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7000000003

第3章 杂记编(2)

节目的品位,同主创人员和制作群体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艺术修养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创制人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美学理想,肯定映照在节目中。那些不上品位的节目之所以能播出,那些精品能有口皆碑,都可以证明这一点。节目的品位,不怕稚嫩,就怕敷衍,也属这方面的问题。

在频率频道繁多、节目源匮乏的现在,不讲品位、不上品位的节目,也许能乘虚而入,但终究是要被冷落的。竞争必将日益激烈,那些恬然自得、塞责有术的创制者,早就该有些危机感了。而有志有识之士,正秣马厉兵,迎接脱颖而出的机遇。

关于传者身份的思考——语言传播杂记之四

传者身份众说纷纭,不过,一打纲领不如一个行动。主观动机同客观效果从来都没有全等过,不是形象大于思想,就是思想大于形象,广播电视语言传播尤其如此。理论上的认定,传者的自我感觉,都离不开传播实践的检验,离不开受众的评价。

口头上,理论上,有不少认识是正确的,表述是明确的,如“平等态度”、“知心朋友”,并没有错误之处。过去有“良师益友”的提法,也并非不可。关键是话筒前、镜头前怎样体现。

中华民族的美德之一,在人际关系中被概括为“卑己尊人”,实际上,用现代的话说,就是谦虚,虚怀若谷,责己严,谨避俗。只有如此,才能尊重他人,尊敬他人,待人宽,为人仁。卑己尊人,不含有自卑、自悲、自愧不如、自惭形秽等任何贬低自己的意思。

卑己尊人,有其社会原因。小农经济的狭隘眼界和心胸,等级制度的唯名和唯上,家庭观念的重男与从长,儒家思想的学优与入仕,培育了自高自大和自轻自贱两极心态,在人际交往中时有表现,竭力掩饰也无法消除。对这两极心态的否定正是“卑己尊人”的实质。“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的杜甫,之所以能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震撼人心的呼喊,“衙斋卧听萧萧竹”的郑板桥,之所以能产生“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沁人心脾的感受,不能不归结为抛却了因袭的重担,闪耀出博大精深的识见的光芒,这不正是卑己尊人的形象写照么?

卑己尊人需要超尘脱俗,甚至脱胎换骨。这种自我改造、自我超越的功夫,那艰辛不亚于改造自然、改造世界的筚路蓝缕。走出人际传播的常态,进入大众传播的媒体,传者是不会轻而易举地做到卑己尊人的。

当代的传者,往往表现为:在芸芸众生之上的“智者”,或在茫茫人海之中的“火炬”;在“上帝”之下的教士,或在豪门之前的仆人。前者总在为人们指点迷津,后者总在对人们祈求恭迎。这些,只会引起受众的反感,而不会使受众得到启发、产生共鸣。

世界上的事就是如此奇怪,你越觉得自己了不起,越觉得自己有思想、有水平,受众就越觉得你在“装腔作势”,“借以吓人”,就越不买你的账。你越觉得自己有办法,越觉得自己会奉承、会迎合,受众就越觉得你在“低三下四,取悦于人”,就越不上你的“轿”。

传者在广播电视传播中,处在媒介的前沿,成为信息发布的始端,服务行为的起点,欣赏娱乐的前导,谈天说地的窗口。传者的工作,就是汇天下之精华,集人类之大成,抒世间之真情,议万事之是非。犹如歌者善歌,舞者善舞,传者一定要善传。善于传播,因其善于发现、善于选取、善于表现、善于制作,而非善于、擅长各科,三十六行,行行是状元。专家型的传者极少,多为特邀。医学泰斗不必为制作定期节目而奔波,经济学博导也没有精力把节目策划和播出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

