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档案
出品:美国派拉蒙影片公司1954年
类型:彩色悬疑片
片长:112分钟
编剧:约翰·迈克尔·海斯
导演:阿尔弗莱德·希区柯克
摄影:罗伯特·伯克斯
主演:詹姆斯·史都华饰杰夫
格蕾丝·凯莉饰丽莎
本片获1954年纽约影评协会最佳女演员奖。
导演简介
阿尔弗莱德·希区柯克1899年8月13日生于伦敦一个经营蔬菜批发的商人家庭,是家中的第三个儿子。希区柯克的父母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因此希区柯克在年少的时候就被送往一所天主教的寄宿学校。毕业后,希区柯克先在一家电器公司工作。1920年,转行进入电影行业,经历了字幕设计、美术导演、编辑等不同的行当。1926年,导演了他的第一部悬疑电影《寄宿人》,受到好评,建立了他在英国电影界的地位。
1934年的《暗杀者之家》和1935年的《三十九级台阶》在各国都很卖座,让希区柯克享有了国际名声。在二战爆发之前,希区柯克应邀去好莱坞拍片,从此以后,希区柯克开始了他在好莱坞的漫长生涯,直至逝世。
1940年,他的第一部好莱坞作品《蝴蝶梦》便勇夺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摄影。紧接着又拍摄了间谍剧《海外特派员》,心理悬疑片《断崖》和精神分析片《爱德华大夫》。1946年,拍摄了这段时期总结性作品《美人计》。
1950年代前期,希区柯克在摄影技术上不断试验,其中代表作就是《后窗》。1950年代后期,希区柯克在艺术性和娱乐性上同时高要求,拍出了《捉贼记》、《知道太多的人》、《眩晕》、《西北偏北》等一系列优秀作品。
1960年,希区柯克向新的恐怖挑战,拍出了一部让全世界惊悚的《精神病患者》,这部电影成为希区柯克电影生涯的一个里程碑。随后,1963年的《群鸟》和1964年的《玛尔尼》都是不同的新尝试,开创了恐怖、悬疑电影的新世界。希区柯克执导的最后一部影片是1976年的《家庭阴谋》。1980年4月29日,希区柯克去世。
剧情简介
因抢拍赛车镜头而断了一条腿的摄影记者杰夫,左腿敷上石膏,还得一个星期才能拆除。百无聊赖的他,靠从后窗窥视对面楼层人家的活动来打发养伤的日子。由于天气闷热,那些人家都敞开窗户,其中有苦思冥想的作曲家,招蜂引蝶的芭蕾舞女演员,孤独寂寞的老姑娘,无儿无女依靠养只小狗来消遣的老夫妇,一个妻子瘫痪在床的推销员……
在窥视中,杰夫渐渐发觉推销员的行踪诡秘,而他久病的妻子又不见踪影了。于是杰夫推断是推销员杀害了自己的妻子,并毁尸灭迹。但是杰夫的侦探朋友却不信。杰夫的女友丽莎和女护理帮助他进行了调查,并取得了证据。恼怒的推销员找到了杰夫的家,并把他推下了楼。最终,推销员被捕,并认罪伏法。杰夫的那条断腿的石膏尚未拆除,另一条腿却又打上了石膏,等待他的将是更长时间的轮椅生活……
影片分析
《后窗》被公认为是希区柯克的经典作品之一,尤其是该片以近乎完美的方式把巧妙的叙事和观众的体验糅合在一起。希区柯克本人也将此视为自己最得意的作品。
一、对婚姻关系的探讨
从影片表面来看,《后窗》是一部探讨窥视的影片,但是在深层上,影片也涉及了对男女关系及婚姻的探讨。“男性因女性的存在而潜隐着焦虑”,这已成为希区柯克作品的一个常见主题,本片也反映了这种思想。
杰夫的冒险个性和丽莎的温馨世界截然不同,丽莎对杰夫来说只能成为一个累赘,对他的行动自由构成一种威胁,杰夫想要摆脱她。希区柯克一再以画面构图来影射这种冲突。如丽莎首次亮相时衣着华贵,杰夫似睡非睡地扫她一眼,旋即闭上眼睛。她走近杰夫,一个浓浓的阴影罩在他脸上。她温柔地吻着他,他却明知故问:“你是谁?”这组镜头既交代了她的身份,又暗示了她与杰夫的关系上的阴影。而杰夫从邻里的窗户看到的一幕幕生活剧,又全都与爱情和婚姻有关,希区柯克在展现它们时常常把它们与杰夫的烦恼加以对照。如杰夫在电话里向朋友解释他不想结婚时,正好看到推销员在服侍病妻,而病妻说了句什么,促使丈夫把手一甩。于是,杰夫和朋友说何苦弄个女人在耳边唠叨。杰夫看到的每个窗口里的生活都体现了家庭生活的不和谐,或是渴望幸福家庭的孤寂落寞,而片中看似幸福快乐的新婚夫妇却被有选择地一带而过。
