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界指的是国家的边界,一个国家的边界同样与这个国家和邻近国家的利益考虑息息相关。
一个国家的边界,往往是由地险,和国家之间的强弱,以及君主或领导者的智慧野心而决定。
如果无地险的阻隔或阻隔作用不足的情况下,这样的国家一般会一直争战,直到统一。如果没有出现统一的情形,那么这些国家之间的纷争甚至战争一定会比较多。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假如不统一,而在没有地险阻隔或阻隔作用不足的情形下分为两个或多个国家,这两个或多个国家就会存在较多的利益冲突,而且会较大程度地担心另外国家的侵略,并因此而导致较多的纷争,甚至战争。因此为了国家的长久稳定,这些区域的人民和统治者就会存在统一的欲望,并会因此而在国力强盛的时候进行大的战争,以达到统一并减少纷争和使国家长久稳定的目的。相反,如果地险的作用足够,那就能有效地阻止其他国家由此处向自己国家侵略,而这个国家就会以此处的地险作为国界。而此处的地险也将会阻止这个国家由这一处向其他的国家扩张,因此邻近的国家也将会以此处作为自己的国界。这是地险只要阻隔作用足够,就会成为国界的原因所在。而只要地险的作用足够,也将可以有效地减少相邻国家之间的纷争和战争。
譬如我国是一个疆域比较大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形成就与地险有关。首先,在我国的国土之内,地险的阻隔虽然存在,但却不足以阻断各个地区的利益的一致性,由此其统一便存在了条件和基础。如果看一看我国与邻近国家的地险,便会发觉这些地险的阻隔性远较国内的地险的阻隔性要大,譬如我国与朝鲜的主要地险有鸭绿江、图门江、长白山、黄海;我国与蒙古的主要地险有阿尔泰山;我国与现已解体的前苏联的主要地险有黑龙江、乌苏里江、兴凯湖、腾格里山、帕米尔高原;我国与阿富汗的主要地险有帕米尔高原;我国与巴基斯坦的主要地险有喀喇昆仑山;我国与印度的主要地险有喜马拉雅山;我国与尼泊尔的主要地险有珠穆朗玛峰;我国与锡金的主要地险有喜马拉雅山;我国与越南的主要地险有北仑河、南海;我国与日本的主要地险有东海;我国与菲律宾、文莱的主要地险有南海;等等。而疆界的划分往往就是地险之处。地险不仅使得一个国家的利益变得一致,还可以一定程度地起到阻止外来国家侵略的作用和目的,中国古代十分强盛繁荣,就与地险有十分大的关系,由于地险的阻隔,古代的中国可以专心地发展农业、科技、国力,因此其强大便有了稳固的基础。
如果我们看一看欧洲的地图,便会发觉欧洲分为许多的国家,而且这些国家的疆域一般都不大。这一点其实与欧洲的地险的复杂性有着莫大的关系。欧洲的地险最突出的特点是对各国都有阻隔作用,但阻隔作用又不够大。由于地险的阻隔作用不足,所以各国,特别是邻近国家的利益仍存在一定的一致性。但地险的阻隔作用虽然不足,但又具备一定的阻隔作用,因此各国,特别是邻近国家的利益又存在一定的矛盾性。利益的一致性使各国有统一的欲望,利益的矛盾性又会使各国有独立的要求;利益的矛盾性使各国的纷争特别多,利益的一致性又使各国的统一欲望和战争欲望特别多。因此在这里,出现了拿破仑,出现了希特勒,二人同样地野心勃勃,横扫欧洲。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形,与其地险的复杂性有着十分大的关系。就算是在没有拿破仑、没有希特勒的时期,欧洲各国的纷争相对来说,也较其它地方要多,这其实是地险的复杂使各国利益的一致性和矛盾性变得复杂而导致的现象。
试以英、法两个国家而论,两国的最大地险是英吉利海峡,由于英吉利海峡的阻隔作用,足以使英法两国分立成国,但英吉利海峡的阻隔作用仍然不足,两国相距仍然比较近,这是英法两国不断争战的最主要因素。如果英吉利海峡足够阔大,英国的船只和法国的船只较难运送士兵和粮草物资等,那么这两个国家之间的争战一定会少得多。甚至只要英吉利海峡更阔大许多,达到充足的阻隔作用,两国将基本上不存在战争的可能。又或者英国的岛国位置不处于法国对开,而是处于葡萄牙的对开,那么争战的将成为英国和葡萄牙之间,又或者是成为英国、葡萄牙、西班牙三国之间的争战。
