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冢(zhǒng)
指荒芜的坟地或坟头。“冢”字,指坟墓。《吕氏春秋·安死》中有“故宋未亡而东冢抇(音hú,发掘)”句。中国有句古话“温柔乡是英雄冢”。汉语词还有“义冢”、“古冢”、“衣冠冢”、“鹦鹉冢”等。
踵武(zhǒng)
跟着别人的脚步走,比喻效法。如“踵继”、“踵武前贤”等。“踵”字,本指脚后跟。《楚辞·离骚》中有“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先王之踵武”句。另有“摩肩接踵”一词,指肩碰肩,脚碰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啁啾(zhōujiū)
拟声词,形容鸟叫的声音。王维《黄雀痴》诗有“到大啁啾解游飏,各自东西南北飞”句。
压轴子(yāzhòuzi)
在戏曲演出活动中,排在倒数第二的节目叫“压轴子”,也叫“压轴戏”;而倒数第一个节目叫“大轴子”。压轴戏因紧压大轴戏(最后一个剧目)而得名。一般都安排有名气的主要演员出演精彩的节目,最后一出戏却有时安排无足轻重的小戏,称为“送客戏”。所以在有的观众心目中,“压轴戏”和“压台戏”同样重要。现也泛指安排在最后的、比较精彩的节目。
甲胄(zhòu)
指盔甲。“胄”字,古代士兵作战时所戴的帽子,即头盔。据《左传》载:晋楚两国军队在鄢陵交战。晋将领遇见楚国的国君,立即跳下战车,“免胄而趋风”。即摘下头盔,快步如风地上前向楚君行礼。“胄”字,容易误读成wèi。
籀文(zhòu)
古代一种字体,就是大篆,是传说中《史籀篇》所用的字体。春秋战国时通行于秦国,笔画繁复,多有重叠。现今所存的“石鼓文”即是这种字体的代表。
白术(zhú)
多年生草本植物,一般开紫红色花,根茎肥大成块状,中医入药有健脾益气、利水化湿之功效。“术”字,音zhú,从《广韵》直律切,中古入声字。“术”自古为草名,《尔雅·释草》中说:“术,山蓟。”另外,“参(音shēn)术”、“苍术”、“芝术”中的“术”也读zhú。
舳舻(zhúlú)
指船尾与船头相衔接的船只。“舳”指船尾;“舻”指船头。苏轼《前赤壁赋》中写苏轼与客泛舟于江上,饮酒作诗,扣舷而歌。客怀想曹操当年金戈铁马的豪雄,曰:“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主意(zhǔyi)
指主见、办法。北京话里读zhúyi,属于方音异读,普通话未取。1962年普通话异读词第三次审音时将“主意”里的“主”字,审为上声zhǔ。在“好主意”、“很有主意”、“出点主意”等一些词里,由于上声连读需要适当变调,但是一般只变“主”字前面的字音,“主”的上声(214)的调值保持不变。
属望(zhǔ)
期望、期待。也作瞩望。“属”字,同“嘱”字,音zhǔ。如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序文:“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古汉语中的“属”字还有专注、劝邀、连接、聚集等义。苏轼《前赤壁赋》开篇写道:“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其中的“属”就指邀请。
苎麻(zhù)
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茎部韧皮纤维坚韧有光泽,可供纺织、造纸、制作渔网等用。也指这种植物的茎皮纤维。如“苎麻织物”、“苎麻产品”等。经考古发现表明,在距今47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种植苎麻了,并用它来织布缝衣。中国的苎麻很早就东传日本,被称为“南京草”。18世纪传入英国,被称为“中国草”。以后又相继传入法国、美国、比利时等国。
机杼(zhù)
古代指织布机上的一种机件,可以控制经线的密度,保持经纱的位置。一般称为梭子。如《三字经》里说:“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木兰诗》有“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句。汉语词“杼轴”除了表示织布机上的主要部件外,还比喻文章的组织构思。陆机《文赋》中曰:“虽机杼于予怀,怵他人之我见。”
颛顼(zhuānxū)
