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压缩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可传输频率数目剧增,广播频率专业化得以实现,广播得以实现专业化内容传播和多层次的分众服务。网络广播技术的应用,使人们的个性化需求得以兴起和满足。广播的服务方式由主要提供公共服务,向既提供公共服务又提供个性化服务的方向转变,既满足社会公共需求,又满足多层次、多元化、个性化需求。
9、为广播创造需求。
广播市场需求有现实需求、潜在需求和创造需求三种,广播的生存和扩张依赖于满足现实需求,挖掘潜在需求,从社会的发展变革、广播市场的发展变化中创造需求。挖掘潜在需求的关键是把握广播产业先机,创造需求的关键是把握广播技术创新先机。
技术在市场领域的发展和应用,使新的消费方式得以出现,新的消费条件得以改善,新的消费空间得以拓展,消费才会引导生产,使生产服务于消费,使社会消费的不断提升成为可能。同样,传播技术的改进促进广播媒介形式、广播产品的创新,新的广播形式、新的传播手段、新的广播产品和服务不仅能满足人们求新、求异的心理,还能创造市场新需求。所以我们说广播技术的进步可以引导需求,创造需求。通过开发新技术,通过新的节目形式、新的传播形式、新的传播手段来引导需求,创造需求。
10、改变盈利方式,降低广播成本。
新的技术革命总是要带来观念以及消费行为的变化,广播也不会例外。在新技术的影响下,广播电台除了传统的广告经营方式外,还可以增加一些新的服务模式,以增加经济收入。比如,付费点播节目的经营方式就可能大行其道,短信互动业务收费、各种增值信息服务等,拓宽广播的盈利范围。
技术进步提高生产要素效率降低成本广播。由于有了计算机和数字技术,在人力资源利用上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目的采编、录制、合成和复制等更加高效和高质,降低了制作成本。由于广播覆盖范围的扩大,平均节目成本降低。数字技术带来的小功率、广范围、高质量最终达到的是广播产业的低成本。在广播业利润越来越薄的情况下,这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因素。
11、改变管理方式
数字化、网络化使广播的频率、传播渠道不断扩张,传输容量迅速增大,成本不断降低,需要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政策、法规、标准,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体系和管理规范。
综合而言,现代的通讯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给广播带来的变化不仅仅时技术方面的变化,更是全系统、全行业的一场变革,技术创新引发制度创新。
四、技术创新下的广播发展
在新旧媒体的更迭交替的动荡时期,部分传统媒体有边缘化的倾向,这归根结底是科技的力量。新技术下的广播发展不仅仅是要克服边缘化,更重要的是可以借此促使了广播产业的全面改革。
1、广播媒介必须紧密跟踪国际国内传媒科技的最新发展动态,一是要善于利用新的传媒技术,二是要将技术资源与广播媒介特点有机整合,把广播技术转化为广播的“生产力”,借技术之手,提升广播竞争优势。广播媒介应重视的技术环境有:媒介现用技术和可用技术、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的新动态、媒介的技术与竞争对手的比较、媒介的技术对媒介竞争地位的影响、媒介实现经营目标需要的技术资源。
2、通过多种媒介的有机融合,搭建跨媒体运营的平台,构筑了立体传播网络,交叉、全方位覆盖受众,拓宽广播的生存空间,既提高了信息的有效到达率,反过来同时也提高了受众对媒体的有效使用率。
3、利用新的广播技术,扩大广播的覆盖率。利用网络技术,突破广播市场的行政壁垒和地域壁垒,提高频率市场占有率,提高广播影响力和竞争力。
4、利用新的广播技术,根据用户不同消费需求向用户提供扩展广播节目服务和综合信息服务的业务,拓展广播盈利范围,改变传统广播单一的盈利模式。
5、加快广播频率化的改革。数字压缩技术的支持,广播电视改革进入了频率专业化阶段,走服务于“细分市场、定位受众”的专业化道路。
6、利用现代化的传播技术,提供即时新闻。以同步和几乎同步的速度报道新闻事实,提供最迅速、最方便、最简洁、最有效的新闻和资讯。利用国际互联网等强大的信息交换平台,迅速有效地获取相关新闻的背景,拓展信息的知识内涵、人文内涵,使信息增值,进一步开发广播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广度。
7、不断创新节目形态,提升广播的竞争力。媒介间的竞争,一定程度上是看其以多快速度、多深程度、多大范围在适应并有效地利用现代化的传播技术,调整自己的组织结构、运作模式、生产流程和运作规则。面对现代化的传播技术,广播通过创新节目形态来提升广播的竞争力。
