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然后知不足
“知”,领悟到,感觉到,知道。本文用理论论证和事实论证相结合的方法。文题可作中心论点。论证角度:a.知识的海洋既宽广又深邃。不涉足则已,一涉足就觉得永远有学不完的知识,就深感自己掌握的知识太少、太浅。b.即使在某一知识领域,也是浩如烟海,何况知识也是在不断发展。人们想要积累知识,除了学习前人的知识之外,还必须去探索、去开发新的知识领域。c.学知识不能满足现状,不能满足在一个时期内一些人所积累的知识,因为任何个人所掌握的知识都是有限的。即使再大的学问家也只能如此。如果以自己在某个领域暂时掌握了深奥的知识,就骄傲自满,尾巴翘到天上去了,那么,他就不能继续前进。d.以自己的体会为例。不仅要学习古人、外国人的知识,也要善于向身边的人学习。不仅要学习理论,也要学习实践知识。生活中,处处有学问。知识能陶冶人的情操。越有知识,越觉得自己的不足;越学越觉得自己贫乏。
勤能补拙
“勤”,勤勉,勤奋。“拙”,笨,不聪明。议论文体,正面立论,文题即中心论点。论证范围:a.天才出于勤奋。“汗水”即勤奋。唯心主义者认为“聪明”和“愚笨”是天生的。唯物主义者认为聪明和愚笨不是天生不变的。b.古今中外许多大器晚成的事例,充分证明勤学苦练,知识积累多了,就会使人变得聪明起来。一个人即使天资很高,后天若不坚持学习,也会变成愚笨。c.人是“学而知之”,而不是“生而知之”。人只有通过学习和实践,才能获得知识,明白道理。d.举自己所经历或所见到的事例论证。不少同学刚进初中时,成绩平平,由于刻苦好学,坚持不懈,到毕业时成绩在班级中却名列前茅。相反,本来成绩较好,由于放松了自己,骄傲自满,结果成绩急剧下降。
本文可将“勤”与“懒”对比论证,但侧重点还是论证“勤”在“补拙”上的作用。
学贵质疑
“学贵质疑”是“学以质疑为贵”的意思。“质疑”,怀疑。文题即中心论点。题眼是“贵”。本文中心是论证在学习中怀疑精神的可贵。论证角度:a.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对消息、传闻、别人公布的科研成果,都要提出质疑,不可盲目相信,要经过研究、调查等途径,证实其真实性。对古代的和外国的传闻知识,也应持怀疑态度。怀疑是辨伪求真的先导。b.怀疑能引导人思考、探究、创新。无论对什么知识,应该问个“为什么?”经过一番探讨,看它是否真有道理。否则便不能有新发现。c.质疑,要破除迷信,对名家、学术权威的学问也要敢于质疑。历史知识,尤其是自然科学,由于当时历史条件、科技水平的限制,当时看似真理,但时过境迁,经过长时间实践检验,有的被事实所否定,所以不能盲目相信。d.质疑,不是怀疑一切,否定一切。质疑是一种探索精神,是科学的符合唯物辩证法的一种思想方法,论证时不能偏颇,走向极端,以免立论不稳妥。
偏见面前不偏见
“偏见”,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所持的偏离正确观点的片面的或者错误的看法。产生偏见,有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原因。主观上由偏私意识所致,客观上是受人的认识能力所限,造成看问题的片面性。中心论点:要努力克服偏见。a.剖析“偏见”含义,分析产生偏见的主客观原因。b.正确对待偏见。当别人在对人、对事产生偏见时,不急于下结论,要冷静地作分析。若是由客观原因导致的,就应调查研究,分析论证阐明事实真相,帮助对方纠正偏见。若是由于主观原因,应本着批评教育的精神,帮助对方提高认识,正确处理“公”与“私”的关系。c.对偏见,要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公正无私地予以恰当解决,不应人云亦云,毫无主见或以偏见对偏见,导致矛盾的扩大或激化,无助于解决问题,势必给自己、给他人、给集体事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d.要避免不偏见,根本措施在于加强学习,提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成绩不好不怨人
对文题有两种理解:一是自己成绩不好,不埋怨别人,从自己主观方面找原因。这种认识是正确的。二是劝勉的意思。针对成绩不好而怨人的错误认识和态度,阐明成绩不好不应埋怨别人的道理。以下从第二种角度立意:a.分析成绩不好的原因,重点是从主观上找原因,如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辩证法告诉人们: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内因起决定作用。学习要靠自己动脑筋,认真、刻苦,持之以恒。同时在一个班,同一个老师授课,为什么有的同学能取得好成绩呢?做对比论证。b.强调主观因素,并不排除客观因素,必要的外部条件是不可少的。此点略论。c.把成绩不好归咎于别人,不仅是思想方法上的错误,而且对自己的进步产生巨大阻力,导致自己不能冷静而深刻地分析主观原因,而是怨天尤人,苦恼不已,不能从“成绩不好”的挫折中振奋起来。
