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西医学认为,产后乳汁自出是由于产妇体内分泌的催乳素和缩宫素过多,使乳腺腺泡分泌功能旺盛,乳腺管增粗,乳汁在没有吸吮乳头刺激的情况下自流所致。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产妇素体脾虚,产后饮食不节,劳倦伤脾,中气不足,胃气不调而致摄纳无权而致乳汁自出;或产妇素来忧郁或产后忧郁恚怒伤肝,肝郁化热,热伤乳络,疏泄太过而乳汁自出。本病可分为气血亏虚,肝郁气滞2种证型。
【辨证用膳】
1.气血亏虚
(1)证候:乳头未经吮吸,自然点滴而出,质清稀,乳房柔软,无胀无痛,神疲气短,胃纳欠佳,舌淡苔薄,脉细弱。
(2)选方
麦芽黄芪茶
组成:生麦芽30~60克,黄芪10克,大枣5枚,红糖适量。
制法:将生麦芽、黄芪、大枣加水煎煮,取汁,复煎1次。2次药汁合并,放入红糖调味。
用法:代茶饮,每天1剂。
功效:补气血,回乳。适用于气血亏虚型乳汁自出。
红参粥
组成:红参10克,粳米100克。
制法:人参先用炖盅隔水炖,取汁。粳米煮粥,粥成加入人参汁,混合。
用法:每天1剂,连服3~5剂。
功效:补气固摄。适用于气虚型乳汁自出。
黄芪羊排汤
组成:羊排骨500克,黄芪30克,党参、芡实各20克,当归9克,蒜、生姜、食盐、葱各适量。
制法:羊排骨切块,用热油少许爆香蒜茸,倒入羊排骨煸炒至干,加醋炒干后,加水适量及生姜、葱;再将上5味药用纱布包好扎紧,放入羊排骨锅中。用大火煮沸,除去浮沫,再用小火焖煮2小时,去药包不用,加食盐。
用法:食羊肉饮汤。
功效:补气养血,固摄敛乳。适用于气血亏虚型乳汁自出。
2.肝郁气滞
(1)证候:乳汁自出,质较稠,量多,乳房胀痛,情志抑郁,烦躁易怒,头晕胁胀,口苦口干,舌质暗红,苔薄黄,脉弦细数。
(2)选方
番泻叶枳壳茶
组成:番泻叶4克,枳壳4克。
制法:上药加200~300克开水,浸泡10分钟。
用法:代茶饮。每天1剂。
功效:泻热行气,回乳。适用于肝郁气滞型乳汁自出。
柴郁莲子粥
组成:柴胡、郁金各10克,莲子(去心)15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
制法:莲子捣成粗末;粳米淘洗干净。将柴胡,郁金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煎煮,去渣,加入莲子,粳米煮粥。
待粥熟时,加入白糖调味即成。
功效:疏肝解郁,固摄乳汁。适用于肝郁气滞型乳汁自出。
柴胡丹栀牡蛎汤
组成:柴胡、栀子、牡丹皮各15克,鲜牡蛎肉60克,黑豆30克,大枣(去核)15克。
制法:将牡蛎肉及其余用料洗净,黑豆先用清水浸渍1小时。将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大火煮沸后,改小火再煮2~3小时,加食盐调味。
用法:随意饮服。
功效:疏肝解郁,清热固摄。适用于肝郁气滞型乳汁自出。
禁忌:气血亏虚者慎用。
1.饮食适宜
多食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肝脏、新鲜蔬菜。若脾气虚者可用党参、山药、黄芪、白术、茯苓、甘草等;若肝经郁热者用黄芩、山栀、柴胡、夏枯草、秦皮等。还可选食芡实、莲子、乌梅、浮小麦等具有固涩作用的食品。
2.饮食禁忌
忌食辛辣燥烈和酒类食品。
【预防】
1.首先要保证脾胃有良好的消化吸收功能,产后饮食宜清淡,富于营养。
2.要有乐观的情绪,精神愉悦,睡眠充足。
3.提高接生技术,缩短产程,防止分娩中过多失血。
三、尿路感染
女性由于生理原因,容易罹患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等疾病,统称为尿路感染。尿路感染是以尿液内有大量细菌繁殖,引起尿路炎症,并以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为临床特点。属中医“淋证”范畴。
【症状】
尿路感染,尤其是患肾盂肾炎后,多数患者会出现畏寒、高热、腰痛和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更值得注意的是其中部分病仅表现有腰酸不适,而无其他症状,常易被人忽视。患尿路感染,不仅会损害健康,甚至发生休克,危及生命。
【病因】
