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韦伯一样,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1797—1828)也是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奠基人之一。舒伯特一生创作了九部交响曲、大量的重奏曲和钢琴奏鸣曲。此外他还创作了大量的声乐作品。完成于1822年,而首演于1865年的《第八交响曲》,常被人们称做《未完成交响曲》,这是因为,这部交响曲只有两个乐章,而一般的交响曲则是四个乐章。从形式上看,这部作品似乎是“未完成”的。从内容上看,这部作品并非“未完成”,而是完美无缺的。在这部作品中,作曲家很好地创造出了那种浪漫主义者的典型形象,深刻地表现出了理想世界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矛盾,而成为浪漫主义交响音乐中的典范。1928年,为了纪念舒伯特逝世100周年,人们提出续写《未完成交响曲》,并组织了一些续写的稿件,但最终组织者认为这种做法是多余的。这就充分说明,这部所谓的“未完成”交响曲本身就是一部完美无缺的交响音乐作品。
同类推荐
元曲杂剧(中华传世藏书)
元曲又称夹心。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 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流行于大都(今北京)一带。明清两代也有杂剧,但每本不限四折。 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的没有宾白的曲子形式。内容以抒情为主,有小令和散套两种。华语电影的美学传承与跨界流动
两岸三地的电影相互影响深远而广阔。本书立足华语电影的历史研究,以“历史回望:流变与传承”、“博弈互动:中国电影与全球语境”、“影像美学:回溯与展望”以及“跨区流动:影响与播散”为研究切入点,以期对“华语电影”的概念进行厘清和辨义,填补国内外学术界华语电影研究的一些空白,并拓展华语电影研究的历史维度。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