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7500000016

第16章 相对繁荣期(1937年7月-1946年5月)(6)

而国民党教育部及其所设的电化教育委员会在抗战前和抗战重庆时期的具体工作,主要可见当时曾担任电化教育委员会秘书的杜维涛在1946年所作《电化教育的回顾与前瞻》一文。该文转引如下:“……电影教育与播音教育由政府正式提倡并主持施行,是从民国二十四(1935)年开始,至今不过九年的历史,这九年之中,教育部及全国各级教育行政机关对电化教育的实施如下:

一、制颁法令。自二十四(1935)年起至现在止,教育部共制颁电化教育法令二十七种,期间因时间及环境变迁已经废止或不适用者大约有一半,现在还适用的不过十多种,最重要的如《电化教育实施要点》《各省市电化教育辅导处组织规程》《各省市电化教育巡回工作队组织通则》《中华教育电影制片厂章程》等。

二、建立机构。二十五(1936)年起教育部通令各省教育厅指定一人专办电化教育行政,并将全省划分若干“教育电影巡回施教区”,及“播音教育指导区”,分别实施电影及播音教育。二十六(1937)年底止,全国共有教育电影八十一区,播音教育四十六区。另于部内设立电影教育及播音教育两委员会,司设计指导之责,二十九(1940)年部内社会教育司增设第三科,专办电化教育行政事宜,又将两委员会合并改组为电化教育委员会,此时各省教育厅多增设电教股。三十(1941)年起各教育厅一律遵照部令设电化教育服务处,现在改称辅导处,办理全省电教技术辅导及示范施教,颇有成效。至全省电影区及播音区,则合并改组为电教工作队,三十一(1942)年全国有四十一队,现在有二十七队。

三、培养师资。战前教育部曾举办《全国中等学校及民众教育馆无线电收音指导员训练班》一班,及《电化教育人员训练班》两届,后者共训练二百五十六人,二十七(1938)年续办电教训练班一班,受训学员六十六人,同年金陵大学设立电化教育专修科,由部辅助经费,三十六(1947)年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开办电教专修科,两专科共有毕业生百余人,三十二(1943)年教部举办电影艺术人员训练班,学员十三人,本年九月教部将社教学院电教专修科改设为国立电化教育专修科学校。又自三十(1941)年起,湘、滇、川、甘、桂等省,都曾举办电教训练班。

四、制发影片及袖珍片。战前教育部自制的影片有《我们的首都》等三部,电教会成立后自摄或剪辑的影片有《看图识字》《法币》《世界风云》等十四部,袖珍影片《文天祥》等七部,三十(1940)年筹设中华教育电影制片厂,三十一(1942)年元旦成立,迄至现在止已完成影片《重九》《谷雨》《家庭副业》《疟疾》《采煤》等三十余部,及《新疆》袖珍片一部。又教部设有“教育电影画片社”绘制《生生不息》活动画影片,即将完成。三十三年(1944)起又与金陵大学合作摄制国民教育及社会教育袖珍软片,各省及部属社教机关放映电影所需影片,均由教部按照《教育影片流通供应办法》,分别按期供给,延至现在止计共发出影片一千九百十九本,袖珍片二百九十一本。

五、购发器材。二十五,二十六(1936,1937)两年内,教育部购置收音机二千三百二十架,电影机与发电机各八十一架,分发各省应用。抗战以来,国外电教器材内运困难,国内自制产量也骤形减少,所以对各省电教器材的需要,多不能按预定计划供应。但这几年中仍能购进电影机二十二架,袖珍影片放映机五架,教育影片一百三十二本,收音机五百八十八架;共发出电影机五十架,袖珍影片放映机二十三架,发电机四十二架,收音机五百八十八架。现在由美国及印度所定购的电影摄制及放映器材,已有一部分运到,开始分发应用,大部分还在启运之中。至为适应战时乡村没有电源地方的需要,教部曾设计制造植物油袖珍片放映机三十架,电石袖珍片放映机四十架,前者已分发各省,后者亦开始分发。又教部于二十八(1939)年与金陵大学合办播音电池厂一所于重庆,以所制干电池供应各省教育机关应用。三十一(1942)年起交由该校自办,以后每年向各地干电池厂定货分发各省市应用,或折发代金币各省自购。

