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33400000015

第15章 中印经济体制的转型比较(2)

在改革之初,两国都把经济的增长放在至关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如何处理经济的增长与维护社会公平的关系上,两者的理念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别。中国尽管把共同富裕当作社会主义最终追求的目标,但从经济改革一开始就改变了以往把“共同富裕”等同于“平均富裕”或“同步富裕”的理念。明确提出“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和一部分人依靠勤奋劳动先富起来,”并认为,“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是符合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是整个社会走向富裕的必由之路。”在正式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目标时,仍然强调要“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样的一种不平衡发展的理念一直坚持到新世纪,在2002年中共十六大报告上,在论述分配制度时,依然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直到近几年由于社会贫富差距急剧扩大,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时,才开始改变理念。在十七大上,才出现了把公平置于更加重要地位的提法,如“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等等。但是,印度改革之后,历届政府都没提出类似中国的这种不平衡发展的理念,相反一直强调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一定要重视社会的公平,经济改革必须具有“人的面孔”。拉奥政府在经济改革一开始就提出,“印度的经济改革必须是具有人的面孔的变革计划,政府没有权力因为某人的建议而使1000万人丢掉工作。创造财富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财富的平等分配,经济发展长期不平衡会导致社会冲突的加剧,我们的计划应该是共同繁荣。”而1998年3月上台的瓦杰帕伊政府更是在施政纲领中将原来那种“以生产为导向的增长”改变为“以就业为导向的增长。”强调要“尽全力使国家的发展具有人的面孔,以消灭贫困为最终目标”,新政府要“考虑到每一个公民的工作权利,新政府的主要突击点是消灭失业。”2004年上台的曼·辛格政府在其发布的最低纲领中,同样提出在保证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要“扩大就业队伍,使每个家庭有稳定生活来源。”当然,尽管历届印度政府都非常重视公平,但事实上印度在经济转型中同样出现了严重的贫富分化现象。

4.2中印经济转型的方式比较

根据转型经济学的一般理论,经济转型可分为激进式转型和渐进式转型两种基本的类型,激进转型就是以通常所说的华盛顿共识为基础,认为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核心在于“管住货币,放开价格,”实行以宏观经济稳定化、国有企业私有化和价格自由化为核心的“休克疗法”。而渐进转型则没有采用“华盛顿共识”,而是在保持宏观经济政治局面稳定的基础上,逐步改革,摸着石头过河,在国有企业的改革上主要采取的是加强竞争而不是激进的私有化。综观中印经济转型的过程,可以看出,两者总的来说都属于渐进式转型,具有很多共性。

首先,两国在经济转型时都没有采取激进的私有化措施。

根据转型经济理论中的激进——渐进分析范式,分析经济转型是激进还是渐进,关键在于是否遵循华盛顿共识,是否采取激进的自由化和私有化政策。其中是否采取激进的私有化政策是区分激进与渐进最重要的标准。之所以将独联体各国与东欧国家都归入激进转型一类,关键也就在于他们在经济转型开始后,迅速采取了激进的私有化政策。在转型之前,这些国家的公有制比重基本上都达到90%左右,个别国家甚至是100%,其中大部分属于国有经济。转型开始后,这些国家迅速地将这些国有企业改制,实行激进的私有化战略,经过10年左右的时间,这些国家的非国有化基本上都超过了70%。但中印两国都没有采取这样的转型方式。中国在走向市场经济的道路上是先培育原体制外的新市场主体,允许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造成非公有制经济和公有制经济并存与竞争的局面,在这种竞争局面形成后,才开始对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进行改革。在对国有经济的改革中,最主要的内容是加强竞争,而不是简单的私有化。所以在国企改革过程中,真正完全私有化的企业只是少部分,而对大部分企业采取的则是在不改变国有的性质下转化经营机制,将其改造为真正市场主体,让其与非国有企业平等竞争。印度虽然是由于国际收支的困境被迫进行的改革,这种改革确实在一定程度有存在国际压力,所以在转型初期也大体上接受了华盛顿共识,但是,其接受的内容却主要是自由化和宏观经济的稳定政策,而不是私有化。在所有制结构改革方面,印度主要是放松对私有经济的管制,减少公营经济控制的领域,为二者创造一个平等竞争的平台。至于对公营经济私有化,其做的比中国还要少。

