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0300000063

第63章 播音主持艺术创作中的“进”与“退”(2)

后来张越曾经客串主持中央电视台三套《艺术人生》新年特别节目,《温暖2003》这一段访谈,没有煽情,但其中却充满了情感。节目开始前,张越细腻地发现了谢霆锋在后台时发抖的小动作,感知到了他的紧张心境,就对他说自己虽然主持多年节目有时也会紧张得发抖,用这样“退”的方式和嘉宾找到共鸣,使原本冷面相对的谢霆锋一下子放松下来,打开了话匣子。

但是,在谈话节目中,主持人也要适当地“进”,一方面表现在利用提问掌握节目进程、节奏上,另一方面对于一些善恶真伪的重要细节,一些需要讲明白但是嘉宾或观众想要刻意忽略的问题要“进”。

比如王志在《面对面》中采访纳西古乐的演奏者宣科时,对于宣科想要“蒙混过关”的牛津大学博士文凭犀利追问,宣科被逼问得言辞闪烁,真伪立现。

在谈话类节目中,主持人“进”与“退”的底线是坚持真善美,既不能为了追求刺激、追求收视率而过度咄咄逼人,也不能含糊偷懒,应付敷衍。

3.娱乐节目

随着生活质量的改善和人们心情的放松,再加上西方文化的浸染,我国的电视娱乐节目开始兴盛起来。以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为代表的娱乐节目抛弃说教色彩,以纯娱乐为目的的节目应运而生,人们在现实中的压抑在电视中得以狂欢释放。

基于娱乐节目的狂欢性质,播音员主持人在创作中“进”与“退”的分寸掌控应当以“融合”为标准:主持人不再是说教角色,其本身也应当是娱乐元素之一。

举例来说,浙江卫视《我爱记歌词》是新兴的一档广受欢迎的娱乐节目。2009年该节目主持人朱丹在创作的过程中全情投入,在选手唱歌的时候,她不是以局外人的方式站在幕后等待,也不是以欣赏者的姿态在一旁礼貌性地微笑,而是和着节拍而鼓掌、摇摆,沉浸在节目欢乐的海洋中。在创作中她浑然忘我,毫不扭捏,她不在乎自己是不是令人景仰的美女,兴致起处也会唱上几段,朱丹五音不全,唱歌走调很厉害,她不和谐的歌声本身就具有强烈的娱乐性,成为整档节目中一个和谐的元素。

(三)不同个性的播音员主持人在艺术创作中对“进”与“退”的不同掌控

“每一件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凝聚着艺术家独特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情感,带有艺术家个人的主观色彩与艺术追求,体现出艺术家鲜明的创作风格和艺术个性。”

所以,当我们研究播音主持艺术创作问题的时候应该对艺术创作主体——播音员主持人本身进行深刻剖析。

不同的创作个性会催生多样性的“进”与“退”的掌控分寸,不同的“进”与“退”的掌控分寸又会促进创作个性的形成;独特的“进”与“退”的掌控分寸是创作个性的重要体现之一。

中央电视台《面对面》栏目主持人王志和《小崔说事》栏目主持人崔永元都是深受观众欢迎的主持人。二位主持人分别在自己的节目中访谈过同一位嘉宾——著名学者易中天。在两次访谈中都谈到了学者的名利问题。因为二者创作风格各异,观众从两段作品中获得了不同的审美感受。

王志的节目用质疑的方式,以“进”为主。他单刀直入地质疑易中天是否凭借“学术超男”的身份名列富人行列,这种进攻式的质疑制造了节目的波澜和紧张的节奏。

相反,在《小崔说事》中,崔永元采取了以“退”为进的方式,从自己赚稿费切入,委婉探问出易中天的收入,原本尴尬的问题显得轻松愉快。

两相比较,两段访谈因为主持人的“进”与“退”的分寸掌控不同而风格迥异。但是易中天先生智慧、坦然、倔强的学者风范在两档节目中都有较全面的展示,两位主持人都成功地达到了传播目的,都获得了受众的认可。

三、播音主持艺术创作中“进”与“退”的掌控趋势研究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与“退”的掌控分寸会有什么变化趋势呢?受众是更加欢迎温文尔雅的主持人呢,还是更加接受积极进取的主持人呢?大浪淘沙,究竟什么样的播音员主持人才能经得起时代浪潮的考验呢?

