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母桃仁粥
组成:益母草50克,桃仁10克,粳米100克。
制法:桃仁去皮打碎,与益母草一起放入锅,加水200毫升煮20分钟煎汁。再取汁去渣,入粳米,加水煮成稀粥,加红糖服食。
用法:每天1次,连用5~10日。
功效:活血化瘀。适用于血瘀型产褥感染。
米酒蒸螃蟹
组成:螃蟹数只。
制法:螃蟹盛碗内,隔水蒸,将熟时入米酒10~30毫升,再蒸片刻调味。
用法:饮汤食螃蟹肉。
功效:活血化瘀。适用于血瘀型产褥感染。
桃仁莲藕糖汤
组成:桃仁10克,白莲藕250克,红糖适量。
制法:将桃仁去皮尖,莲藕洗净切片,放煲内加水煮汤,再放入红糖。
用法:食藕饮汤。
功效:凉血活血化瘀。适用于血热血瘀型产褥感染。
3.血虚
(1)证候:产后失血过多,身有微热,自汗,头晕目眩,心悸少寐,腹痛绵绵,手足麻木,舌淡红,苔薄白。
(2)选方
当归鸡蛋饮
组成:当归10克,鸡蛋2个,红糖30克。
制法:当归煎水,放入鸡蛋和红糖。
用法:随意食用。
功效:补血活血。适用于血虚血瘀型产褥感染。
山药龙眼炖甲鱼
组成:山药片30克,龙眼肉20克,甲鱼1只(约重500克)。
制法:先将甲鱼宰杀,洗净去内脏,连甲带肉加适量水,与山药片、龙眼肉清炖,至炖熟。
用法:食肉饮汤。
功效:滋阴补肾,益气补血。适用于气血亏虚型产褥感染。
木耳海参煲
组成:黑木耳30克,猪大肠300克,水发海参200克。
制法:先将木耳用清水浸开,洗净;海参洗净,切丝;猪大肠洗净,切小段。把黑木耳及猪大肠先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煲1小时,再放入海参煮熟,调味即可。
用法:佐餐食用。
功效:益气补血,滋阴补肾。适用于气血亏虚型产褥感染。
1.饮食适宜
(1)总的来讲,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并富有营养,多饮汤水。但不宜过凉,顾及“产后多虚,产后宜温”之生理特点。
(2)产后感染发热,宜清凉解毒,食清热生津类食物,如茭白、番茄、西瓜、苦瓜、荸荠、赤豆、绿豆、马齿苋、罗汉果及水果(如苹果、柑、柠檬、甜橙)等。产后感冒发热可选豆豉、香菜、甘蔗、绿豆、藕粉、银花露、菊花脑等。血瘀发热宜选食活血、凉血的食物,如生山楂、三七粉、黑木耳、藕粉、油菜、茄子、桃、芹菜、丝瓜等。血虚者选用补血之品、如蛋类、肉类、乳类、鱼类、肝脏、菠菜、芹菜、苋菜、荠菜、豆类制品等。
2.饮食禁忌
(1)忌食辛辣刺激,肥腻,燥热性食物,如桂皮、羊肉、辣椒、花椒、肥肉等。
(2)忌生冷寒凉性食物、冷饮等。
【预防】
产褥期的预防工作应贯穿孕产期全过程。
1.首先要做好产前检查及孕期卫生指导。妊娠7个月后禁房事、盆浴等,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阴道检查。
2.接生时要严格无菌操作,尽量避免产道损伤及产后出血,有损伤者宜及时缝合。
3.分娩后室内空气要清新,但要注意保暖,避免对流当风。要保持外阴清洁,产褥期严禁房事,要注意加强营养。
4.发热期间要多饮水,高热期间应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也可配合物理降温及取半卧位,以利恶露排出。
