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38100000019

第19章 “文革”岁月(1)

一、“文革”岁月,评剧受冲击

“文革”十年,是中国历史上十分特殊的一段时期。在这特殊的十年里,除了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海港》,以及舞剧《白毛女》《红色娘子军》和交响音乐《沙家浜》这八个革命样板戏之外,其他绝大多数文艺作品被压制,不能上演,其中许多作品被斥为“封、资、修”的大毒草,多数剧团被解散。

当时在北京地区,被解散和撤销编制的评剧艺术团体有艺联评剧团、大兴评剧团、海淀评剧团、房山县评剧团、朝阳评剧团、勇进评剧团、顺义县评剧团等。平谷县评剧团被精简为宣传队,就连首钢业余评剧团也停止了一切业余评剧演出活动。当时北京地区仅保留了中国评剧院,但剧院大多数演职人员,均被下放到京郊团河农场进行劳动改造。

1967年6月18日的《人民日报》社论中,发出了“把样板戏推向全国去”的号召。《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还同时发表了《大力普及革命样板戏》的文章,要求地方戏曲剧种要在“样板戏”的创作原则指导下,对自身的剧种艺术进行“革命化的改造”,并且严格规定,学演必须“不走样”。起初,学演样板戏是要按照京剧的样式原封不动地照搬照演,以后发展成为各种地方戏曲移植“样板戏”。评剧和其他各戏曲剧种一样,从学演革命样板戏开始,逐步恢复了演出。

1968年,“工宣队”和“军宣队”进驻中国评剧院之后,将中国评剧院所属的大众剧场交给了宣武区风雷京剧团。从此之后,中国评剧院失去了自己的演出场地。“看评剧,去大众”这句京城戏迷的口语成了历史。

1969年,中国评剧团改名为北京评剧团。1971年,又更名为北京市评剧团。这期间,北京市评剧团的演职人员陆续从团河农场回到北京,参加了“样板戏”学习班,开始移植“样板戏”《智取威虎山》的工作任务。根据要求,演员的唱词、道白、表演,舞台的布景、灯光、服装、道具、化妆必须严格按照京剧的样式进行,绝对不能走样,否则就是严重的政治问题,甚至连评剧的唱腔也必须严格遵照京剧的节奏及旋律幅度的变化而进行创作。同年,北京市评剧团移植的“样板戏”《智取威虎山》在北京演出。马泰饰演参谋长、魏荣元出演李勇奇。

据一位评剧爱好者回忆,当时的评剧都惨遭“枪毙”,能上台演出的就有三个戏:《收租院》《智取威虎山》和《初升的太阳》。

评剧《初升的太阳》是根据大庆家属艺术团的话剧改编的,剧中有大庆家属们围坐在干打垒中学习毛主席着作,台上一片光芒四射,幕后传来朗读毛主席语录的画外音:“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的情节。这声音是那样的浑厚有力,又是那样的熟悉。当时台下的观众听出是马泰朗读的,立刻响起欢呼声和掌声:“马泰!马泰!”虽然马泰没有在舞台上露面,虽然只是短短的三句语录台词,可现场的观众都站起来拼命地喊,拼命地鼓掌,致使演出中断。人们大声地喊着:“我们要看马泰!看马泰!”剧场维持秩序的喇叭都压不住。本来这个戏充满了政治味儿,人们并不太感兴趣,只是出于很久看不到评剧才来的,没想到第二天却爆满。大家就是为了能听到马泰的这三句台词!没想到的是,第二天却换了另一个人的声音,观众也真对得起剧场,立刻起身边退场边喊着马泰的名字。以后,就再也没听到过马泰的声音,直到“文革”后期,才在收音机里听到了《智取威虎山》里由马泰扮演的参谋长少剑波的声音。“文革”期间,连马泰这样的新文艺工作者都不能登台演出,那些经历过新旧两个社会的评剧艺人,其状况更加可想而知了。

