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儿又是初二了,常二爷怪想念祁老爷子的。可是飞机大炮在脑袋顶儿上,轰隆!轰隆!作威作福。老头儿真是怕了,生生儿的不敢迈出家门儿半步。小鬼子不断为非作歹,这比祁老爷子的三个月预期显然长了许久。
后来的事实证明,这场灾难比祁老爷子的想象长了七年零九个月。对了,总共八年,就从1937年7月7日到1945年小日本儿投降。八年里,尽管“小羊圈”儿里住进了日本鬼子,尽管大家伙儿的日子被搅和的挺苦涩,可是,生活在这座城里的每个人,他们大多和老舍先生一样,无论如何都不能放弃对北京城的爱。他们至始至终追都在寻着有关于北平的种种回忆,任何时候都不曾停息。
您看,玉泉山的泉水还闲适的流着,积水滩,后海,三海的绿荷还在吐放着清香;北面与西面的青山还在蓝而发亮的天光下面雄伟的立着;天坛,公园中的苍松翠柏还伴着红墙金瓦构成最壮美的景色。——老舍《四世同堂》
《四世同堂》其实就是从祁家屋檐儿上头张开的一张大网。您看,爷孙、父子、叔侄、婆媳、妯娌。祁家的长条儿院子以外,还有好些人。像二婶这样儿招式动作大的,能叫得上名姓的,大概其是六十多口子,外带上一些个没名没姓儿的,《四世同堂》的出场人物超过了一百三十个。牵一丝,整个网都动了。您瞅瞅,剃头的、唱戏的、教授、巡警、车夫、悍妇、说相声儿的、汉奸、特务、流氓、青楼女子、日本平民……重着墨,轻速写,都是大家伙儿身边儿的人儿。您看,还有那些与小羊圈儿息息相关的乡村、街道、小胡同儿、大杂院儿、商铺、戏园子、学校……它们共同记忆着北平的许多个角落,纵使那些纷杂的片段剪影全都叠加着淡淡的灰色的薄雾。《四世同堂》浓缩了北京城平民百姓的市井生活,同时印证了一段不可涂改的历史真实。
这八年里,有一种看不到边际的昏暗压抑着小羊圈儿,让“葫芦”里的寻常人家儿全好像丢了什么。是丢了风筝,丢了小枣儿粽子、艾窝窝、兔儿爷、石榴儿和秋菊花儿……么?也是,也不是吧。平和恬淡的心境和安宁稳妥的日子,就是北平人的魂儿。丢了它们,也就等于是丢了魂儿了。八年,八年的阴云终于过去了。唉,这场噩梦啊,做的有点儿太长了。
快乐就是节日
快乐节是哪天?指不定哪天,就比方说六十岁吧。其实,六十岁不是个节日,旧京不是,今儿也不是。但是,六十岁上会发生一件特大的事儿——退休。退休以后呢?干了一辈子活儿了,那就家歇着吧。然后,就天天儿过节了。别介,不能见天儿歇着,您得像韩大爷学习。学什么?出去找乐儿呗。韩大爷是谁?他是电影儿《找乐》里那个老头儿。其实,他就是个北京老头儿,他也是李大爷,也是张大爷。反正,他是个快乐的北京大爷。
瞧瞧,大公鸡还在打盹儿呢,韩大爷的闹表又叫了。平日里,大爷听这声儿上班儿。不过,今儿用不着了。对,退下来了。那就安心享福儿吧。唉呀,闲的心慌啊。稍稍这么想了一下儿,大爷一跺脚,又出去了。买早点去了?不介,他跟街边儿转悠八回了,还不知干嘛好呢。不行,这非得憋出毛病来。咦,恁些退休老头儿都挨公园儿的墙根儿待着。得,我看看他们干嘛呢。敢情,唱的这起劲儿。原来你们都是票友!老哥儿几个,带上我吧。嘿,来了您,就等着您呢。其实,谁也不认识谁。
