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若干著名跨国公司正在“本土化”的人才物色竞争战略指导下,在各宗主国或地区实施竞争揽才的特别行动。德国的西门子公司(Siemens)、美国的微软(Microsoft)公司等都先后展开了争夺人才幼苗的竞争,吸纳对象已经从大学生向前延伸到高中甚至初中的“高材生”。韩国的LG电子公司不但要在今后3年里从中国挖走1600名人才,而且在前两年与清华大学合办“China-MBA”课程;并启动“中国奖学金”项目,计划把100万元人民币奖学金颁发给全国19所大学的200名优秀学生,为今后LG电子精英员工的来源进行铺垫工作。
美国微软公司“技能2000”计划的重要内容就是与世界各地350所大学合作,大举培养高技术人才。同时他们还把人才竞争的时间提前到毕业之前,现在,全球已有近千名“人才苗子”从上中学开始就拿微软的补贴念书。北京大学400万元奖学金当中,外企占了300万元,包括美国摩托罗拉(Motorola)、宝洁(P&G)、德国奔驰(Benz)、荷兰菲利浦(Phillip)等世界著名跨国公司。
2006年5月12日,美国惠普(中国)公司正式启动了在中国市场的最大人才招聘计划,年内要为公司招聘1000位新员工。目前,惠普(中国)公司共有员工4000余名,基本上已“本土化”。
在中国市场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跨国公司纷纷加大了在中国的投资力度,而中国也为跨国公司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在过去几年,在中国本地的人才竞争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趋势。美国Google、微软与我国著名的百度网络公司在2005年打响了搜索人才战;在最近的两年,美国微软、英特尔(Intel)、思科(Cisco)、摩托罗拉和德国SAP等众多跨国公司都扩大了在中国境内的研发业务。
美国《商业周刊》在2006年3月末发表的一篇文章说:“随着微软、摩托罗拉和英特尔等国际巨头纷纷在中国扩大研究业务,如何找到适合的人才将成为棘手的难题。”在国内,新兴的网络公司也不示弱。例如首屈一指的著名中文网站“百度”2005年的技术人员就增加了1倍以上,而2006年的招聘计划仍在继续。另外一家互联网新贵深圳腾讯也在摩拳擦掌,2006年内准备扩充1000人。
微软宣布3~5年内在中国的研发人员将超过3000人,到2006年底,新增人才就将超过800人。美国Google、戴尔(Dell)两大公司也在中国为自己的研发中心制定了人才招聘计划,数量也非同小可。近年来,印度软件企业纷纷加快了进军中国的步伐,并大规模招聘中国软件人才。印度软件巨头、第二大软件出口商Infosys科技公司表示,该公司计划投资1500万美元在杭州修建一座占地10万平方米的软件开发中心,计划在中国招聘6000名程序员,其中的大部分将在这里工作,其余则选送到该公司计划投资1000万美元扩建的另一家开发中心。截至目前,Infosys在中国已有290名程序员。目前印度的四大软件公司已有三家在北京落户。印度第一大软件公司TCS近日与中太科技、微软建立我国国内规模最大、国际化取向最强的软件服务合资公司;而印度四强中的维布洛公司目前也已签约进驻北京中关村软件园;萨迪扬公司则在跃跃欲试,准备在华成立一个4000人的研发中心。中国较廉价的智能劳动力是吸引印度来华投资的主要因素之一,中国软件人员的工资水平仅约相当于印度同类人员工资的40%。上海的一项调查显示:有些跨国公司甚至扬言要买断内资企业整个部门的人才来造成内资企业瘫痪,这是恶性竞争的信号,应该坚决予以制止。
由于跨国公司人才“本土化”战略的实施,我国金融界高层次人才资源的流失加快。近几年国有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人才竞争日趋激烈,而外资银行、保险、证券业的进入更让人才竞争“白热化”。加入WTO之后,国内金融业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优秀人才的流失。外资金融机构凭借丰厚的待遇、先进的管理和培训、内部公平的竞争机制,抢夺着国内金融业中的优秀人才。现在国内银行不少中高层员工跳槽到外资银行,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技术主管、中层管理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