此题属正面立论文章。文题即中心论点。可举实例,进行正反对比论证。
劝君莫唱“明日歌”
“君”,你。“劝”,规劝、劝导,就是说道理。文题中的“唱”应理解为“按照”、“遵循”、“奉行”的意思。“莫唱”(明日歌),不要按照“明日歌”去做。这是一篇劝诫性的议论文。议论的范围应是通过对爱唱“明日歌”的分析,阐明其错误和危害性,劝勉人们珍惜时间,做事不要延误时日。a.指明“明日歌”的出处,阐述“明日歌”的含义,联系实际,列举其表现。b.分析爱唱“明日歌”的错误及危害性,并从正面论述珍惜时间的重要。凡在事业上有成就者,无不惜时如金。焦裕禄在重病期间还深入兰考的山山水水,调查情况。用手抵住疼痛难忍的肝部,坚持批阅文件,撰写材料。鲁迅先生连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写作上。c.对待时间的观点,就是对待学习、工作,对待人生的态度。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这样才能战胜惰性,让生活的节奏变得紧凑些。“一杯茶,一根烟,一张‘参考’看半天”的混世人生哲学是可悲的。d.正面立论,提出观点。此文宜从正反两面对比论证。举例不可琐细。
此风不可长
这是一道小评论作文题。既然是“不可长”之风,当然是指目前在社会上和青少年学生当中存在的不正之风气。这种坏风气,有害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害于团结进步,有害于事业的发展。选材角度:a.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不少独生子女,受过分宠爱,娇气浓厚,从小养成好逸恶劳、贪图享乐的坏习气。长此下去,是不能成为德才兼备的四化人才的。b.早恋现象在中学生中是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中学生正是长身体,求知识的时期,理应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学习上,打好基础,立志成才。早恋与此相矛盾。中学生思想还不够成熟,对婚恋问题还缺乏自主意识。盲目早恋,会带来许多不良后果。c.目前社会主义上大吃大喝,行贿受贿,聚众赌博等不正之风泛滥成灾。这些不正之风,使个人、集体和国家蒙受了巨大损失。d.在青少年中浪费粮食的风气也较严重。
本文只宜选取一种坏风气进行议论。
从零开始
这是一道启示性的文题。“0”表示一无所有、空白的意思。从“0”这个数字引发联想,从辩证的角度议论一个道理。所谓辩证的角度,即分析问题的两面性,用发展的眼光一分为二认识问题,指导人的实践活动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立意角度:a.新中国刚成立,百废待兴。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是一张白纸,几乎一无所有。毛主席从马克思主义观点出发,对“一穷二白”作了精辟分析:一张白纸,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以此鼓励全国人民奋发图强。b.考试得“0”分,当然是坏事,但坏事可以变成好事。“0”分催人猛醒,促使得“0”分者反省自己,查找原因,总结教训,决心从失败中振奋起来,一切从头开始。所以,“0”是一个新的起点,一个好的开端。c.从“0”往正数方向延伸,其数字越来越大。d.一个人,不怕没有知识,只怕不学习。任何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都是从“0”开始,从无知到有知,到知之甚多。
拔河的启示
“启示”,就是通过指点、开导,使人认识事理的意思。正规拔河比赛,双方人数相等,各方都是一个集体,比赛结果,一般都有一方取胜。胜方取胜的原因,足以让人悟出许多道理来。本文即是论述由此而联想到的道理。立论角度:a.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是一个集体事业的成功保证。同行业两个厂,规模条件一样,而其中一个厂效益明显好于另一个厂,这是人的因素所致。b.拔河的胜方除齐心协力、团结一致之因素外,还由于胜方队员以顽强的毅力熬过了相持阶段。相持阶段是对运动的最大考验。相持阶段,哪一方队员意志稍一松懈,对胜利稍稍失去信心,就坚持不住。胜利往往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c.拔河胜方取胜与指挥员、教练员的科学指导有关。拔河,既是力的较量,也是智的较量。比如姿势正确,配合默契,用力得当,发力及时等,都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技术性。军事上敌我双方出现相持状态,就是考验指挥员的计谋了。