传者,是一个集合概念,是节目制作群体的统称。由哪些人组成,各环节都需要什么样的人,采取什么组合形式,当然由节目需要而定,既不缺少,也不冗余。播音员、主持人只是群体的代表人物,节目的一切工作环节、全部生产流程,都要由他们去出头露面给以体现。一束灯光、一样色彩、一个镜头、一次调音、一篇文字、一种编排、一回合成……直至一个眼神、一种发型、一次化妆、一样服饰……都应有高水平的展示,更不用说智囊团的研究、编导的策划、内容的推敲、形式的创意,在哪个环节上出了纰漏,在哪道工序上有了偏差,都会降低节目的整体质量。谁的参与愿意劳而无功?谁的心血愿意付诸东流?群体,绝不是乌合之众,绝不是散兵游勇。

传者,作为以有声语言为主干或主线驾驭节目进程的播音员、主持人,又怎能不“卑己尊人”,谦恭温和、庄重亲切地面对受众?

传者,出声露面时,不应贪天之功以为己有,也不应顺从“上帝”以为己任。卑己尊人,才容易让人接受,也才会对受众负责。“知心朋友”也不是酒肉朋友、私人朋友,而应是挚友、诤友,君子之交,同志之谊。

首先是挚友。真诚相待,息息相通,荣辱与共,甘苦同心。不了解受众,对受众形同路人,永远不可能想受众所想,急受众所急。

然后是诤友。坦率相告,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晓以大义。真正的朋友,不隐讳朋友,不隐讳自己的观点,不怕指出对方的不足,应该使用批评的武器,热切期待对方扬长补短。在这一点上,诤友无异于良师。

传者必须体现阶级的意志,充任有力的喉舌,以事省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世界各国都有传者,都自称是“您的朋友”并宣称“愿意为您效劳”,最后还总会“谢谢您的收听(看)”,似乎所有传者的身份都相同,都是服务者,但那为谁服务和服务什么,就大相径庭了。我们,当然是“为全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服务”。唯此为佳,舍此不为。

关于传者素质的思考——语言传播杂记之五

播音专业人员(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在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的岗位上,有着特殊的素质要求。这要求首先是新闻工作者的共性要求,然后是语言传播的专业要求。个性体现共性,共性寓于个性,二者不可割裂,二者不可混淆。新闻工作者的共性要求,论者甚众,而专业要求往往一笔带过。这是当代某些学科领域里一种不良的倾向,且产生了比较明显的误导。

素质,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不宜空泛,不宜芜杂。新闻工作者的党性,是共性,包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现在立场、态度、观点、方法上,体现在理论修养、政策水平、思想觉悟、道德水准诸方面,十分具体。新闻工作者的文化追求,一言以蔽之:博古通今、学贯中西。但由于新闻工作者的工作重心不一,岗位要求各异,必须面对专业的特殊性,否则就失去了工作范畴、工作特点,完成岗位任务的手段、方式和途径的支点、归宿。

语言传播,理应立足于语言,归结为语言,如此才能实现自身的工作规律,实现传播群体的完美合力。“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虽然都是“仙”,虽然都要“过海”,但各有高招,才形成了多样统一的格局。

语言传播,以有声语言(包括副语言)为主干或主线,既不同于写字著文,又不同于街谈巷议,那有声语言,正是语言传播者素质的集中所在。这素质,党性是头脑,文化是躯体,语言是喉舌。无党性,犹如痴呆;无文化,犹如木偶;无喉舌,就会有口难言。语言,正是党性、文化的凝聚点、爆发点。语言中,饱含着生命的体验、人生的况味、个性的闪光、审美的理想。语流中,积淀着传统的精粹,映照着时代的风云,显现着民族的精神,展示着艺术的魅力。这一切,均应包容在语言功力的高远境界之中,融化在“言为心声”的磨砺冶炼之中。

素质中的天赋部分,可以在后天加强,并非不可改良。特别是心理感悟,若是先天不足,后天也能习得并丰富起来。珠圆玉润的嗓音,喷弹有力的唇舌,端庄大方的形象,积极自如的状态,都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素质中的养成部分,既可以拓展延伸,更可以汇集加深。“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传者当善传,有声语言传播者当善言。为了言人之欲言、人之未言、人之难言,就要具有一定的观察力、捕捉力、理解力、感受力、表现力、鉴赏力、调控力、回受力。这些能力,归结为有声语言的驾驭能力,或统而言之:语言功力。

