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963200000003

第3章 绪论(1)

舞台静悄悄的,一束追光打在我身上,四周漆黑一片,唯一可以感受到的就是一颗无望的心和身边的“金丝雀”娇小的尸体。音乐打过五更,伴奏渐渐进入,我慢慢抬起头来,似乎真的感觉在那一片漆黑的背后,有一丝光亮在缝隙中透过来,吸引着我朝那里走去。周围的一切已成过去,一切喧嚣、恐惧、人与事都变得如此渺小。我轻轻地唱起二黄慢板:“望窗外似有一丝蒙蒙亮,叹心中却是无限凄凄惶……”不知何时泪水已慢慢滴落……这是朱丽还是我自己?我也说不清。斯特林堡?朱丽?京剧?我?瑞典还是中国?古代还是现代?某种难以言表的纽带把所有这些都融在了一起。这是戏曲斯特林堡这一跨文化艺术的力量,它非常独特,但又丝毫没有偏离共通的人性。这种与角色内心如此贴近的感觉在我以往演过的京剧中从未有过,是京剧的手段帮助这一人物突显出了她的内心世界?还是新的故事赋予了我的青衣行当多面的心理?兴奋的脑海中不断闪现出来的一系列问题,更加令我对这一课题产生浓厚的研究兴趣,在探索中不断寻求答案有一种无法替代的快感。

那是2012年1月10日的晚上,上海戏剧学院与布朗大学、纽约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耶鲁大学合办的“冬季学院”课程的一部分,在上戏新空间剧场的观众中有三十多位外国教授和学生。在演出后的答问、讨论中,纽约大学人类表演学系创系教授理查·谢克纳和耶鲁大学戏剧学院院长詹姆斯·邦迪教授、戏剧学系主任凯瑟琳·希易教授以及不少老师同学都发表了看法。专家们认为京剧版充分体现了原剧的基本内涵———主仆之间的阶级冲突和男女之间的两性冲突,同时也增添了不少中国文化独有的色彩。不同背景的观众对这些增加的文化因素的解读不尽一致,例如谢克纳说:“你们的演出非常精彩,我也看出了一点和原剧的不同。”他认为原剧中阶级冲突特别重要,而在我们的结尾中,项强和桂思娣一起向死去的朱丽鞠躬,似乎有点淡化了阶级冲突。其实京剧给原剧中最弱势的厨娘桂思娣(克莉丝汀)增加了强烈的戏剧动作,还强化了阶级冲突;但不同于话剧的是,京剧表导演可以给剧本增加更为丰富的舞台语言。如谢克纳关注的那个结尾没有一句词,主要是导演和演员的创造:两个仆人缓缓上场,既相互鞠躬,也向倒在地上的朱丽鞠躬。谢克纳觉得仆人是在对小姐表示同情,但也有人看出是俩人当着小姐尸骨拜堂成亲,那是何其残酷!鞠躬前他们将一条红绸飘落在朱丽身上,有人看到了覆盖遗体的柔情,也有人觉得是在暗示他俩给了朱丽上吊的绸带。此时的红色灯光有人解读为烘托着喜事的气氛,也有人看出了血光之灾。甚至对朱丽是否真的自杀,解读也不完全一致。邦迪教授说,全剧最后的两句唱词“夜已尽地面依然无曙光,我的鸟正在唤我去天上”说明她是打算自杀;希易教授却指出,斯特林堡的原剧就没有写清楚朱丽最后有没有真的去死,她虽有此意,却未必能下决心去做。我演的朱丽也并没有做出明显的上吊动作,甚至连绸带也不用,只是用优雅的下腰和卧鱼来暗示女主人公心灵旅程的终结,倒恰好符合了原剧含蓄蕴藉的结尾。原剧中反映普遍人性的戏剧行动在京剧中得到了恰到好处的体现,而我们借以体现它的唱念做舞等手段,给各种背景的观众提供了诸多可以反复咀嚼品味的中国文化大餐。耶鲁的舞台美术教授温德尔·海灵顿在翌日的设计课讲座上反复提到《朱丽小姐》的舞台意象,还写邮件来说:“我太感激了,在那儿学到了那么多关于颜色的意义,我的脑子里打开了一个新的空间,我现在时时刻刻都在想着我们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把握‘集体无意识’的能力对我的工作来说太重要了。颜色!我现在看到了一个全新的领域!”①

