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40500000037

第37章

气旺盛而身寒冷,是受了寒邪的伤害。气不足而身发热,是受了暑热的伤害。饮食虽多而气反少的,是由于失血或湿邪聚居于下部之故。饮食虽少而气反盛的,是由于邪气在胃和肺。脉搏小而血多,是由于病留饮而中焦有热。脉搏大而血少,是由于风邪侵八脉中且汤水不进之故。这些就是形成虚实反常的机理。

大凡荬证,是由于邪气亢盛侵入人体;虚证,是由于人体正气外泄。气实的多表现为热象;气虚的多表现为寒象。针刺治疗实证,出针后,左手不要按闭针孔,使邪气外泄;治疗虚证,出针后,左手随即闭合针孔,使正气不得外散。

针解

本篇要点

一、论述针刺补泻手法,说明了针下寒热感觉与针刺疗效的关系。

二、强调针刺时医者应做到思想集中、态度严谨、明确病位、端正手法,并注意调节病人的精神活动,以利于治疗。

三、根据天地阴阳与人身相应的道理,阐述了九针的作用与适应范围。

【原文】

黄帝问日:愿闻九针之解,虚实之道。岐伯对曰:刺虚则实之者,针下热也,气实乃热也;满而泄之者,针下寒也,气虚乃寒也。菀陈则除之者,出恶血也。邪胜则虚之者,出针勿按;徐而疾则实者,徐出针而疾按之;疾而徐则虚者,疾出针而徐按之。言实与虚者,寒温气多少也。若无若有者,疾不可知也。察后与先者,知病先后也。为虚与实者,工勿失其法。若得若失者,离其法也。虚实之要,九针最妙者,为其各有所宜也。补泻之时者,与气开阖相合也。九针之名,各不同形者,针穷其所当补泻也。

刺实须其虚者,留针阴气隆至,乃去针也;刺虚须其实者,阳气隆至,针下热,乃去针也。经气已至,守勿失者,勿变更也。深浅在志者,知病之内外也;近远如一者,深浅其候等也。如临深渊者,不敢堑也;手如握虎者,欲其壮也;神无营于众物者,静志观病人,无左右视也;义无邪下者,欲端以正也。必正其神者,欲瞻病人目制其神,令气易行也。所谓三里者,下膝三寸也。所谓跗之者,举膝分易见也。巨虚者,跃足骨行独陷者。下廉者,陷下者也。

帝日:余闻九针,上应天地四时阴阳,愿闻其方,令可传于后世,以为常也。岐伯日:夫一天、二地、三人、四时、五音、六律、七星、八风、九野,身形亦应之,针各有所宜,故日九针。人皮应天,人肉应地,人脉应人,人筋应时,人声应音,人阴阳合气应律,人齿面目应星,人出入气应风,人九窍三百六十五络应野。故一针皮,二针肉,三针脉,四针筋,五针骨,六针调阴阳,七针益精,八针除风,九针通九窍,除三百六十五节气,此之谓各有所主也。人心意应八风,人气应天,人发齿耳目五声,应五音六律,人阴阳脉血气应地。人肝目应之九。

【译文】

黄帝问道:希望听你讲讲对九针的解释,以及虚实补泻的道理。岐伯回答说:针治虚证用补法,针下应有热感,因为正气充实了,针下才会发热;邪气盛满用泻法,针下应有凉感,因为邪气衰退了,针下才会发凉。血液郁积日久,要用放出恶血的方法来消除。邪盛用泻法治疗,就是出针后不要按闭针孔(使邪气得以外泄)。所谓徐而疾则实,就是慢慢出针,并在出针后迅速按闭针孔(使正气充实不泄);所谓疾而徐则虚,就是快速出针,而在出针后不要立即按闭针孔(使邪气得以外泄),实与虚的根据,是指气至之时针下凉感与热感的多少。若有若无,是说下针后经气到来迅速而不易察觉。审察先后,是指辨别疾病变化的先后。辨别疾病的为虚为实,虚证用补法,实证用泻法。医生治病不可离开这个原则。若医生不能准确地把握,那么就会背离正确的治疗法则。虚实补泻的关键,在于巧妙地运用九针,因为九针各有不同的特点,适宜于不同的病证。针刺补泻的时间,应该与气的来去开阖相配合:气来时为开可以泻之,气去时为阖可以补之。九针的名称不同,形状也各有所异,根据治疗需要,充分发挥各自的补泻作用。

