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与乐
这是立论文题。“苦”与“乐”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本文重点在于论述对苦与乐的认识(观点),论述两者的关系。a.“苦乐观”实质上是人生观的问题。无产阶级及人民大众,应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旷达胸怀。b.只有人人发扬以苦为荣、以苦为乐的精神,才能创造千千万万人的乐。c.“吃苦”当然不是目的,今天的吃苦,是为了明天的享乐;今天的吃苦,是为子女后代的享乐。d.青少年只有树立正确的“苦乐观”,才能使自己成长为21世纪的建设者。e.现实中不少人只贪图享乐,不愿过艰苦生活,甚至为了个人的享乐,不择手段地损人利己,损公肥私,中饱私囊,成为社会主义的蛀虫。f.我们所进行的新的长征。征途中仍充满着艰难险阻,要求我们继续发扬长征精神,去战胜困难;继续发扬吃大苦、耐大劳的精神,这是毋庸置疑的。
我们提倡吃苦精神,但不是“苦行僧”主义,我们吃苦是为了大多数人“明天”更好的享乐。
进与退
“与”字表明本题是论述“进”与“退”的辩证关系,用立论方法写。立论文章可按“立论——本论——结论”的结构形式写。开篇立论,论点可由文题扩展、抽取出来,如“进与退”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也可以自己另拟。可引用格言警句作论点,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本论部分运用理论论证和事实论证。结论部分归纳中心,强调主旨。a.当人民生命财产遭到损失时,是进还是退,是对一个人观点立场的考验。b.一个人只有养成知难而进,永远进取的作风,才能在学业和工作上有所成功。大至红军长征,小至个人的学习工作,无不表明这个道理。c.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是知难而进,还是避难而退,是对一个人意志的考验。意志坚强的人,能面对现实,不畏惧困难甚至失败。“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这个“斗”字就是对待困难和失败的正确态度,就是进取精神。此文要在“进”字上多着墨,阐明“进”的蚕要。
美与丑
永远不会有一个统一的美与丑的标准被所有的人共同接受,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审美观。列夫·托尔斯泰说过:人并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可见对美与丑的审视取决于人的情感。取材范围:a.许多残疾人,虽然他们的外形是不健全的,可是他们中许多人以健康人所无与伦比的毅力创造惊人的业绩,为他人谋利,为社会创造财富,为国争光,谁能说他不美呢?b.联系人们的衣食住行,论证应当有怎样的审美观。作对比论证。c.从外表美和内在美分析论证。雨果的母亲说:“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的才学,而不在于他的衣饰。”d.青少年学生应把精力放在学习文化科学知识上,而不应分散精力,超越实际条件去刻意追求穿着打扮的外表美。e.提倡言与行的美。
对“美与丑”的论述,主要着眼点在“美”。
得与失
“得”与“失”,是相反相对的关系,既对立又统一。往往反映在收获与付出,个人与集体,小局与大局,眼前与长远等方面。正面立论,阐述得与失的关系,体现有所失必有所得,有所得必有所失的辩证统一的关系。论证角度:a.当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发生矛盾时,应牺牲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长江三峡电站1997年大江截流,这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几代人的梦想将变成现实。“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令巫山神女也叹为观止。然而库区的移民他们牺牲局部的和个人的眼前利益,换取的是全局的长远的利益。b.我们在学习上取得优异成绩,正像农民种田、工人做工、科研人员搞发明创造一样,在收获的背后,付出的是辛勤的汗水。c.红军长征,红军战士失去的太多太多,但正是他们的“失”,换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换来了我们永久的幸福。
在对待“得”与“失”的问题上,同样反映一个人的人生观问题。一切个人主义者,总是在这个问题上患得患失。
难与易