五、产后腹痛
产妇分娩之后,小腹疼痛,称为“产后腹痛”,一般称为“儿枕痛”。产褥早期,因子宫收缩引起下腹部阵发性剧烈疼痛,称产后宫缩痛,又称“产后痛”。产后子宫在疼痛时呈强直性收缩,于产后1~2日出现,持续2~6日自然消失,多见于经产妇。哺乳时由于婴儿的吸吮反射性缩宫素分泌增多,使产后疼痛加重。产后痛多数产妇可以忍受,不需治疗。若腹痛剧烈难忍或疼痛不已,应视为产后腹痛。
【症状】
新产后出现小腹部阵发性疼痛,持续1周以上不消失,或腹痛剧烈难以忍受,且不伴有寒热等证。
本病应与伤食腹痛和感染细菌的腹痛相鉴别。伤食腹痛,多有饮食不规则,不洁史,痛主要在脘腹,常伴有大便的异常;感染细菌之腹痛,多有全身恶寒发热之症状,恶露臭秽,其腹痛持续不减而拒按等。平时应注意保暖勿受风寒,且保持营养的充分。
【病因】
西医认为产后腹痛是产后恶露排出困难,子宫频繁收缩所致。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是气血运行不畅,迟滞而痛,有虚实之分。虚者以血虚多见,由于产后失血,冲任空虚,胞宫失养,气血运行无力,而使血流运行迟缓,滞而腹痛;实者以血瘀为主,可因肝郁气滞或受寒而致淤血停滞胞宫,不通则痛。临床分成血虚、血瘀等2种分型。
【辨证用膳】
1.血虚
(1)证候:产后小腹作痛、喜按,恶露量少,色淡,头晕耳鸣,便燥,舌质淡红,苔薄,脉虚细。
(2)选方
桂皮红糖茶
组成:桂皮6克,红糖12克。
制法:上2味水煎服。
用法:每日服3次,连续服5天。
功效:补血益气,祛寒止痛。适用于血瘀型产后腹痛。
牛肉泥饭
组成:新鲜牛肉150克,粳米100克,鲜姜30克。
制法:牛肉洗净剁成肉泥;鲜姜切碎拌入牛肉泥中,加入食用油、酱油拌匀,用大火蒸米至八成熟时,把拌匀的牛肉泥倒在饭上,继续蒸至饭熟。
用法:即可食用,分次服完。
功效:补气养血,健脾和胃,散寒止痛。适用于气血两亏型产后腹痛,兼有脾胃不和,外感风寒证。
归芪羊肉汤
组成:当归15克,黄芪30克,生姜15克,白芍12克,桂枝6克,羊肉150克。
制法:将羊肉剔去筋膜,入沸水锅内焯去血水,捞出晾凉,剁块;其余用料洗净,生姜拍烂。将全部用料放火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烧沸后,撇去浮沫,改用文火再煮1.5~2小时至羊肉熟烂,加食盐调味。
用法:饮汤食肉。1天之内服完。
功效:益气养血,缓急止痛。适用于血虚型产后腹痛。
2.血瘀
(1)证候:产后小腹疼痛拒按,或得热稍减,恶露量少,涩滞不畅,色紫暗有块;或胸胁胀痛,面色青白,四肢不温,舌质暗,苔白滑,脉沉紧或弦涩。
(2)选方
山楂茶
组成:山楂肉15克,红糖50克,黄酒50毫升。
制法:上3味加水煎服。
用法:每日服3次,连服1周。
功效:适用于血瘀型产后腹痛。
桃仁粥
组成:桃仁20克,粳米100克。
制法:桃仁水浸,去皮,尖,加入水适量研烂,取汁,与粳米混合放入锅内,用文火熬煮成粥。
用法:空腹温热服食。每天2次。
功效:活血化瘀,润肠通便。适用于血瘀型产后腹痛,兼有恶露不下、大便干燥等。
荠菜汤
组成:鲜荠菜60~90克,红糖60~90克。
制法:将鲜荠菜洗净切碎,放入锅内,加入红糖用微火炒香,加水煎煮几分钟即可。
用法:随餐食用。