针刺实证须用泻法,下针后应留针,待针下出现明显的寒凉之感时,即可出针;针刺虚证要达到补气的目的,待针下出现明显的温热之感时,即可出针。经气已经到来,应谨慎守候不要失去,不要变更手法。决定针刺的深浅,就要先察明疾病部位的在内在外,针刺虽有深浅之分,但候气之法都是相同的。行针时,应似面临深渊、不敢跌落那样谨慎小心。持针时,应象握虎之势那样坚定有力。思想不要分散于其他事情,应该专心致志观察病人,不可左顾右盼。针刺手法要正确,端正直下,不可歪斜。下针后,务必注视病人的双目来控制其精神活动,使经气运行通畅。三里穴,在膝下外侧三寸之处。跗上穴,在足背上,举膝易见之处。巨虚穴,在跷足时小腿外侧肌肉凹陷之处。下廉穴,在小腿外侧肌肉凹陷处的下方。

黄帝说:我听说九针与天地四时阴阳相应合,请你讲讲其中的道理,以使其能流传于后世,作为治病的常法。岐伯说:一天、二地、三人、四时、五音、六律、七星、八风、九野,人的形体也与自然界相应,针的式样也是根据其所适应的不同病证制成的,所以有九针之名。人的皮肤在外,庇护全身,与天相应,肌肉柔软安静,如土地厚载万物一样,脉与人体本身相应,筋约束周身、各部功能不同,犹如一年四季气候各异,人的声音与五音相应。人的脏腑阴阳之气配合犹如六律六吕的高低有节;人的牙齿和面目的排列犹如天上的星辰一样;人的呼吸之气犹如自然界的风一样;人的九窍三百六十五络分布全身,犹如地上的百川万水,纵横灌注于九野一样。所以九针之中,一(镜)针刺皮,二(员)针刺肉,三(鍉)针刺脉,四(锋)针刺筋,五(铍)针刺骨,六(员利)针调和阴阳,七(毫)针补益精气,八(长)针驱除风邪,九(大)针通利九窍,祛除周身三百六十五节间的邪气。这就叫做不同的针有不同的功用和适应证。人的心愿意向与八风相应,人体之气运行与天气运行相应,人的发齿耳目五声与五音六律相应,人体阴阳经脉运行气血与大地江河百川相应,肝脏精气通于两目,目又属于九窍,所以肝目与九数相应。

长刺节论

本篇要点

叙述了头痛、寒热、痈肿、少腹有积、寒疝、筋痹、肌痹、骨痹、狂、癫、大风等病的针刺手法。具体讨论了针刺的部位、深浅、次数,治程的长短,以及针刺后机体的反应等问题。

【原文】

刺家不诊,听病者言。在头,头疾痛,为藏针之,刺至骨病已,上无伤骨肉及皮,皮者道也。

阳刺,人一傍四处,治寒热。深专者刺大脏,迫脏刺背,背俞也,刺之迫脏,脏会,腹中寒热去而止。与刺之要,发针而浅出血。

治腐肿者,刺腐上,视痈小大深浅刺,刺大者多血,小者深之,必端内针为故止。

病在少腹有积,刺皮骺以下,至少腹而止;刺侠脊两傍四椎间,刺两髂髂季胁肋间,导腹中气热下已。

病在少腹,腹痛不得大小便,病名日疝,得之寒。刺少腹两股间,刺腰髁骨间,刺而多之,尽炅病已。

病在筋,筋挛节痛,不可以行,名日筋痹。刺筋上为故,刺分肉间,不可中骨也。病起筋炅,病已止。

病在肌肤,肌肤尽痛,名曰肌痹,伤于寒湿。刺大分、小分,多发针而深之,以热为故。无伤筋骨,伤筋骨,痈发若变。诸分尽热,病已止。

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日骨痹,深者刺,无伤脉肉为故。其道大分、小分,骨热病已止。

病在诸阳脉,且寒且热,诸分且寒且热,名日狂。刺之虚脉,视分尽热,病已止。病初发,岁一发,不治月一发,不治月四五发,名日癫病。刺诸分诸脉,其无寒者,以针调之,病已止。

病风且寒且热,炅汗出,一日数过,先刺诸分理络脉;汗出且寒且热,三日一刺,百日而已。

病大风,骨节重,须眉堕,名日大风。刺肌肉为故,汗出百日,刺骨髓,汗出百日,凡二百日,须眉生而止针。

【译文】

精通针术的医家,在尚未诊脉之时,还需听取病人的自诉。病在头部。且头痛剧烈,可以用针刺治疗(在头部取穴),刺至骨部,病就能痊愈,但针刺深浅须恰当,不要损伤骨肉与皮肤,虽然皮肤为针刺出入必经之路,仍应注意勿使其受损。