六、教育播音。示范施教。二十七(1938)年教育部成立第一第二两社会教育工作团,都按时放映电影,三十一(1942)年改组成立川康西南,及西北三社教工作队,也都注意电影及播音的示范施教工作。又二十七(1938)年二月成立第一民众教育巡回施教车,三十一(1942)年四月改组为教育部电化教育巡回工作队,均系以实验电影施教方法为中心工作,历经湘、鄂、川、黔、滇等省,巡回施教,受教民众达百余万人,三十二(1943)年八月并入川康社教工作队成立第四支队。又自三十一(1942)年起教育部在陪都及迁建区一带,放映电影共一百二十四次,观众共达三十九万一千五百五十人。以上所述是电化教育在过去九年间施行情形。从二十四(1935)年开始至二十六(1937)年终为草创时期,虽然制度,方法,及人才都为完备,但器材方面相当充实,所有从业人员都凭着一股热忱,筚路蓝缕以创业精神努力工作,所以进步很快。不幸自抗战以来,电教工作因器材与经费的困难,转入受挫时期,各省市电教工作渐次减少,机构逐渐裁并。教育部虽竭力设法补救,亦仅能维持现有的数量,很难加以改善,更谈不到扩充,这是限于物质的条件,诚然是无可奈何的事。不过在这抗战期间,电教的基础和制度已经建立,方法已进步许多,并且举国上下已能认识电教工作的重要,而准备着战后工作的开展,电教前途实有无限光明,我们都寄予无穷的希望。现在教育部对于战后电教工作的开展,正在草拟种种计划,……”[24]

(五)教育部中华教育电影制片厂

抗战后期,主要从事教育影业的机构则是成立于1942年的教育部中华教育电影制片厂,简称“中教”。该官营教育电影机构由国民党教育部创办,在出版于建厂之初的《教育部中华教育电影制片厂概况》一书中谈到设厂原因:“中国之提倡电影教育以来,其所感最大困难,即为缺乏放映机械及适当之教育影片,致过去电影教育之推行,颇有贫乏之现象。抗战军兴之后,因电影宣传效率之大,故更为各方所重视,而影片恐慌更加严重。本部有鉴于此,爰有教育电影制片厂之设立。”[25]直到1946年6月“中教”随国民政府迁回南京的三年多的时间之中,国民党官营教育电影所有的摄制工作全部交由该厂办理。“中教”的成立标志着国民党官营教育电影业已发展到了一个较为完善的阶段,有了专门从事教育影片生产的制片机构。

“中教”在抗战期间,地址设在北碚北温泉后山松林坡涛声阁内,直接隶属于国民政府教育部。厂长为李清涑,副厂长为余仲英,厂中还聘有主任导演史东山,导演孙瑜,主任技师裘逸苇,投影冯四知等。该厂在北碚的成立,得到了民生公司经理卢作孚、资源委员会主任钱昌照等的支持和协助。在该厂的编制里,除了设有正副厂长以及下属的秘书,材料室,会计室,推广组,摄制组,总务组,编导委员会之外,还有一个直接隶属于国民政府教育部的中华教育电影制片厂指导委员会专门对该厂的生产进行指导。并且,“中教”的厂长也需直接听命于该指导委员会。在中华教育电影制片厂的“本厂指导委员会组织大纲”中规定:“本会设委员十一人至十九人,由教育部就各有关电化教育业务机关主管人员,电化教育专家及热心电化教育人士中聘任并指派总务司司长,社会司司长及电化教育主管科科长充任之”。而该指导委员会的任务则是:“(1)关于制片事业之计划事项(2)关于教育电影剧本及成片之审核事项(3)关于电影器材之购置审核事项(4)关于本厂经费之稽核事项(5)关于本厂之法规审核事项(6)关于本厂之工作报告之核转事项(7)其他有关厂务进行之指导事项……”共十二条。指导委员会成员有:陈果夫(主任委员)、何应钦、张道藩、潘公展、王星舟、郑用之、罗学濂、顾毓秀、李清涑。指导委员会的设置使得教育部更能直接掌控制片厂的各项生产,使其不至偏离政权宣教的需要而能够真正成为政府的喉舌。由此可见,比之于同一时期的“中制”,“中电”,“中教”有着更加完备的官营体制。“中教”的制片计划也体现了这一特点,它规定:“1.每年根据要目拟定制片细目;2.每月各出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片一种;3.软片概用16毫米;4.暂用默片将来兼制声片;5.参用卡通画;6.字幕用正楷,用中国固有兴款方式排列;7.每片说明兼有教育教材与教育教学法;8.目前不长期聘用演员,充分与各学校机关合作;9.在抗战期间每厅至少复印四本”[26]。

