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同志高瞻远瞩地指出:“一个国家的文化,同科技创新有着相互促进、相互激荡的密切关系。创新文化孕育创新事业,创新事业激励创新文化”。《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进一步明确指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架构。大力开发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支持开发重大产业技术,制定重要技术标准,构建自主创新的技术基础。”《“十一五”规划建议》强调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这意味着中央近年来一再号召的自主创新将由理念上升至运筹层面,并将作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组织实施。随后在《“十一五”规划纲要》里进一步作了具体安排。
2005年5月,第八届北京科博会期间,美国《时代》杂志对中国的创新能力提出疑问,该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题目就叫“中国能创新吗?”这样的疑问不免令国人尴尬,但更多的是带给我们反思。
“世界工厂”的说法让中国处在咄咄逼人的世界科技包围之中,我们过去部分地靠“市场换技术”的引进型经济模式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战。1980~2005年底,我国累计批准外资企业552942家,合同金额12500.86亿美元,实际使用6224亿美元。人口最多、人力资源最丰富、文化渊源最深远和民族历史最悠久的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她的经济腾飞对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无可厚非的贡献和越来越大的影响。然而,中国自己的许多历史遗留的困难问题还有待年轻一代奋发图强去加速化解、克服。例如,据统计,按年人均纯收入低于683元的标准,2005年末农村贫困人口还有2365万人;按年人均纯收入684~944元的标准,2005年末农村低收入人口还有4067万人。如果按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的日消费收入人均低于1美元计,则我国农村的贫困人口势必超过1.5亿人。又据该署2005年人文发展报告(HDR),我国15岁及以上成年人的文盲率还有9.1%!我国经济总量约占全球的5%,却消耗着全球年产一次能源的12%、钢材的28%、氧化铝的25%、水泥的50%、淡水用量的15%。我国单位GDP的综合能耗是美国的4.3倍、德国、法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平均约高出OECD各国2.5~5倍。淡水用量与美国相当,GDP只有美国的1/5(毛估:美国3亿人口、GDP约11.5万亿美元;我国13亿人口、GDP约2.3万亿美元)。其次,在目前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过程中不能不检视一番我们这个“世界工厂”的实际产业水平。发达国家将技术含量较低的产业和工序向中国转移的现象也已司空见惯,大部分跨国公司将研发的产品放在中国加工,就地销售或出口,在国内完成制造流程最后一道工序,所谓“中国制造”主要还停留在组装业上。中国企业获得的利润远低于那些负责核心技术研发和品牌行销的外资企业。2005年12月8日,中国科协副主席邓楠在《小康》杂志社举办的2005年首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上说,目前中国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设备投资60%以上依靠进口,科技进步的贡献率只有39%左右。由于不掌握核心技术,每部国产手机售价的20%,计算机售价的30%,数控机床售价的20%~40%都要付给国外专利持有者,更遑论长期受制于人、许多被征收高额专利费的DVD企业被迫关门等。据新华社提供的消息:我国医药生物技术生产所采用的专利,几乎90%以上是“舶来品”;一只国产MP3音乐播放盒售价79美元,要向国外支付专利费45美元,企业本身的利润只有1.5美元!一些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装备制造业,如航空设备、精密仪器、生物医学工程设备、工程机械等技术含量很高的产品,我国主要依赖进口。又如国内若干集成电路企业的核心技术高度依赖跨国厂商,一旦核心技术供应中断,几乎只能维持半个月生产。严重的对外技术依赖也是对我国国家安全构成的严重隐患。
事实上,目前中国农业技术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约10~15年;传统工业劳动生产率约为美国的1/25、日本的1/26;平均为OECD各国的1/10.因此,努力加大我国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避免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成为国人亟须面对、迫在眉睫的大问题。毋庸讳言,这里关键的关键就是人才。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形成的创新型人才大军当能力挽狂澜、所向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