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朝写词作文的人中,我常想起的是范仲淹。
我所以常想起他,是因为小时候背诵他的《岳阳楼记》仍记忆犹新,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绝唱,始终萦绕在心头。后来听一些文友说,范仲淹在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三年(1043年)率兵御守西夏期间,曾在当地山沟沟里的一个古堡子中留住过一段时间。于是,我带着敬重之心去了一趟那个还残存的古堡子,也翻阅了一些史书,尽管从中没有找到他在此地留守过的只言片语记载,但他的“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等不朽词章,是他在出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兼延州(今延安)知府,主持对西夏防务期间所作。这些广漠萧瑟的塞外景象、艰苦孤寂的边塞生活、将士们的久戍思乡之情和报国立功之志的词句,为词世界开辟了崭新的审美境界,每每读到这些沉郁苍凉的词句都能让我感慨万千,引起心灵的共振。
令我常常想起他的另一个原因,是从史书里知道他两岁丧父,母亲带着他改嫁,幼年生活十分贫苦,长大后发奋读书,昼夜苦学,终于凭自己本领考中了进士。他历任西溪盐官、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参知政事和杭州、青州太守等职,不管是当小官还是掌大权,他都是心怀社稷,廉洁奉公,以天下为己任,敢于上书直谏,力主改革施行于民有利的新政,世人称他为“五胆忠臣”。
一胆是敢于指责朝政。宋仁宗时大兴土木,朝廷从陕西征购木材,运往京城建造宫殿。范仲淹看到浩大的工程建设给民众带来巨大的苦难,不顾他人劝阻,上书朝廷,直陈弊端和危害,引起了仁宗皇帝高度重视和警醒,立即停止了宫殿建设,并号召臣民学习范仲淹对国家的忠诚。后来,他还针对朝政存在的问题,书写了《救弊十事》,令朝政为之一振。
二胆是敢于斗权贵。当时朝中权臣吕夷简利用手中权力,拉帮结派,徇私舞弊,视范仲淹为眼中钉。他多次派人暗中威胁范仲淹不要议论国事,干涉朝政。但范仲淹毫不惧怕,多次表示宁可舍去官位和性命,也不姑息养奸。为治住范仲淹,吕夷简调任他管理关系盘根错节、矛盾错综复杂的开封府,想借皇亲国戚和官僚大臣,甚至那些贪官污吏的手,杀杀范仲淹的锐气。没想到范仲淹到任后,克服各种阻力查处贪官污吏,打击刑事犯罪,很快开封府就被治理得井井有条。
三胆是敢于举腐败。为了彻底揭露吕夷简等人任人唯亲、朋比为奸的恶行,范仲淹深入调查,掌握了大量证据,上奏给宋仁宗。并将吕夷简结党营私、提升贪官污吏的情况,绘成“百官图”呈献给皇帝,仁宗一眼就看清了贪官污吏们的所作所为。之后,他又先后为皇帝书写了《帝王尚好》《选贤任能》等政文,使朝政存在的腐败问题得到了很好的治理整顿。
四胆是敢于用清官。公元1043年,也就是庆历三年,范仲淹在抵抗西夏入侵中立下大功,调回京师任参知政事,领导进行“庆历新政”。范仲淹办的第一件事就是整顿吏治。他采取政府评定和群众评议的办法,对重要岗位的官吏进行了任职考核,很快一些庸碌、无能、腐朽的官吏被罢免,一些主事刻薄、惯于搜刮民财的贪官污吏被整治,特别是对那些有皇亲国戚背景的官吏,范仲淹也是只管政绩不重关系,该撤的撤该查的查,一时间官风大变。同时,把那些精明能干、正直清廉的官吏提拔到重要位置,为仁宗时国富民强奠定了基础。
五胆是勇于不留钱财。范仲淹为政清明,在生活上,他治家严谨,十分俭朴,平时居家不吃两样荤菜,妻子儿女的衣食只求温饱。后来,当了大官,他还始终教育子孙要“保持节俭,不要贪图富贵”。到了晚年,范仲淹没有把一生的积蓄留给子孙,而是广置义庄、义田和义宅,用来赈济穷苦群众。他在64岁那年赴颍州上任途中病逝,一家人贫病交困,只好借官屋临时居住,略避风雨。
时过千载,他倡导的先忧后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已成为中华文明史上闪烁异彩的精神财富。人们直到今天还不断重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个千古警句,是因为天下仍有忧有乐,尤其是知识者和官场中人,面对忧乐时,取先乐后忧或只乐不忧的,还大有人在。不是还有人在用公款胡吃海喝?不是还有人贪了国家钱财后潜逃国外游山玩水去享福?不是还有人拿了老百姓的钱去满足赌兴一掷千金吗?任何事情的出现都不会是无缘无故的,包括一个警句的时兴。
我想,时常能想起范仲淹的人不是我一个人,恐怕有千千万万的人想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