三周后,《朱丽小姐》剧组去伊朗参加国际戏剧节,在那里两天四场的演出中,我更深切地体悟到戏剧跨越文化的奥妙和价值。伊朗是个神秘而陌生的国度,总领事馆发的册子上这样介绍说:“伊朗是什么?就是女子那黑色头纱下火热的心。”他们会接受这个源于瑞典、现在又成了中国女子的朱丽吗?正式演出前几小时政府官员来进行“风化检查”。我们用黑色“水纱”包起女角色的头套,也删去了所有男女角之间的肢体接触,审查官终于满意了,但对我柔美的兰花指动作还是有点疑惑,觉得过于“诱人”,希望我改成刚劲的直线动作。编剧孙惠柱老师解释说在中国直线动作是男性的动作,不适合旦角。最后审查官点了头,但我们的疑惑挥之不去。在这个女人不能露头发、两性间不准公开接触肢体、谁都不准喝酒的国度,观众会接受贵族小姐和下人饮酒的剧情吗?他们能从戏曲的程式表演中看出朱丽丰富的内心吗?演出结束后观众的热烈掌声化解了我们心中的疑问———尽管包了头、调整了动作,朱丽的基本行动线完全没变,照样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剧场和宾馆里都有不少人来向我们祝贺———既有来自“自由世界”的西方戏剧家,也有从头包到脚的伊朗女子,原来伊朗确实是女子黑色头纱下“火热的心”!来观摩戏剧节的欧洲戏剧家尤其兴奋,他们对斯特林堡的原剧很熟悉,没想到《朱丽小姐》会以这样的方式呈现出来,而且变得比原来更动人。几天后他们就发来了艺术节的演出邀请———这大概就是跨文化京剧在中外交往中所能发挥的独特魅力吧。

①Wendall Harrington2012年1月17日发给孙惠柱老师的电邮。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整体国力的不断增长,中华文化也在加快脚步走向世界,文化“走出去”成为近几年来我国关于文化发展备受瞩目的议题。一方面,它是我国经济“走出去”在文化产业发展领域的必然延伸,同时也是我国文化市场对外开放的必然结果。

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在今日如何继承与创新?如何能让中华文化真正融入世界文化之林同时又大放异彩?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任务,同时也是一个极其严峻的任务。这么说是因为,在过去几十年中外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我们的文化面临着两个很大的悖论:第一,数千年文化博大精深,可我们无论送什么出去———从戏曲、武术到小说、电影,从工艺、美术到音乐、舞蹈,都只不过是进口的大量文化产品总量的一个小零头,对外文化交往总是逆差巨大。第二,以往出口的绝大多数是传统文化,就连在输出话剧、电影这样的现代艺术形式时,也多半是选的传统的主题和故事,如《雷雨》、《茶馆》、《大红灯笼高高挂》等等,老让外国人看旧中国的人物,总体上还是停留在“埋葬旧社会”的阶段,反映现代人的精神面貌的戏剧电影还不够丰富。这种现象不应该再长期延续下去了。自十九世纪后期以来,中国进口了那么多西方文化艺术的经典作品,说明好的艺术是能够反映超越国界的共同人性的;那为什么我们的艺术家就不能创作出更多的反映共同人性、也能让外国人欣赏的作品呢?易中天教授在谈到“文化入世”这一题目时指出:“文化可以存异,文明必须求同。文明求同,是因为人心相同。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文明,讲的就是那个‘共同之理’,即‘核心价值’。中华文明,体现的是华人的共同之理;西方文明,体现的是西人的共同之理;世界文明,则应该体现人类的共同之理。中国文化要走向世界,就必须找到这个‘共同之理’。”①

① 易中天:《文化入世和文化航母》,《南方周末》2012年1月26日。

而我们过去送出去的文化产品,往往过分强调了中华文化之“异”,甚至热衷于炫耀让别人匪夷所思的“异国情调”,忽略了能够和人家共享的“共同之理”这一方面。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听到外国人说,他们要看今天的中国人的面貌,就是因为今天可以和外国人直接交往的中国人与他们有着更多的共同点。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研究系教授柯马丁(MartinKern)在一个名为“价值与意义:中华文明的再认识”的学术论坛上指出:他虽然看到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华学汉语以及中国文化,“但是说实话这些学生对中国文明的基本传统不太感兴趣。……不能再孤立地研究中国。在这个全球化的世界里,我们的未来也将是国际的。在中华文明研究之内,我们不能拒绝某一些基本的方法论和理论思考,我们在其他领域里的同事长期以来都认为这些思考是理解其他文明所必需的。否则难道不等于说中国文明是完全特殊的,与其他文明没有什么可以比较的吗?这种想法实际上削弱了中华文明的存在感和意义。……可以说在宣传中国古典文学的价值和意义上,我们还没有成功。”①

