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7600000077

第77章 望长城

影片档案

出品:中国中央电视台

年代:1991年

总导演:刘效礼

总摄影:韩金度

音乐音响总设计:王益平

导演简介

刘效礼,山东寿光人。中共党员。“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中央电视台高级编辑。1962年高中毕业后应征入伍,后入解放军陆军参谋学院电视编导系学习,大学学历。1966年调入中央电视台。1992年任中央电视台军事部主任,1996年任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主任,少将军衔。代表作品有:纪录片《干枝梅颂》、《说凤阳》、《众手编织的花环》、《让历史告诉未来》、《中华之门》、《望长城》、《中华之剑》、大型文献纪录片《毛泽东》、《邓小平》等。1980至1983年连续三年被评为中央电视台先进工作者,其中一次为广电部先进工作者,1983年荣立三等功一次。1988年被评为高级编辑。1991年获首届“范长江新闻奖”。1992年当选为中共十四大代表,同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视协理事,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常务理事。

内容简介

十二集大型电视纪录片《望长城》,被人们称为“中国纪录片发展的里程碑”。该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集,《万里长城万里长》(上下);第二集,《长城两边是故乡》(上中下);第三集,《千年干戈化玉帛》(上中下);第四集,《风烟散尽说沧桑》(上中下)。本片采用了主持人沿长城遗址行走的方式串联,长镜头始终跟随着主持人,考察长城修建、变迁,长城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长城对人民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影响,长城与当今自然生态及人口迁徙变化的关系等等。全片不仅考察了长城本身,更多地还表现了长城遗址沿途人民的生活状态,它的纪实风格,对之后的电视片的影响,一直持续到今天,有学者认为,它开创了中国纪录片的一个新时代,很多人将它视为中国新纪录片的开端。

影片分析

一、“声画同步”的纪实风格

在《望长城》之前,电视纪录片的创作采用的是电影“声画分离”的方式,《望长城》打破了这种“声画分离”的制作传统,大胆启用拍摄时的同期声和现场效果声,首次使用了无线话筒。总编导刘效礼要求所有编导人员严格遵循“声画同步”的纪实风格,“即便生个丑孩子也要丑得吓人一跳”。后来的实践证明,《望长城》对中国电视纪录片创作的影响是革命性的,传统的“解说词——拍画面——后期找补”的三部曲制作程序被抛弃了,“声画同步”造成的现场感展现出电视语言的独特魅力。它一改“教化与指导”的传统理念,走上了“客观与再现”的创作道路,从而确定了它在我国电视纪录片创作历史上里程碑的地位。

二、拍摄视点与姿态

《望长城》中,摄影机从三脚架上被卸下来,扛到了肩膀上,拎在了手中。主持人从演播室走出来,走到了画面里,走到了现场。无论是有主持人出现还是没有主持人出现,摄影机的视点始终就是创作者的观点。在这种拍摄中,创作者与被摄对象处于一种平等的关系之中。人物活动的自然状态以及真切的感情流露,在一种互动的关系中表现出来。就像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自然交往一样,创作者与被摄对象之间的障碍被减弱到了最小的程度。

三、叙事观念的革新

时态——为内容提供即时时态(或称现在进行时)的时空条件,这是纪实的叙事的一个重要特征,所谓的现在进行时(或称即时时态)不是拍摄的概念,而是叙事的概念。对于这一点《望长城》是值得注意的,为了表现烽火台的作用,它掐着表让汽车去与烽火赛跑;为了表现沙漠中水的宝贵,它让摄制组自己在沙漠中去打一口井……与之前许多同类题材的同类内容相比,这种叙事方法显然是一种叙事观念的革新。