在1967年12月16日召开的中央直属文艺系统大会上,曾经出现了“小白玉霜插白旗,搞不了革命还要搞反革命”的声音。听到这样的讲话,小白玉霜内心感到极其绝望。本来在“文革”刚开始时,小白玉霜就被扣在她头上的政治帽子而无所适从;什么“旧班主”、“黑线人物”、“反动学术权威”、“三旧宠儿”、“三名三高”、“反党分子”等等一大堆听都没听说过大帽子,令小白玉霜顿时懵了头,感觉是一场噩梦。万念俱灰之下,小白玉霜于12月21日服安眠药自杀身亡,年仅45岁。

小白玉霜生前为评剧创造了多个第一: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演现代戏的旧艺人;第一个自愿到朝鲜战场慰问演出;第一个受到毛泽东接见;第一个当选全国政协委员,也是评剧界唯一一个被迫害致死的评剧表演艺术家。

二、《向阳商店》:几多风雨,几多春秋

《向阳商店》的前身是《生活的凯歌》,1958年“大跃进”时期的产物。剧情大意是,向阳商店经理刘宝忠的女儿刘春秀初中毕业后一心想当售货员,受到父亲的坚决反对,商店党支部书记王永祥却支持她的选择。春秀如愿进店后,主动要求推车进巷,送货上门。工作中她热心为顾客服务的精神,不仅受到群众的赞扬,为商店赢得了荣誉;同时还教育了那些抱有陈旧观念、轻视商业工作的人们。

1960年,中国评剧院党委决定对《生活的凯歌》重新改编,并定名为《向阳商店》。1963年公演后反响强烈,大家对“评剧新人”马泰更加刮目相看,其中“夸手”、“忆苦”等经典唱段,很快响彻在大街小巷中。

然而,“文革”开始之后,由于主管文艺的江青抓“样板”,看中了《向阳商店》,认为写商业职工的戏太少,《向阳商店》这个题材很好。但还要修改,比如喜彩莲饰演资本家太太傅桂香,唱了一段“夸手”,赢得了那么多掌声。江青不高兴地说,给反面人物鼓掌不正常。所以说,要改的地方还很多。“当时的演出本虽然写了热爱商业工作和轻视商业工作的思想斗争,正面人物也给人留下一定的印象,但是并没有以党的基本路线为纲,正确处理矛盾冲突,中间人物占据了主要地位,甚至一些好的唱腔也给了反面人物。摆在我们面前是这样一个旧《向阳商店》,它究竟应该向何处去?两条文艺路线指出了相反的方向:按照毛主席的革命文艺路线,《向阳商店》应该修改,要加强阶级斗争的描写,突出无产阶级的英雄人物,决不能让反面人物的唱腔博得观众的喝彩;而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彭真却胡说:‘人家天天满座还叫人家改?’‘为艺术鼓掌是可以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反革命的修正主义文艺路线,就是这样竭力阻挠《向阳商店》的修改,要把它纳入修正主义的轨道。”(据新华社1974年5月20日讯)

胳膊拧不过大腿,江青让你改,你就必须改。当年编剧之一郭启宏还很年轻,得令先去体验生活,除了到北京的商业典型外,还到过天津塘沽药店、沈阳和平区菜市场、张北县农村供销社等,同商业职工一起站柜台。一年之后,由郭启宏执笔写出了《向阳商店》的初稿。

此时,剧院形势突变,谁也顾不上“促生产”了,剧本也顾不上讨论就搁浅了。

两年以后,剧院又根据中央领导的指示开始抓地方戏样板,《向阳商店》依旧是上面看好的样板。但前提是,要先改好剧本。如此,新的创作组再次应运而生,由何孝充、仇英俊、刘敏庚、郭启宏共四人组成。政治挂帅是首位,必须紧跟形势,掌握斗争大方向。搞创作,必须深入生活。

编剧郭启宏回忆说,当时去过多少商店,站过多少柜台,访问过多少劳动模范,实在是难以统计。印象比较深的有右安门商场、金顶街商场、城子商场、南河沿副食店、百货大楼、东风市场,还有几家粮店。剧本从务虚,谈结构、写提纲、写剧本,完成后审查,征求意见,然后再修改……周而复始,改了排,排了改,数年间,几易其稿。当时北京市除了《向阳商店》外,还有《云泉战歌》(北京市话剧团,即人艺)、《水上长城》(北京市京剧团)、《云岭春燕》(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等剧,情况都是如此,均是周而复始,没完没了。有好事者还编了顺口溜:“《云岭春燕》云岭翔,《水上长城》万里长,《云泉战歌》歌不断,《向阳商店》永向阳。”

《向阳商店》自打创作伊始,大家就一直在“成长人物”刘春秀与“英雄人物”王永祥之间摇摆。到底该“突出”谁?戏在刘春秀身上,这是明摆着的,可她只是个中学生,不是“党的领导”;王永祥是党支书,可给他加多少戏都像是贴上去一样。还是于会咏有权威,“一锤定音”,刘春秀可以当一号!在场还有位领导补充说,虽说是成长人物,但那是成长中的英雄人物嘛!