素质,有起步层面,也有提高层面,起步参差不齐,提高水平不一。这个过程,学习无终点,磨炼无止境,应是一生追求的目标。如果舍本逐末,缘木求鱼,恐怕要事倍功半。

当前在素质问题上,有两种认识值得探讨,否则,不利于素质的提高。

一种是“泛素质论”,有句顺口溜:“素质就像一个筐,什么事都往里装。”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个人言行的种种问题,都归结为素质问题,并到此为止,从无下文。“泛素质论”的要害是无重点,似乎人人均如此。

另一种是“唯共性论”,把那些作为人的素质、公民的素质、共产主义者的素质中的共性,那些最基本、最明显的素质要求,认定为唯一的重要素质,缺乏辩证唯物主义的差别论、重点论方法。这是因为把“不可或缺”同“特殊之点”混淆在一起了,这是对特殊性的抹杀。

事实上,素质在民族、社会、群体、个人与政治、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职业、专业、岗位的差异,经常是在对立统一中不断进行动态调整的,对立不是孤立,统一不是混合,重点不是静止,特殊不是片面。“天赋养成”必须坚持发展观,“重点特殊”应该立足功能观。

“泛素质论”和“唯共性论”,在天赋养成的基础教育中显得理由充足,一旦进入专业成才层次就“四面楚歌”了,特别是对于在岗人员素质的调查工作,罗列若干条,要求被调整者确定哪些项目是最重要的,往往表现出“泛素质论”和“唯共性论”的影响,哪一项也不愿放弃。除了带有某些偏爱心理外,大约主要是对谈职业、谈专业的“重点特殊”不甚了了。因此,这类的调查过程和调查结果也只能是泛泛而论了。

现在的问题是,专业人才的培养、使用,尤其是选拔,素质确乎重要,但如何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导引性,应该“心中有数”。传者的素质,必须“善传”,善于广播传播,善于电视传播,善于报刊传播……广播电视中,又有善采、善编、善播、善摄录、善化妆……这是事实,这是走向。

当然,基础教育与专业成才不可分割,天赋养成与重点特殊相辅相成,任何绝对、片面的做法都会贻害无穷。复合型人才,永远是需要的,关键是怎样“复合”。如果把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复合”到编辑、记者之中,那么,广播电视中的有声语言也就同生活语言“复合”到一个层面去了,岂能轻视?

关于一专多能的思考——语言传播杂记之六

复合型人才有多方面要求与表现,在知识结构上应该是较宽的知识面和精深的专业的统一,在能力上应是理论研究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的统一。这样,复合型人才的特点就可以表述为“一专多能”。

一专多能,一般是两层含意,一是以本专业为主,兼具相关的若干专业能力;二是在本专业诸项业务中,有一两项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以播音专业为例,一是以播音为主,既能采访又能编辑,也能摄录,还能化妆、调光……二是在新闻播音、专题播音、文艺播音、节目主持……各项业务中,某一、二类水平更高。这两层含量,是一种基本常识,并非什么高深的理论,可惜有些论者往往对这毫不在意。

当前值得注意的,是对人才培养和人才需求方面的“通才”与“专才”的认识。这两者是不大一致的。

通才论者,认为应该培养“全才”,什么都应该会,“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广播电视中,应该“采编播录控合一”,应该“全能”。过去那种采编播“分离”状态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不利于传播。有的同志还指出:“合一”是一种能力的表达,不应当解释为一个节目的采编播都由一个人完成,否则就“未免太机械了”。

