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心得】本病属“痹证”范畴,好发于中老年人,其时肝肾不足,风寒湿邪极易入侵,病邪留滞于肩周经络,凝聚不通,痹阻经气发为本病。患者正气本亏,其邪久羁,导致肩痛日久不得自拔,乃每至于遇寒则剧,遇劳则甚。治以培本祛邪,疏络定痛。药选黄芪、菟丝子、当归、白芍补益肝肾,益气养血以固本。制乌头搜风散寒除湿,辅以续断、威灵仙、木瓜、络石藤、桑枝、桂枝等强化祛风除湿之力,其中之桑枝、桂枝合用善除上肢痹痛。另取芍药甘草汤之意缓急除挛。祖师麻辛温有小毒,祛风湿定痛颇佳,宜小量使用,止上肢麻痛较好。
全方标本兼顾,补攻兼施。因无菌性炎症引致肩周关节、肌肉、韧带粘连疼痛、屈伸受限,故简易肩周锻炼有助于配合药物松解粘连,缓解疼痛。
【方剂出处】苏再安,等.舒肩汤结合功能锻炼治疗顽固性肩周炎47例.实用中医药杂志,2005,21(3):155
20.桃红四物加味汤
【药物组成】桃仁、红花、生地黄、当归、川芎、赤芍各15g,鸡血藤、白芍各20g,杜仲、五加皮、桂枝、炙甘草各15g。
【治疗方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10日为1个疗程。
【功效】补益肝肾、养血活血、舒筋活络。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58例,其中早期23例,治愈15例,显效8例;中期22例,治愈16例,显效3例,好转3例;晚期14例,治愈4例,显效3例,好转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1%。
治验:赵某,男,55岁。右肩疼痛1年余,以夜间为甚,经常影响睡眠,右手臂抬举<60°,后伸不能摸及尾骶部,外展受限,右上肢乏力,穿着衣裤困难,2005年4月8日来诊,除上述症状外,见肩部发凉,夜尿多,舌淡红,脉弦涩,诊断为老年性肩周炎,证属肝肾不足,风寒湿之邪犯肩筋,气滞血瘀,发为肩凝。处方:桃仁15g,红花15g,生地黄15g,当归15g,川芎15g,赤芍15g,鸡血藤25g,白芍20g,五加皮20g,桂枝15g,炙甘草10g。连服10剂,肩痛明显缓解,肩关节活动相继渐复,上药继续用半个月后肩部症状完全消失,功能基本恢复,为巩固疗效,防止复发配合按摩治疗,1个月后肩部活动自如,恢复原工作,随访1年,未见复发。
【经验心得】桃仁四物汤补血活血,五加皮、杜仲、桂枝补肝肾,温通经脉而止痛,甘草调和诸药,按摩有增强肩关节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解除粘连、缓解挛缩的肌肉,起到积极的治疗作用。
【方剂出处】赵东新,等.桃红四物加味汤治疗老年性肩周炎58例临床体会.中医药学报,2007,35(3):55
21.通痹活血汤
【药物组成】当归15g,羌活8g,桑枝15g,防风8g,秦艽10g,威灵仙15g,薏苡仁30g,黄芪30g,地龙10g,姜黄8g,制乳香10g,制没药10g,乌梢蛇15g,蜈蚣2条(去头足)。
【随症加减】寒偏重加制附子(先煎)、细辛、桂枝、麻黄;湿偏重加防己、苍术、萆薢;气虚加党参、白术,黄芪用量增加至60g;肝肾亏虚加杜仲、桑寄生、巴戟天、淫羊藿;兼瘀血加桃仁、红花、三七(研末冲服);夹痰加半夏、茯苓、白芥子。
【治疗方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功效】祛风化湿、温经散寒、活血通络。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60例,治愈43例,显效11例,好转5例,未愈1例,总有效率为98.3%。
治验:徐某,男,52岁。2003年12月20日初诊。右肩持续疼痛半个月,并向颈部及右上肢放射,日轻夜重,甚时深夜痛醒,睡卧不安,患肩及上肢畏风寒,手指胀麻,遇寒痛增,得温稍减,右肩关节僵直,手臂上举、外旋、后伸等活动受限,自己不能穿衣洗脸,生活不能自理,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西医诊断:肩周炎。中医诊断:痛痹,属风寒湿痹阻经络证。
治则:温经散寒,祛风逐湿,活血通络。拟用通痹活血汤加减:当归15g,羌活8g,防风8g,桂枝8g,细辛5g,桑枝15g,秦艽10g,薏苡仁30g,黄芪30g,制乳香10g,制没药10g,乌梢蛇15g,蜈蚣2条(去头足),姜黄8g。6剂。二诊:2003年12月26日,右肩关节疼痛明显减轻,屈伸、外旋等功能活动有所改善,前方去制乳香、制没药,加白术15g,白芍15g,续服6剂。三诊:2004年1月2日,右肩关节疼痛、僵直等症渐已消失,右手臂能上举、外旋、后伸,自己能穿衣洗脸,承二诊方去防风,加苍术10g,服5剂后,症状基本消失,右手臂、肩关节活动自如。
