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场(yìnchǎnɡ)
旧时戏曲演员在台上喝水润嗓子。读去声音的“饮”字,古音从《广韵》於禁切,中古去声字。是以饮料“使饮”、“给别人喝”的意思,动词,对象一般是人或牲畜。如《诗经·小雅·绵蛮》中三段皆有“饮之食之,教之诲之”句。《史记·曹相国世家》载:“[曹相国,名参]日夜饮醇酒。卿大夫已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饮”,也指给牲畜喂水喝。如“饮马”、“饮牲口”、“饮水”等。古语词“饮马投钱”、乐府古题“饮马长城窟行”(又名“饮马行”)中的“饮”字,也读去声yìn。
荫庇(yìnbì)
大树枝遮蔽阳光,宜于人们休息,比喻尊长照顾晚辈、祖宗保佑子孙。济南市有个“槐荫区”,其“荫”字就是取的“荫蔽”义,槐荫者,槐树之荫蔽也。因此,槐荫区,要读为huáiyìnqū。
应届(yīng)
“应”字,音yīng,《广韵》作於陵切,中古平声字。应届,属性词。本期的(用于毕业生)。应届毕业,即本届毕业,与“往届”相区别。“应届”,极易误读成yìngjiè。相关汉语词还有“应允”、“应许”、“应了一声”、“一应俱全”、“这事是我应下来的”等,其中的“应”字也容易误读成去声。
膺选(yīng)
当选。“膺”字,在此指承受、承当。《晋书·穆章何皇后传》有“以名家膺选”句。汉语里另有“荣膺”一词。另外“膺”字还指胸。如《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尉缭曰:“‘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我布衣,然见我常身自下我。诚使秦王得志於天下,天下皆为虏矣。不可与久游。’乃亡去。”汉语里还有“拊膺”、“服膺”、“义愤填膺”等词。
坟茔(yíng)
指坟地。汉语词还有“祖茔”、“冢茔”、“茔地”等。
荥经(yíng)
四川县名,位于成都西南、乐山正西。今为雅安市所辖县。秦朝置县,当时叫严道县。唐时改此称。
嬴政(yíng)
秦始皇的名字。秦庄襄王之子,公元前246年—公元前210年在位。年十三被立为秦王。粉碎了吕不韦、嫪毐集团政变后,重用李斯等人灭六国、成一统之计,经十年兼并战争,终于公元前221年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史称“始皇帝”或“秦始皇”。秦统一后实行郡县制,统一了法律、货币、文字、度量衡、车轨,筑长城,击匈奴,焚书坑儒,即帝位一十二年,五次东巡。在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建立了不朽功业。
“嬴”字,姓氏用字。“嬴政”的“嬴”字,下部中央是“女”字;“输赢”中的“赢”字下部中央是“贝”字;“羸弱”中的“羸”字的下部中央是“羊”字。
应征(yìng)
指适龄的公民响应征兵号召,泛指响应某种征求或征集。“应”字,音yìng,《广韵》作於证切,中古去声字。相关汉语词还有“应变”、“应承”、“应酬”、“应答”、“应对”、“应付”、“应和”、“应景”、“应急”、“应考”、“应试”、“应时”、“应聘”、“应声虫”、“应验”、“应邀”、“应用”、“应战”、“应诊”、“应声”、“供应”、“顺应”、“适应”、“呼应”、“报应”、“照应”、“响应”、“相应”、“得心应手”、“应接不暇”、“里应外合”等。
供不应求(yìng)
供应的东西不能满足需求。“应”字,极易误读成阴平音。
媵臣(yìng)
古代随嫁的臣仆。如《后汉书·郎颛传》载:“天子一娶九女,嫡媵毕具。”杜牧《阿房宫赋》有“嫔妃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句。“媵”,也指小妾。汉语里另有“媵婢”、“媵嫱”等词。
佣人(yōng)
受人雇佣以出卖劳动力为生的人,又叫“佣工”,指受雇为人做工的人。相关汉语词还有“帮佣”、“雇佣”、“佣工”、“女佣”等。这些词中的“佣”字,都读yōng,《广韵》作余封切,中古平声字。“佣金”、“佣钱”等词里的“佣”字要读去声yòng。指买卖时付给中间人的报酬。“佣”字,极端误读成去声。