通才,古今中外都有,“通”的范围可以无限扩大。50年代,我国的县级广播站,播音员不但要播音,还要采访、写稿、编节目,值机、放音、当会计、当出纳、当会议记录员、招待员……到现在也还有,真是“合一”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了。一则,县站播音水平要求不高,二则经费和编制有限。就说美国吧,一个在读的大学生,除了本专业之外,还要学另外的,也许是同本专业风马牛不相及的技能,为的是将来好找工作,不至于失业,已经“合一”得没边儿了。应该说,通才是社会的一种需要。

但是,可以肯定地说,通才和通才教育只是社会的一种需要,而不是全部需要。任何社会中都不可避免地需要“专才”。职业高中、中专、技校等,可以说是通才教育的主要基地,而大专及以上学历层次,就成了专才教育的重要途径。

广播电视系统,根据具体情况吸纳通才和专才,并行不悖。不过,事业的发展、受众的需求、精品的制作、技术的先进,都在呼唤高层次、高规格的专门人才队伍的成长壮大。“全能”、“合一”的口号大约不再受到人们的青睐,“一专多能”的生命力将日益旺盛。

同类推荐
  • 通讯员写作精要与范例实用全书

    通讯员写作精要与范例实用全书

    在广大的通讯员队伍中,有些人没有受到过正规的新闻专业教育,他们工作热情高涨,但对新闻理论和新闻报道采访写作规范缺乏系统的学习,对我国的新闻纪律和新闻职业道德也缺乏深入的了解。因此,加强对新闻通讯员的正确引导,通讯员有意识地自学,对于提高新闻通讯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新闻理论素质和采写业务水平,显得十分重要且紧迫。在这种形势下,《通讯员写作精要与范例实用全书》的出现,就显得十分及时了。
  • 六年级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期

    六年级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期

    书中给家长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使家长既能够全面了解孩子,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又能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惑和问题,能给每位家长带来一份喜悦,更带来一份沉甸甸的收获,让孩子以一个全新的姿态奔向人生的又一个驿站。
  • 中国广播影视发言人答问录

    中国广播影视发言人答问录

    广播影视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为人们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文化产品。坚持导向和面向市场并不矛盾,受众就是市场,占领市场就能够更好地为党和国家大局服务。
  • 媒介安全论:大众传媒与非传统安全

    媒介安全论:大众传媒与非传统安全

    《媒介安全论:大众传媒与非传统安全研究》从哲学、政治学、社会学、国际关系学对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的跨学科研究着手,论述传播学从拉斯韦尔、李普曼、施拉姆等早期学者到最近的阿什德对非传统安全问题的研究.运用议程设定、沉默的螺旋、涵化理论、框架理论等多种传播理论,梳理传播学特别是大众传播研究对非传统安全的重视与学科脉络。通过默顿大众传播“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理论,论证大众传播传统四大功能(监测、协调、教育、娱乐)中的“隐性”功能-安全,并使之显性化,同时论证安全作为现代功能,独立于传统四大功能的特征。沿着哥本哈根学派提出的“安全是一种言语行为”的非传统安全研究方向,论证媒介安全的基础是媒介安全话语。
  • 新闻历史足迹:项孔言新闻作品选

    新闻历史足迹:项孔言新闻作品选

    新闻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毋庸讳言,项孔言先生的新闻作品,尤其是其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的新闻作品,政治色彩是十分强烈的,是那个时代中剧烈动荡的政治在他新闻作品中的折射,反映了那个时代中社会变迁的某些方面。如果日后有学者要研究那个时代的新闻事业,如果日后有学者要研究那个时代的社会变迁,如果日后有学者要研究那个时代中普通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项孔言先生的新闻作品是值得一看的。
热门推荐
  • 灰铁

    灰铁

    我,一个克隆人,背叛克隆人帝国的叛逃者,从离开帝国的那一刻就踏上了茫茫没有终点的逃亡之路。美剧的写法,伏笔重重,关系错综复杂,剧情跳跃,隐喻较多,情节跌宕起伏。为了更好的效果,目前小说在重写阶段,新写的部分没有章节名。
  • 辰仙诀