柯马丁的判断基本上是符合事实的。那么,我们的现代文艺在国际上的宣传怎么样呢?可以说更不成功。对现代文艺来说,有一个更大的问题:中国的现代文艺形式,诸如新诗、西洋音乐、油画、话剧、电影等等,几乎全都是从西方学来的,要到国际文化市场上去竞争,几乎没有什么形式上的优势,想要完全依靠能够打动外国人的内容来取胜,那是更难得多。电影导演江海洋痛心地指出:“中国电影的关键还是走不出去,我们的电影人拿不出让全世界共同分享的价值观念。你可以模仿好莱坞,但要命的是拿不出让世界分享的东西,让全人类感动的人性。”②而摆在戏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问题是,要反映共同人性、特别是现代人的共性,是不是就必须放弃中国特色呢?回答显然应该是否定的。然而,中国传统艺术的原貌确实大多和现代精神距离相当远。譬如说《牡丹亭》吧,是一个美不胜收的舞台精品,却更像是个收藏在博物馆里的珍品,与当代人的现实生活实在关系不大。传统艺术能否反映现代大众普遍认同的共同人性呢?自然有人会想到戏曲现代戏,可是,除了那八个在特殊时期里“磨出来”的革命样板戏,很难再举出其他的成功例子。而从展示中国文化特色的角度来看,只要表现的人物一穿上以直线条为主的现代服装,不管是中山装还是西服,也不管是连衣裙还是牛仔裤,体现传统美学的戏曲程式大半都只好废弃;除了南方的沪剧、滑稽戏和北方的评剧、曲剧等少数几个剧种,绝大多数戏曲剧种演现代戏不能不说是扬短避长。

① 转引自石剑锋:《“瘸腿”的孔子学院急切需要拐杖》,《东方早报》2012年3月11日。

②《江海洋谈好莱坞冲击下的国产电影》,《东方早报》2012年3月11日。

其实,一个舞台作品是否具有现代精神,和故事发生在什么年代、角色穿什么样的服装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与《牡丹亭》一样写于四百多年前的莎士比亚剧作就充满了现代精神,不论穿古装、穿时装都能演,英美人甚至一句台词都不会去改动。2500年前诞生的希腊神话故事一直被历代作家改写,总是富有针对当时的现实意义。同样的,保留古装和传统程式的中国戏曲也完全可以反映现代精神,包括改编西方经典的故事———西戏中演,以及创作我们自己的新作———古装新戏。西方观众在看他们耳熟能详的经典时,更加注意的是独特的极富表现力的中国式演绎方法。中国戏曲程式化动作的一招一式所传达出的中国美学精髓,能吸引更多的外国人来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因此,把西方经典改编成中国戏曲可以有两层意义:在国内,为中国观众所用,“拿来”反映共同人性的西方文化的精华,用以丰富我们的传统艺术;走出去,为传播中国戏曲所用,有助于独具特色的中华文化更顺畅地走向世界,为各国观众所接受。

同类推荐
  • 许鸿宾说许鸿宾

    许鸿宾说许鸿宾

    《许鸿宾说许鸿宾》是一本围绕一个主题的杂作结集,体裁上有对话、有侧记、有随笔、有札记还有日记与散文、纪念文章,在学术性、理论性与思想性以及艺术性几方面都还有着力之处。
  • 美术中的流光

    美术中的流光

    《美术中的流光》是“艺之趣”系列丛书的一本,图书致力于以生动有趣的方式欣赏与解读古今中外与艺术有关的一切,内容涉及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等多个艺术领域。旨在以清浅平易的语言,精美详实的图片,通过著名作品的美学赏析、作品背后的奇妙故事、作者与时代的趣闻轶事等角度,全方位、多视 角地展现深邃隽永的艺术之美。在带您巡游艺术长廊的同时,更令您深刻领略艺术的文化意 蕴与历史内涵。翻开欧洲美术史,希腊神话和基督教神话两大神话系统交替出现,并驾齐驱,为历来艺术家所采用,留下了丰富的作品。这册题解式工具书,可以帮助读者研究、学习、借鉴和欣赏这类题材作品。
  • 中国电影的起源

    中国电影的起源

    电影是一种能够将光影关系玩弄得出神入化的现代发明。有人认为,如果要谈电影,就要上溯到我国汉代出现的灯影戏及之后出现的皮影戏。但是,真正有意义的电影,不是发明自中国,而是科技发达的近代欧洲。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电影的诞生,确实经历了欧洲国家中许多科学家、发明家,甚至模仿者的漫长的实验过程。他们对运动的光学幻觉进行了科学探索与实验。《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电影的起源》文字优美生动,语言简明通俗,适合大众阅读。
  •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美术精粹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美术精粹