(一)电视文化的人性回归对播音主持艺术创作中“进”与“退”掌控的影响

随着电视的普及,播音员与主持人逐渐走下神坛,以一种朋友的身份与观众见面。身处大众传播领域的电视人在积极地探求一种人际传播的感受,电视文化更加趋近人本、人性。

在这种人性回归中,播音员主持人本身的属性也越来越趋近于一个鲜活的人。观众渴望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播音主持艺术工作者,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人们更加乐于接受这种具有人际传播感受的大众传播方式。

播音员主持人在人本位上,不仅仅是喉舌,不仅仅是媒介代表,更是一种人群的代表;观众一方也从一个被动的观众、百姓变成了群体的一员;播音员主持人和观众得以从传播—反馈—传播的交互中走出来,实现了情感上的无障碍实时沟通,在找到情感认同的基础上实现着有效的交流。

于是,对播音员主持人来说,是否顺应“人性”,成为创作中“进”与“退”掌控分寸的重要标尺。在电视文化整体寻求人性回归的背景下,播音员主持人的创作也要适度地“退”归人的本真。

(二)受众群体的分众化对“进”与“退”掌控分寸的影响

中国改革开放30年,在市场经济的涤荡中社会群体分层日趋丰富。由于不同阶层在价值取向、文化品位、生活方式上的各不相同,导致他们对电视节目的需求也各不相同。于是,电视节目的目标受众逐渐从“大众”过渡到“分众”,电视传播逐渐从“广播”变成“窄播”。

不同群体的观众对于播音主持创作的审美评判多种多样:有的观众喜欢快人快语的播音员主持人,有的喜欢含蓄温婉的;有的观众赞赏主持人妙语连珠,积极热情,有人赞赏主持人幽默风趣,礼貌平和。

针对这样的分众性,播音主持艺术创作“进”与“退”的掌控分寸,没有唯一的标尺。只要创作出来的作品具有普适审美价值,并且为目标受众(而非大众)所认可便可称之为好作品。评价一个播音员主持人是不是“进退有度”,不能简单、片面地下结论,而要从不同受众的角度去看。

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的谢娜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主持人。很多年轻的观众很喜欢她,说她率真可爱,而年龄大一些的观众则无法接受一个女孩子在公众场合蹦蹦跳跳、大喊大笑。但是《快乐大本营》的目标受众还是以年轻人为主,所以谢娜的张扬是应该得到认同的。

虽然“进”与“退”是否适度并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是并不能因此说明我们不必考虑“进”与“退”的掌控分寸问题,并不说明“冒进”与“盲退”也能得到认同。只有具有普适审美价值,并且为大多数目标受众所接受的播音主持作品才称得上是好的作品。

大众传播时代,一个播音员主持人很容易得到一部分拥护者,也许比例不大,但绝对数量很多。分众时代,对播音员主持人的考验不是减弱了,而是加强了。播音员主持人所面对的是若干有着相似价值取向、文化品位、生活方式的“分众群”,如果自己的专业功力欠佳,就有可能会被迅速淘汰。

结语

总之,播音员主持人在“进”与“退”的掌控中,要立足人本、面向时代。

首先要放弃众人景仰的美丽光环,走下电视的神坛。在全球传播、分众传播、人性传播的新时代,播音员主持人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时代和观众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播音员主持人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责任内涵——既具职业的权威性,又具有“人”的丰满性。

其次从播音主持艺术创作“进”与“退”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如今的播音主持创作对语言素质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播音员主持人“进”需要强大的语言功力做支撑,“退”需要扎实厚重的语言文化修养来依托。

不仅新闻播音需要规范、严整的有声语言表达,综艺娱乐与谈话节目也需要主持人在此基础上巧妙、得体而艺术地去运用语言。在民族性、人本性和分众时代的考验下,一个播音员主持人除了要具有深厚的语言功力之外,还需要渊博的文化知识底蕴和良好的新闻素质做依托,这是语言文化修养的三块基石,只有把这三块基石夯实扎稳,才能在不同节目的艺术创作中进退有度、掌控自如。

在播音主持艺术创作当中,“进”与“退”是一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矛盾,其中的掌控艺术在于分寸的拿捏。在创作中,业内同仁,当共勉之!

参考文献: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第3版。

张颂主编:《中国播音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1月第2版。

张颂:《播音创作基础》,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0年版。

祁芃:《播音主持心理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

张颂:《朗读美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

张振华:《中国广播电视新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版。

郭镇之:《电视传播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李彬:《传播学引论(增补版)》,新华出版社2003年8月第2版。

孙玉胜:《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三联书店2003年版。

鲁景超主编:《广播电视有声语言传播受众心理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年版。

黄会林:《艺苑论谭——方言影视戏剧艺术民族化》,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年版。

张政法:《有声语言大众传播的生命活力》,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俞虹:《节目主持人通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版。

张锦力:《解密中国电视》,中国城市出版社1999年版。

海霞:《中国电视新闻播音样态多样性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7年4月。

(作者单位:顺义电视台)

同类推荐
  • 20世纪中国名曲鉴赏

    20世纪中国名曲鉴赏

    本书属于赏析性的通俗音乐读物,介绍评析了20世纪一百年间中国作曲家创作的九十多首优秀音乐作品,包括歌曲、小型器乐曲和交响乐作品等,按年代分为五个时段,并对作品的时代背景,创作历程、作品结构和音乐风格等方面作了深入浅出的分析、评介。本书文字通俗易懂,面向广大的专业和业余音乐爱好者。为了便于读者深入理解作品,书中还配有作曲家珍贵的生活照、手稿等大量图片。本书对了解20世纪中国音乐史大有裨益,亦可作为音乐评论爱好者的入门读物和范本使用。
  • 打开艺术学之门

