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7600000078

第78章 德兴坊

影片档案

出品:上海电视台

年代:1992年

片长:39分钟

导演:江宁

导演简介

江宁,1951年8月出生,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纪实频道编导,高级编辑。1972年起先后任江西电视台和南京电视台记者、编导,1989年上海电视台国际部编导,1996年上海电视台海外中心《纪录上海》制片人,1998年上海电视台海外中心《纪录片编辑室》制片人。主要作品有:《德兴坊》(1992)、《上海滩最后的三轮车》(1993)、《三峡,三峡》(1994)、《为了56个民族娃娃》(1996)、《学昆曲记》(2001)、《老杨觅偶》(2003)、《小小读书郎》(2004)。

内容简介

德兴坊是上海一条老式石库门弄堂,建于1929年,居住着291户人家。这里的家家户户都住房紧张,并由此生出许多是是非非。本片记录了德兴坊三户普通人家的日常生活,以及他们面对困境时所表现出的那种平和、善良和自我牺牲精神,并透过他们反映出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上海城市居民住房困难的生存现实。

影片获第四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纪录片提名、最佳纪录片记者奖、观众最喜爱的纪录片奖。荷兰评委的评价是:“这部片子给我印象最深的倒不是上海居民的住房困难,而是使我想起了我的童年,使我想起了祖母和外婆,我感觉这是一部非常温馨的片子。”1999年该片又入选意大利波波利电影节中国纪录片回顾展。

影片分析

一、选题与主题

选题对纪录片创作而言至关重要,一个好的选题等于成功了一半。善于发现生活中那些具有普遍性的、能够表现时代特征的,并受到人们广泛关注和关心的选题,是纪录片创作者应有的职业敏感。

《德兴坊》的导演江宁把镜头对准了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的上海。当时上海城市居民住房紧张是带有普遍性的、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按照人均住房应达到7平方米的标准,影片所拍摄的德兴坊人均住房只有4.5平方米。

上“海的弄堂,大多是由石库门房子构成的。夏日的黄昏,每一条弄堂都可以见到这样的情景:摆上一张张小饭桌,铺起一把把折叠躺椅,居民们端着碗走家串户,混杂着张家长、李家短的交谈声,孩子的哭闹声,塑料拖鞋的踢踏声……在这里,家庭的界限似乎淡化了,处处充满着人情的交融。当我骑着自行车穿梭在石库门弄堂里目睹这样的情景,突然产生了一个念头:假如拍成纪录片会怎样呢?弄堂是社会的一个载体,可以反映当代上海的社会现象。于是,我便找到了这条名叫‘德兴坊’的石库门弄堂。”(江宁语)

1991年夏天,江宁走进了德兴坊,在这里跟踪拍摄了八个月,主要记录了比较有代表性的三户人家的平常生活。小小的天井,狭窄的弄堂,弄堂里的生活,周而复始,琐琐碎碎,影片就是从每天清晨家家户户刷马桶开始的。看似普通的弄堂,充满了独特的生活气息,特别是那些被编导从平淡无奇的生活中发掘出的人情、人性,真实得令人感动。为了尽可能不打扰子女的生活,乐观开朗的王凤珍老人每天晚上要在外面溜达到十点多钟才悄悄回家;谦和忍让的王明媛老人,不管是盛夏酷暑,还是三九严寒,一直住在室外的晒台上;还有邬存璋老人一家,女儿离婚后带着孩子住回到娘家,小儿子因为住房拥挤不能结婚,但是全家人仍然能够相互体谅、相互尊重。只要子女们过得好一些,老辈们自己再苦再难也会感到欣慰。