【经验心得】方中羌活、防风、桑枝、威灵仙、秦艽祛风散寒除湿;当归、姜黄、制乳香、制没药活血通络,消肿止痛;黄芪、薏苡仁益气健脾化湿;地龙、蜈蚣、乌梢蛇活血化瘀,搜风通络。诸药合用,共奏温经散寒、祛风化湿、活血祛瘀、搜风通络之功。因本病多发于中老年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故病程长且顽固,久病多入络,久病多瘀,甚至可成顽疾,因而非一般草本之品所能奏效,顽病必用重药,故用地龙、蜈蚣、乌梢蛇或穿山甲、全蝎等虫类药以增强搜剔之功,以活血通痹,通经活络。另外在临床治疗中,根据本病患者多年高体弱,气血不足,肝肾亏虚,在运用本方治疗时,还要结合病症辨证施治,佐以益气健脾、滋补肝肾,以标本兼顾,扶正祛邪。
【方剂出处】秦火印,等.通痹活血汤治疗肩周炎60例.江西中医药,2006,37(12):37
22.万宝回春汤
【药物组成】熟附子、参须、麻黄、黄芩、防己、香附、杏仁、川芎、当归、陈皮、防风、肉桂、干姜、甘草、熟地黄、生地黄各30g,半夏、茯苓各45g,白芍150g,沉香、乌药、制川乌各15g,白术60g,黄芪90g。
【治疗方法】将药物碎为粗粉,每日20g,加姜枣布袋包煎20min,滤汁内服,留渣再煎服1次,若阳虚甚可加入鹿角片6g或狗骨狗肉适量同煎服,服完1剂后,停3~5日,作为1个疗程。如法再服第2剂,则改为隔日1次,一般持续服1~2剂可治愈。
【功效】温经活血、祛风止痛、疏经活络。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72例,经1~2个疗程治疗后,68例治愈,2例好转,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7.2%。
【经验心得】万宝回春汤药味虽多,但组方严密,繁而有要,切中病机,参芪术苓草、芎归地芍加桂附,即十全大补汤,气血阴阳脏腑皆益;麻杏姜半辛温解表,于群补中既可疏泄腻滞,又可温化湿痰;黄芩苦寒清热,合生地黄益阴凉血,防桂附麻之辛燥太过;防己利湿消肿;乌药、香附、陈皮理气,寓气行则血行之意;防风为祛风药润剂,祛风圣药,与芪术相伍,名玉屏风散,非但扶正通痹去邪,且能固表,防患于未然;尤其半夏与川乌同用,相反相成,扶正祛邪,刚柔相济,润而不寒,温而不燥,方中祛风、和气、活血药物各8味,具回春之力,临床运用若将土鳖虫,乌梢蛇、蜈蚣、地龙、全蝎等虫类药选加2~3味,搜剔风毒,通络止痛,补原方美中不足,或辨证地斟酌麻羌桂附与黄芩生地黄份量的比例,使之更切合患者体质实际,实乃防治肩周炎等顽痹之良方。
【方剂出处】梁新跃.万宝回春汤治疗恢复期肩周炎72例.广东药学,2002,12(1):38
23.五积散加减
【药物组成】白芷、茯苓各10g,干姜、桂枝、防风、陈皮、厚朴、枳壳各15g,当归、川芎、白芍、半夏、炙甘草各8g,桔梗、苍术各20g,生姜3片。
【治疗方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1周为1个疗程。
【功效】发汗解表、温里祛寒、活血止痛。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32例,治愈23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8%。
【经验心得】五积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麻黄、干姜、白芷、肉桂、苍术、陈皮、厚朴、茯苓、半夏、桔梗、枳壳、当归、芍药、川芎、甘草共15味药组成,为寒、湿、气、血、痰五积而设。功能发汗解表、温里祛寒,以除内外之寒,佐以燥湿健脾顺气化痰、活血消积之品,治寒湿气血痰积。加减五积散为五积散去麻黄、肉桂而加防风、桂枝,意在祛风解肌,温养经脉,而非一味发汗解表,温里祛寒。方中防风、桂枝、白芷、干姜祛风解肌,温经通脉,散寒止痛。苍术、厚朴燥湿健脾,陈皮、半夏、茯苓理气化痰,当归、川芎、白芍活血止痛,桔梗与枳壳升降气机、理气化痰,炙甘草和中健脾、调和诸药,生姜散寒并解表、解毒。
【方剂出处】陈夫.加减五积散治疗肩周炎32例观察.实用中医药杂志,2005,21(4):201
24.温活通凝汤