其次,两国在经济转型过程都没有出现经济的严重衰退。

以华盛顿共识为指导的激进转型方案,强调迅速的自由化、私有化和宏观经济稳定三者的结合,但事实上这三个目标之间本身就存在一定的矛盾。因为要使国民经济在短期内由不稳定走向稳定本身就需要政府较大程度的干预,这种干预要想迅速奏效,除了采取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一般所采取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宏观调控措施外,还必须在较大程度上采取直接的行政手段。但在采取激进的私有化和自由化以及放开价格等政策时,国家的干预特别是直接的行政干预应该是受到严格限制的。所以,事实上,这种激进的转型方式一开始就面临着一个两难问题,即迅速地推进自由化和私有化的转型就可能导致经济的不稳定,并由此引发严重的衰退,而为了维护宏观经济的稳定就必须放弃这种激进的转型方式。当然,独联体和东欧各国基本上都选择了前者,而其结果也就基本上都出现了宏观经济的不稳定和严重的经济衰退。可以看出,由于这些国家采取了激进的私有化和自由化的措施,虽然同时又采取了诸如紧缩性的财政、货币政策以及本币贬值等稳定宏观经济的措施,但是这些国家的通货膨胀率事实上长期居高不下,同时又基本上都在开始时出现了严重的经济衰退。

而采取渐进转型的中国和印度,则都避免了这一问题。中国尽管也在经济改革一开始就强调要重视价值规律,强调价格机制的作用,但在放开价格的道路上却采取了双轨制等过渡性的措施,即计划内的物资由国家定价,直接调拨,计划外的物资通过市场买卖。这种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做法在改革初期既保护了国有企业的发展,使其能在市场化的改革中平稳过渡,又为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基本的经营环境。因而中国在转型过程中基本上没有出现经济衰退现象,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的程度也基本上都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印度尽管在转型之初由于国际的压力基本上接受了华盛顿共识,也采取了类似独联体和东欧国家所实施的紧缩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也进行了卢比的贬值以控制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但是,其私有化和自由化的进程在度过了改革之初的危机后迅速地慢了下来,同时却宣布了各种新的福利计划,强调改革中“人的面孔”,所以其转型过程中同样避免了经济的严重衰退和恶性的通货膨胀。

最后,两国经济转型过程中都没有政治体制的急剧变革,都维持了政治局面的稳定。

采取激进转型的独联体和东欧国家在经济转型之初都有过一场急剧的政治变革,这一政治变革彻底地摧毁了在这些国家实施了几十年的政治体制,而与新的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政治体制又很难在短期内迅速建立起来,所以这些国家的经济转型后较长一段时期都出现了政治的不稳定甚至是混乱的局面。

但是,中印经济转型过程中,都不伴随政治体制的急剧变革。中国尽管在经济体制变革过程中也强调政治体制的改革,甚至提出“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经济体制的改革最终也不可能获得成功”,但是这种政治体制改革决不同于前苏联和东欧各国的政治变革,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不是根本制度的改革,基本的政治制度如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等都没有发生变化,真正改革的只是政府的职能,由过去的无所不管的全能型政府向有限的服务型政府转变。而且这些改革也是渐进实施的,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政府的主导地位一直没有放弃。正因为如此,30来年的改革历程中,除了1989年出现了一场动乱外,基本上维护了政治局面的稳定。而在印度在经济转型过程之中,虽然有过几次政府的换届,但其基本的政治制度如联邦制、议会制等都没有改变,整体政治局面也是稳定的,政府也基本上主导了经济转型的过程。

当然,虽然两者皆为渐进式转型,存在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但是,由于转型理念、社会制度、前提条件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两者的经济转型方式也还是存在明显的差别。

