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A.M.狄拉克
在过去,迷信和愚昧导致的过错乃至罪过,常常可能毁掉一个孩子的前程。即使在今天,我们仍然应该警惕错误的认知和观念可能给儿童少年培养方面设置障碍,增添麻烦。难道不是这样吗?许多人为了选择一个所谓“吉祥”的年份生孩子,而用心良苦地集中在某一年如所谓的“金猪年”生孩子。凡此种种,令人慨叹。下面向大家介绍的英国科学家、193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保罗·A.M.狄拉克的遭遇很值得我们深思!
按照英国人的封建迷信观念,8月8日是一个很不吉利的日子,保罗·A.M.狄拉克恰恰在1902年8月8日这一天来到人世间。无辜的小狄拉克没有想到,这会给他带来厄运。他刚一降生,就让父母十分反感,把他看作是“丧门星”而打入“另册”,给他冷脸和白眼;他的同胞手足也都瞧不起他。可怜的狄拉克从小得不到父母的疼爱和家庭的温暖,由此造成他孤僻的个性,郁郁寡欢,沉默不语。
这种迷信和愚昧导致的过错本来很可能使狄拉克沉沦或走上歧途,然而狄拉克却没有因此被毁掉,他不仅不是“丧门星”,而且成了“国宝”。之所以如此,完全在于狄拉克可贵的志气和顽强的毅力。小狄拉克没有倒下,而是在歧视中奋进,在逆境中成长。
小狄拉克在商业学校学习时,虽然非常用功,但成绩却并不理想。成绩单上除了数理课程,其他各门功课都只是勉强及格。父母见此,不仅不反省自己,反而又是一肚子的怨气,认为他是一块没用的料,并继续荒谬地归罪于他出生的日子不吉利。
实际上,狄拉克并非愚笨,只是由于生活在歧视、冷遇、不公的环境里,使他蕴藏着的超群的潜力没有得到发掘和发挥。狄拉克为了改变自己的不良境遇,免做双亲的累赘,一直在顽强拼搏。
到了大学二年级时,狄拉克作出了新的抉择:从此自力更生,开始了半工半读的生活。他不怕困难,吃苦耐劳,以顽强的毅力独立谋生,19岁时就取得了电气工程专业的学士学位。接着他又继续研究了两年数学。而后,狄拉克又作出新的抉择,他第一次大胆地违抗父命,拒绝到父亲为他安排的工程企业部门去干活,他经过自己的努力当上了电气工程师,他的目标是希望在自己早已从事研究的数学、物理方面有所作为。
狄拉克申请到剑桥大学的助学金后,终于朝着实现自己的宏图大愿的方向一步一步地前进。1923年,狄拉克考入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研究生院攻读数学。24岁获得剑桥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25岁被聘为研究员,28岁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研究员,30岁开始担任剑桥大学数学教授。后来他又进一步钻研物理学,直到1969年成为荣誉退休教授。
正是在剑桥大学期间,狄拉克在数理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他创立了用来描述和计算原子结构的数学方程,成为量子力学的奠基人。25岁时,他提出了电磁场二次量子化的理论。31岁时,他和奥地利物理学家欧文·施罗丁格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这个最高荣誉奖项建立以来最年轻的获奖者之一。1934年,英国皇家学会授予他皇家奖章。此外,他还获得了科普利奖章以及被授予莫斯科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狄拉克有许多科学论著,其中最有名的经典著作是他28岁时出版的《量子力学原理》,成为当代量子力学的基础性著作。
狄拉克在科学上独树一帜,对于研究课题的选择和研究方式,都有独特的思路,在物理学方面不断提出令人惊奇的创见。他把自己的精力和智慧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促进人类文明的科学事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