阳刺之法,是中间直刺一针,左右斜刺四针,以治疗寒热的疾患。若病邪深入专攻内脏,当刺五脏的募穴;邪气进迫五脏,当刺背部的五脏俞穴,邪气迫脏而针刺背俞,是因为背俞是脏气聚会的地方。待腹中寒热消除之后,针刺就可以停止。针刺的要领,是出针时使其稍微出一点血。

治疗痈肿,应刺痈肿的部位,并根据其大小,决定针刺的深浅。刺大的痈肿,宜多出血,对小的深部痈肿要深刺,一定要端直进针,以达到病所为止。

病在少腹而有积聚,应针刺腹部皮肉丰厚之处以下的部位,向下直到少腹为止;再针第四椎间两旁的穴位和髂骨两侧的居髎穴,以及季胁肋间的穴位,以引导腹中热气下行,则病可以痊愈。

病在少腹,腹痛且大小便不通,病名叫做疝,是受寒所致。应针刺少腹到两大腿内侧间以及腰部和髁骨间的穴位,针刺穴位要多,到少腹部都出现热感,病就痊愈了。

病在筋,筋脉拘挛,关节疼痛,不能行动,病名为筋痹。应针刺在患病的筋上,由于筋脉在分肉之间,与骨相连,所以针从分肉间刺入,应注意不能刺伤骨。待有病的筋脉出现热感,说明病已痊愈,可以停止针刺。

病在肌肤,周身肌肤疼痛,病名为肌痹,这是被寒湿之邪侵犯所致。应针刺大小肌肉会合之处,取穴要多,进针要深,以局部产生热感为度。不要伤及筋骨,若损伤了筋骨,就会引起痈肿或其他病变。待各肌肉会合之处都出现热感,说明病已痊愈,可以停止针刺。

病在骨,肢体沉重不能抬举,骨髓深处感到酸痛,局部寒冷,病名为骨痹。治疗时应深刺,以不伤血脉肌肉为度。针刺的道路在大小分肉之间,待骨部感到发热,说明病已痊愈,可以停止针刺。

病在手足三阳经脉,出现或寒或热的症状,同时各分肉之间也有或寒或热的感觉,这叫狂病。针刺用泻法,使阳脉的邪气外泄,观察各处分肉,若全部出现热感,说明病已痊愈,应该停止针刺。有一种病,初起每年发作一次;若不治疗,则变为每月发作一次;若仍不治疗,则每月发作三、四次,这叫做癫病。治疗时应针刺各大小分肉以及各部经脉,若没有寒冷的症状,可用针刺调治,直到病愈为止。

风邪侵袭人体,出现或寒或热的症状,热则汗出,一日发作数次,应首先针刺各分肉腠理及络脉;若依然汗出且或寒或热,可以三天针刺一次,治疗一百天,疾病就痊愈了。

病因大风侵袭,出现骨节沉重,胡须眉毛脱落,病名为大风。应针刺肌肉,使之出汗,连续治疗一百天后,再针刺骨髓,仍使之出汗,也治疗一百天,总计治疗二百天,直到胡须眉毛重新生长,方可停止针刺。

同类推荐
  • 图解艾灸按摩拔罐刮痧

    图解艾灸按摩拔罐刮痧

    安全、管用,好学、实用,穴位养生是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养生智慧,不花分文就能防病治病保健康。《图解艾灸 按摩 拔罐 刮痧最简易的自然疗法》将中医外治疗法艾灸、按摩、拔罐、刮痧集结一册,将各类病症作了详细的说明及对症施治。图文并茂,从零起步,一看就懂;照章行事,操作简便,一学就会;对症施治,安全有效,一用就灵。
  • 健康生活一点通

    健康生活一点通

    本书运用通俗易懂的文字、简单有序的形式介绍吃、穿、住等方面的生活知识,集科学性、实用性、针对性、可操作性为一体,紧扣解决生活难题的关键性因素,让读者准确无误地找到处理问题的方法。希望此书能够成为您的得力助手,给您的生活带来方便,让您的生活更加轻松愉快!
  • 保健与防病常识

    保健与防病常识

    《保健与防病常识》首先是面向我国广大保健对象,旨在介绍健康保健与防病治病的基本常识;同时面向广大一线医疗保健工作者,旨在提供进行健康宣教的参考教材及一线急症处理救治指南。
  • 别让生活毁了健康

