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9300000043

第43章 张爱玲创作的广告式编码(4)

3.生计逼迫催发的创作热情

1942年下半年,由于战火,张爱玲就读的香港大学停课,只差半年就可毕业的张爱玲只好辍学回到上海,母亲远在国外,失去了联系,便与姑姑住在一起。港大时期,由于母亲经济上的原因,张爱玲过得很苦,深刻体会到了“钱”的压力。为了赚钱,她参加了《西风》杂志的征稿,拿过两个奖学金,参加港大的征文比赛得过二十英镑的奖金。据张子静回忆,张爱玲从香港回到上海后,打算转入圣约翰大学,完成未竟的学业,至少也可以拿张毕业文凭。但她与几年前去新加坡的母亲断了消息,失去了生活的来源,没有学费。照顾她的姑姑因做投资失败,也做了职业女性,一个人还宽裕,但负担她的学费和生活却很拮据。而张爱玲自1938年逃离父亲的家后,就跟着母亲过,港大三年又中断了与父亲的联系。后经姑姑提醒,张爱玲才知道当初父母协议离婚时议定自己的学费由父亲承担。在弟弟的协助下,张爱玲见到了父亲,解决了学费问题。但生活费一直没有着落,她不愿增加姑姑的负担,又不可能向父亲要生活费,何况父亲的经济状况也大不如前了。在圣约翰大学上了两个月学张爱玲只得又离开学校。

在回答弟弟给她的或教书、或做编辑的职业建议时,她回答说:“我替报馆写稿就好。这阵子我写稿也赚了些稿费”。张爱玲是“入不敷出又相差过远”才离开学校的,她要自谋生路,自食其力。她最初选择了给英文《泰晤士报》和《二十世纪》写稿,“其主要原因就是英文报刊稿酬要比中文报刊高很多”。因此,生活的逼迫和自小练就的写作经验及性情,使她选择了“卖文”来养活自己,开始了自己的职业写作生涯。这也恰恰符合她日后表露的理想:“用别人的钱,即使是父母的遗产,也不如用自己赚来的钱自由自在,良心上非常痛快。”(《苏青、张爱玲对谈录——关于妇女·家庭·婚姻诸问题》)为了养活自己,她不失时机地四面出击,有时还亲自登门送稿,并专挑影响大的杂志发表自己的优秀作品。因此,在1943年下半年的时间里,她就发表了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茉莉香片》、《心经》、《倾城之恋》、《封锁》、《金锁记》、《琉璃瓦》,后来又继续发表了《年青的时候》、《花凋》、《创世纪》、《连环套》、《红玫瑰与白玫瑰》、《殷宝滟送花楼会》、《等》、《桂花蒸阿小悲秋》等小说。同时,她还写了大量的散文,主要有:《到底是上海人》、《洋人看京戏及其他》、《公寓生活记趣》、《更衣记》、《道路以目》、《必也正名乎?》、《烬余录》、《谈女人》、《走!到楼上去》、《有女同车》、《童年无忌》、《论写作》、《造人》、《私语》、《炎樱语录》、《谈跳舞》、《谈音乐》、《自己的文章》、《姑姑语录》等等。

四、何处说

“中国现代文学与现代大众传媒紧密的关系是现代文学重要的‘现代’特征之一”,“著名作家与杂志在‘互选’中完成各自的形象塑造——作家的创作特色、水平、名气与杂志的风格、水准都在杂志中凸显出来”,张爱玲在20世纪40年代如一颗流星掠过上海文坛,与当时上海以《紫罗兰》、《杂志》、《万象》、《天地》等刊物为代表的现代传媒密切相关。于青就曾指出:“张爱玲的横空出世,虽是实至名归,归功于她自己,但在当时能造成一种轰动效应,与一些杂志的哄抬有关,主要是造成新闻效果”。这些刊物不仅见证了一个天才作家的成长与成熟,也直接参与了这位天才作家的宣传与推广。张爱玲以现代通俗文学惯用的假刊物之力实现了出名、成名的梦想。

