爻辞(yáo)
解释说明《周易》六十四卦中各爻象要义的文辞。“爻”是《周易》中表示卦的基本符号,一个长横道“—”为阳爻,用“九”表示;两个短横道为阴爻,用“六”表示。每三爻合成一卦,一共八卦。又以两卦相重,变成六十四卦,每卦六爻。卦的变化取决于爻的变化,“爻”表示交错和变动的意义。
僬侥(jiāoyáo)
古代传说中的矮人。《国语·鲁语下》中载,“客曰:‘人长之极几何?’仲尼曰:‘僬侥氏长三尺,短之至也。长者不过十之,数之极也’。”如“僬侥国”,是传说中的矮人国。《列子·汤问》载:“至伏羲神农时,其国人犹数十丈。从中州以东四十万里,得僬侥国,人长一尺五寸。”
皋陶(gāoyáo)
中国古代传说中东夷族的首领,偃姓,曾被禹定选为继承人,因早亡未继。春秋时的“英”、“六”等国为其后。《尚书》中有专门记载皋陶言论的《皋陶谟》卷。“皋”字,从《广韵》古劳切;“陶”字,从《广韵》的余昭切。今读gāoyáo。容易误读成gǎotáo。
杳无音信(yǎo)
指没有一点消息。“杳”字,远得看不见踪影。相关汉语词还有“杳渺”、“杳冥”、“杳杳”、“杳如黄鹤”等。
舀子(yǎo)
舀水、油等液体用的器具,有柄,多用铝或铁皮制成。如“水舀子”。“舀”字,做动词时,指用瓢、勺等东西取(多指液体),如“舀水”、“舀粥”、“舀酒”等。
窈窕(yǎotiǎo)
“窈”字,从《广韵》鸟皎切,中古上声字;“窕”字,从《广韵》徒了切,中古上声字。指女子文静而美好;(妆饰、仪容)美好。也指(宫室、山水)幽深。如《诗经·关雎》的开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楚辞·九歌·山鬼》的开句就是:“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窈窕”,极易误读成yáotiáo。
疟子(yào)
疟疾的口语词。
鹞子(yào)
雀鹰的通称。也指纸鹞、风筝。“雀鹰”,猛禽的一种,捕食小鸟。饲养的雌鸟可以帮助打猎。
藏掖(yē)
怕人知道或看见而竭力掩藏,如“藏掖躲闪”。
抽噎(yē)
表哭泣的一种状态,抽抽搭搭,一吸一顿地哭。“噎”字,(1)指食物堵住喉咙。(2)在方言中指说话顶撞人或使人受窘没法接着说下去。相关汉语词还有“防噎”、“鲠噎”、“涩噎”、“酸噎”等。“噎”字在这些词里容易误读成去声。
莫邪(mòyé)
相传为春秋吴王阖庐时人,干将之妻。吴王使干将铸剑,铁汁久久不下。后受干将示意,莫邪断发剪爪,只身投入炉中,果得雌雄两剑,名之曰“干将”和“莫邪”。后世泛指宝剑。“邪”字,在此容易误读成xié。也作镆铘。
揶揄(yéyú)
耍笑、嘲弄。白居易《南阳小将张彦硖口镇税人场射虎歌》有“老饕已毙众雏恐,童稚揶揄皆自勇”句。“揶”字,容易误读成阴平。
叶公(yè)
刘向《世说新语》中的人物。说的是食采于“叶”的楚国贵族沈诸梁(字子高):“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后来龙果真来了,叶公却“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借此典故比喻“好其是而非者”。即说是爱好某事物,其实并不真的爱好。“叶公”的“叶”字,音yè。古汉语中读shè,从《广韵》书涉切,中古入声字。“叶”,乃古邑名,春秋时楚地,故城在今河南叶县南,后作县名。“叶”姓的来源之一即沈诸梁之后因地为氏。
摇曳(yè)
摇荡。元代鲜于枢的《八声甘州》曲写的是冬天水乡的生活景象:“江天暮雪,最可爱青帘摇曳长杠。生涯闲散,占断水国渔邦。烟浮草屋梅近砌,水绕柴扉山对窗。时复竹篱旁,吠犬汪汪。”汉语里另有“曳光弹”、“弃甲曳兵”等词。“曳”字,极易误读成yì。
哽咽(yè)
哭泣时不能痛快地发出声音来。“咽”字常用来形容声音受阻而低沉。如汉乐府《陇头歌》之二:“陇头流水,鸣声幽咽。”“咽”字,音yè,从《广韵》乌结切,中古入声字。作动词。汉语里另有“悲咽”、“呜咽”、“凄咽”、“幽咽”、“哀咽”、“凝咽”等词。
另外,“咽”字还读yān和yàn两音。读yān的“咽”字从《广韵》乌前切,中古平声字。作名词。指口腔后部主要由肌肉和黏膜构成的管子,也叫咽头。汉语词还有“咽喉”、“咽腔”、“咽音”、“咽炎”、“后咽壁”、“咽侧体”等。读yàn的“咽”字,从《广韵》於甸切,中古去声字。作动词。指吞咽食物。汉语里还有“吞咽”、“咽吐沫”、“咽不下去”、“狼吞虎咽”、“细嚼慢咽”、“咽了口气”等词。