“纪录片其实是一种感觉的艺术。当她(江宁)深入进去以后,发现这种温馨,这种人情,是建立在非常艰苦的基础上的。”①影片不仅讲述了这三户人家的故事,更多的是表现了老百姓面对生存困境,在苦涩无奈的同时,仍然保持着平和善良的主题。老辈对小辈的牺牲,小辈对老辈的孝顺,同辈之间的关怀,正是中国大多数老百姓的高尚品德。“《德兴坊》中的忍让与宽容,对国家、对社会、对邻居、对家人,甚至对自己的生活权利的忍让和宽容,不仅使得生活中的矛盾变得温和,而且使温和的生活成了一种以中庸为准则的处世哲学。”②由此挖掘影片的深层主题表现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照,正如刘景锜先生所说:德“兴坊的几个家庭,折射出了整个上海的变迁和中国文化的传承。”

二、叙事特点

生活中到处都是故事。当一个好的选题确定之后,如何把握选题、讲好故事,需要导演具有一定架构影片的能力和叙事技巧。

《德兴坊》前期拍摄的素材近900分钟,采访对象有十几家,经过导演的精心筛选,最终出现在影片中的只有三个家庭。在结构方式上,全片以上海住房紧张的社会问题为切入点,以德兴坊三个家庭富有戏剧性的、不同的生存故事为发展线索,围绕人物、事件、矛盾冲突展开叙事,三个家庭平行发展,每个家庭的故事都有相对完整的开头、发展和结局。这种故事片的叙事方式,突出了戏剧性,增强了趣味性,满足了观众因对片中人物命运关注而欲知其结果的愿望。在叙事段落的具体安排上,三个家庭的故事层层推进,给了观众看下去的理由,如:

开头段落,介绍了三个家庭住房紧张的状况——

第一家是76岁的王凤珍老人一家。她与小女儿一家三口住在仅有14.4平方米房子里。每天晚上她在街上溜达到十点多回家后,铺张折叠床睡觉。

第二家是72岁的王明媛老人一家。她与儿子一家三口的住房只有12.3平方米,非常紧张。王明媛老人不得不一年四季住在晒台上,一住就是七、八年。

第三家是80岁的邬存璋老人一家。他们唯一的女儿离婚后带着孩子住回来,孙子也寄养在家里,儿子要结婚却没房子。他和老伴除了叹息也只有无奈。

发展阶段,表现了三个家庭为争取改善住房条件所做的种种努力——

尽管女儿再三相劝,但是王凤珍老人仍然不愿意离开德兴坊,住到房子相对宽敞的另外两个女儿家,仍然快乐地和街坊搓麻将。

为了能够早日分到房子,王明媛的儿子主动调到了媳妇的单位——群益无线电厂,而该厂因为效益不好已经拿不出住房分给职工了。

邬小英急于搬出娘家,把弟弟准备结婚的屋子腾出来。里委会干部也热情帮忙,几次到邬小英的单位——闸北区中心医院争取。

在此,导演还特别用镜头表现了1991年12月末这个特别冷的冬天:王凤珍因患肺癌住进了医院;王明媛在最冷的一夜(气温零下八度)仍然睡在晒台上,用一个吊盐水的小瓶子灌上热水取暖。春节到了,三个家庭在喜庆、和谐的气氛中吃着团圆饭。

结尾阶段,每个家庭的状况又都有了变化——影片结尾时,导演用全屏字幕交代上海市政府的新决策和三个家庭的现状,叙事简洁,又恰到好处:

“据悉,上海市政府决定1992年12月底以前解决全市人均住房面积为2.5平方米以下的特困户,王明媛老人一家将于1992年10月搬入新居。

王凤珍继续在医院接受治疗。邬小英临时搬入医院集体宿舍。

上海市政府陆续推出旧城区改造的新做法,德兴坊期待着新生。”

影片制作完成之后,导演江宁听到了王凤珍老人病逝的噩耗,于是,在影片结尾“完”之后,再次出现全屏字幕:本“片制作完成之后传来噩耗,王凤珍老人患肺癌,医治无效,于1992年8月13日病逝。”进一步交代人物命运的变化。故事至此,三个家庭因住房紧张而产生的窘迫、愿望,以及他们之间的争吵与关怀被完整地记录下来,带给人们多重的生活感受和思考。