首先,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经历了一个较长时期体制外先行的增量改革过程,而印度转型则基本上一开始就实行的就是整体推进方式。

经济转型的内容是全面的,但最核心的内容都是所有制结构的改革,其中公有制尤其是国有企业的改革更是重中之重。但是由于体制转型前中印两国经济体制的差异,国有企业(印度称为公营企业)在两国的地位是不同的。在中国,由于以前实行的是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公有制几乎就是经济的全部,国营企业占整个国民经济的绝大部分。所以可以说,转型前的中国,国有经济基本上就是体制内的经济成分的代表。而在印度,转型前尽管也强调公营企业的制高点地位,但是私营经济一直占了大部分。所以对于转型前印度来说,公营经济只是体制内经济的一部分。但在经济转型时,两者的路径存在明显的差异。中国虽然开始也试图直接从国有企业的改革开始,并且也进行过诸如行政性分权和放权让利的改革,但在80年代初这种改革效果不佳且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经济的混乱之后,则迅速地转变方向,国营企业重新回到了计划经济的轨道,而把转型的重点放在了体制之外——非国有经济。先在体制外创造大量市场性质的经济主体,进行增量改革,等增量改革达到一定程度,市场运行机制在原有体制之外基本上建立之时,再回过头来进行原有体制内的国企改革。这种增量改革先从农村开始,通过包产到户的方式将农户改造为市场主体。然后允许和鼓励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以及以乡镇企业为代表的集体经济的发展,使市场主体在体制之外大量出现,同时对外开放,使外资企业也大量涌现。到了上世纪90年代,当整个中国经济开始市场化转型的时候,体制外的市场经济事实上已经运行了十多年,按着市场机制运行的非国有经济也已经占据了半壁江山。而对于印度来说,虽然转型前受到了一定的管制,但是具备市场主体性质的私营经济一直存在,因此也就不需要为了创造市场主体而进行增量改革,所以印度的经济转型时,基本上一开始就是整体推进,在放松对私营经济的各种管制时,公营企业的改革也就开始。另外,财政体制、金融体制、外贸体制等市场化改革也几乎是同步进行。

其次为了维护经济的稳定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实施了众多差别对待的过渡政策,而印度类似的政策则比中国少得多。

同类推荐
  • 决胜数字时代(麦肯锡季刊)

    决胜数字时代(麦肯锡季刊)

    麦肯锡调研揭示了高管对创新的远大抱负与他们的执行能力之间的巨大差距。组织结构和流程不是解决问题的良方。随着全球化打破了曾经阻止公司实现全部潜力的地域界限和市场障碍,公司的创新能力——借助公司员工、合作伙伴、客户、供应商和其他各方的创新增值思维——成为名至实归的时尚话题。
  • 中国经济热点前沿(第五辑)

    中国经济热点前沿(第五辑)

    本书内容包括:2007年中国经济研究热点排名与分析、2007年中国经济研究新进展、资本市场问题讨论综述、经济增长与发展问题讨论综述等。
  • 粉丝经济

    粉丝经济

    对于大部分传统企业,小米的神话既看不懂,又跟不上,究其原因是不了解粉丝经济、品牌社群,更无从下手。而传统企业转型互联网的突破口,正是粉丝经济。
  • 共和国的经济与周恩来

    共和国的经济与周恩来

    周恩来是新中国经济工作的卓越领导者和组织者。他的经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领导的经济建设实践,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创建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周恩来的经济思想丰富了毛泽东思想,是党和人民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认真学习和研究周恩来的经济思想和实践,不仅可以深刻地懂得新中国经济的奠基、创业和发展是来之不易的,而且,能够从中获得许多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服务。
  • 我们房地产这些年

    我们房地产这些年

    本书记录了我国房地产业30年来的成长与发展,揭示出在城市化进程浪潮中房地产业作为城市建设管理面临的诸多新课题,为我国的城市管理研究和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热门推荐
  • 影后特工:王爷你来吗