【药物组成】制川乌、制草乌各10~15g(先煎40min),海桐皮30g,川芎、羌活、防风各10g,伸筋草15g,蜈蚣2条,松节、桑枝、鸡血藤各30g。
【随症加减】若风甚者,其痛游走,累及肘腕、肩胛,加秦艽15g,乌梢蛇30g;寒重者,肩关节冷痛较重,得温痛减,遇寒加重,加细辛10g,桂枝10g;湿甚者,肩部重着不仁,加薏苡仁30g,苍术15g;久痛入络,瘀血阻滞,肩部痛甚,加红花、桃仁、乳香、没药各10g,活血化瘀止痛;形肥之人,多湿多痰,痰湿阻滞经络,症见肩部麻木不仁,屈伸不利,当温化寒痰,消肿散结,加白芥子15g,天南星10g。由于肩周炎患者多为中老年患者,值此年龄,气血多有不足。若气虚者,加黄芪30g,党参30g以益气;血虚者加熟地黄30g,白芍30g以养血。
【治疗方法】上药水煎服,每2日1剂。局部辅以点穴法:取肩髃、肩贞、臂臑、肩井、天宗等穴位,用拇指或示指点、按、推、揉交替使用;搓臂法:令患者坐位或俯卧,用指掌揉搓患臂;疏经法:以肩周为中心,上至患侧颈部,下至手掌,用捏、拿、分筋、理筋手法,以疏经止痛;抖摇法:用双手牵患者手指,抖动患侧掌指手臂,使其力量往肩部传导,以疏通经络;旋肘法:握患者手掌,采用顺时针、逆时针方向交替旋转,幅度由小到大,以患者能忍受为度。以上各种按摩手法,配合使用,每日或隔日1次,并嘱患者平时多加强功能训练。
【功效】温散寒湿、温化寒痰、温经通络。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37例,治愈21例,好转16例,总有效率为100%。
【经验心得】肩周炎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辨证属中医“痹证”范围,除具有一般“风寒湿三气杂至”侵袭肩周,致气血凝结,经络阻滞的特征外,辨证中往往会有瘀、痰、虚等因素混杂其间,虚实错杂,每致痼疾经久而不愈,给患者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论其治法,除应按一般痹证施以祛风、散寒、除湿而外,更须据患者不同体质,视其瘀阻、痰凝,正虚的不同情况,配合活血化瘀、化痰通络、补虚扶正等治法。基本方中,川乌、草乌温经散寒、除湿通络、蠲痹止痛效果良好,但毒性较大,应先煎以减其毒,且应中病即止,不可久服。防风、羌活、海桐皮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由于久痛入络,当归、川芎、鸡血藤养血活血通络止痛;蜈蚣、松节、桑枝、二筋草搜风通络,舒筋止痛。全方温通活化共施,重在一个“温”字,要在于一个“通”字。因古人之谓肩凝者,实由于风、寒、湿、瘀、痰等凝结积聚,痼而不愈,因此温运阳气,温散寒湿,温化寒痰,温经通络,即能通能化能散。
【方剂出处】李建国.自拟温活通凝汤为主治疗肩周炎37例临床观察.成都医药,2003,29(2):100
25.血府逐瘀汤加减
【药物组成】柴胡15g,桔梗15g,当归60g,川芎10g,红花10g,桃仁10g,赤芍20g,枳壳10g,木瓜30g,桂枝10g,牛膝10g,甘草10g,乌药10g。
【治疗方法】取上方1剂,加水600ml,煎至300ml,每日1剂,早、中、晚各服1次,100ml/次,1个月为1个疗程。
【功效】活血化瘀、温经止痛。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32例,显效23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7%。
【经验心得】血府逐瘀汤是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中活血化瘀、疏肝理气的著名方剂之一。本方的功效主要是活血化瘀,通畅气机,其活血化瘀作用已被临床所证实,从全血黏度比、血浆黏度比、血细胞比容、血沉、纤维蛋白原等指标在血瘀证使用本方前后的变化可以清楚认识到其“活”的实质,“化”的意义。方中柴胡、枳壳、赤芍、甘草宗《伤寒论》四逆散之义,疏肝达郁,运转气机,气行则血行,从根本上去除瘀血;当归养血滋阴,逐瘀无耗阴血之虑;桔梗引药上行至胸中血府,直攻邪之所在,助宣畅胸中之气;牛膝引药下行,令上焦之瘀血下达,开邪之出路;佐以木瓜、桂枝等舒筋通路,全方共奏活血化瘀、温经止痛之效。
【方剂出处】石德庆,等.血府逐瘀汤化裁治疗肩周炎32例观察.时珍国医国药,2001,12(6):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