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名,黄帝后裔,炎黄联盟的重要首领之一。号高阳氏,下分八个氏族。活动据点在帝丘一带(今河南濮阳西南)。曾在炎黄两系激烈的夺权斗争中击败炎帝后裔共工氏,使共工怒撞不周山,支撑天的柱子被撞断,地的四角裂开。其人重视人事治理,发展农业,实行人神分职,标志着原始宗教向神权的过渡。
旋转(zhuǎn)
指物体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做圆周运动。如“旋转餐厅”。
经传(zhuàn)
原指经典和古人解释经文的传,泛指比较重要的古书。古代儒家的经典称“经”;解释经文的书称“传”,合称为“经传”。“不见经传”指经传上没有记载。后常指人没有名声或论述没有根据。“经传”中的“传”字,容易误读成chuán。
鸣啭(zhuàn)
形容(鸟)婉转地鸣叫。庾信《春赋》诗有“新年鸟声千种啭,二月扬花满路飞”句。“啭”字,容易误读成上声。
撰写(zhuàn)
写作。“撰”与“纂”的区别在于:“撰”,主要是自己写作,多为发表自己的观点;“纂”则侧重于资料的汇集、编辑和整理,音zuǎn。
篆刻(zhuàn)
原指用篆书刻制印章。后泛指刻制印章。因为印章一般采用篆字先写后刻而得名。如齐白石并非先写后刻,而是用单刻刀直接在石头上刻写,一刀下去即成,不用修改,被称为铁笔。又由于篆刻材料多取金属物或石料,故又称“金石”。“篆刻”,从书法上讲有多种字体;从刀法上说,讲究腕力;从章法上说,讲究字与字、笔画与笔画之间的疏密适当,讲究印出后笔画和红、白两色图案的美感。中国历史上的“篆书”,是汉字形体的一种,是大篆和小篆的统称,是汉魏以前的通用文字。“篆书”一般特指“小篆”,又叫“篆字”。
盛馔(zhuàn)
丰盛的饮食。多用于称人相邀而设的宴席。《论语·乡党》有“有盛馔,必变色而作”句。意思是遇有丰美的菜肴,一定神色变动,站立起来。汉语里另有“馔馐”一词。
戆直(zhuàng)
憨厚而刚直。如“为人戆直”、“生性戆直”。“戆”字,指迂愚耿直。《史记·高祖本纪》载:“高祖击布时,为流矢所中,行道病。病甚。……已而吕后问:‘陛下百岁后,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上曰:‘曹参可。’问其次,上曰:‘王陵可。然陵少戆,陈平可以助之。陈平智有馀,然难以独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
惴惴不安(zhuìzhuì)
形容因害怕或担心而不安。“惴”字,音zhuì,从《广韵》之睡切,中古去声字。《说文解字》中曰:“惴,忧惧也。”汉语里另有“惴栗”、“惴惧”等词。
肫挚(zhūn)
真挚、诚恳。《礼记·中庸》中有“肫肫其仁”句。另有“肫笃”一词。
拙劣(zhuō)
笨拙而低劣。常指手法或技艺等。“拙”字,音zhuō,从《广韵》职悦切,中古入声字。原义笨,与“巧”相对。如《老子》第四十五章载:“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后来“拙”字也引申为“粗劣”。相关汉语词还有“笨拙”、“眼拙”、“藏拙”、“古拙”、“拙涩”、“拙见”、“拙著”、“拙文”、“拙作”、“拙笔”、“大巧若拙”、“弄巧成拙”、“勤能补拙”、“拙政园”(苏州古典园林之一)等。1985年普通话异读词审定“拙”字“统读”为zhuō,极易误读成阳平。
卓越(zhuó)
非常优秀,超出一般。“卓”字,在1985年以前的正确读音是zhuō。如“卓见”、“卓绝”、“卓烁”、“卓然”、“卓立”、“卓拔”、“卓识”、“卓著”、“卓有成效”、“卓文君”、“卓尔不群”等。1985年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规定:“卓”字,一律“统读”为zhuó。现今仍有不少人将“卓”字误读为阴平。
谣诼(zhuó)
造谣污蔑的话。“诼”字,指造谣诽谤的谗言。《楚辞·离骚》中有“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句。
擢升(zhuó)
提升。“擢”字,本义指拔。据《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记载,范雎质问仇人须贾犯过多少罪,须贾回答说:“擢贾之发,以续贾之罪,尚未足。”后以“擢发难数”形容罪恶极多。相关汉语词还有“拔擢”、“擢用”等。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有“厮猥之人,以能书拔擢者多矣。故道不同不相为谋也”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