功效:养血活血,清肝调脾,和血利水。适用于血瘀型产后腹痛,也可治小便不利、淋漓涩痛等。
饮食宜温热,营养丰富,容易消化,微带酸味帮助消食,增加食欲及缓痛,食物宜温,忌生冷海鲜,辛辣刺激。
血虚者亦补血,宜用牛肉、猪肝、菠菜、猪瘦肉、羊肉等。
并食用牛奶、豆制品、桂圆;血瘀者以活血化瘀,可用山楂、三七、蒲黄、鸡冠花、益母草等。
【预防】
1.注意产辱期卫生保健,保持阴部清洁,预防感染。
2.产后密切观察子宫收缩情况,注意子宫底高度,阴道出血等变化,必要时应使用宫缩药。
3.产后注意全身保暖,忌风寒。
4.患者经治疗后,若腹痛不止,恶露量少,子宫复旧不佳,应考虑有部分胎盘、胎膜残留,宜及时检查和处理。
六、产后痉证
产褥期中,突然出现项背强直、四肢抽搐甚至牙关紧闭、角弓反张者,称为产后痉证。现代医学之产后破伤风,水、电解质紊乱,一过性脑动脉供血不足等致肢体抽搐,属于“产后痉症”范畴。其中产后破伤风病情变化迅速,若治不及时,常可危及产妇生命。
【症状】
产后痉证的典型症状有项背强直,四肢抽搐甚至牙关紧闭,角弓反张等。
【病因】
本病可由产后失血过多,汗出过多,或素体阴血多乏,因产重虚,血少津亏,筋脉失养所致;亦可由风寒之邪趁产后卫虚之际侵入,邪阻经络,筋脉拘急所致;亦可由产时创伤,伤口不洁,感染邪毒,直窜筋脉而发痉。本病可分为阴血亏虚、外感风寒、感染邪毒等3种证型。
【辨证用膳】
1.阴血亏虚
(1)证候:产后骤然发痉,头项强直,牙关紧闭,四肢抽搐,面色苍白或萎黄,舌淡红无苔,脉虚细。
(2)选方
海螺当归酒
组成:海螺6克,鸡蛋壳6克,当归30克,黄酒适量。
制法:共研细末。
用法:每服10克,黄酒20毫升调匀,白开水送服。
每天2次。
功效:养血活血滋阴。适用于阴血亏虚型产后痉证。
醋浸木耳
组成:黑木耳30克,醋50克。
制法:将黑木耳用醋浸2小时,煮熟即成。
用法:分2次食完。
功效:补气益血,润燥止痛。适用于阴血亏虚型产后痉证。
蜂蜜黑木耳
组成:蜂蜜20克,黑木耳250克,核桃仁10枚,生姜20克,大枣10枚,白酒100毫升。
制法:先将大枣去核,将核桃仁及生姜捣烂,再将以上各味与黑木耳、酒、蜂蜜拌和在一起,10余个小时后放笼内蒸熟。
用法:每天服3~4次,每次15~20毫升。
功效:滋阴补肾,活血补血。适用于阴血亏虚型产后痉证。
2.外感风寒
(1)证候:汗出恶风,项背强直,头痛身重,或有鼻塞,流清涕,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缓。
(2)选方
解痉茶
组成:紫苏叶、羌活、防风、草决明各9克。
制法:上4味共研为粗末,沸水冲泡。
用法:随意饮用。
功效:发表散风,止痉。适用于外感风寒型产后痉症。
黑豆粥
组成:防风、羌活各9克,黑豆50克,粳米100克。
制法:防风、羌活煎20分钟,去渣取汁,药汁中入黑豆、粳米并加水适量煮粥。
用法:早晚空腹服食。
功效:发表散风,解毒止痉。适用于外感风寒型产后痉症。
紫苏肉片
组成:猪瘦肉100克,紫苏叶、生姜各10克,葱白2根,植物油、食盐适量。
制法:猪瘦肉切片,生姜切丝细丝,葱白切成0.5厘米长小段,锅内放植物油,油开后放入姜丝,猪瘦肉、食盐适量,翻炒至肉熟时加少许水,放入紫苏叶、葱白炒至肉熟。
用法:佐餐食用。
功效:发汗解表。适用于产后外感风寒型产后痉症。
3.感染邪毒