但是杀妻案发生后,丽莎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自己不是累赘,而是他不可或缺的助手,两人的结合有了基础,因此当她向杰夫晃动戒指时,便有了双重含义。影片结尾时,希区柯克再次运用了摇摄和符码化的影像语言:杰夫背对窗户酣睡,双腿都敷上石膏,身穿便装的丽莎斜靠在床上看着廉价品杂志。这表明杰夫没有兴趣再去管别人的闲事,丽莎也真正考虑居家过日子了。
二、对电影形式的反思
本片作为希区柯克享有盛誉的代表作,其最发人深思的还是它对电影自身形式的反思。希区柯克电影的一个突出之处就在于他不仅自己意识到,而且还通过影片让观众也感受到电影本身的存在,他在本片中从自己的电影本体论出发,处处模拟电影手段的表现形式,让细心的观众去体味、思考。
杰夫有着强烈的窥视欲,观众看电影的机制也是窥视癖。杰夫坐在轮椅上,透过窗户观看外面的世界(整部影片在展现窗外景象时全部出自杰夫的视点,有一次例外,即杰夫被扔出窗外时),观众坐在电影院里通过银幕看世界的幻象,观众也像杰夫一样,被剥夺了行动自由,不能去干预事件的进程。杰夫常常晚上窥视,白天睡觉,观众看电影的过程似乎也是在黑暗处做白日梦。影片开始处百叶窗徐徐拉起,象征着银幕前的帷幕拉开。对面公寓每户人家的窗口似乎都各在上映一部不同类型的“无声片”。一户人家几个窗口,人物在其间的走动,就像电影场景的切换。窗口有舞蹈家的练功,音乐家的演奏,这隐喻他们都在表演,就像电影里的演员一样。对面人家看不见杰夫,就像电影演员看不见观众。
杰夫时而模拟观众,时而又像是导演的化身,他把对面楼里看到的一些无声的生活片断加以剪辑,作出解释。当需要看到画面的细节时,杰夫便拿出相机和望远镜,这既符合他的职业,也象征着电影的特写镜头。杰夫在电影里看“电影”,看到关键处还硬要跑进去充当一个角色。这既是对电影体制的一种反讽,也是对观众的一种疗救,观众是不能干预剧情的。当最后杰夫被扔出窗外,戏集中于窗外的杰夫身上。此时摄影机的视点也随着杰夫第一次移出屋外,几次从外面对准杰夫家的窗口,这时“银幕”和“观众席位”又对调了位置。
三、电影语言
由于《后窗》的空间关系,影片在画面上引人注目的就是多层透视关系。杰夫的窗子是第一层画框,街道和大楼的院子是第二层屏障,被窥视的邻居们的窗口是第三层画框,杰夫的视野(大部分也就是观众的视野)总是隔着两扇窗口和一个过道,这就形成极富层次感的画面构图。在杰夫和丽莎及朋友的对话的画面中,也要以他们为前景,同时以对面楼上的邻居们的活动作为背景来增加画面的纵深感,使画面构图更加饱满。
由于画面天然地被墙壁、窗口,被预设的观影条件(从杰夫的窥视角度和能力出发)所限制和分割,使得整个画面总是有支离破碎之感,人物的活动总是不能完全流畅地进行。于是当表现对面楼的情况的时候,总是同时出现多个窗口。而每个人又都在干着自己的事情,画面的层次感一下子就鲜活起来。这样的画面处理既可以在最小的面积内提供给观众最大的信息,又可以渲染情绪展现多条线索的并行发展,利用这样的画面分割还能造成一种类似于剪辑的效果。
例如丽莎爬进推销员家中寻找证据的那段戏,情绪紧张到了极致,但是却大量运用固定镜头。除了用正反打以及大量的特写镜头来凸现杰夫的紧张和无力感外,几乎都是对准对面的大楼,以一个固定机位的固定镜头来表现。但是由于画中人物的不断运动,在画面中四个小的画框中不断地出画入画,造成一种类似于快速剪辑的效果。同时,对杰夫的面部表情给予特写加以表现,穿插在丽莎的一举一动中,更是加剧了这种惊险的气氛。
(王万尧)
参考书目
《希区柯克与特吕弗对话录》,[法]特吕弗著,郑克鲁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