道及内生殖器官萎缩干涩的主要原因,故激素替代疗法已为医生和患者广泛接受。激素替代疗法有雌激素替代疗法、雌激素+孕激素替代疗法、雌激素+孕激素十雄激素替代疗法,给药途径也多种多样。激素替代治疗不仅能缓解包括泌尿生殖道萎缩干涩在内的自觉症状,而且对绝经后心脑血管疾患和骨质疏松有一定疗效。但应用之前,一定要全面检查,乳腺癌、子宫内膜癌(II期或以上)、凝血病或抗凝血治疗期间、肝功损害、活动的血栓性静脉炎、激素依赖性血管栓塞、未确诊的阴道出血者,均禁用。常用的药物如下:
1.雌二醇控释贴膏每周2片,连用3周,停药1周。每疗程于贴片的最后5天口服安宫黄体酮4毫克,每日1次,连服5天。注意经常更换贴片的部位。
2.尼尔雌醇+安宫黄体酮是一种雌激素(E3)加孕激素(P)疗法。尼尔雌醇1—2毫克,半月一次,口服,用药3个月后,每日口服安宫黄体酮8—10毫克,分2次服,连服7—12天为1疗程。如无撤药出血,可将使用尼尔雌醇由3个月延至6个月,安宫黄体酮用法不变。这是临床较常用的一种替代疗法。
3.利维爱是人工合成的“模仿性腺”的甾体激素,为雌、孕、雄3种激素的合剂,长期应用比单纯应用雌激素安全。
用法每次1.25毫克,每日1—2次,口服。
近来,对绝经后激素替代疗法研究较多,其用量应控制到最小有效量后维持,为提高绝经后妇女的生活质量,激素替代可坚持10年或更长时间,其间应注意定时体检。
预防与调护
1.预防
2.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3.饮食清淡而富含营养,可参照食疗部分,结合个人体质,加强饮食调养。
4.避免早婚、多产,实行计划生育,适当节欲。
5.注意经、孕、产、乳及围绝经期等五期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
2.调护
一般护理:一旦发生本病,应及早求治,禁房事,保持外阴清洁,穿宽松棉质内裤。
精神护理:给予必要的关怀、体贴,杜绝讳疾忌医心理,或不遵医嘱,滥用含雌激素类药物的作法,医护人员应详细交待病情原由,消除患者顾虑,鼓励其长期坚持服药。
饮食护理:禁烟、酒及肥甘厚味、辛辣之品,饮食宜清淡而富含营养,恰当选用食疗方案,坚持长期药膳调养。
药物护理:注意在医生指导下,合理选用中西药物调护。
(第三节)老年经断复行
老年妇女,本已绝经而忽然又再行经者,或妇女绝经1年以上又见经潮者,称“老年经断复行”,又称“年老经水得行”、“妇人经断复行”,俗称“倒开花。”
中医学有关“老年经断复行”的记载并不多见,在有限的论述中,大致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若年老经水复行,仍按月而至,无任何症状者,属营血有余,勿需用药,如《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云:“若止而复来,无他症者,乃血有余,不得用药止之。”另一种观点认为老妇经断复行,但见经候不调,或兼见他证者,多属病态。常因脏腑虚弱,肝失所藏,脾失所统而致,亦有不慎房中,相火妄动,迫血妄行。本病须注意排除生殖器肿瘤。
西医妇科学认为绝经后阴道出血,是指自然闭经1年后,阴道流血或流出血性分泌物,多为月经再潮,或生殖系良性疾病或恶性肿瘤引起,其出血可能来自阴道、宫颈、宫腔及输卵管、卵巢,因而可能是老年性阴道炎、宫颈息肉及生殖器官良、恶性肿瘤引起,也可能由其他非妇科病引起,其病因复杂,涉及范围较宽。近年来,随着卫生保健工作的深入及健康普查工作的展开,器质性因素所致的绝经后出血大为减少,非器质性病因所致者比例有所上升。在非器质性病因中,绝经后出血,宫内膜病理活检属萎缩性者占59%—82%;尚有一部分内膜活检为增殖性(包括增生期与分泌期),其出血是内分泌因素所致。