秋天来了,树叶儿一劲儿往下掉。眼瞅着,老头儿们就得站雪地里活动了。您看,韩大爷满世界的张罗拉赞助呢。可费了牛劲了。那不,大家伙儿屋里暖和去了。这一来,韩大爷说话声儿都高了。打京剧活动站一成立,韩大爷就当官儿了,站长。春节临近,韩大爷接通知,您这儿得出节目,组委会给评奖。擎好儿了您,都排上了。那出儿?《凤还巢》。小小孩儿,“老小孩”儿,保不齐晴天儿,阴天儿。瞧瞧,韩大爷一摔门儿,走了。怎么了?唉呀,站长真难当。您看韩大爷,管考勤、选曲目……嘿,管得忒严,群众不乐意了。意见难免有点儿扎耳朵,韩大爷就大街上转圈儿去了。可是,地球确实是圆的,转着转着,又转回来了。韩大爷没好意思直接回去,远处儿蹲了会子。嘿,老头儿们还唱呢,这眼馋。嗨,有啥大不了的,站起身来全翻过去,都还是我兄弟。得嘞,我呀,这就找他们去了。对了,干嘛非气自己个儿呢。其实咱们韩大爷呀,就是一个最标准的北京老头儿。您看,他热心肠儿,他懂得跟生活里找乐子,他不钻牛角尖儿。
明儿一早儿,咱也跟公鸡一块儿起。干嘛呀?逛公园儿去,不放过街边儿任何一块绿化地。您看,公园儿里恁些跟韩大爷一样的北京大爷北京大妈,都早早儿的来了。您看看,耍宝剑,自个儿拿扇子跳舞,扭大秧歌儿,打太极拳,踢毽子……这都是咱老北京的玩儿乐。嘿,空竹的绳儿都能编出花儿来。您说,空竹有多大?瞧,那大爷搬磨盘来了,咱帮帮他吧。您看清楚,那可不是磨豆浆使的。嘿,抖起来了。可不,那是个超大空竹。
这些老头儿,老太太真棒。尽管他们年岁都大了,头发白了,脸上也有好些褶儿了,但是比起如今的小年轻儿来,他们身上的精气神儿可一点儿不弱。瞧瞧,没有蹑蹑手蹑脚放不开的,没有存心愁眉头苦着脸的。最后,我总结了,快乐是北京城最美的风景,快乐的老头儿,老太太,更美。好!好!鼓掌。
您看,无论文字记录,或是银幕、舞台上的艺术演绎,故事始终是我们记忆城市的一种方式。帝王修史,以“正”天下,“平民作家”就希望用笔构建一面折射生活的镜子。二者笔触不同,目的也不相同。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都不放弃对“现在”的解读,不放弃对他们所生活的城市的解读。对于北京城来讲,这种解读贯通了各个不同的时代,贯通了不同群体,贯通了不同群体观察北京的不同视角。所以,北京城投射在我们眼里,是那么的完整而丰富。
早年的城市记忆没有影像。我们只能遵循着旧书里的话语,加上想像不断的追溯。所以,我们并没有因为失去记忆而愁断肝肠。今儿的北京,也会从眼前儿过去,所以,我们不想,不该,更不愿错过它。您看看,《北京人》、《天下第一楼》、《风雨同仁堂》、《大宅门》、《五月槐花儿香》、《我这一辈子》、《骆驼祥子》、《那五》、《八旗子弟》、《城南旧事》、《宰相刘罗锅》、《烟壶儿》、《夕照街》、《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编辑部的故事》、《卡拉是条狗》……老街、老号、旗人、巡警,丁老二和他的“卡拉”……可不,北京故事的独特的题材,多的数不过来。京味儿是甜的是酸的?不好说,说不好。但是,它丰富,它包容,这是真真儿的。得,不说了。恁些故事呢,酸甜苦辣咸,还得您自个儿去品。
北京城的小胡同儿多如牛毛,而北京城的故事比这些小胡同儿还要多的多。您是爱听,还是很爱听啊?您会说特爱听,是吧。我猜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