又再以法国为例,法国既与德国接壤,又与西班牙接壤,而最大一个特点是,法国与西班牙的国界处有比利牛斯山脉。而正由于比利牛斯山脉的地险阻隔作用比较大,阻断了法国与西班牙之间的利益的一致性,也阻断了两国之间的矛盾性,而使两国之间的纷争和战争明显地比较少。但法国与德国之间,地险作用明显不足,故此法国与德国之间的纷争和战争特别多,例如是拿破仑一世时期、拿破仑三世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两个国家之间的纷争甚至于战争都不可避免地出现。
这些都是地险对国家边界的形成的巨大作用,并影响着国家的军事、战争、甚至影响着国家的繁荣与衰落。
国家的边界,除了地险的因素之外,也与国家的强弱,和君主或领导者的智慧野心有着十分大的关系。譬如中国古代,由于秦朝的强大和秦始皇的智慧野心而得以统一。又或者是拿破仑时期,由于法国的强大和拿破仑的智慧野心,法国的版图比之前和现在要大得多。到了希特勒时期,也由于德国的强大和希特勒的智慧野心,德国的版图也比之前和现在要大得多。可见,国家的边界除了与地险有密切的关系,也与国家的强弱,和君主或领导者的智慧野心有着十分大的关系。
不过,在众多因素中,地险是国家边界形成的最重要因素。如果地险的作用足够,那么,国家的强弱,和君主或领导者的智慧野心,将不存在改变这样的地险成为国界的可能。现时,世界上有不少国家的边界和一二千年之前也基本上没有大的分别,就算变化了,变化的也只是很少的部分,这都是由于地险的作用而产生的结果。又或者,一个国家由于其强大,由于君主或领导者的智慧野心,而使国家兼并和使国界变大,但只要地险的作用足够,这个国家最终仍会分裂,而分裂所成的国家也将会是以这些地险成为国界。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各国在海陆空都发展出能大幅跨越地险的战争武器,地险的作用相对轻微一点了。但就算是以现在的战争力量,出现了兼并的情形,如果地险的作用足够,相信兼并之后,分裂的可能性仍然会是十分大的。因为原来国家所在的地区,将会因为地险的阻隔作用而使利益不一致,而利益的不一致最终会导致分裂的出现。
中国在不少的时期都是一个统一的大国,而欧洲基本上是长久地分为许多疆域较小的国家,虽然上面已经分析过二者之间差别的内在原因,但仍可以总结和概括成以下几点:一、欧洲的地险比中国的地险复杂得多,对各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和阻隔作用,并形成多个国家,和一定程度地固定各国的国界,但地险对各国的保护作用和阻隔作用又不足以达到隔绝其他国家侵略的目的,因此存在较多的纷争甚至战争;二、与君主或领导者的智慧野心有关,例如拿破仑时期,法国的版图比之前和现在要大得多,和希特勒时期,德国的版图比之前和现在要大得多;三、中国在秦始皇时期便统一了度量衡、货币和文字,而欧洲的度量衡、货币和文字是不统一的;四、与国力的强弱有关,中国出现了秦国,并以其强大的国力统一了中国,之后,汉、隋、唐、宋、元、明、清都是统一时期,而欧洲受地险等因素的影响,并没有国力特别强盛的国家能够对其进行统一;五、与统治思想的不同有关,中国以儒家的仁义思想进行治国,讲究的是忠君爱国,和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而对人心的凝聚,对人行为的仁义礼法,和对中国的统一也起到十分大的作用。主要由于这五个原因的差异,使中国能够成为一个统一的大国,而欧洲却分为许多个不同的国家。
上面讲过,“国界的形成往往是由地险,和国家之间的强弱,以及君主或领导者的智慧野心而决定”。利用这个理论,我们不仅可以解释中国和欧洲各国的国界,而且可以解释其他各个国家的国界,除此之外,还可以解释世界各国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国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