1.她善于选择刊物发表初作,出名作的发表起点高

对一个矢志不移要走职业作家道路的人来说,选好自己的作品初发阵地是尤为重要的。张爱玲首先选择的是“卖洋文”,给英文《泰晤士报》和《二十世纪》月刊写影评和散文,主要撰稿对象则是《二十世纪》。她最初选择为英文报刊写稿,除了经济上的考虑,恐怕也有其他原因。一是从选择的文体来说,影评的写作难度相对较小,她对电影非常着迷,一直关注着电影,对电影自然有相当的了解,从这一领域入手容易成功。所以她从香港回到上海后,最初是给《泰晤士报》写影评和剧评,在有了不错的收获后,才毅然选择了“替报馆写稿”职业。故此,在《泰晤士报》上成功的试笔后,她便转向了主要撰稿对象《二十世纪》,除了写影评,还写散文。二是从选择的语言来说,张爱玲此时习惯用英语交流。张爱玲自小在教会学校接受教育,英文基础很好,在校刊《凤藻》上发表过英文习作。逃出父亲的家后,她也曾把自己被父亲软禁的经历写成英文,投到美国人办的《大美晚报》上发表。后来为能到英国上大学,又拼命地苦修过英文,港大三年,更是狠心没有用中文写东西,写作、交流、记笔记都用英语,在港大的征文比赛中还得过奖。所以,她的英语程度相当的好。她姑姑评价她英文“好过中文”,说她“无论是什么英文书,她能拿起来就看,即使是一本物理或化学”。张爱玲从香港回到上海后,一直与姑姑住在一起,姑姑与张爱玲母亲感情很好,曾经一起结伴到英国游学。

张爱玲母亲长期在国外,姑姑便“姑代母职”。张子静回忆说,张爱玲“对姑姑的感情和依赖,也许比对母亲还深”,她自己在《私语》里也说:“我对于我姑姑的家却有一种天长地久的感觉。”张爱玲姑姑先在英商怡和洋行做事,上海沦陷后被裁员,后来在一家电台工作一段时间后,到大光明戏院做翻译工作。当时正在无线电台上报告新闻,诵读社论。因此,张爱玲的职业选择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姑姑的影响。三是从选择的题材和主题来看,《泰晤士报》和《二十世纪》的主要对象是居住在中国的西方人,这些外邦人对于自己身边的国度知之不多,又有强烈了解的愿望。张爱玲“卖洋文,谈中国人”自然是拿捏了后的选择,既符合这些报刊的需要,也可以验证自己对中国人阐释的程度,为以后的发展做铺垫。此外,也是为了训练写作技巧。张爱玲回到上海后,有一次与弟弟谈到写作时说:“要提高英文和中文的写作能力,有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把自己的一篇习作由中文译成英文,再由英文译成中文。这样反复多次。尽量避免重复的词语。如果能常做这种练习,一定能使你的中文、英文都有很大的进步。”张爱玲后来也果真把在《二十世纪》上发表的多篇英文译成了中文,再度发表。它们是:Wife,Vamp,Child,中文本为《借银灯》,发表于《太平》;Still Alive,中文本为《洋人看京戏及其他》,发表于《古今》;Chinese Life and Fashions,中文本为《更衣记》,发表于《古今》;Demons and Fairies,中文本为《中国人的宗教》,发表于《天地》。

张爱玲职业道路的第一步获得了成功,文章受到了编者和读者的交口称赞。《二十世纪》主编称她为“是极有前途的青年天才”,每每在编者按中郑重推介,还用张爱玲像做杂志封面。出道时的一帆风顺,给了张爱玲极大的鼓舞。她开始向更高的目标进发。英文报刊《泰晤士报》和《二十世纪》的读者对象毕竟有限,局限了张爱玲的知名度;这些刊物的宗旨也禁锢了诗歌、小说作品的发表。而且这些报刊也不是圈内的文学刊物,张爱玲靠用英文写作在这些报刊上出名几乎是不可能的。“文章是写给大家看的,单靠一两个知音,你看我的,我看你的,究竟不行”(《论写作》)。“所以就在‘卖’洋文行情很不错的时候。她挟着她的《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去叩上海文坛的门了”。为确保阵地的成功转移,张爱玲的第一块中文阵地选择了《紫罗兰》,并且采取了直接拜访主编“哀情巨子”周瘦鹃的做法来推销自己。张爱玲选择《紫罗兰》作为自己出名作的阵地是有充分的理由的。一是“人事上的因素”。《紫罗兰》主编周瘦鹃的好友园艺家黄岳渊是张爱玲母亲一系的亲戚,与张爱玲姑姑也相识。