“难”与“易”,是一对反义词,表明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难”与“易”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彭端淑在《为学》篇中说,“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这个转化的条件是“为之”,即要做。立论范围:a.引名言,对名言作简要分析。论述一般的规律,提出中心论点。b.分点从几个方面深入论证.a.物的发展都有规律,学习、调查研究,掌握规律,按规律办事,难的事做起来,也容易多了。b.要化“难”为“易”,必须有知难而进的精神。“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畏惧困难,丧失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毅力,本来容易的事也会变得难以办到。c.要化“难”为“易”,必须有持之以恒的精神。许多事,往往都成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许多人,常常为一件事花了很大气力,眼看快要成功了,却因缺乏最后的坚持力,而与成功失之交臂,铸成失败和悔恨。写本文选例要具体,注重事例论证,防止泛泛而谈,空洞无力。
决心与行动
文题是个并列关系的名词短语。一般来说,这类题型,都是论述两者之间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的关系。这个文题属立论方式的议论文体。论证的范围是决心和行动的关系。立论角度:a.决心,是办成一件事的原动力,它鼓励人们为实现目标而奋勇努力。决心,能促使人克服行动中的困难,甚至从挫折和失败中振奋起来。b.只有决心,而无实际行动,再好、再大的决心也是空中楼阁。c.决心不仅是行动开始的决心,决心要贯穿在整个行动过程中,因为人们在实际行动中,随时都可能遇到困难和挫折,这就要求行动者,在任何时候都要有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毅力。d.青少年学生富于幻想,充满朝气,也不乏勃勃雄心。但能否把理想变成现实,还取决于持之以恒的实际行动。此点应联系自己的实际,进行事实论证。
文章可引用名人名言作论点,可开门见山立论,也可在事实论证和理论论证之后,归纳出中心论点。
分数·知识·技能
文题中三个概念是相互关系。“分数”,是指学习者对所学知识检测的标准,分数高说明对书本知识(理论知识)掌握较全面。但分数高,不说明“技能”高,因为“技能”是指一个人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知识转化为能力,需要一个实践过程。实际上,“技能”也是知识,是实践知识。立论角度:a.青少年学生既要努力学好知识,力求考“高分”,又要把知识运用于实践,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分数,是衡量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标准。b.理论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一个人接受知识,主要靠读书,何况知识本身也包括技能。所以,对“分数”要正确理解。c.分数、知识和技能,是密切相关的。得不到高分,意味着掌握知识不丰富,那么也就无从言技能了。d.“高分低能”说明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此点要举实例论证。
写这个文题,重在阐明三者之间的关系,不宜用排斥的方法肯定一点,而否定另一点。
抄袭·模仿·借鉴
“抄袭”,原意为抄录别人的文章当作自己的。“抄袭”是一种文盗行为,实属可鄙。“模仿”,即“摹仿”,仿效,照着现成的样子做。“借鉴”,跟别的人或事相对照,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三种学习、工作的方法和态度,“抄袭”是错误的,应反对;“模仿”,不带创造性,不足提倡;“借鉴”,才是正确的方法和态度。纵向论述:论证抄袭是错误的道理,并列举有关领域里抄袭现象再论证“模仿”为何不足取;最后论证“借鉴”的意义,提倡对他人的经验要善于借鉴。“借鉴”是重点论述的内容。横向论证,即三种方法交错相比较,显其优劣。a.写文学作品是一种艰苦的创造性劳动,举曹雪芹写《红楼梦》为例。b.对外国的经济建设和经济管理的经验,也只能根据中国的国情,做到“洋为中用”,不能盲目照搬。c.青年学生在学习中,作业要自己做,才能加深理解,巩固知识。d.初学写作,可以适当模仿他人的写作方法,但不能停留在模仿上,模仿是为了下一步的创造。只有创造才能发展。
小事不小
文题即论点:是立论和驳论相结合的议论文。“小事”,即指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寻常小事,它往往不被人重视。“不小”,是就这件“小事”的意义而言。题目限制了选材的范围和论述的重点。本文取材范围宽阔,如不文明语言,不尊重他人的人格,随意挥霍钱财,抄袭作业,不讲卫生,不遵守交通规则和公共纪律等。这些小事,仔细分析起来,其实并不小。以不文明语言为例:a.不少人不注意语言文明修养,常在口语中带些肮脏和极不礼貌的词语,还自我原谅地说是“习惯”。b.语言文明是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语言是思想的外壳,“言为心声”。语言不文明恰恰是思想不纯洁的表现,并且会影响人际关系,损害团结。c.精神文明建设要从一点一滴抓起,从青少年抓起。d.语言文明是中学生“行为规范”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德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全社会文明礼貌蔚然成风,有助于形成和谐、团结的气氛,有助于形成统一意志,这是我们事业成功的要求。