饔飧(yōngsūn)
指早饭和晚饭。柳宗元《种树郭橐(音tuó)驼传》中有“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邪”句。饔飧不继指吃了上顿没有下顿。
颙望(yóng)
仰望,敬仰地期待;盼望,等待。柳永《八声甘州》词有“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句。“颙颙”,是仰慕的样子。
甬道(yǒng)
古代最早指两旁有墙的驰道或通道。如《史记·高祖本纪》载:“汉王军荥阳南,筑甬道属之河,以取敖仓。与项羽相距岁馀。项羽数侵夺汉甬道,汉军乏食,遂围汉王。”后指大的院落或墓地中间对着厅堂、坟墓等主要建筑物的路,多用砖石砌成。也叫甬路。后来泛指走廊、过道。甬江,在浙江东部,宁波别称“甬”。
攸关(yōu)
助词,指所。如“性命攸关”、“大局攸关”等。《诗经·大雅·泂(音jiǒng)酌》中有“岂弟君子,民之攸归”句。
邮政(yóu)
“邮”字,极易误读成阴平。相关汉语词还有“邮票”、“邮戳”、“邮政编码”、“集邮”、“邮购”、“邮寄”、“邮汇”、“邮电”、“邮筒”、“通邮”、“邮路”、“邮包”、“邮差”、“邮车”、“邮船”、“邮袋”、“邮递”、“邮费”、“邮件”、“邮局”、“邮亭”、“邮资”、“邮箱”、“邮展”、“邮品”等。
柚木(yóu)
落叶大乔木,叶子大,卵形或椭圆形,花白色,核果近球形。木材暗褐色,坚硬,耐腐蚀,用来造船、车或家具,也供建筑用。在“柚子”一词里读去声yòu。柚子树是常绿乔木。果实也叫文旦,皮淡黄,果肉可鲜食,皮厚不易剥食。
赘疣(zhuìyóu)
皮肤病,病原体是乳头状瘤病毒,常见的有寻常疣、扁平疣。不痛不痒,多长在面部、头部或手背等处。也比喻多余而无用的东西。“疣”字,容易误读成阴平。
鸿猷(yóu)
宏大的计划、计谋。“猷”字,指计划、谋划。汉语里另有“嘉猷”、“才猷”、“新猷”等词。“猷”字,极易误读成上声。
酉时(yǒu)
十二地支的第十位。旧式计时法指下午五点钟到七点钟的时间。《左传·成公二年》中有:“癸酉,师陈于鞌。邴夏御齐侯,逢丑父为右。晋解张御郤克,郑丘缓为右”的记载。白居易《和寄问刘白》诗有“吟哦不能散,自午将及酉”句。
良莠不齐(yǒu)
指好人坏人都有。“莠”字,比喻品质坏的(人)。
户牖(yǒu)
“牖”字,指窗户。户牖指门窗、门户。《老子·第四十七章》载:“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淮南子·主术训》中说:“是故不出户而知天下,不窥牖而知天道,乘众人之智,则天下之不足有也。”
黝黑(yǒu)
“黝”字,《广韵》作於纠切,中古上声字。指微青黑色。“黝黝”指黑盛貌。左思《魏都赋》中有“黝黝桑柘,油油麻纻”句。中国封建社会的等级森严在建筑的色彩上也有充分的表现,讲究“天子丹,诸侯黝,大夫苍”,红墙黄瓦全为天子所垄断。“黝”字,在这个词里极易误读成阴平。
在汉语里,一部分以形容词起头的三音节词,后面作为词缀的两个重复的音节,不论原调是什么,一般均可按阴平音或轻声读。如“红彤彤”、“绿油油”、“白茫茫”、“沉甸甸”、“热腾腾”等,其中也包括“黑黝黝”。“黑黝黝”,既可以读作hēiyǒuyǒu,也可以读作hēiyōu yōu。但是,在两字词里“黝”字就只能读作上声。
囿于(yòu)
局限于、拘泥于。“囿”字,指养动物的园子。也指局限、拘泥。《孟子·滕文公下》载:“尧舜既没,圣人之道衰,暴君代作,坏宫室以为汙池,民无所安息;弃田以为园囿,使民不得衣食。邪说暴行又作,园囿、汙池、沛泽多而禽兽至。”汉语里还有“拘囿”、“囿于成见”、“囿于习俗”、“鹿囿”、“园囿”等词。
釉陶(yòu)
一般是指表面涂饰有玻璃质釉子的陶器。涂上釉子的陶瓷器皿能增加制品的光泽、机械强度,耐腐蚀。相关汉语词还有“釉子”、“上釉”、“彩釉”、“青釉”等。“釉”字,容易误读成阳平。
宽宥(yòu)
宽恕、原谅。汉语里还有“原宥”、“赦宥”、“谅宥”、“尚希见宥”等词。“宥”字,容易误读成上声。
迂腐(yū)
(言谈、行事)拘泥于陈旧的准则,不适应新时代。相关汉语词还有“迂拙”、“迂阔”、“迂缓”、“迂叟”、“迂夫子”等。另外“迂”字也指曲折,有“迂回”一词。“迂”字,在汉语里只有阴平的yū音一读。极易误读成阳平。