    别让生活毁了健康

    本书从生活细节、居家卫生等方面,分析了现代女性在居家生活中可能患的“主妇职业病”,比如手湿疹、家务劳动损伤、电视综合征、抑郁症等,并从饮食、运动、睡眠等方面给出了具体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同时,还分门别类列举出家庭厨房、卫生间、卧室等地方的健康卫生问题,其中穿插一些生活事例,倡导人们关注居家健康。本书是系统地、针对家庭主妇及女性居家健康的保健养生图书。
  • 针灸按摩一本通(居家生活宝典)

    针灸按摩一本通(居家生活宝典)

    针灸与按摩互相配合,对于养生而言,不仅方法简便,疗效确切,且无痛苦,只要找对穴位,手法得当,几乎没有什么不良反应,多能手到病自除。正是基于针灸按摩保健治病的实用性、便捷的操作性和治疗的有效性,还有就是人们对于养生的困惑。
热门推荐
  • 毛毛虫与蚕

    毛毛虫与蚕

    毛毛虫走起路来一蹿一蹿的,好像身上的劲都在小腿上。毛毛虫喜欢用橡皮筋把头发一套,扎成一条鸡尾巴或者两只鸟翅膀,走起路来直颤悠。
  • 引领孩子一生的启迪故事

    引领孩子一生的启迪故事

    写在前面的话 这是一个广阔的世界,充满了未知与神秘,天真的孩子迫不及待地准备去探索、去了解,而一个……
  • 凤逆九天雀成凰

    凤逆九天雀成凰

    一次混战,她不得不进入北宫成为异国妃子。父王去世,她是北皇威胁她母后的筹码。她恨!她怎能不恨!上半辈子,她是明兮国的明霄公主,下半辈子,她是北国的明贵妃。一次一次的凌辱,让她心如死灰,可她不甘心,直到凌旭竟然爱上了她……
  • 权御天下之乱世谋宠

    权御天下之乱世谋宠

    她不过是好心扶了一个老爷爷过马路而已,为什么到头来搞得自己小命不保?一梦醒来,她成为将军府的三小姐,为什么身边总跟着一只阴魂不散的王爷?这位王爷,我们好像不是很熟吧,拜托你不要随便动手动脚,某王爷邪魅一笑,反正早晚都是我的王妃,提前洞房都是可以的。这位王爷,拜托你捡一捡碎成渣的节操!
  • 易烊千玺之我是你的谁

    易烊千玺之我是你的谁

    本文就是女主是一个陌生人冰山,熟人逗比的模式,而男主就是明星易烊千玺,他们两个在同一所学校,他们的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 朝夕岁岁时时

    朝夕岁岁时时

    满十三岁搬出孤儿院独立的季枫遇到了命运坎坷、幼年夭折、纯真善良却被封压百年的小小亡魂,成为家人,季枫给他起名“季晴”。季晴的出现让季枫的平凡生活精彩起来,两个孤单的孩童,互相扶持,在没有亲人的世间彼此温暖。他们遇到了性格迥异的神官、妖怪、亡魂,发生了许多光怪陆离的事件。情节灵异怪诞小玄幻,温馨感人。不排除11倾向。
  • 迎接我的那一抹黯淡彩虹

    迎接我的那一抹黯淡彩虹

    彩虹其实离你并不远,它只不过是在等待着雨天。可若没有迎接它的另一道彩虹,它只能悄无声息的离开,因为它知道,不会有另一道彩虹的出现了。。
  • 三年之恋

    三年之恋

    沈雪瑶和宋梓涵曾经是一对很幸福的情侣,可是为了给母亲治病,沈雪瑶不得不选择离开宋梓涵,而宋梓涵却不能理解当初沈雪瑶的苦衷。三年后,两个人再次相见,是否能走到一起,面对宋母的刁难,以及第三者的插足,沈雪瑶是否还能做到?
  • 神龙蜕变

    神龙蜕变

    在弱肉强食的城市里,他是身处食物链最底端的弱者。失去挚爱让他痛苦,父母惨死却让他醒觉!体内的龙之血统彻底被激发,他成为了史上唯一拥有两条龙魂的龙裔!成为强绝于世的存在后,他说:真正的强者不是身处食物链最顶端的人,而是制定食物链的人!连天都奈何不了他时,他说:人要亡我,我便杀人!天要亡我,我便逆天!
  • 鬼神传

    鬼神传

    《鬼神传》,据首都图书馆所藏咸丰七年(1857)刊本校点。书中不题撰人,孙氏谓“作者广东人”当是据故事多发生在广东而推断。全书包括十二个故事,有一回演一个故事,也有数回演一个故事者。柳谓此是“小型的袖珍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