事实上,“中教”虽然订立了较为系统的制片发行计划,并且属于国民党教育部优先照顾单位,但也直到1942年10月左右才逐步开始工作。在国民党新闻处编发于1947年的《电化教育》一书中就提到,“中教”成立之初,“适值太平洋战时,对外交通遂告断绝,所有在香港定购之器材,概未能运入,致使无法工作。后经呈请教育部分别在印度及美国定购器材,至1942年9月间印度所购器材,始运入底片两万尺,其他概未购得。而底片来时又逢雾季,致无法利用日光,工作仍不能进展。在美国所购器材,1943年9月,始在美交货。”[27]这段时间,“中教”只能用教育部提供的旧有器材来展开制片工作。

在抗战期间,“中教”的工作又可以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期为筹设期(1942年1月—4月)这一时期的主要工作是:聘请人员,购置设备,修建厂房,订立基本法规以奠定工作基础。第二期为编定剧本时期(1942年5月—9月),因为此期“在印度所购置器材未至,厂中仅有收来之过期软片一两千尺”[28]。于是,这时“中教”除利用这些过期软片拍摄当时国民政府急需的“学校军事管理片”外,大部分时间都用来编辑剧本,共编成剧本20多本。第三期(1942年10月—1943年6月)是“中教”的初步工作期,此期内印度底片运到了二万尺,但没有正片,又逢重庆的雾季,此时“中教”又并无内景拍摄的设备。因此,为保证拍片工作的进行,他们一面创制裁片机、打孔机,并向中央电影场商让35毫米胶片5万尺,裁为16毫米片应急;一面利用日光时期,借用中央摄影场内的景物,开拍了《重九》,《家庭副业》,《谷雨》等片。但本期“新编制尚未决定,已有人员仅能担负一组之拍片工作,故工作进展迟缓,及有所成,而裁片机未成,亦不能复印公映”。

“中教”正式开始运作是在第四期(1943年7月以后),此期内,裁片机已经完成,复印工作也可进行,重庆进入夏季,日光充足,“可以随时利用”。“中教”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又招揽了一批技术人员,利用露天布景正式开始教育影片的摄制。如1943年的《简讯——重庆通讯》中就提到:“教育部中华教育电影制片厂,三十一(1942)年摄制陈果夫先生所编《移风易俗》长片中《重九》分幕,现已完成。三十二(1943)年度工作计划及制片细目亦报经教育部核定,闻本年度预定摄制长片两部及短片二十部,以地理教育为制片中心,《移风易俗》长片中的《谷雨》一幕,现正在摄制。……最近教育部史地教育委员第三次全体会议已决议聘请史地专家十一人拟定史地教育影片编制方案。俟编成后送由该部所属中华教育电影制片厂摄制云。”[29]以及“【中央社】重庆八月十三日电,中华教育制片厂新近摄制之《谷雨》影片现已完成,《夏令营》,《战时的陪都》,《疟疾》诸片正在摄制中。导演史东山现已应“中教”之约,参加该厂导演工作。”[30]“因此,七、八、九三月中,摄成之片较多,收获极佳”[31]。此后“中教”几乎总揽了所有国民政府教育电影的摄制工作,并且制片厂的建制也逐年扩大。这首先表现在该厂历年工作人员人数的增加上。从1942年建厂时的22人,1943年增加到46人,1944年为52人,1945年为53人,1946年为54人,1947年则达到了65人。其次,也反映在该厂的开办经费上。“中教”1942年建厂经费为220000元,在1942年增至408000元,1943年为720000元,1944年为1469880元,1945年达到4277480元,1946年为14967000元(即使扣除法币贬值的部分,也可见其营业量在那几年间的快速增长)。[32]