人生处处是考场
“人生考场”,指对人生价值的考验,也是对一个人的人生观和革命意志的考验。“处处”表明这对一个人是经常要面对的不可回避的问题。文题也可作中心论点。或以“人生处处受考验”、“人生应当经受住各种考验”为论点。可用例证法写。取材范围:a.在改革开放时期,有人被经济大潮冲昏了头脑,甚至为了金钱,不惜出卖人格和国格。更多的人则是不为名,不为利,克己奉公。他们是我们时代的脊梁。b.一个具有革命人生观的人,在胜利和荣誉面前,谦虚谨慎,把功劳归功于党和人民,归功于集体和同志,不以成绩为资本向党向人民索取。面对失败不气馁,能以坚韧不拔的精神,从失败中奋起,努力探索,以求进取。一个人只有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把个人的一切智慧和力量投入到人民的事业中去,才能找到生命的闪光点,他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
正面论证为主,注意正反论证的联系。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千里之行”,指通向理想目的地的迢迢征程。“始于足下”,意思是遥远的征途要从脚下开始,一步步地走下去。只有经过扎扎实实奋斗,才能到达理想境界。取材范围:a.理想的实现,要靠长期的艰苦奋斗。奋斗过程中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不虚夸,不急躁。b.人民的事业是伟大的,艰巨的,征程是遥远的,我们必须有恒心和毅力,努力做好每一件具体工作,克服前进途中的困难和障碍,从眼前做起,步步为营,坚持到底,务求取得成功。c.青年人富于理想,但理想的实现要靠自己的努力。人生的道路是坎坷的,也是漫长的。青年人要遵循党的教导,认清方向,百折不挠地走下去。d.青少年不要好高骛远,要善于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既要有远大目标,又要脚踏实地,养成勤勉好学,扎扎实实的作风。e.举名人事例,论证文章的观点。
写此文,关键在抓住“足下”做文章。还可从打好基础是攀登科学高峰的必由之路上立意。
独木不成林
独木,是单个的,千千万万的独木才能组成森林。森林,足以抵御风沙,力量强大;森林是取之不竭的宝藏。文题以“独木”和“森林”比喻个人的力量和集体的力量。文题从反面暗示中心论点:个人离不开集体。立意:a.“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个人的智慧和力量总是有限的,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才足以成就大事业。现在的“四化”建设同样需要全国人民为之共同奋斗。b.个人利益离不开集体利益。一个工厂,经济效益好,每个职工的报酬才能相应提高;一个国家富裕了,每个公民的生活水平才能随之提高。c.个人应该服从集体。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应毫不犹豫地牺牲自己的利益,服从集体和国家的利益。d.个人服从集体,全党服从中央,是一条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坚持这个原则,才能形成统一意志,统一步调。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这个原则,才保证了我们的事业不断发展。论证要紧扣“独木”和“林”的关系。
儿女莫忘父母恩
将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抚养成人,做父母的该要付出多少辛劳。孝敬父母,铭记父母的养育之恩,是做儿女的天职。文题即论点。或以“儿女牢记父母恩”的肯定句式作中心论点。取材角度:a.儿女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种美德在今天以至永远都应得到发扬。b.尊敬老人,孝敬父母是思想品德修养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争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是摆在当今青少年面前的一项历史使命。c.不忘父母恩,孝敬父母,除生活关心父母之外,还应以自己实际行动报答父母。努力学习,积极进步,健康成长,早日成才,不辜负父母“望子成龙”之心意。所以,不忘父母恩,不仅是“言”,重要的是“行”。d.引现实生活中不孝敬父母的事例,从反面论证其错误性质,指出其忘恩负义的行为是有悖于社会主义的伦理道德,与精神文明建设相违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