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共43章)
↓↓
第1章 序
第2章 校园遇知音
第3章 钱琢如先生的数学史课与诗词
第4章 体育主任舒鸿与浙大的“坦克部队”
第5章 王淦昌先生和浙大物理系
第6章 怀念胡刚复老师
第7章 晓沧先生和芳野
第8章 忆浙大永兴分校主任储润科教授
第9章 “老树发新芽”——苏步青先生与浙大数学系
第10章 名师片断三则
第11章 难忘导师情——怀念业师郭在贻先生
第12章 言传身教 恩重如山——忆老学长徐僖院士和冯新德院士
第13章 清风留古道 春雨忆初阳——怀念朔方师
第14章 回忆父亲竺可桢
第15章 我的爸爸苏步青
第16章 回忆父亲王国松先生在遵义的岁月
第17章 父亲是我们心中不朽的丰碑——费巩子女回忆录
第18章 忆马校长二三事
第19章 老校长与新浙大
第20章 怀念我的老师王季午先生
第21章 深深的怀念——回忆和朱祖祥院士一起的几件往事
第22章 我所认识的陈立先生
第23章 半个世纪的浙大心路
第24章 难忘的岁月
第25章 “黑白”,我们的摇篮——回忆浙大黑白文艺社
第26章 宜山·遵义·湄潭
第27章 沙村一年
第28章 怀念浙大史地系——十二年生活、学习与工作的回忆
第29章 芳野与浙大龙泉分校
第30章 抗战时期的浙大学生
第31章 在浙大学习的日子(1941-1945)
第32章 六十年后说东归——1946年浙大由贵州复员杭州纪事
第33章 浙大医学院旧事
第34章 半个世纪的回忆
第35章 铺路石
第36章 难忘浙大 感激浙大
第37章 与“化自”一起成长
第38章 保卫灵隐禅寺
第39章 不花国家一分钱的两段育秧研究
第40章 《化工自动化》一书编写中的故事
第41章 路,始于浙大
第42章 三代人的浙大情结
第43章 后记
同类推荐
莎士比亚喜剧集
德国诗人歌德有句名言:“说不尽的莎士比亚!”中国戏剧家曹禺曾赞叹:“莎士比亚是一位使人类永久又惊又喜的巨人!”莎士比亚是公认的世界级戏剧大师,他的剧作中蕴涵了浩瀚的人生,渊博的知识和发掘不完的深邃思想。本书就收录了莎士比亚六部喜剧代表作,包括《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皆大欢喜》《错误的喜剧》,《第十二夜》,《温萨的风流婆娘们》,主题大同小异,情节却生动而且丰富,不落俗套,错综复杂的情节经常由许许多多的欺骗、偶合、乔装打扮和奇遇组成。作品闪耀着人文主义理想的光芒,充满着欢乐气氛和乐观精神,歌颂了人类的美好爱情和纯真友谊,具有永恒的魅力。空间生产与文化表征:空间转向视阈中的文学研究
本书以空间生产论为理论基础,以当代西方空间转向为学术资源,以中国现代小说为文本分析对象,在文学与空间的互动阐释中建构文学空间理论,揭示空间生产与文学表征之间的内在关联。本书运用跨学科的文化研究方法,对文学空间生产进行分析研究,具有探索创新的理论意义。中国文学中的世界性因素
本书作者在世界文学视野下,多层面地阐释中国现代文学的演变及其创造性成就,提出了包括中国新文学整体观,中国文学中的忏悔意识、现实战斗精神、现代战斗意识、现代生存意识、先锋与常态、恶魔性因素等命题,在价值论与方法论两个层面为中国比较文学和国别文学研究提供了丰富启示。张强文集·国画与思潮观察卷
五卷本的《张强文集》收入了我从1983(《四僧艺术略论》)到2009年的160余篇文章、300余首诗歌,跨度达26个年头。 其实,这个学术履历,远远不能包括我的研究范围,甚至无法构造出一个基本的框架。而我的学术研究的重心,已经逐渐地凝结成为三个基本的走向,即“中国绘画学”、“中国本土艺术现代化”、“视觉文化研究”,这同时也是我在山东艺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带硕士生的三个培养方向。 “中国绘画学”方向包括了如此的内容:《中国画论体系》、《中国绘画美学》、《中国山水画学》、《中国人物画学》、《现代国画形态》。
热门推荐
暗恋笔记:男神有点暖
有人说,暗恋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有人说,初恋一定会分。白洛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对顾筠羲上了心,或许,一眼,便是十二年。十二年的青春,十二年的心酸,却只为他的微笑而烟消云散。顾筠羲,是她逃不掉的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