至1945年,“中教”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当时金陵大学教授孙明经在其所著的《本刊主编访渝印象——中国电教已达发芽期》一文中就论及了主要包括“中教”在内的重庆教育电影事业在抗战非常时期的新的繁荣。文中写道:“本刊主编孙明经先生于四月二十四日因公飞渝,下榻两浮支路中英科学合作馆,顷遽来函称在渝遍访各电教机关,及于电教有关之人士,所获印象极令人振奋,“中国电教已渡过漫漫长冬而达发芽期矣。”孙主编已订五月十五日飞返,兹先摘要发表其所获报道。

同类推荐
  • 民国时期教育电影发展简史

    民国时期教育电影发展简史

    民国时期的教育电影作为特定时期的一种特殊电影现象,具有与常规电影不同的特色。首先,从电影艺术形式来看,教育电影多是以科教片、社教片为其主要的存在形态。其次,从作为社会机构的电影业角度看,教育电影除了作为普及科技文化知识的教育手段得到推行外,也担负着对社会个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职能,从而在不同时期与不同的社会阶层、社会权力话语之间形成了一种相当密切的结合及共谋关系,并且进而决定了教育影业在各阶段的发展特征。可以说,民国时期教育电影的历史是此期电影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与同期其他电影样式互相影响、共同演进的同时,又呈现出独特的历史风貌、社会关联和内在的逻辑必然性。
  • 电视片专题制作

    电视片专题制作

    《电视片专题制作(广播电视学)》内容简介:1992年到现在虽然已经过去了将近20年,但我仍然能清楚地记得我研究生毕业后刚刚到电视台工作时的情景。那种好奇和自豪的神态现在想起来都仿佛就在眼前,因为那个时候电视台对于人们都有一种神秘感,走进电视台,满眼都是一些专业设备,是在其它行业看不到的设备,而现在你再到电视台去看的话,除了一个演播室还有点神秘感以外,其他的东西再也不会让你有奇异感了,因为电视台现在到处都是电脑,就是你家里用的电脑。所以,作者在这本教材的扉页写道,“电视片制作——一种普及化了的大众传播工具”。
  • 建筑艺术与绘画

    建筑艺术与绘画

    一提起埃及,也许在你的脑海里会立即浮现出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形象吧。是的,耸立在尼罗河畔的古老而庄重的金字塔,已成为世界文化之瑰宝,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 救猫咪:电影编剧宝典

    救猫咪:电影编剧宝典

    《救猫咪:电影编剧宝典》这本书以一种新手和支持者能够理解并付诸实践的方式,灵活地引用了影片公司主管们使用的各类“成功”片例(《特工佳丽》(Miss Congeniality)、《虎胆龙威》(Die Hnrd)、《律政俏佳人》(Legally Blonde)、《天兆》(Sign)等),揭开电影的神秘面纱,正面地作出解释(类型、情节、结构、市场、选演员等)。《救猫咪:电影编剧宝典》就像揭示好莱坞每个影片公司执行官和制片人秘密语言的指南书。一旦你学会了像带有支票本的执行官和制片人那样思考问题,你离成功就近了一步。
  • 古兵器、乐器鉴赏及收藏