8、努力消除技术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技术是一种手段,它是广播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我们要善于利用其长处,同时避免和消除技术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由于技术的支持,广播媒介的涵盖面不断拓宽,传播更为快捷,与受众的互动增强等。与此同时,广播节目内容商业化、娱乐化现象严重,尤其在一些互动节目、直播节目,主持人不能很好地设置话题和控制话题,发生宣传导向上的问题。对这种由于技术进步带来的新的节目形态,要进行研究,保证发挥其积极意义,消除可能存在的负面因素。网络广播的互动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带来时效性、多向性,也由于网络的完全开放、完全透明,使得这种互动良莠不齐,如履薄冰。一些动机不纯的、无聊的、甚至别有用心的、恶意中伤的帖子,会带来难以预料的负作用,要求加强对相关互动版面的编辑功能,建立防范机制。
战略大师波特认为“把任何产业视作技术已成熟的产业,往往会导致战略性的灾难。”72随着传播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传媒竞争的日益加剧,任何忽视技术更新的观点都是可悲的。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卫星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为广播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手段和良好的发展机遇。生产方式的改变;服务方式的改变;赢利模式的改变;管理方式的改变。延展了广播的传播渠道,改变了广播的形态,延伸了节目的覆盖面,强化了传播的效果。拓展了广播的接收方式,拓宽展了广播的发展空间,延展了广播的受众范围,改变广播单一的赢利模式。
2008
外语广播频率(AM774)所有节目全部实现网络实时在线收听,并打造了9档面向网络的直播节目,每天直播时间为11小时。首页还设置了直播聊天室,网友通过打字聊天就可以与支持人实现互动;另外网络电台还设有国内先进的英语学习软件,供网友、听众练习英语发音,大胆开口。
全球
青檬网络电台
2005
是中国第一家面向以大学生为主的青少年群体的网络电台,由北京团市委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共同创办、联合建设。拥有两个频道:青檬音乐台、青檬校园台。奥运期间还开通了青檬奥运志愿者网络电台。除了通过官方网站可以收听外,还可以通过QQ插件、MSN插件、手机等方式进行收听,同时,在众多合作网站、客户端中也可以收听到青檬网络电台。
全球
1039新媒体机
2008
“公共服务信息平台”。传输包括政务、新闻等即时信息实时路况看电视、听广播,还提供信息阅读、上网冲浪以及数码功能服务。GPS智能导航仪,具备实时收看DAB数字电视的功能。
北京市
DAB\DMB
2006
一部手机甚至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就能收看收听包括CCTV新闻频道节目、北京电视台第一套节目以及12套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节目。将陆续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节目。可以通过该平台获取政务信息、交通路况、航班信息、天气预报等多种实时信息。终端的价格3000元以内。
北京城区六环路以内90%的区域。
数字广播
2005
六套数字广播节目。数字收音机、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手机等移动设备都可以接收到通过数字广播传输的多媒体节目。
北京市
数字化操作系统
1999
AIR2000费用较低,中文界面,符合中国广播电台实际使用需求。实现系统数字化、播出自动化、制作网络化。
电子科技大学在此基础上所研发的AIR2000系统在中国广播媒介市场上占有70%以上的市场份额。全国共有3个国家级电台,4家副省级电台,9家省会城市电台和200多家地市级广播电台采用。
ISDN具有可覆盖全球、双向传输、传输质量高、安全可靠的特点,所以可在全球范围内任何两个地域之间实时双工传输专业级音频质量的信号,且不受环境条件的限制。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中国广播网
1998
目前中国最大的广播网站共10种语言传播,拥有37个专业频道,实现中央电台9套节目的网上直播、270个重点栏目的在线点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