西医学认为引起尿路感染的因素很多,与尿路感染有关的病因可归纳如下:女性尿道短,细菌上行较男性更容易;月经血是细菌最好的培养基,经期卫生,特别是月经用品的清洁和消毒,是减少细菌入侵的重要环节;性交活动可以把前尿道的细菌通过机械性的推挤动做推进后尿道和膀胱;由于结石、肿瘤、狭窄等原因,出现尿流不畅,细菌不易由膀胱排出而大量繁殖,易发生感染;尿路畸形或功能缺陷,可导致膀胱输尿管反流,即排尿时尿液从膀胱逆流至肾盂的反常现象等,亦易发生尿感;膀胱内的器械检查时,插入导尿管或膀胱镜后,可发生上尿路感染;妊娠怀孕时,增大的子宫会压近膀胱和输尿管,内分泌的变化也使输尿管舒张和蠕动减慢,使尿流缓慢或者形成一种轻度的积液,在这种情况下也利于细菌侵入和繁殖而致病;妇科炎症是尿感最常见的诱因;另外,低血钾、高血钙和滥用止痛药等所致的肾损害,亦易于发生尿感。
中医学认为多食辛热肥甘之品,或嗜酒太过,酿成湿热,下注膀胱;或下阴不洁,秽浊之邪侵入膀胱,酿成湿热,发而为淋;或久淋不愈,湿热耗伤正气,或年老,久病体弱,以及劳累过度,房事不节,均可导致脾肾亏虚,脾虚则中气下陷,肾虚则下元不固,因而小便淋沥不已;或恼怒伤肝,气滞不宣,气郁化火,或气火郁于下焦,影响膀胱的气化。总之本病多分为膀胱湿热、脾肾亏虚、肝郁气滞等3种证型。
【辨证用膳】
1.膀胱湿热
(1)证候:尿频,尿急,尿痛,尿意不尽,腹胀,恶心或呕吐,食纳不佳,口渴不思饮或午后低热,尿浑色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2)选方
金银花车前草饮
组成:金银花60克,车前草(全草)50克。
制法:先将金银花、车前草分别拣杂,洗净,晾干或晒干,切成碎小段或切碎,同放入沙锅,加水适量,浸泡片刻后,浓煎2次,每次30分钟,合并2次煎液,用洁净纱布过滤,去渣,收取滤汁回入沙锅,用小火浓缩至200毫升,即成。
用法:每天2次,每次100毫升,温服。
功效:清热解毒,通淋化湿。适用于膀胱湿热型尿路感染。
清炒绿豆芽
组成:绿豆芽250克,食盐适量。
制法:将绿豆芽洗净起油锅炉炒熟,下盐调味即可。
用法:随量食用或佐餐。
功效:清热利湿。适用于膀胱湿热型尿路感染。
二豆苡仁羹
组成:赤小豆50克,绿豆50克,薏苡仁30克,红糖20克。
制法:先将赤小豆、绿豆、薏苡仁分别拣杂,洗净,一同放入沙锅,加水浸泡1小时,待其涨发,视需要可再加清水适量,大火煮沸,改用小火煨煮至二豆,薏苡仁熟烂如酥,呈花絮稠糊状,调入红糖,待其完全溶化,拌匀即成。
用法:早晚2次分服。
功效:清热解毒,健脾利湿。适用于膀胱湿热型尿路感染。
2.脾肾两虚
(1)证候:劳累后小便频数,无明显的尿痛、尿热感。
偏于脾虚者,可见眼睑水肿,下肢肿胀,食少纳差,大便溏薄,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脉沉缓;偏于肾虚者,可见头晕目眩,失眠多梦,腰痛腿软,舌体消瘦,舌质淡红,脉沉细。
(2)选方
黄芪茅根饮
组成:生黄芪、白茅根各30克,肉苁蓉20克,西瓜皮60克。
制法:上4味洗净放在沙锅中,加水适量煎煮成浓汁,加适量白糖调味。
用法:每天1剂,分2次服用。
功效:益脾温肾,利尿通淋。适用于脾肾两虚型尿路感染。
枸杞茯苓茶
组成:枸杞子50克,茯苓100克,红茶适量。
制法:将枸杞子与茯苓共研为粗末备用。
用法:每天1次,每次取粗末10克,加红茶适量,用开水冲泡代茶饮。
功效:健脾益肾,利尿通淋。适用于脾肾两虚型尿路感染。
苡仁猪脬粥
组成:薏苡仁100克,猪脬(即猪膀胱)1具,调料适量。
制法:先将薏苡仁拣杂,洗净,备用。将猪脬用温水漂洗30分钟,放入沸水锅中焯透,捞出后用清水洗净,剖条,改刀成小方块或短条状,待用。烧锅置火上,加植物油烧至六成热,投入葱花、姜末煸炒炝锅,出香后即投入猪脬条,急火翻炒,加入黄酒及清水适量,拌匀,转入沙锅,加入薏苡仁,视需要可酌加清水适量,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煨煮1小时,待猪脬条、薏苡仁熟烂如酥,汤粥黏稠时,加食盐、味精、五香粉各适量,拌匀,再煨煮至沸,即成。
用法:早晚2次分服,食粥细嚼猪脬条及薏苡仁。
功效:健脾利湿补肾。适用于脾肾两虚型尿路感染。
3.肝郁气滞
(1)证候:小便涩滞,淋沥不宣,少腹胀满,苔薄白,脉沉弦。
(2)选方
佛手柑粥
组成:枸橼15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
制法:将佛手柑(枸橼)洗净,煎水,去渣,取汁约500毫升;以枸橼煎汁煮粳米,待粥起时,加入冰糖,搅匀即成。