    古兵器、乐器鉴赏及收藏

    所涉及的鉴赏及收藏内容包括碑贴、鼻烟壶、古代茶具、古兵器、乐器、古代瓷器、古代家具、古代酒具、古代书画、玉器、古金银器、古钱币、古青铜器、古铜镜、古砚、银币、古董、钟表、古化石、画像石画像砖、甲骨、牙角器、偶像、连环画、名石、扇页、石雕、唐三彩、陶器、陶俑、铜鼓、图书、古代瓦当、文房四宝、印章、玺印、古今邮品 纸币、票券、珠宝、竹刻、木雕、漆器、紫砂等,介绍了与之相关的各种知识。图书内容翔实,通俗易懂,是广大古玩鉴赏及收藏爱好者的最佳入门书籍。
热门推荐
  • 掰弯男主专业户

    掰弯男主专业户

    世界上什么样的孩子最厉害?别人家的孩子最厉害!从小被誉为别人家的孩子的苏逸,某天一觉睡醒,天上掉下个大系统,砸得他一身狗血,但是却又成功捕获到了一只香软傲娇易推倒一枚!
  • 魔法之凌王天下

    魔法之凌王天下

    天赋市高材生凌小磊原本应该过着美好的的大学生活,但因为一次遭遇凌小磊意外结识了魔法高校的学生陵文杰,更从陵文杰的口中得知自己原来是魔法系全系的拥有者,恰恰因为这样,凌小磊宁愿放弃自由安逸的生活,毅然走上未知冒险的学习魔法之旅……在这《魔法高校》修炼的三年时间,凌小磊从一个垃圾菜鸟,成为为绝世高手,与魔法高校十大美女的邂逅,波霸冷漠的冰艳,温柔可爱美羽灵,超爱搞怪的宇晓灵,男子气概的林凝,还有还有……然而这也是他的使命!
  • 快穿:攻略傲娇BOSS

    快穿:攻略傲娇BOSS

    一朝穿越,米熙的日子苦逼了。傲娇系统,难撩BOSS,自己好歹是个女配,说好的悲惨结局呢?在金主大大光辉照耀下,感觉自己被滋润。女主,你争点气,好歹你有金手指呀……不过偶有大金主。金主在手,天下我有。
  • 那些一起走过的懵懂青春

    那些一起走过的懵懂青春

    她,凌家小姐,隐藏身份到某个学校,认识了许多好朋友,损友,闺蜜,死党。可在一次宴会上,她暴露了自己的身份她的朋友能原谅她吗?是离开她,不在和她做朋友,还是忽冷忽热,不在乎,还是像往常一样,继续做她的闺蜜,损友,死党
  • 我的世界之旅行

    我的世界之旅行

    主角武夷在玩mc时停电穿越到了神奇的我的世界,开始了我的世界之旅
  • 晦暗时代

    晦暗时代

    自进入新世纪以来,人们致力于古代超自然力量以及超现代科技尖端研究与开发。人类的欲望也愈演愈烈!
  • 火影之无限觉醒

    火影之无限觉醒

    双人穿越,冰火随行,冰霜烈火,无双盛世!同伴之情,未来羁绊,穿越火影,成就传说!
  • 开在瓶子里的温暖

    开在瓶子里的温暖

    太阳不会放弃天,哪怕你不再属于我,我也会在不同的窗口给你拥抱……读者+青年文摘+意林+格言=美文范本,随便翻阅的任何一篇美文,都让你撼动心灵的文字相遇!滴滴洒满现代人渐行渐远的感情荒漠漠,勾动人性深处最轻微的感动!
  • 万世凌帝

    万世凌帝

    混沌初始,生灵寂灭。本源动荡之时,自神界落下一方胎灵,历经三灾十二劫,落于世俗之中。万年之后,少年玄铭现世。为荣耀,负天命,披荆斩棘,开创逆天之途。无上凌帝,遇神杀神,遇仙弑仙。
  • tfboys之爱上你我无怨无悔

    tfboys之爱上你我无怨无悔

    爱上你们我无怨无悔,但求下辈子在爱上你们,我不求你富裕,只求你爱我、相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