四、尊重生活、尊重真实

不少纪录片以人们的普通生活为题材,反映他们的日常生活,而且把人物的活动放到真实的环境背景中,《望长城》这些影片都是按照生活的真实面貌来选择内容,而不是按照内容的需要来安排生活的。比如摄制组在一家店铺里偶遇一对蒙族新婚夫妇,当即决定跟着他们回娘家,这个过程中就捕捉到了蒙古族的民俗风情。《望长城》中“找歌手”一段对母亲的描写,生活本身所潜藏的含义,通过镜头的视角变化,景别的变化,活动的选取,被发掘出来。

五、关注人、关注个体

与以往的文化题材不同,《望长城》以表现长城两边当时人的生活为表现重点,将深沉的文化内容和历史感的宏大主题渗透到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活动之中,体现出强烈的时代气息和现实感。它的纪实性不仅仅体现在所采取的那些令当时的观众感到新颖的声画同步、现场访谈、跟拍、肩扛摄像机等技术上,而是更多地体现在它所具有的那种宽广而敏锐的视野上。《望长城》是一部风光片,但是它是中国第一部比关心风景、文物和解说词更关注“活人”当下真实状态的电视片,这使它从质上超出了过去的专题片、文献片,从而具有了“保留第一时间”的最可贵的纪录片品质。

六、纪录精神

在这四集里面,以第二集《长城两边是故乡》最具纪录精神,这里必须要提到的是当时还是小年轻的焦建成、亓克君等人,主持人焦建成把走进生活看得比做节目更为重要,摄影师亓克君非常善于捕捉生动的细节,如其中寻找歌王王向荣一波三折的过程就是由他们一手策划的,长城上扭打在一起的两个小孩以及环县农民扮成春官给领导干部拜年的镜头,也都是由他们敏锐地捕捉下来的——这些“莫名其妙”的镜头能够留在成片中,在中国电视史上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在《长城两边是故乡》的结尾,观众甚至惊讶地发现,焦建成的老父老母及亲朋好友也成了荧幕上的主角。1764年4月18日,3000名东北锡伯族男女被乾隆皇帝调来伊犁河畔驻守边关,从此他们就一直驻扎在这里,为了不忘祖宗的来历,每年的4月18日就成了他们的节日,4·18西迁节。一大早,焦建成的锡伯族亲人们就赶着马车出发了,在载歌载舞的西迁节会场上,他的母亲一个帐篷接一个帐篷地找儿子,他的父亲也生气地说,我“要喝得醉醉的,让他来找我”。这个时候,焦建成正忙着乘热气球升空。呼着儿子乳名的母亲踉跄着挤过人群,她一把扯下正准备点火的儿子,哭着问:“你烧着这个东西要去哪儿?”焦建成说他要去拍摄现场,这时他父亲也跟了过来,焦急地望着儿子问:“你还能回来吗?”《长城两边是故乡》就是在这样一个引人发笑又充满乡土味道的场景中划上了它的句号,而1990年代的电视纪录片运动,也正是从这个句号里找到了它的起点。

思维的品格,是纪实风格高层次的追求。《望长城》在这一点上留下了诸多的遗憾。从拍摄方法和叙事方式上讲,它的确精到地体现了纪实的本性,可以当之无愧地成为当时电视片创作的佼佼者,但作为艺术创作,则显得功力欠缺,许多段落,除人物活动的自然真实促进了观众的本能认同外,很少能从整体触发观众的想象,诱发观众的心理认同。有些段落为了纪实,冗长拖沓,甚至缺少必要的铺垫和交代。随着纪实风格的兴起,这个问题后来普遍存在于纪录片创作者的片子中。

在连续性节目里大规模使用纪实性拍摄手法,《望长城》集中了那个时期的很多智慧,集中了电视人对纪实语言的一种体验与实践。电视语言的优点集中体现在《望长城》里,它是继《话说长江》、《话说运河》之后中央电视台的又一个高峰。对过程的重视,对人性的关爱,以及对人本真状态的保留,在这些方面该片有着更突出的体现。纪实语言最大的魅力是要跟生活平行地前进,能够保留生活里最本真的信息状态,而且把尊重生活提高到一个比较重要的地位。在那个时期里出现了非常多的纪录片都继承了这一点,是纪录片非常可贵的潮流。

