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早就有一种抒情短歌,这就是早期的“艺术歌曲”。在内容上,或是世俗的,或是宗教的。这种“艺术歌曲”往往采用一种不变的曲调配上不同的歌词。尽管年复一年地传播、变迁,但始终却未能达到音乐与诗歌之间细致而完美的结合,并且那种简单的、处于从属地位的钢琴伴奏也远远不能担负描情写景、烘云托月的任务。直到1797年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诞生,才出现了德奥艺术歌曲繁花似锦的全盛时期。舒伯特一生共写了六百多首艺术歌曲。这位作曲家的音乐才能及音乐风格,在他的艺术歌曲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他的艺术歌曲广泛地使用不同种类的诗篇,其中包括当时著名诗人歌德和席勒的作品。他的歌曲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如各种结构形式、旋律类型变换使用,和声、调性上色彩的对比,特别是钢琴伴奏所发挥的巨大的衬托、描绘作用,都使他的歌曲深切感人。舒伯特的代表作有《鳟鱼》、《野玫瑰》、《魔王》及声乐套曲《冬之旅》、《美丽的磨坊女》等。由于舒伯特在艺术歌曲上的巨大成就,所以人们尊称他为“歌曲之王”。
同类推荐
中西视界融合中的电影审美时空
本书结合西方现代美学和中国古典美学,在辩证吸收苏联蒙太奇理论、巴赞长镜头理论和电影符号学基础上,从电影审美时空角度切入,对电影的生命内核、审美境界的构建、审美体验机制、审美品质等方面进行系统深入的阐释,创造性地建构电影美学新理论。上篇围绕审美时空对中国古典美学、中国禅宗美学、欧洲生命美学、马利坦神学美学、海德格尔美进行细致解读提炼,提出审美四维空间的概念。下篇在批评传统电影美学的基础上,围绕电影审美时空建立电影审美四维时空的概念,对电影审美四维空间的形成、结构、存在机制、品质、各类等进行系统阐述。在中西视界融合中开创电影美学新境。电视艺术的审美化生存
本书是对电视艺术何以审美化生存的探讨。作者在梳理电视艺术审美历程的基础上,对电视艺术审美化生存所涉及到的几个层面进行学理上的分析和研究。第一,探寻电视艺术的审美形态、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嬗变的轨迹;第二,对电视艺术审美生成进行分析和阐述;第三,引入电视艺术审美价值的视角,探究其审美化生存的意义;第四,从审美文化的角度来探讨电视艺术的审美化生存;第五,通过电视艺术的几种主要形态——纪录片、电视剧和娱乐节目的现存问题来切实探讨电视艺术对现实生活的审美化;第六,从美育与电视艺术的关系角度探讨电视艺术的审美化生存。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