当时,于会咏的“指示”可不能小觑,人家是文化部门的最高领导。有了“一锤定音”,戏剧界似乎开阔了眼界。评剧院从此坚定了大写刘春秀的决心(后来竟至越来越“左”,刘春秀不可爱了)。据说饰演王永祥的演员也写了“决心书”,表示坚决听党的话,服从党的分配。

客观地讲,于会咏还是懂戏的,算得上是内行,这在当年来讲是许多领导干部所不具备的。

1973年10月1日,《向阳商店》首次公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实况转播,这在当时北京市属剧团还是破天荒第一回。不多久,又听说《向阳商店》被中央文化组看中,要参加华北地区文艺调演了。华北调演结束后,《向阳商店》如日中天,全国至少有一百多个大小剧团移植、改编了这出戏,诸如豫剧、沪剧、川剧、粤剧……甚至歌剧;各个兄弟剧团都来京“取经”、移植。

同类推荐
  • 艺海索珠·美术、设计与艺术教育研究

    艺海索珠·美术、设计与艺术教育研究

    本书汇编的大部分论文和作品,是作者自1988年广州美术学院毕业至2008年,整整二十年间曾发表过的论文。书中所讨论的问题,是作者多年来在高校美术、设计与艺术教育教学中,一直关注和探索的课题,共收入论文28篇,美术、设计作品89幅。是一部含量大,内容广泛的综合性专著。
  • 电视艺术的审美化生存

    电视艺术的审美化生存

    本书是对电视艺术何以审美化生存的探讨。作者在梳理电视艺术审美历程的基础上,对电视艺术审美化生存所涉及到的几个层面进行学理上的分析和研究。第一,探寻电视艺术的审美形态、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嬗变的轨迹;第二,对电视艺术审美生成进行分析和阐述;第三,引入电视艺术审美价值的视角,探究其审美化生存的意义;第四,从审美文化的角度来探讨电视艺术的审美化生存;第五,通过电视艺术的几种主要形态——纪录片、电视剧和娱乐节目的现存问题来切实探讨电视艺术对现实生活的审美化;第六,从美育与电视艺术的关系角度探讨电视艺术的审美化生存。
  • 影评范文点评

    影评范文点评

    《影评范文点评》结合多年考前培训教学经验,全面解析了影视艺术类专业考试的难点——影评写作的应试策略。本书收录40余篇优秀影评范文,并附有对范文的详细点评,以帮助考生提高影评写作的能力。
  • 许鸿宾说许鸿宾

    许鸿宾说许鸿宾

    《许鸿宾说许鸿宾》是一本围绕一个主题的杂作结集,体裁上有对话、有侧记、有随笔、有札记还有日记与散文、纪念文章,在学术性、理论性与思想性以及艺术性几方面都还有着力之处。
  • 中国艺术经典4

    中国艺术经典4

    本书从书法、绘画、建筑、服饰、民间传统工艺等多方面地展现了中国艺术的魅力,让青少年在阅读中受到传统艺术的熏陶,提高自己的人生品味。
热门推荐
  • 花开半夏不倾城

    花开半夏不倾城

    她13岁,长在农村,面临被养父卖掉的危险,他20岁,已经学成归来,接受公司。命运的齿轮就这么把不相干的两个人绑在一起,然后,再没分开……
  • 幸得相逢落难时

    幸得相逢落难时

    一个是被卖的弃妇,一个是花季的正太,他们的相遇时间不对、年龄不对、环境也不对,可不管怎么不合适他都能让它变得合适,正太说:姐姐,你什么都不要担心,只要乖乖在那里等我就好。女主说:我都被卖给你了,还不是你说了算!这是一部异国姐弟恋,女主有点小作,男主相当执着,有英雄救美,有甜蜜爱宠,介意者慎入!!
  • 我遇见的高中生活