奖掖(yè)
“掖”字,原指从侧面搀扶别人的胳膊,后借指扶助或奖励提拔。相关汉语词还有“扶掖”、“诱掖”、“提掖”、“中掖”等。
拜谒(yè)
拜见。多用于下对上,晚辈对长辈,后人对先人。相关汉语词还有“参谒”、“朝谒”、“请谒”、“干谒”、“晋谒”、“礼谒”、“求谒”、“造谒”等。“谒”字,也指瞻仰(陵墓、碑碣)。“谒陵”指拜谒某人的陵墓。古代的“谒者”,还是一种官职。秦朝时是专门负责接待宾客及赞礼的。南北朝时的“谒者”掌管朝觐宾饷及奉诏出使。
笑靥(yè)
酒窝儿;笑脸。相关汉语词还有“娇靥”、“酒靥”、“两靥”、“浅靥”、“微靥”等。萧统《拟古》诗有“眼语笑靥迎来情,心怀心想甚分明”句。
衣锦还乡(yī)
成语。古时指做官以后,穿着锦绣的衣服,回到故乡向亲友夸耀。也说衣锦荣归。“衣”字,本音yī。在古汉语里,如果名词活用作动词,也读作去声yì,从《广韵》於既切,表示穿、穿衣裳等。《论语·雍也》中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句。《梁书·柳庆远传》中有“高祖饯于新亭,谓曰:‘卿衣锦还乡,朕无西顾之忧矣’”句。
揖让(yī)
作揖和谦让,是古代宾主相见的礼节。“揖”字,拱手行礼,即“作揖”;“让”指谦让。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第六》中谈到我国南北方迎送客人的礼节时曰:“南人宾至不迎,相见捧手而不揖,送客下席而已;北人迎送并至门,相见则揖,皆古之道也,吾善其迎揖。”
涟漪(yī)
指细小的波纹。汉语词另有“漪澜”、“清漪”等。唐代李郢典型的写景诗《冬至后西湖泛舟看断冰偶成长句》诗有“山影斜中留瓦砾,日光寒外送涟漪”句。曹禺的话剧《雷雨》中有周朴园之妻繁漪。“漪”字,极易误读成上声。
不合时宜(yí)
不符合当前的潮流(社会思想、习俗等)。汉语词还有“不宜”、“合宜”、“事宜”、“失宜”、“适宜”、“相宜”、“得宜”、“气候宜人”、“因地制宜”、“面授机宜”、“权宜之计”、“事不宜迟”、“老少咸宜”、“儿童不宜”、“冤家宜解不宜结”等。“宜”字,极易误读成去声。
贻贝(yí)
软体动物,壳很厚,三角形,黑褐色。生活在浅海岩石上。也叫壳菜。“贻”字,音yí,《广韵》作与之切,中古平声字。容易误读成tái。另外在“贻害”、“贻患”、“贻误”、“贻人口实”、“贻笑大方”等词里的“贻”字也读yí。
胰子(yí)
猪羊等的胰或肥皂。如“香胰子”、“药胰子”。汉语词还有“胰岛素”、“胰腺”、“胰液”等。
颐养(yí)
保养。据《后汉书·马融传》载,元初二年,马融上《广成颂》以讽谏。其中有“夫乐而不荒,忧而不困,先生所以平和府藏,颐养精神,致之无疆”句。后因惹恼了邓太后,被禁锢。现今有“颐养天年”一词。“颐”字,容易误读成去声。
大快朵颐(yí)
大饱口福,痛快淋漓地大吃一通。也可用来形容食物鲜美。“朵颐”,指鼓动腮颊嚼东西的样子。《周易·颐》中说:“观我朵颐,凶。”陈子昂《感遇》诗云:“深闺观元化,悱然争朵颐。”今也常以“大快朵颐”形容文艺作品给人以充分的感官享受。
迤逦(yǐlǐ)
曲折连绵。多指山势。柳永的《凤栖梧》词写道:“蜀锦地衣丝步障。屈曲回廊,静夜闲寻访。玉砌雕阑新月上。朱扉半掩人相望。旋暖熏炉温斗帐。玉树琼枝,迤逦相偎傍。酒力渐浓春思荡。鸳鸯绣被翻红浪。”“迤逦”,极易误读成yǐlí。
旖旎(yǐnǐ)
本为旌旗随风飘扬的样子,引申为柔和美丽,多用来描写景物。“旖”字,《广韵》作於绮切;“旎”字,从《广韵》女氏切,均为中古上声字,两字多连缀成“旖旎”,一般少有单用。后指柔美、婀娜多姿的样子。用来比喻女子美丽。元代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写张生与崔莺莺佛殿的初次相遇,张生即被崔莺莺的美貌和非凡气质所吸引,其中的[幺篇]更是将崔莺莺的声音和姿态描述的动人妩媚,让张生如痴如醉:“恰便是呖呖莺声花外啭,行一步可人怜。解舞腰肢娇又软,千般袅娜,万般旖旎,似垂柳晚风前。”“旖旎”读音yǐnǐ。按“上变”规律,“旖”字要变读为近似阳平;而不能将“旎”字变读成ní。极易误读成yǐní。倚重(yǐ)