所以,张爱玲这次是拿了这位“黄园主人岳渊老人”的介绍信去见周瘦鹃,不怕会吃闭门羹。二是《紫罗兰》乃著名的鸳鸯蝴蝶派杂志,杂志于1925年12月16日在上海创刊,红遍上海滩。尽管在新文学运动中被新文学阵营批得体无完肤,但刊物的市场效应并没有因批判而中断。由这样一份老牌期刊来推介一位新人比自己变着花样去宣传自己有着更好的效果,张爱玲是要借影响大的刊物来推出自己。“能在他那份资深期刊上发表作品,已向上海文坛作出一则不言而喻的广告。因此说,张爱玲的走红与《紫罗兰》以及编辑家周瘦鹃的倍加推崇,有着直接而重要的作用”。后来《万象》的主编柯灵,也是从《紫罗兰》上看到张爱玲的小说才触发请她写稿的想法。三是尽管《紫罗兰》是通俗文学的重镇,但在1930年6月就已经停刊,13年后的1943年4月,原来的编辑周瘦鹃复刊于上海,1945年3月又停刊。复刊后的《紫罗兰》已经不可同日而语,正需要合适的撰稿者,“《紫罗兰》从1920年代开始,就已经成为上海人心中的一抹记忆。张爱玲的小说若能走红,于刊物的发展,也是一种积极的推动”。周瘦鹃是通俗小说界的泰斗,编过《礼拜六》,主持过《申报》副刊《自由谈》,无论是从推出新人,还是繁荣期刊,他都会认真对待投稿者。因此,《紫罗兰》在复刊后的第1、2期便相继以头条刊出了《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周瘦鹃也在编者按中以一千三百多字的篇幅叙述了张爱玲见他的经过及自己的读后感,极力进行推介。张爱玲“卖”的中文也一跑打响,上海文坛向她趟开了大门。

2.她同时在数家杂志上发表作品,组合使用刊物,读者覆盖面更广

自《紫罗兰》燃起的“第一炉香”后,张爱玲的作品一时“洛阳纸贵”,索稿的刊物接踵而来,张爱玲有些忙不过来了。在《存稿》中她毫不隐瞒地说:“我写文章很慢很吃力,所以有时候编辑先生向我要稿子,我拿不出来,他就说:‘你有存稿,拿一篇出来好了。’久而久之,我自己也疑心我的确有许多存稿囤在那里,终于下决心去搜罗一下。果然,有是有的。我现在每篇摘录一些,另作简短的介绍。有谁愿意刊载的话,尽可以指名索取”。《私语》开头便为自己辨别:“这篇文章因为是被编辑先生催逼着,仓促中写就的,所以有些急不择言了”。30年后,她拿到台湾《幼狮文艺》寄来的《连环套》清样,“尽管自以为坏,也没想到这样恶劣,通篇胡扯,不禁骇笑。……当时也是因为编辑拉稿”(《〈张看〉自序》)。《紫罗兰》的完美攻克,极大地鼓舞了张爱玲,她开始对上海文坛进行狂轰滥炸。1943年8月,张爱玲的小说《心经》在《万象》杂志刊出。几乎与《心经》发表同时,张爱玲的《茉莉香片》也在《杂志》上登了出来,此后又在《杂志》刊出了《倾城之恋》、《金锁记》。