    阅读的广度改变生命历程的长短,阅读的深度决定思想境界的高低。大师经典带来的影响,不只是停留在某个时代,而是会穿越时空渗透到我们的灵魂中去。英国著名诗人拜伦曾经说过:“一滴墨水可以引发千万人的思考,一本好书可以改变无数人的命运。”的确,读书对于一个人的文化水平高低、知识多少、志向大小、修养好坏、品行优劣、情趣雅俗,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精心编写的这套丛书品位高雅,内容丰富,设计、装帧精美、时尚,不仅具有较高的阅读欣赏价值,还可以收藏,或作为礼物馈赠亲朋好友,是一套能让读者从中获益良多的读物。
  • 民间文化与“十七年”戏曲改编

    民间文化与“十七年”戏曲改编

    《民间文化与“十七年”戏曲改编》对“十七年”时期民间文化与中国传统戏曲改编的关系进行了细致描述和考察,并以此为研究语境、理论视野和写作支援平台,从“民间”的维度,对这一时期中国传统戏曲改编的发生、发展、性质、功能等做了概括性的梳理,既有宏观的全局分析,又有引人入胜的个案探讨,从另一个侧面揭示了“民间文化”对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和重大意义。
热门推荐
  • 命中注定的白天鹅

    命中注定的白天鹅

    程熙:程家长女,手术报告上说程熙的母亲是难产而死;性格善良,忍让,总是被家里人虐待,长相美若天仙有白天鹅的气质,蔷薇花的芬芳齐坤:导演,比程熙大4岁,深爱程熙,但因些特殊原因不得不对程熙情绪化,所以订了娃娃亲,本来新娘是程熙,但是继母欺负程熙,就让继母的孩子来假扮程可莉:是程熙的继母和继母的前夫所生的孩子,狗仗人势程可欣:程可莉的妹妹,比程可莉小2岁,是程父和程熙的继母所生艾迪:程熙的继母,程熙母亲的亲姐姐,为了财产不顾一切,不惜杀死自己的亲妹妹,取代她的地位,为了有更好的靠山,就让程可欣取代程熙娃娃亲程科:程熙父亲,因继母给他下了药,所以不得不任继母摆布,也欺负程熙金光:三姐妹的表哥
  • 那人麦褐

    那人麦褐

    我喜欢你!很喜欢你!这句话他在心里默念了无数遍却始终说不出口。……当他终于准备好一切鼓起勇气想要告诉她的时候,她已经不在他的一步之遥……
  • 血势回归:逸少,别来无恙!

    血势回归:逸少,别来无恙!

    突然转过学来的学生,面对着学校里鸡飞狗跳鸡犬不宁和死基友利嘴唠嗑下还要照顾妹妹的日常,“他”表示已经习惯啦!但是,为何偏偏遇上了他,从此为敌为友,在日常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 第一霸宠:少帅的心肝宠儿

    第一霸宠:少帅的心肝宠儿

    落魄名媛慕佳云这辈子做过的最丢脸的事,莫过于被逼着给订了娃娃亲的富家公子送订亲信物,但是送成了她的小肚兜,更可怕的是后来还发现送错了人。当知道这个男人身份的时候,她彻底惊悚了。从此,她就没过上一天安稳日子,抢婚,强娶,还要陪吃……于是,她罢工潜逃,却被十万大军追击,当场被逮捕回去。某少帅气势汹汹,“做我的老婆委屈了?从今天开始你的用途只有一个,做好少帅夫人。”某女隐隐约约感觉到自己摊上大事儿了……少帅求放过啊。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逐梦:生活小卖部

    逐梦:生活小卖部

    《生活小卖部》是一篇生活随笔集,书写作者行走人世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它就像一个装满生活日常用品的小卖部,它既非白富美,也不高大上,却充满了浓浓的人间烟火味道,关照着我们的生活,启迪着我们的智慧。
  • 兰陵梦

    兰陵梦

    他,是现代警察,背景不凡,有着天神一般的相貌。一场血案,纷争不断,再次睁眼,时光倒转。他,已然成了兰陵王,金戈铁马,血战沙场,却不知心房早已被她填满,血红朱砂,绝世孤立,却敌不过宿命纠葛。阴谋阳谋,爱恨纠葛,终不得善果。
  • 你直到很久以后

    你直到很久以后

    很早见过但是基本上没有觉得对方有什么特别之处。有的时候就是要等到恰当的时间才能意识到对方有多重要。景肆&沧澜。
  • 龙的盛宴

    龙的盛宴

    刚考上大学的赵文斌在潘家园买到一块神奇的玉佩,从此踏进了神秘莫测的修真世界,掌握了极度诱惑的双修秘笈,赵文斌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在这个欲望腾飞的时代逍遥自在,而被搅动的现代修真界却对他这个异类诸多打击,且看赵文斌如何坐拥美人财富,斗垮那邪恶腐朽的修真集团。
  • 重生之我为至道

    重生之我为至道

    目睹祖神创世界,眼观大道灭鸿蒙,盘古开天吾还在,我为至道天下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