依靠、器重。“倚”字,有靠着、仗恃、偏歪等多重含义。《战国策·赵策四》载,五国伐秦无功,罢于成皋。苏代为齐王分析天下大势曰:“齐、秦非复合也,必有倚重者矣。后合与倚重者,皆非赵之利也。且天下散而事秦,是秦制天下也。”另有汉语词“倚仗”、“倚赖”、“倚靠”、“倚傍”、“倚马可待”、“倚老卖老”、“倚马千言”、“不偏不倚”、“祸福相倚”(老子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倚闾而望”、“倚栏远眺”等。“倚”字,极易误读成阴平。
割刈(yì)
指割(草或谷类)。《楚辞·离骚》有“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句。《论衡·逢遇》说:“春种谷生,秋刈谷收。”
自怨自艾(yì)
本义是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现在只指悔恨。汉语里还有“怨艾”一词。“艾”字,本指“治理”,容易误读成ài。读ài音的“艾”字,指艾草、停止等。如“艾草”、“艾绒”、“方兴未艾”、“期期艾艾”等。“期期艾艾”,典故。西汉时大臣周昌口吃,越是情急越说不出话来,常重复“期期”二字。一次在大臣面前与高祖争论废立太子之事:“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三国时魏国大将军邓艾也口吃,多重复“艾艾”二字。后人因用“期期艾艾”形容口吃的人言辞重复,说话不流利。
造诣(yì)
原义是指到朝廷、官长、上级、长辈处去。后来泛指前往、走访、往访。《晋书·陶潜传》载:“或要之共至酒坐,虽不识主人,亦欣然无忤,酣醉便反,未尝有所造诣,所之唯至田舍及庐山游观而已。”后指学问或技艺所达到的程度。“诣”字,音yì,《广韵》作五计切,中古去声字。容易误读成zhǐ。
昳丽(yì)
指容貌美丽。《国策·齐策一》中写邹忌其人“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挹取(yì)
舀取、酌取的意思。《战国策·齐策三》载:“淳于髡一日而见七人于宣王。王曰:‘子来,寡人闻之,千里而一士,是比肩而立;百世而一圣,若随踵而至也。今子一朝而见七士,则士不亦众乎?’淳于髡曰:‘不然。夫鸟同翼者而聚居,兽同足者而俱行。今求柴葫、桔梗于沮泽,则累世不得一焉。及之睾黍、梁父之阴,则郄车而载耳。夫物各有畴,今髡贤者之畴也。王求士于髡,譬若挹水于河,而取火于燧也。髡将复见之,岂特七士也。’”后形容为扶持、援引、提拔。相关汉语词还有“奖挹”(奖掖)、“谦挹”、“推挹”、“挹注”(比喻从有余的取些出来以补不足的地方)等。
翊戴(yì)
辅佐拥戴。《周书·文帝纪》有“翊戴圣明,诚非[高]欢力”句。“翊”字,指辅佐或帮助。汉语里还有“翊赞”(辅助)、“翊卫”(辅佐保卫)等词。
翌日(yì)
次日。“翌”字,指次序在第二的(日或年),即次于当日、当年的。汉语词还有“翌年”、“翌晨”等。《旧唐书·食货志下》载:“市牙各给印纸,人有买卖,随自署记,翌日合算之。”
自缢(yì)
上吊自杀。
云翳(yì)
“翳”字,指遮蔽。云翳,指阴暗的云,也指眼球角膜发生病变后遗留下来的瘢痕组织,影响视力。
懿贵妃(yì)
慈禧太后在咸丰年间被封为“懿贵妃”。皇太后或皇后的命令叫“懿旨”。“懿”字,指美好(多指德行)。汉语里另有“懿德”、“懿范”、“嘉言懿行”等词。“司马懿”,三国时魏国重臣。为人多智谋,善权变。多次出师与诸葛亮相拒。曹芳即位后与曹爽同受遗诏辅政。后控制中央禁军,发动政变,代为丞相,执国政。死后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专政。后被其孙司马炎追尊为宣帝。“懿”字,极易误读成阳平。
氤氲(yīnyūn)
形容烟或云气浓郁。《乐府杂谈》中谈到歌唱用气的技巧时说:“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氤氲自脐间出。”说明了在唐代,艺人们已经掌握了相当高的发声技巧和方法。宋代沈瀛的《满庭芳》词云:“画戟双匀,樵门风动,满城和气氤氲。”
喑哑(yīnyǎ)
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宋代范祖禹《唐鉴》卷三中有“一岁再赦,妇儿喑哑”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