    辰仙诀

    我若成佛,天下无魔。我若成魔,佛奈我何。
  • 回走云端

    回走云端

    教师是一个多少人羡慕的职业,一名教师,要承受和享受的人生是什么样的
  • 都市占卜师之混沌之城

    都市占卜师之混沌之城

    “我是一名伟大的占卜师,听清楚,是占卜师,不是算命之流!!!”“啥?我能占卜啥?擦,如果我想,你的祖宗十八代我都能给你占卜的精光……当然,我不会那么的无聊!”“好了,不扯了,接下来,开启我的占卜之旅……”
  • 王俊凯我真的好喜欢你

    王俊凯我真的好喜欢你

    如果没有遇见你,或许我们就不会有这么多的悲欢离合了,但是我从未后悔爱上你。
  • 灵武天路

    灵武天路

    世有不祥地,居有不祥民。地有沉浮山,民有灵武仙。山有翻天刃,仙有破局心。刃有通天力,心有逍遥意。逍遥道艰辛,偏偏众人行。
  • 伴敌飞仙

    伴敌飞仙

    成神也癫狂,无奈亲友殇:飞仙不逍遥,只因仇敌笑。生死大敌也许可以成为生死之交,若是仇敌、情敌、与生俱来的宿命之敌汇聚于一人之身时,不死不休,恨入骨髓,几成梦魇,接近疯狂!
  • 神鬼传说:红灯笼【大赛作品】

    神鬼传说:红灯笼【大赛作品】

    红灯笼是个神话,夜里看见了红灯笼,就意味着近期内将有一个人要死去。乌江村延续了几千年的神话故事,却被改革开放的波澜给淹没,从此白马山再也没有出现红灯笼。有人说是白马山的白马降住了红灯笼,有人说是改革开放的浪潮打破了迷信,孩童们却这样唱道:红灯笼,红灯笼,半夜出来闹哄哄;男女老少丧了胆,阎王要来把命收……红灯笼没了,歌谣却流传了下来。赌棍段天明看见了红灯笼,就在白马山腰上,结果林芳死了。黄良嫂看见了红灯笼,就在吕老三家附近,结果吕老三的三儿子吕传根失踪了。白马山再现腥风血雨,人心惶惶,然而庞大的深山里又埋藏着何等玄机?红灯笼是不是又像传说中那样隔一段时间又出现一次呢?林坑镇派出所所长白杨办案十几年,却从来没有办过比无头案还难断的案件,他根本不相信什么红灯笼,但他留在白马山下以证谣言时却也看到了红灯笼。林芳的堂妹林雨打工回来了,她不相信红灯笼,她认为林芳的死是属于他杀,而且后面接二连三的发生的案件也可能是同一个凶手所为。然而,林雨的怀疑并没有得到村支书王德才的支持,她的私自调查也陷入了层层困境。白马山上,鸟儿歌唱,白天美丽的风景却成了人们陷入了黑暗之中,不少人渐渐迁出了乌江村,而且还传言出红灯笼要惩罚几十年前参与批斗大善人柳正明的那些人,因此赵王孙李几家的后人无不惊恐万分。李春莲自杀了,她自杀前却没有红灯笼的出现,奇怪的是,李春莲马上就要做新娘,而且又是刚教书的老师,怎么会自杀?没有任何线索,只靠一只红灯笼,林雨和民警孙小海利用红灯笼,设下一个又一个的局,让一张张邪恶的脸慢慢地浮出了水面。
  • 宝贝201哭过之后要坚强

    宝贝201哭过之后要坚强

    八月的雨季,我们在不同的学校,上着同样的课,在不同的地方,撑着伞,闻着同样的花香、、、、、
  • 天使专属纯纯爱

    天使专属纯纯爱

    成长,是一种必须的疼痛在我们挣扎了很久终于懂得了珍惜,一切是不是还会重新再来?你还记得么?那最初的感动。如果忘记,请记住,用心去,悉听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