萦纡(yū)
旋转弯曲;萦回。另有汉语词“环纡”、“盘纡”、“纡行”、“纡徐”等。“纡”字在汉语里也只有阴平音一读。极易误读成阳平。
予取予求(yú)
成语。原意是从我这里取,从我这里求(财物)。语出自《左传·僖公七年》。申侯曾有宠于楚文王。文王将死,与之璧,使行,曰:“唯我知女(音rǔ,通‘汝’)。女专利而不厌,予取予求,不女疵瑕也。后之人将求多于女,女必不免。”文王葬后,申侯逃至郑国,又一度受郑厉公宠信。最后还是被郑国杀掉,以取悦齐国。后人以“予取予求”指任意索取。
“予”字,在先秦时代作第一人称代词,通“余”字,相当于现代的“我”字,读阳平的yú,从《广韵》以诸切,中古平声字。
婕妤(jiéyú)
也作倢伃。古代女官名,是帝王妃嫔的称号。《汉书·外戚传序》载:“至武帝制婕妤、娙(音xíng)娥、傛华、充依,各有爵位,而元帝加昭仪之号,凡十四等云。昭仪位视丞相,爵比诸侯王。婕妤视上卿,比列侯。”《汉书·叙传上》载:“会许皇后废,班婕妤(西汉文学家,班固祖姑,善诗赋。后受赵飞燕谗,惧祸自求供养太后)供养东宫,进侍者李平为婕妤,而赵飞燕为皇后。”
须臾(yú)
极短的时间、片刻。苏东坡在《赤壁赋》中借助他人之口道出对短暂人生的苦闷:“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陆机《文赋》中有“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句。意思是说:片刻之间可观古往今来,一眨眼的工夫可将四海八方尽览。“臾”字,容易误读成去声。
曹禺(yú)
我国现代文学家、著名剧作家。原名万家宝。这里的“禺”字,应读作yú,极易误读成上声。
“禺”字在古代有四种读音,演变至今只剩一个yú音。“禺”字,应从《广韵》遇俱切,中古平声字。一指“区域”。古时一里为一禺。二通“隅”字。“禺谷”是传说中日落的地方。《山海经》中有“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影),逮之于禺谷”句。
谀辞(yú)
阿谀奉承的话。也作谀词。《吕氏春秋·先识》中有“国之亡也,天遗之乱人与善谀之士”句。《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载:“灌夫为人刚直,使酒,不好面谀。贵戚诸有势在己之右,不欲加礼,必陵之;诸士在己之左,愈贫贱,尤益敬,与钧。稠人广众,荐宠下辈。士亦以此多之。”“谀”字,极易误读成去声。
娱乐(yú)
使人快乐、消遣,也指快乐有趣的活动。“娱”字,音yú,《广韵》作遇俱切,中古平声字。相关汉语词还有“欢娱”、“自娱自乐”、“文娱活动”等。“娱”字,1957年普通话异读词第一次审音时即审为阳平音yú。1985年普通话异读词审音又审定为“统读”yú。极易误读成去声。
茱萸(zhūyú)
山茱萸、吴茱萸、食茱萸的统称。茱萸在先秦时代指的是一种带有辛辣味道的植物,多用于厨膳调味。按古代人的习俗,在九九重阳节爬山登高时,身上佩带插有茱萸的袋子(古时称茱萸囊),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以示对亲朋好友的怀念。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城隅(yú)
城墙角上作为屏障的女墙,也指城角。“隅”字,《广韵》作遇俱切,中古平声字。今音yú。指角落或靠边沿的地方。《诗经·邺风·静女》篇有“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句。左思《咏史》诗有“习习笼中鸟,举翮(音hé,鸟翅)触四隅”句。汉语里另有“屋隅”、“巷隅”、“一隅之地”、“向隅而泣”、“负隅顽抗”、“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等词。“隅”字,极易误读成去声或上声。
喁喁私语(yúyú)
指随声附和,或形容说话的声音(多用于小声说话)。“喁”字,容易误读成y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