《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指出:“妇人七七四十九岁,天癸竭,若已断,或一年或三五年复来者,当审其有故无故,是何邪所干,随证医治也。”老年经断复行,属于病理的因素有气虚和血热。气虚有因中气不足,固摄无力,血失所统而致者,又有年老肾虚,门户不固,封藏失职而致者;血热有因产乳过众,耗伤阴血,热内生,热扰冲任,血海不宁,阴血下走而致者,亦有因房中不慎,肾精亏损,肝失濡养,相火妄动,扰及血室,迫血下行而致。经断复行,由血热而致者,常继发热随血去,冲任伤损而变生气阴血俱虚之证;若突然大量下血,失血过多,有形成“老妇血崩”而致昏晕之虑。
现代研究表明:绝经后阴道出血,宫内膜活检属萎缩性者占59%—82%,由于老年妇女雌激素水平下降,抵抗力降低,易受感染而出血;子宫内膜萎缩后,功能层菲薄,腺体的腺管变细,易于阻塞形成囊肿,腺囊破裂、静脉破裂而致出血;血管趋于表面,且管壁硬化,易致血管阻滞、破裂出血;尚有部分内膜活检为增殖性(包括增生期与分泌期),其出血是因为绝经后,过高FSH刺激萎缩的卵巢,使卵巢皮质中间质细胞增生,分泌雌激素;或因外周组织(如脂肪)不断将体内雄激素转变成雌酮,雌酮在体内逐渐增多,使宫内膜发生增生期变化;或因少数偶发排卵产生的性激素,使子宫内膜呈分泌期变化。当这些激素水平发生波动时,子宫内膜则随之剥脱而出现阴道出血。
中医疗法
1.气虚证
(1)临床见证:七七之期已过,经水断绝1年以上而复行,量或多或少,色淡而不鲜或质稀夹血块,可伴见倦怠嗜卧,肢软无力,腰膝酸软,气短懒言,头晕心悸,纳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无力。
因脾肾气虚,统摄无权,或年老而合,肾气受损,封藏失职,门户不固,冲任失于制约,故而经断复来;气虚失于温煦,则经血淡而不鲜,质清稀;血行迟滞则时夹血块;脾肾气虚,阳气不布则倦怠嗜卧,肢软无力,腰膝酸软,气短懒言,头晕心累,纳少便溏;舌脉均为气虚之象。
(2)辨证依据:
(1)年过七七,经水断绝一年以上而复行,量或多或少,血色淡而不鲜或夹血块。
(2)倦怠嗜卧,肢软乏力,腰膝酸软,头昏心累,气短懒言,纳少便溏。
(3)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无力。
(3)治法与方药:
治法:补肾扶脾,益气摄血。
(1)安老汤
【组成】人参、黄芪、熟地黄、白术、当归、山萸肉、阿胶、黑芥穗、甘草、香附、木耳炭。
本方乃傅青主治疗年老经水复行所设,原方功在益脾平肝,育阴止漏,主治妇人肝脾两虚,肾水亦亏,年老经水复行,或下紫血块,或红如血水淋漏不止,有似行经而实非经者。人参、黄芪、白术益气补脾,脾健则能统血;当归、熟地黄、阿胶养血补肝,肝不虚则能藏血;熟地黄配山萸肉大补肾水,肾水足则虚火自熄,肝气自疏,肝舒则脾自得养;更以香附舒肝解郁,与参、术、归、地同用,使补中有行,补而不滞;黑芥穗、木耳炭理血止血,甘草和中益气,调和诸药。因本方有制止老年经水再行的作用,故名安老汤。
腰痛加川断、杜仲,则补肾强腰之力加强。出血过多,宜去当归之辛窜活血,加贯众炭研末冲服,止血之效尤佳。
(2)举元煎合寿胎丸
【组成】人参、黄芪、炙甘草、炒升麻、炒白术、菟丝子、续断、桑寄生、阿胶。
举元煎是在补中益气汤(《脾胃论》)基础上稍予精简药味而来。原方功在补气摄血,升阳举陷。主治气虚下陷,血崩血脱,证属气虚下陷冲任不固,血失所统而致。方中参、芪、术、草补气摄血,其中黄芪与升麻相配,升麻引补气药上行,起着“升提”、“举元”的作用,正如李杲所云:“升胃中清气,又引甘温之药上升……人参、黄芪非此引之,不能上行。”五药相配,以补为主,补中寓升,可收补气摄血,升阳举陷之功。寿胎丸乃张锡纯所创,原方功在补肾安胎,主治肾虚滑胎。本病用之,因年老妇女,肾之精气亏虚,门户不固、封藏失职故经水断而复行。方中菟丝子、续断、桑寄生固肾强腰,平补肾气肾精,阿胶滋肾养血止血。举元、寿胎合用,脾肾双补,益气固冲以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