    打开艺术学之门

    艺术与生活息息相关,但艺术到底是什么,和流行有没有关系等问题让我们困惑不解。让我们打开艺术学之门,由绘画、音乐、影视等领域生动有趣的事例,形象理解艺术的含义,深刻认识艺术的功用,感受艺术的独特魅力,做懂生活,有品味的人。
  • 教你中国绘画史

    教你中国绘画史

    石器时代是中国绘画的萌芽时期,伴随者石器制作方法的改进,原始的工艺美术有了发展。但在若干年以前,我们所掌握的中国绘画的实例还只是那些描画在陶瓷器皿上的新石器时代的纹饰。但近年来,在中国的许多省份发现了岩画,使得史学家们将中国绘画艺术的起源推前至旧石器时代。
  • 西戏中演:用戏曲搭建跨文化沟通的桥梁

    西戏中演:用戏曲搭建跨文化沟通的桥梁

    《西戏中演:用戏曲搭建跨文化沟通的桥梁》主要收录了用戏曲进行跨文化沟通:成功的先例、梅兰芳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访美比较、亚洲戏剧让西方人接受并学习的可能、西戏中演对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意义、莎士比亚与昆曲:内心外化的麦克白等内容。
  • 毛笔书法学习与欣赏(现代生活百科)

    毛笔书法学习与欣赏(现代生活百科)

    现存文献没有明确记载书法艺术起源于何时?不过,我们可以从文字研究中得到某些启发。汉字最初叫做“文”,甲骨文写作,像经纬交错的织纹。上古陶器多以织纹作为美饰,因此“文”字引申出美饰的含义,如古汉语中的“文饰”、“文身”等。古人用具有美饰含义的“文”来给汉字定名,说明汉字从一开始就注意美饰,具有艺术化的倾向。并且也可以由此推断,书法艺术与汉字一样古老,书法艺术的起源与汉字的起源是同步的。
热门推荐
  • 逆鳞龙魂

    逆鳞龙魂

    上古时代,伏羲以一人之力威震天下,斩妖除魔,创立天庭如今英雄并起,逐鹿中原,为夺天下蠢蠢欲动早已失去其本来意义的天宫,是继续耸立云霄,主宰世界,还是行将枯木,化为乌有五行之子,青龙之后,世间谁主风云
  • 荷声错

    荷声错

    本书以孟逸诗和高飏的情感故事为主线,讲述了几个少男少女学生时代的一段让人珍惜缅怀的青葱岁月。高飏和孟逸诗原本在高中校园里暗生情愫,相互爱慕,却在毕业时由于种种原因却错失了彼此,一别多年。而在分开的这十多年里,在他们的心底,都始终恋恋不忘那段纯净美好的初恋。多年后重见,物是人非,沧海桑田后的两个人还能重新再续前缘吗?
  • 重生少年时代

    重生少年时代

    高考前夕,来自农村的少秋为了省下几十块钱,在网吧睡了一夜,第二天,错过了高考,错过了自己的一生。十年后,少秋穷困潦倒,对着祖坟发泄心中的不甘,就在此时,祖坟上竟然扬起一阵青烟,然后,少秋就穿越了,回到了十年前,回到了他的少年时代。少年时代qq群:423803053感谢腾讯文学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一条河,流动的往事

    一条河,流动的往事

    关于感情同性友情亲情社会人生是一条河,或者说我的人生是一条河,里面有许多的落难者,挣扎着,是情感,里面飘着些许的浮木,等待着,是理智。有的抓住了浮木,有的共享浮木,有的为浮木争夺,有的则没抓到浮木。那些抓住浮木的逃生了,获救了;那些共享浮木的休息着,停歇着;那些为浮木争夺的呐喊着,厮杀着;而那些没有抓到浮木的消沉了,永生了。
  • 离与散

    离与散

    我以为只要顺从命运的安排;跟上时间的尾巴便能握紧你的双手,不忘你的音容;可惜最后的最后的我剩下的只有离散。
  • 你是我的宝:皇室甜心乖乖宝

    你是我的宝:皇室甜心乖乖宝

    他,冰冷,是全世界最大集团的大少爷,继承人。让人无法靠近,偏偏又独宠一人、她,是权力最大的皇室的小公主,集万人宠爱于一身,却认为调皮而背着父王,母后,哥哥逃出了皇室,她以平民的身份生活着,却在回国的第一天,遇到了极品冰山渣男。情景一:冰山渣男走到女主面前:“你得给我当女佣。”“凭什么?”“白吃白住还白喝,不好么?”“听起来不错啊。”情景二:“你怎么能这样?给我放泻药,你狠。”皇室公主乖乖宝,正式开幕!
  • 武生之海天道帝

    武生之海天道帝

    天下之大,强者如云。几个少年,一份热血。看少年如何走遍天下,浪迹天涯!
  • 杨忠愍集

    杨忠愍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一字奇特佛顶经

    一字奇特佛顶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魔怨之间

    魔怨之间

    魔界诛魔厌恶天神却无力回天,神魔之间真的有那抹明显的界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