(1)证候:产后肌肉痉挛,身热恶寒,牙关紧闭,颈项强直,甚则角弓反张,面呈苦笑,舌暗红,苔薄黄,脉弦。
(2)选方
黄瓜花茶
组成:阴干黄瓜花10克。
制法:以上1味,沸水冲泡。
用法:代茶频饮。
功效:清热养血平肝。适用于感染邪毒型产后痉证。
僵蚕豆淋酒
组成:黑豆500克,僵蚕250克,黄酒1000毫升。
制法:将黑豆炒焦,用酒淋之,贮于净瓶中,加入僵蚕,5日后即可服用。
服法:每次10~20毫升,每日2次。
功效:祛风解痉,活血解毒。适用于产后创口不洁,感染邪毒型产后痉证。
黑豆粥
组成:黑豆100克,盐少许。
制法:黑豆加水久煮至烂熟,并加盐少许,调匀。
用法:随意食用。
功效:活血利水,祛风解毒。适用于感染邪毒型产后痉证。
饮食宜清淡,多用滋阴养肝、息风、清热解毒的药食。
忌食辛辣刺激,肥腻,燥热性食物。
【预防】
1.采用新法接生,注意产褥期卫生。
2.正确处理产伤,已污染的伤口应彻底清创。
3.病室要保持安静,避免声、光、热刺激。
4.保持口腔、皮肤、外阴清洁,同时防止压疮发生。
5.专人护理,密切观察,定时翻身,以防压疮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七、恶露不下
恶露是指产后有余血浊液从子宫通过阴道排出。产后子宫复旧不全或宫腔内有残留的胎盘、胎膜以及有感染时,就会出现一些异常现象,如恶露不下或量少,或色紫暗,或夹有血块,产妇可能出现腹痛或发热等症状,中医称为“恶露不下”,为产科常见病症。若产后恶露持续3周以上仍淋漓不尽者,称为“恶露不绝”。
产后最初几天,恶露量比较多,颜色鲜红故称红恶露,也称血性恶露。3~5天后所含血量减少,恶露变为淡红色,称为浆恶露。产后10~14天,恶露呈白色或淡黄色称白恶露。正常的恶露有血腥味,但不臭,大约在产后3周干净。剖宫产的产妇恶露时间比阴道分娩的要长些。通过对恶露的观察,注意其质和量,颜色及气味的变化以及子宫复旧情况,可以了解子宫恢复是不是正常。
【症状】
恶露不下的症状主要有以胎盘娩出后子宫内的余血浊液(恶露)停蓄不下或下亦甚少,且小腹疼痛等。
【病因】
西医认为恶露不下的病因可能是产后子宫复旧不全或有感染。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多因产妇素体脾虚化源不足,复因产时失血过多,无余可下;或产后情志不畅,肝气郁结,疏泄不利,气机不畅,血行受碍,滞于胞中;或临产受寒,寒邪入侵,与血相凝而致恶露不下;或分娩时离经之血未及时排出,遂为淤血,结于胞中。恶露不下可分为血虚、气滞、感受寒邪、血瘀等4种证型。
【辨证用膳】
1.血虚
(1)证候:产后恶露量少或不下,色淡,头晕耳鸣,心悸,气短,神疲,面色苍白,舌淡白,脉虚细。
(2)选方
益母草当归茶
组成:益母草5克,当归3克,花茶3克。
制法:用前2味药煎煮300克药液,泡花茶。
用法:代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养血调经。适用于血虚型恶露不下。
益母草生姜红糖茶
组成:益母草,红糖,生姜各适量。
制法:煎服取汁。
用法:代茶饮。每天1剂,连服3~7日。
功效:养血调经。适用于血虚型恶露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