三、让“现场”说话

电视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它的现场感。在纪录片中人物所处的环境和事件的现场有着丰富的信息内涵,创作者要善于发现和捕捉,拍摄和抓取那些最生动、最具表现力的画面和声音,让人物和事件以自然状态呈现,并伴随情感的真切流露。尤其是一些细节更能突出现场的环境。

《德兴坊》中有一个俯拍的镜头:狭窄的弄堂里,密密的、交错的晒衣杆,似乎是一张网罩住了居民的空间,来来往往的人们更是摩肩接踵,简陋、拥挤得让人有些透不过气。

晒台上,王明媛老人的住处由于太狭小,观众能明显感到摄像员挤不进去,只好扛着机器从门帘的外面往里面拍。紧挨着一张小床的炉罩,是老人白天做饭的地方,窄得连转身都困难,而且除了门没有透光的地方,幽暗、闷热、潮湿、寒冷。即便如此,老人仍坦然地对记者说她为了晚辈心甘情愿。

还有一个段落是突发的,导演在剪辑时特意用字幕强调了事件发生的时间:1991年8月28日上午10点。弄堂里的两家人因为楼上一家占了楼下一家的门口而争吵起来,面红耳赤,互不相让,最终在里委会的调解下停止争吵。但不言而喻的是,他们仍然被住房紧张所困扰、烦恼,也许还会争吵……

影片对德兴坊居民住房紧张的困境和心境的表现,不仅通过镜头让观众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而且还恰当地运用现场同期声传达了居民们身在其中的真实情感,用“现场”说话,突显出纪实节目的魅力。

(王更新)

参考书目

《经典重访》,柳遐、木童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

注释:

①《经典重访》,柳遐、木童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第31页。

②《纪录片创作论纲》,钟大年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149页。

同类推荐
  • 美术史求索录

    美术史求索录

    李福顺先生为现今国内著名之书画家、美术理论家和书画鉴定家,本书为其书画鉴赏方面的文字集稿,可供广大书画艺术爱好者阅读。
  • 连环画(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连环画(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本书包括;连环画探源、连环画中的图画、连环画的图文并茂、古代连环画赏析、近代连环画的发展等共六章内容。
  • 中国书法全集2

    中国书法全集2

    《中国书法全集2》主要内容分为“独特的汉字”、“甲骨文与金文”、“隶书及其子孙”、“文房四宝”等章节。
  • 古代茶具鉴赏及收藏

    古代茶具鉴赏及收藏

    《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所涉及的鉴赏及收藏内容包括碑贴、鼻烟壶、古代茶具、古兵器、乐器、古代瓷器、古代家具、古代酒具、古代书画、玉器、古金银器、古钱币、古青铜器、古铜镜、古砚、银币、古董、钟表、古化石、画像石画像砖、甲骨、牙角器、偶像、连环画、名石、扇页、石雕、唐三彩、陶器、陶俑、铜鼓、图书、古代瓦当、文房四宝、印章、玺印、古今邮品 纸币、票券、珠宝、竹刻、木雕、漆器、紫砂等,介绍了与之相关的各种知识。图书内容翔实,通俗易懂,是广大古玩鉴赏及收藏爱好者的最佳入门书籍。
  • 练琴:重回音乐

    练琴:重回音乐

    作者在本书中讲述了自己作为一名古典吉他演奏者的亲身经历:他从小心怀音乐梦想,在十数年如一日刻苦练琴并体尝演出的成功与失败后,认识到自身的种种局限,忍痛放弃音乐事业,经历多年远离音乐的生活后又重新回归音乐。作者以回忆和现实交替的蒙太奇写作手法,再现了青少年时期的学艺生涯,并以“练琴”二字为核心,贯穿起今日重拾吉他后对练习、表演、乐器、音乐以及人生的思考与感悟。库尔茨作为人文学者的渊博睿智与他的音乐专业知识及体验在书中交相辉映。本书是献给吉他这门既普及又寂寞的音乐艺术的倾心之作,是关于练琴者及其挚爱乐器的动人故事,引发了无数职业音乐人和爱乐者的共鸣。
热门推荐
  • 生人勿入
  • Evangeline