11月的《天地》上也发表了她的小说《封锁》,从11月开始,张爱玲的另一样拿手好戏——散文也开始登台亮相,《洋人看京戏及其他》、《更衣记》接连在名噪一时的散文半月刊《古今》上刊登出来。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内,张爱玲共创作发表了1个长篇,6个中篇,8个短篇和40篇散文,总计50余万字。张爱玲以平均每月一篇小说和一至二篇散文的速度,迅速占领了上海滩几乎所有最出名、最有影响的文学杂志。“文坛登龙,杂志为径,从某种程度上说,文坛金字塔正是著名杂志堆叠起来的。准此而论,张爱玲可说已是一步登天”。从1943年下半年到1945年抗战结束,沪上文坛几乎所有重要的文学期刊每期都有张爱玲的作品,一些小报,如《海报》、《力报》、《小报》、《光化日报》上也刊有张爱玲的作品。据不完全统计,在1952年离开大陆前,张爱玲一共在26家报刊、出版机构发表、出版过作品,其中,1943年到1945年发表作品的报刊、出版机构就占了16家,它们是:《二十世纪》、《太平》、《紫罗兰》、《万象》、中国科学出版公司、《杂志》、《古今》、《天地》、《小天地》、《苦竹》、《新东方》、《语林》、《海报》、《力报》、《小报》、《光化日报》。张爱玲去国前的全部作品中,有接近80%的作品刊于这一时期的刊物。

同类推荐
  • 大单品品牌:重新定义中国品牌模式

    大单品品牌:重新定义中国品牌模式

    未来十年,中国市场将出现两股潮流,一是中大型企业从传统的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研发、设计、品牌、商业模式)的向上游升级的潮流;二是大批中小企业,仍然是依靠资源驱动和机会驱动,依靠产业链中下游特别是产品和渠道环节的努力,奠定企业实力基础的潮流。这个二流合一的现象,将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长期存在。它将是中国经济未来若干年的主流现象。中国从此将进入大单品制胜的时代!
  • 谁说你懂管人管事

    谁说你懂管人管事

    管人管事要有操控全局的手段,需要有识人、用人的眼光,需要有解决问题的策略,也需要有临危决断的气魄,也需要有驭人处事的技巧。管人管事是一门高深的学问,管理老不仅要大权在握,更重要的是要有高超的领导艺术。既要紧紧地把握领导权,又要充分地凋动下属的积极性。听以管人不能没有手段,管事必须讲究技巧。
  • 中国投资体制改革30年研究

    中国投资体制改革30年研究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为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年推出的系列研究成果之一。全书分为九章,以投资体制的概念与功能为切入点,从中国投资体制改革的历史背景和目标,投资的宏观管理,投融资渠道,项目管理方式以及中外投资体制比较等诸多方面,全面回顾了中国投资体制改革的历程,勾画了中国投资体制改革的完整图景,并提出了对30年来投资体制改革的中肯评价及其发展前景的思考与分析。全书最后部分还专设有“中国投资体制改革大事记”,方便广大读者了解、认识30年投资体制改革的全貌和做出更广泛、更深入的研究。
  • 顾客的满意度测量

    顾客的满意度测量

    顾客经营最重要的基础是建立一套完整的顾客信息系统,以随时了解顾客的状况和动态。企业必须像管理其他资源一样对顾客进行管理,做到象了解企业产品一样了解顾客,像了解库存变化一样了解顾客的变化。顾客满意经营,并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需要通过科学客观的测量,综合定量地评定顾客对自己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的满意度,达到百分之几、比过去提高百分之几。
  • 农产品流通中广告效应及策略研究

    农产品流通中广告效应及策略研究

    本书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浙江水果市场为调查对象,对浙江果品生产经营者广告投放意愿以及消费者购买水果的过程进行了实证研究和定量分析。发现政府和行业协会对果品生产经营者的广告选择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而消费者则对水果产品可感知的质量和产品来源的信息较为关注。其结论表明,品牌广告和产地广告对提升农产品的竞争力都有较大的作用,而广告的有效性则应注重农产品广告制作的专业性和策划性等。书中进一步例举了一些着名国外进口农产品在国内市场成功推广的案例,分析了农产品广告的创意策略、媒体策略以及促销策略。具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热门推荐
  • 爱情公寓之逍遥人生

    爱情公寓之逍遥人生

    一幢并不奢华的公寓,两间普普通通的套房,却住着7个不同背景,不同身份,不同梦想的青年男女.无一例外,他们都是有故事的人,就在这栋爱情公寓里,每天都发生着看似平常却又乐趣十足的故事.时而搞笑,时而离奇,时而浪漫,时而感动.他们在一起,用嬉笑怒骂传达新一代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和价值观念.他们在一起,用连珠妙语擦出令人捧腹不已的精彩笑料和智慧火花。
  • 蜕变期