    影后特工:王爷你来吗

    她前世人前是一个影后,人后是一个杀手界NO.1的特工。穿越异界,获空间,或神宠,斗小三儿。他是唯一一个异姓王爷,天赋超群,不禁女色,却唯独对她倾心。抱住某女”她就是我的妻子。“说着便向某女重重的亲下。众人的嘴张得如铜陵般大小,不禁女色的王爷竟然在。某女的眼睛也睁得老大老大说好的演戏呢?他把她吃没干净,连渣都不剩了。某女捂着自己的腰咬牙说道”你丫的就一禽兽,说好的演戏呢!!!"
  • 恶魔竹马独宠:丫头吻我

    恶魔竹马独宠:丫头吻我

    “慕寒轩,你凭什么吻我?”苏梓言面红耳赤地插着腰问,“就凭你是我老婆呀!”说完,再次搂着苏梓言kiss了。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他们彼此非常了解,可就是不明白自己和对方的感情……(极限宠文,欢迎入坑)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寺庙建筑(阅读中华国粹)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寺庙建筑(阅读中华国粹)

    我国寺庙的数量众多,建筑风格多样,艺术价值极高,千百年来,承载与记录着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和兴衰,不仅是我国的艺术瑰宝,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更是我国悠久宗教历史文化的代表与象征。我国的寺庙文化源远流长,它完整地保存了我国各个朝代的历史文物,在国家公布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中,寺庙及其相关设施约占一半,说它是“历史文物的保险库”,可谓当之无愧。我国的寺庙建筑与传统的宫殿建筑形式相结合,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俗特色。
  • 未辞谣

    未辞谣

    无谓未知的困境,无惧陷害重重,无恐无尽的黑暗。我孤身前来又孤自离去,无心之偶谁可求,哪怕深陷泥潭,我也要孤注一掷!
  • 茅山术之三人行

    茅山术之三人行

    三个高中生,一次烦恼的旅行,他们意外地学会了茅山术,本着少年的好奇心,开始了他们的诡异旅行!
  • 双面人的恋爱曲

    双面人的恋爱曲

    她是一个双面人,一面是万千宠爱为一身的超级名模,一面是神秘高级杀手黑蝶,在一次走秀中他对她产生了迷恋决定要把她追到手。不是因为完成任务她绝对不会去面对这个令她害怕的危险的人物,却跟他玩起了躲猫猫游戏。身为杀手的她本该没有感情可言,而她是有双面身份的人该怎样面对这突如起来的感情进退两难,结果直到掉入了感情的漩涡越陷越深到无法自拔、、、、、
  • 穿越之医仙神妃

    穿越之医仙神妃

    女主角慕琳儿因为十年没见的爷爷被绑架,她答应绑匪刘老去异世拿到刘老家里的老祖宗所说的长寿石。穿越到异世之后,成为了同名同姓的慕琳儿,多了一个哥哥,兄妹两人都是废材,被家族遗弃到了一个偏远的小村子……【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妃挽倾歌:冷宫弃妃

    妃挽倾歌:冷宫弃妃

    绾绾,萦绕她一生的名字。鄙夷下,他给了她希望。可为何,却要尽数毁去。冷宫中,且看她如何妃绾倾城,百媚诸生。复仇中,无数阴谋交织着,权力,江山,终是浮生如梦。
  • 斗在那个世界

    斗在那个世界

    芸芸众生皆有理,世间成败谁能驱;时空转换人与事,苍天茫然路崎岖;顺势而为脚下步,应势而动混时局;心存正念路在前,披荆斩棘幺幺亟。高考后,几个同学小范围的聚餐,竟然成了他们在这个世界的最后晚餐。他们的再次相遇,竟然是在异界大陆······
  • 美人为

    美人为

    她,一国公主,远嫁他国……他,铁血战将,征战四方……他,富甲天下,随她出嫁,护她一生……他,一国储君,外强中干,却因她改变……可当前尘往事被翻开,她究竟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