    Evangelin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落日卿

    落日卿

    在繁华烂漫的大都市背景下,遮盖的是美丽的或者是丑陋的面目。在落日到来之前,在胡卿出现之后,一切都变了......一个平凡的青年心中所隐藏的那份执着,那份不抛弃不放弃的执念,让这个即将落幕的世界有充满了希望和爱.....
  • 假面公主,请摘下你的面具

    假面公主,请摘下你的面具

    她,注定是最闪耀的一颗星,即使是戴了面具也隐藏不了。无论在舞台上亦或是舞台下。外表的快乐是为了掩饰内心的悲伤。脆弱的她,在无形中,筑起了一道墙..他的到来,能否使她摘下她的“面具”?给予她重生?一曲忧伤还是快乐已经悄然流淌出来,伴随着淡淡的旋律、淡淡的..
  • 诛佛纪

    诛佛纪

    我记得,我发过一个誓:“待我归来日,诸佛尽灭时”而现在,我在努力着我以前,名叫“孙悟空”而现在,我叫“明长歌”
  • 龙噬大陆

    龙噬大陆

    龙噬大陆!这一片大陆,永远都是强者为尊,弱者为奴的地方。这一片大陆,每一个角落都被黑暗和阴谋给侵蚀。这一片大陆,只有龙噬功力越高的人,地位才能越高。这一片大陆,龙噬功力,就代表着至高无上的荣耀。就为了这世俗人所追求的至高无上的荣耀,龙噬大陆,掀起了一场前无古人,后无来着的惊天地,泣鬼神的龙噬苍穹事件……
  • 百族试炼场

    百族试炼场

    做为猎人的儿子,步凡继承了猎人的一切优秀技能——布局、陷阱、狡猾、感知以及强大的生存能力和永不言败的心!当步凡和一千多人被血色祭坛带到一个由宇宙百族创建的试炼场时,一直默默无闻的步凡觉醒了他一直压抑在现实世界的天赋,他捕猎庞大恐怖的魔兽做食物,布下阴谋诡计虐杀百族,带着同学和朋友小心的活下去…………
  • 末日重生之黑暗时代

    末日重生之黑暗时代

    末世狂欢,重生而看透世间万物,带着往昔的故事穿越今朝,重走当年的路
  • 煞莲魔尊

    煞莲魔尊

    上世死后,她魂归阴曹地府……想方逃过孟婆汤一劫,重生来世报仇雪恨!可惜人算不如天算……碰上地府大乱,被趁机逃出的一朵莲花意外附身……跳下轮回之涯,投胎转世却是身在异世……天生印记红莲,外带煞气外泄,再加上自己体内还藏着个遇神杀神,遇佛杀佛的霸气魔尊,凤兮狂觉得自己简直倒霉到家了-----重生异世,双亲失踪,外带魔气,体内还藏着个来路不明的男人……说好的报仇雪恨呢!异世重生是什么鬼!还有那个男人跟我半毛钱关系!某魔尊(挑眉):哼!你胆大了,是吧?某女(一本正经):偷窥狂魔请走开!
  • 逆炼星辰诀

    逆炼星辰诀

    尔等修星,而我,修这宇宙,修这规则!试问天下,谁有我狂!敢问苍天,谁能逆我!在这个梦幻瑰丽的星辰世界,众人皆以己身祭星辰,而我,则纳万千星辰于己身。我为血杀之星,则替规则执刀,屠戮众生。我为血瞳之眼,则替我心执刀,登顶巅峰。我为逆炼星辰,则替众生执刀,成就宇宙。有喜欢看的读者可以加群460750397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