    我遇见的高中生活

    女主夏梦的高中生活本是简简单单的,去因为一次意外她的高中生活大大改变···爱情,亲情,友情,事业。她,会选择···
  • 竹马王爷别想逃

    竹马王爷别想逃

    一个,是京城永乐侯的儿子,一个,是江南县的一个小县官的女儿。十岁那年,顾尘因朝中局势混乱,下江南。于是,某县官的女儿从此就有了童养夫。祝小青看着马车里的俊美男子,疑惑,“你是武林盟主吗?”男子看向祝小青,微微一笑,勾得人心轻飘飘的,声音也好听的不现实,“你觉得呢?你来这里做什么?”祝小青歪着头,“我来找我的童养夫,他走丢了,我来把他领回去。”男子掩唇轻笑,伸出手,“把我领回去把。”
  • 异世殇途

    异世殇途

    夜,死一般的沉寂。烟雾弥漫,恍惚间,可以看见漂浮在洒有月光的水面上的枯叶。一场战争,毁灭了多少人的家。冰冷的棺材里那一个被深深封印的灵魂,正等待着最后一个机会,复活,或是被愤怒的人们撕碎,被复仇之火烧成灰烬。冥冥之中,是谁掌控着所有人的命运?亦或是,顺其自然。似乎后悔过,如果当初踏上了另一条路,如今,是否依然会是这样?只是,选择了,就要走下去,以最自信的微笑,去面对一切未知,以最高傲的姿态,去完成这场赌上一切的游戏,胜者为王,败者灰飞烟灭,胜与负,就在一念之间。所有人的命运,都被串连在了一起。一旦选择后退,便是世界毁灭之时……
  • 一对一企业:互动时代的竞争工具

    一对一企业:互动时代的竞争工具

    就在“一对一”系列即将与国内读者见面之时,我看到了一则这样的报道:位于北京的罗杰斯餐厅因一位顾客不符合店规而将其拒之门外,该顾客一纸诉状将餐厅推上了被告席,而判决的结果使这宗原本别样的消费者权益保护事件变得更是让许许多多的人士大跌眼镜:罗杰斯餐厅竟然赢了。罗杰斯餐厅并非一家“随意吃饭的地方”,她对顾客是有要求的:顾客的行为举止要合乎一定的规范。既然顾客无视这种店规,那么罗杰斯完全可以为了其“最有价值顾客”和“最具增长性顾客”的利益,而舍弃掉“负值顾客”。
  • 芙蓉楼

    芙蓉楼

    西蜀有间酒楼叫芙蓉楼。朋友来了喝酒吃肉,仇敌来了大卸八块。我们从来就不是什么好人,只是必须要活着。
  • 摩卡沉浮

    摩卡沉浮

    小说讲诉了一个企业家李斌,因创业摩卡失败而跑路,期间还被数次刑事拘留,蹲过大狱,李斌在进退无路的情况下,他从头再来,从基层做起,凭着智慧和勇气,经历尔虞我诈商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将摩卡企业做到了辉煌的励志故事。小说以李斌创业摩卡成功和失败为主线,画了个爱情故事曲线,生动描绘了最近老板跑路、股灾、房价暴涨暴跌等一系列社会现象。
  • 坏蛋之王者重临

    坏蛋之王者重临

    经典坏蛋在现,看谢朱雀如何大一统青龙,韩非与谢朱雀的恩怨又将如何解决,本书主要围绕青龙和韩非之间展开,主要是续写六道前辈的坏蛋是怎样炼成的,希望各位坏蛋迷不要喷我。
  • 妖妃有毒

    妖妃有毒

    受人污蔑,将军府满门含冤而亡!她亲眼看见了,斩台,被族亲的血,染成了刺目的鲜红色。十二年后,她,强势回归,势要那些人,夜夜梦靥,父债子偿,誓做妖妃,让那帝君,成为昏君,背负千古骂名!甘愿倾尽所有,只为亡灵安息,却不想,百毒不侵的心,染上了情毒,情丝破茧,再也抽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