用法:早、晚空腹服用。
功效:疏肝和胃,理气解郁。适用于肝气郁滞型尿路感染。
灯心草丝瓜葱白汤
组成:灯心草5扎,丝瓜15克,陈皮3克,葱白5茎。
制法:将灯心草、丝瓜、陈皮、葱白共入锅,加适量水煎煮。
用法:每天1次。
功效:理气疏导通淋。适用于肝气郁滞型尿路感染。
鲫鱼羹
组成:大鲫鱼1尾(约500克),陈皮、缩砂仁、小辣椒、胡椒各3克,大蒜头1个,生姜3片。
制法:大蒜头,生姜及胡椒,小辣椒,陈皮,缩砂仁放入大鲫鱼之鱼肚,用线扎紧,入锅隔水蒸熟,加盐、油等调料。
用法:每天1次。
功效:温阳通淋,理气疏导。适用于肝郁气滞型尿路感染。
1.饮食适宜
(1)属热属实者,饮食宜清淡、清凉,除米面等一般的主食外,宜食鲜藕、白菜、菠菜、芹菜、莴笋、荠菜、马兰头等清淡蔬菜,以及西瓜、冬瓜、赤小豆、绿豆等瓜果。
(2)属虚者,饮食宜偏滋补,以清补为主,如山药、土豆、蛋类、甲鱼、猪羊脑髓、栗子、木耳等。
(3)宜多饮茶。
2.饮食禁忌
(1)忌生姜、大蒜、葱、辣椒等刺激性食物。
(2)忌烟、酒。
【预防】
1.增强体质,防止情志内伤,消除各种外邪入侵和湿热内生的有关因素,如忍尿,过食肥甘,纵欲过度,外阴不洁等。
2.注意卫生。即使偶有房事,男女双方均应清洗性器官及外阴部,女性还应在同房后小便1次,利用尿液冲洗尿道,减少尿路感染机会,坚持每天清洗外阴部,勤换洗内裤。
3.积极治疗消渴等疾患,避免不必要的导尿及泌尿道器械操作。
4.多饮水,饮食宜清淡,忌肥腻香燥、辛辣之品。
5.注意适度休息。
四、产褥感染
产褥期感染是指由于致病细菌侵入产道而引起的局部和全身炎症性变化,也是产妇在产褥期易患的比较严重的疾病。一般是指产后24小时至10天内有2次体温达到或超过38℃。表现为体温升高、寒战、腹痛、恶露减少,炎症进一步蔓延到子宫组织,则可形成炎性包块或盆腔脓肿,以致腹痛、高热不退等。轻度产褥感染会影响产妇健康,延长产后恢复时期,而重症则可危及生命,因此必须重视预防。产褥期感染属中医学“产后发热”的范畴。
【症状】
产褥感染的症状有:
1.体温升高是产褥感染的一个重要现象。大部分产妇发病于产后3~7天,常超过38℃,热度持续24小时不退。
2.发病前可有倦怠、无力、食欲不振、寒战等症状。
3.子宫复旧差,恶露量多,有臭味,子宫有压痛。
4.严重时,盆腔可形成脓肿或包块,产生肠胀气,肠麻痹及全身中毒症状。
【病因】
西医认为产褥感染是由于产妇因分娩和出血抵抗力下降,致病的微生物容易通过生殖道创面进入血液中造成;或产妇由于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皮肤局部的感染等,细菌可通过血液循环,侵入到生殖道造成。
中医认为本病是因为产妇耗伤气血,正气不足,邪毒乘虚而入所致。本病发生与产后多虚多瘀的特点密切相关,可分为邪毒侵袭、血瘀、血虚等3种证型。
【辨证用膳】
1.邪毒侵袭
(1)证候:高热不退,或有寒战,下腹疼痛拒按,恶露量多色黄,质稠臭秽,头部胀痛,口干欲饮,纳呆眠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厚或腻,脉滑数或洪数。
(2)选方
金银花蒲公英茶
组成:金银花、蒲公英各30克,薄荷10克。
制法:将金银花、蒲公英一同加水500毫升煮20分钟,再加入薄荷煮5分钟,去渣取汁,加入白糖。
用法:代茶饮。每天3~4次,连服3日。
功效:清热解毒。适用于邪毒侵袭型产褥感染。
地丁败酱糖水
组成:紫花地丁、败酱草、益母草各30克,蒲公英50克,红糖适量。
制法:四味药物同加水500毫升,煎取400毫升,去渣取汁,加红糖温服。
用法:每天2次,200毫升/次,连服3日。
功效:清热解毒,化瘀止血。适用于邪毒侵袭型产褥感染。
蒲公英苡米瘦肉汤
组成:猪瘦肉250克,蒲公英、生薏苡仁各30克。
制法:猪瘦肉、蒲公英及生薏苡仁同入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煲1~2小时,调味。
用法:食肉饮汤。2~3次/日,连用2~3日。
功效:清热解毒祛湿。适用于邪毒侵袭型产褥感染。
2.血瘀
(1)证候:寒热时作,小腹疼痛拒按,恶露不下或甚少,色紫黯挟块,口干不欲饮,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弦涩。
(2)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