(林晴)

同类推荐
  • 音乐知识100问

    音乐知识100问

    这是一本通俗的音乐读物,它面对广大的少年和青年音乐爱好者,因此我们尽量写得浅显和易懂,希望通过上面这100个问题,能够对中、外音乐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对世界和中国著名的音乐家、音乐作品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由此引起对音乐的浓厚兴趣。世间七十二行,或三百六十行,各行有各行的学问,而且非常专业,所谓隔行如隔山也。有的行业看来简单,就凭自己的小聪明去做,结果必然要闹笑话。足见知识是要认真学习的。但是艺术又是相通的,例如京剧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艺术,我们从京剧演员的表演中就可以认识中国的音乐、美术、诗歌、舞蹈、杂技和历史;懂得京剧的写意性表演,对中国的写意画认识也会有益处的。
  • 色彩写生基础与实践

    色彩写生基础与实践

    《色彩写生基础与实践》以培养色彩思维为目的,从色彩理论基础出发,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具体的操作中提高学生对颜色的感知和兴趣。通过理论的融入,使学生认识到色彩造型规律的来源和过程;通过技法和训练,增强学生的色彩敏感度和用色能力。
  • 中国美术史

    中国美术史

    本书是一部研究中国美术发展历程的专题学术著作。全书以五章篇幅和大量传世之作及考古出土珍贵文物资料,系统而又简明地阐述了工艺美术、雕塑艺术、建筑艺术、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等中国美术的各种形态自原初社会至明清时期的发展历史和辉煌成就。全书收入水的多幅串文图照,系各种美术形态在不同大力历史时期产生的精品力作和传世之宝,对于充分展示这些美术形态发展轨迹和艺术成就,具有相得益彰的作用。本书观点新颖,方法独到。
  • 华语电影工业:历史流变与跨地合作

    华语电影工业:历史流变与跨地合作

    本书学术灵感与成果资源来自“上海国际电影学术论坛”(ShanghaiForumforFilmStudies)承办的“华语电影工业:历史、当代与方法”国际学术研讨会。共分五辑:“电影市场与审查制度”,“历史经验与华语叙述”,“‘唐山’记忆与香港主义”,“在地文化与现代想象”和“华语电影合拍片研究”,对早期中国电影工业发展的历史经验、香港与台湾电影中的在地文化与现代想象,以及当前华语电影合拍片等现象进行了深入地探讨,为读者奉上当前国内外华语电影研究的最新创见。
  • 美国电影艺术史

    美国电影艺术史

    《美国电影艺术史》是一部全面阐述美国电影艺术发展脉络的著作,其显著特色在于将权威的美国电影理念与生动的好莱坞电影创作结合在一起,将清晰的美国电影历史与鲜明的电影艺术家个性结合在一起。将主流的商业电影表现与多元的美国社会文化及哲学美学背景结合在一起,打通专业性与大众性之间的壁垒,形成一种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的写作风格,让读者在轻松阅读之中汲取美国电影的文化素养。
热门推荐
  • 风云绝恒

    风云绝恒

    一个古老世家的少年,三年前在父亲安排下成为一个杀手组织的冷血杀手;三年后因为种种原因少年隐藏身份与昔日好友一起进入高等魔法学院进修;然而大陆风云涌动,大陆各大家族纷纷被卷入一场浩荡的纷争中;届时,亲情、友情、爱情、责任、仇恨、荣耀交织在一起,亲人、兄弟、战友、异族、猛兽与少年战斗在一线;欢乐、笑声、感动、愤怒、悲痛、懊悔见证了少年的成长之路。
  • 财迷女主到古代