    蜕变期

    世界无时无刻不在蜕变,只是有的明显,有的无法发现。每个人都有蜕变期,只是有的人发生在生前,有的发生在死后。。。陈旭本是一名普通的草根,不过,因父亲得癌症做手术时,一时激动,机缘巧合之下,发生蜕变而产生“旭意”(真气),从此踏上坎坷的都市修真之路,有古武者,有异能,有骷髅僵尸,有幽灵,有兽人,有吸血鬼,所有有可能发生蜕变的都会出现,在强大的主角光环下相遇,上演了一场场惊心动魄和激情四射的大戏。。。
  • 爱你永远之特工穿越

    爱你永远之特工穿越

    她们,特工中的王者;他们,商界里的帝王。两对夫妻,叱咤两道。因两对魂玉,去到异世,开始新的生命之路。
  • 爱就像生命一样

    爱就像生命一样

    郑星儿,浩南集团千金。爸爸妈妈和好后,她失踪了,找不到她。十二年后,薛氏集团公司工作,陈雨梦。在一次机会,被人识破身份,她是阡苏大学校长的孙女。她会发生什么事呢?郑星儿去哪里呢?
  • 邪凤九天之腹黑音魂师

    邪凤九天之腹黑音魂师

    21世纪顶尖杀手,竟然要因为一次任务失败被当做陪葬品下葬。穿越竟然被当做小偷踢打。没有记忆没有身份,未知的异世大陆奇妙灵力她一概不知。那又如何,她蓝沐涟若是就这样投降那就太对不起她多年的杀手生涯,身为杀手,请冷静,随机应变淡然处世,脑袋飞速旋转适应坏境开启新生,谢谢合作。神秘蓝凤刺青,摔不碎的音符水晶吊坠,莫名的黑色令牌,你以为这些能让她就此纠结,本姑娘告诉你,亲,你想得真美。看似平平凡凡,毫无攻击力的职业实则威力巨大,拥有逆天的本领,就如同看似开朗腹黑的她实则谨慎踏实。只是素来一物降一物,哪知随手救下的小绵羊是条披着羊皮的狼,随时准备将她吞入腹中。真的假的,试试就知道了。
  • 让我自私一次

    让我自私一次

    柯南同人文,。柯哀文,不喜者绕路。组织再次复活,重新长大的柯南和灰原哀再次遇到挑战,这次一向嚣张的组织变得诡异神秘,背后究竟在计划着什么?柯南和灰原哀会遭遇到什么?一只看不见的巨手始终在操控一切,究竟是谁?
  • 百花小说:映山花开的村庄

    百花小说:映山花开的村庄

    本书包含短篇小说《黑皮信封》、《会说话的香水》、《一个包子》、《白手帕》、《一杯凉白开水》、《人生的梯子》,中篇小说《枪手奇遇》、《谁是失败者》、《心酸的婚礼》、《患难的真情》、《惊魂的捆绑》、《绝不饶恕》,有浪漫的生活,有曲折的情节,令人感动。
  • 洛清虚

    洛清虚

    沧桑数载,长生无望。无论天阶至强,还是凡夫俗子都难以跨越百年禁忌,难以活过百岁。少年洛清虚偶然觉醒体内灵脉,寻找同伴,最终探寻这世界隐藏的秘密。新人新书需要大家的支持书友群133280247
  • 小主人不要太妖孽

    小主人不要太妖孽

    现代黑暗组织中的天才白月,为给哥哥报仇与敌人同归于尽。本该死去的她却意外重生异世大陆,成为没落的龙琦家族唯一的希望!逆天的法宝,强大的元素亲和力,契约师的力量,天下妖兽唯命是从,看她小小年纪如何历经磨难,凤飞九天,成为大陆最强者!收获属于自己的爱情,友情!本文宠物多多,美男种类众多,千万不要错过哦!(求收藏,求推荐啊!)
  • 你辜负了我的青春

    你辜负了我的青春

    他可能有缺点,可是他所有的行为在你眼中都是优点。我终于变成了你喜欢的那个样子,可是你却不在我的身边。我从高一开始,最害怕的就是分座位,我情愿时光永远都停留在高一,你我永远都是记忆之中的样子。哪怕在茫茫人海中,我也一眼就可以认出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