从“滥竽充数”谈起“竽”,古代的一种乐器。“滥竽充数”,是指不会吹竽的人,混在乐队里充数。比喻没有本领的人冒充有本领的人,假冒的冒充实在的。这则故事,仍有现实意义。“谈”,议论文体。文章应由两部分组成:简释“滥竽充数”这个成语的由来及比喻意义。由此生发,联系实际议论“滥竽充数”行为危害性。立意角度:a.从吹竽者一方立意。吹竽者没有本领,采用投机的手段,混入乐队,终于在令其独吹的情况下大现其丑,逃之夭夭。一个人应具备真才实学,做事才能有得心应手的乐趣。伪装内行以骗人,终究有败露的时候。b.上有所好,下必盛焉。因为齐宣王喜听众合吹,才给南郭先生以可乘之机。其结果于集体、于个人都落个身败名裂的可悲下场。c.联系现实。有的人不以人民利益为重,把做点工作当作向上爬的阶梯,投机钻营,弄虚作假,投其领导所好,企图达到个人的目的。中心论点:要提倡说真话,办实事,扫除弄虚作假的不正之风。
“守株待兔”的联想
古代有个人看见一只兔子撞死在树桩上,于是每天守在这个树桩旁,想不费吹灰之力再拾到撞死的兔子。这个寓言故事比喻死守狭隘经验或不主动努力而消极等待意外的收获。此题要求根据这则寓言的寓意,展开联想,联系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在工作中就犯了这个错误而做不成事情。立意:a.兔子撞死在树桩上,纯系偶然现象,而那个宋人却把它当作普遍规律,以狭隘的静止的观点指导自己的行为,结果必然一无所获。b.理想或目标的实现,要靠自己的实际努力,等待观望只能是竹篮打水。社会主义四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要靠全国人民艰苦奋斗才能实现,“守”和“待”都是空想。青年人富于幻想,勇于开拓,但往往又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其结果,难免与宋人的结局一样,一无所得。c.人的主观认识要适应客观规律。要学会辩证的看问题,就要学习辩证法。d.青少年学生要搞好学习,必须下苦工夫,靠猜题押宝,侥幸取胜是不能成功的。
《画蛋·练功》告诉我们什么
“画蛋”,即训练基本功。同是一个鸡蛋,从不同角度去看,形状都不一样,画起来,线条就不一样。而画线条恰恰是画画的基本功。“告诉”,给人的启示,使人从中明白道理。这是文章论述的中心。立论角度:a.达·芬奇就是由画蛋开始练习基本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后来才成为举世闻名的画家。一个人要想在某一项事业上取得成就,必须先打好扎实的基础。b.学习文化科学知识也是这样。尤其是中学阶段,开设的都是基础课堂,中学生要按照循序渐进的规律,学习各门功课,为以后的继续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c.一切伟大的文学家、艺术家,都是从训练基本功开始培养自己的。d.学海无涯,艺术无止境,总是在不断的创造中得以发展、完善、提高,达到更美的境界。画蛋练功无止境,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了成绩固然可喜,但不能停滞不前。
由“东施效颦”所想到的
“东施效颦”,是说美女西施的邻人,有个叫东施的丑女,看到西施美貌,于是效仿西施的一举手,一投足,甚至连西施的病态都模仿,弄得人啼笑皆非,讽刺那些不根据实际情况,生搬硬套的学习别人的可笑做法。文章先应阐明故事的含义,然后联系现实,举实例分析论证,引出正面观点。a.毛主席提倡对学习古人和外国人的东西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吸取精华,去其糟粕。b.鲁迅先生早在“拿来主义”一文中就提出过这一学习原则。c.在当前改革开放中,我们主张积极吸取外国的对我们有用的东西,为我所用,不搞关门主义。但必须是如毛主席和鲁迅所倡导的那样去做。不加分析,一股脑儿地照搬,囫囵吞枣,那是东施效颦,是形而上学的做法,有百害而无一利。d.每个单位、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具体情况,必须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有选择地学习。e.当前,有些人头脑中滋生崇洋媚外思想,不是学习外国的对我们有用的东西,而是盲目欣赏其腐朽生活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