    财迷女主到古代

    (手机读者群号:35818114)本文完结:皇帝最近很忙,真的很忙……但不是忙着批阅公文也不是游山玩水,自从封她为妃之后,这皇宫里就变得鸡飞狗跳乌烟瘴气的,头痛啊头痛,为什么别的皇帝都是闲闲喝茶看着后宫的妃子为他斗得死去活来,而他,却要忙着替这个脱线的妃子与别人勾心斗角,免得她一不小心就被别的蛇蝎妃子给PK掉……等等,爱妃,你要去哪??朕来也……
  • 武剑传说

    武剑传说

    内容抒写着门派的斗争,男主的爱恨情仇,虐心感人的情节。爱是什么?为何如此撕心裂肺?为何让人痛不欲生?
  • 守护甜心之暗云之韵

    守护甜心之暗云之韵

    她,日奈森亚梦,是一名名副其实的公主,她三生三世,只爱上了一个人,她第一世,是世界首富,不会因为被陷害,不被相信,而丧失理智,生的希望,有两个朋友一直陪着她,不会为复仇而活!她的第二,三世,会得到解放吗?
  • 奢侈态度

    奢侈态度

    《奢侈态度》作者王迩淞将其对奢侈品和时尚行业的长期观察所得,通过五十篇文章展现给读者。作者的视角从奢侈品的历史开始,延伸到奢侈和时尚市场行业的社会、人文、财经领域。从手工艺的地位到顶级设计师的魅力,从镜脚细节到巧克力制作,从爱马仕继承人到保时捷股价,作者用最宽广的视野指点奢侈品的前因后果,带给读者最意想不到的“奢侈品内幕”。
  • 道帝魂

    道帝魂

    菩提现,战乱起。道帝谜,万年承。古皇出,道界灭。帝魂正,破苍穹。一片菩提叶,带领着吴云走上一条修真的道路,随着谜底的渐渐揭开,却发觉,后面的谜却越来越多,该何去何从?吴云的话:初从文,三年不中;后习武,校场发矢,中鼓吏,逐之出;遂学医,有所成,自撰一良方,服之,卒。
  • 破虚逍遥魔功

    破虚逍遥魔功

    天下大乱,仇问天崛起之路也慢慢开始了,破虚逍遥魔功会伴随他征战异世大陆吗?
  • 我们的独立战争

    我们的独立战争

    命运双子找到了克里格,交给了克里格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颠覆世界。
  • 北京遥望香巴拉

    北京遥望香巴拉

    遍地爱情的年代,在圣地西藏,总能被赋予新的意义。三个从大学时代起就要好的女孩儿因为不同原因寻找爱情。她们在拉萨和北京的3731公里间辗转,圣山圣湖、布达拉宫、圣城拉萨因为她们的执着而神圣和美丽。汉族女孩儿王初一始终相信自己的前世一定生活在西藏拉萨。康巴男子洛桑的偶然出现,让初一在和自己相爱了十多年的男友柳海峰的选择间陷入两难。最终,初一在一次与海峰的性爱中大出血,死在了寻爱的路上。初一死后,在洛桑的帮助下,实现了天葬的愿望,成为拉萨帕崩岗天葬台上送走的第一个汉族女人。月儿从19岁开始与比自己大19岁的男人潘谊和相爱,漫长的十多年间她们经历思念和伤痛,相爱和离别;最终在亲眼见证了挚友王初一的离世之后,懂得了相爱相守的重要意义,双双离开北京,远赴香港……从小在八廓街外长大的藏族姑娘卓玛一心渴望离开拉萨。除了因为爱上了最好朋友初一的男友之外,更因为她成长在西藏自治区成立前最特殊的家庭里,那样的家庭叫做一妻多夫。苦苦寻爱,伤痕累累。好在,卓玛遇到了比自己小8岁的汉族男孩儿,打破了阿妈关于草原女人的“魔咒”,并且终于走到了一起……
  • 一生要会运用的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

    一生要会运用的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

    本书将《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的谋略运用到军事、经济、日常生活中,教人成功,给人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