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33400000015

第15章 陕西秧歌(1)

陕西的秧歌形式多样,风格迥异。最具代表性的是陕北高原的陕北秧歌,它借助丰富多彩的阵图变化,热情而粗犷的肢体语言,纯朴而优美的歌唱,高亢而欢快的锣鼓乐,抒发着陕北人民热爱生活、勤劳质朴、善良淳朴的内心情感,并作为表达人们愿望和精神寄托的一种文化形态,得以较完整地世代相传下来。1942年,延安和陕甘宁边区兴起的新秧歌运动揭开了革命文艺的新篇章,从此,亿万军民扭着“翻身秧歌”,打着“胜利腰鼓”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它不仅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舞蹈事业的发展基础,同时为进一步弘扬民族文化、繁荣和创作新民间舞蹈、广泛普及群众舞蹈活动做出了历史贡献。

第一节陕北秧歌

陕北秧歌舞历史悠久,相传北宋时已有,原为阳歌,“言时较阳,春歌以乐”。《延安府志》记有“春闹社,俗名秧歌”。形式多样,是一种民间广场集体歌舞艺术。

1、拜年“排门子”,十五“转九曲”

陕北地区对灯节中表演的各种民间艺术泛称“闹秧歌”、“闹社火”,保持着诸多古老的习俗。如陕北的绥德、米脂、吴堡等地,每年春节各村都要组织秧歌队,演出前先到庙里拜神敬献歌舞,然后开始在村内逐日到各家表演,俗称“排门子”,以此祝贺新春送福到家,这是古代祭社活动的延续,十五日灯节这天,秧歌队还要“绕火塔”“转九曲”。而这天的闹无宵,转九曲,就是陕北闹秧歌的最高潮。

“绕火塔”也叫“火塔塔”,先用大石和砖垒起通风的座基,上面再用大块煤炭搭垒成塔形,煤炭之间有空隙,填入柴禾、树枝以便燃点。由于当地煤炭质量好,又有柴木助燃,所以在十五日的夜晚点燃后,火焰照红夜空,秧歌队绕塔高歌欢舞,非常好看。此习是古代“祀太乙”“积薪而然”求火消灾驱邪的遗风。此风俗在清代县志中有记载,如《绥德县志》载“并以煤块积垒如塔,至夜,然(燃)之,光明如昼。”《米脂县志》载“铺户聚石炭垒作幢塔状(俗名“火塔塔”),朗如白昼。”

2、陕北秧歌的表演特色

(1)陕北秧歌的种类

陕北秧歌主要有“大秧歌”和“踢场子”两大类。

(2)陕北秧歌的表演特点

大秧歌,是一种在广场上进行的集体性歌舞活动,规模宏大,气氛热烈,动作矫健豪迈,情绪欢快奔放,并伴有狮子、龙灯、竹马、旱船、跑驴等社火节目。传统大秧歌是扭完后停着唱,群众叫“敲起来扭起来,不敲不扭唱起来”。扭大秧歌领头者叫伞头,一手持伞;另一个舞者身挎一串铃,手拿佛尘,称之为马排子,走在伞头后面。锣鼓琐呐一响,伞头带着秧歌队,在前开路,变化各种队形。最红火的要数邻村互访彩门子秧歌,秧歌队进门要过彩门,对方秧歌来迎接。这时如两军对阵,一问一答,答对了方才接回村里。表演程序一般是伞头起唱,多为见景生情,即兴创作,锣鼓间奏,群众合唱最后一句。

“踢场子”秧歌又叫“小场子”,参加人数为偶数,分二人场、四人场,八人场,是陕北秧歌中的双人对舞。男角叫“挂鼓子”,“挂鼓子”的动作朴拙,有武术的爆发力。女角叫“包头”,过去均由男子扮演,“包头”的动作质朴、活泼,具有农村妇女的特点。男戴彩扇,女舞彩绸,舞蹈动作丰富,豪迈粗犷,潇洒大方,充分体现了陕北人民淳朴憨厚、开朗乐观的性格。逢年过节,城乡都组织秧歌队,拜年问好。村邻之间还扭起秧歌互相访拜,比歌赛舞,热闹非凡。

3、陕北秧歌的表演动作

陕北秧歌表演形式,主要特点是“扭”,所以也叫‘扭秧歌”,即在锣鼓乐器伴奏下以腰部为中心点。头和上体随双臂大幅度扭动,脚下以“十字步”作前进、后退、左腾、右跃的走动。上下谐协,步调整齐,彩绸飞舞,彩扇翻腾,同时还可以伴随着唱。

4、陕北秧歌的艺术特色

(1)角色

秧歌舞主要有三种角色,即伞头、文、武身子和丑角。丑角也可不要,也可和霸王鞭结合起来。

(2)活动形式

在活动形式上,有大场秧歌、小场秧歌。

(3)服饰

服饰可为现代装,腰系红绸带。表演时,男女队身着彩服或带云角装的秧歌服,男的用毛巾包头,女的手持彩肩、汉巾。

(4)道具手中道具可以是镰刀、锤子,可用花伞、虎撑。在大场秧歌和小场秧歌中,包括一些道具舞,如“狮舞”、“龙灯”、“水船”等。

“虎撑”:陕北秧歌的领头人叫伞头,一手持伞,一手持“虎撑”,两种道具都有吉祥的含义。伞,寓义庇护众生,风调雨顺。虎撑与唐代名医孙思邈有关。据说孙思邈曾为老虎治病,为便于观察和治疗,曾用一铁圈撑开老虎的嘴,这铁圈就叫“虎撑”。后来,虎撑演化为串乡治病的民间医生手中发出声响的“串铃”,成为民医的标志。它在伞头的手中,则成为消灾祛病的象征物,又是指挥秧歌队表演和变化队形图案的响器。伞头是秧歌队的领头人,通晓传统秧歌唱段,能即兴编唱新词,根据场地气氛或各家的情况出口成章。演唱时,他领唱,众队员重复他最后一句,形式简朴、热闹,词句生动、易懂,唱得观众皆大欢喜。

第二节洛川老秧歌

流传于洛川县京兆乡、城关镇及皇陵、富县等地的秧歌,是一种不同于陕北大秧歌的古老传统形式,当地群众称之为“老秧歌”。

1、敬神和自娱

“老秧歌”既具有传统秧歌的祭祀性质又具有一定的风俗特征。旧时秧歌组织皆以庙会社祀为中心,围绕着庙会、寺院附近的村庄,形成一种民间群众性的秧歌社祀。表演程式以敬神为先,演唱《十柱香》、《求雨歌》等歌曲,在《四六曲》的唱词中我们可以听到:“进得庙院敬神灵,渴望玉帝显神通,一盼来年风雨顺,为民求得好收成。”这说明秧歌与祭祀的关系。敬神后,秧歌队要在广场上表演,俗称“打官场子”,然后再挨家挨户上门拜年,当地称“送秧歌”。在另一首唱词中我们还听到:“过了一年又一年,村村秧歌闹得欢,虽说秧歌不好看,敲锣打鼓太平年。”更是当地每年春节闹秧歌这一民俗特征的真实写照。虽说秧歌不好看,但是闹得欢,可见秧歌已经成为当地百姓欢度春节、喜庆丰收、抒发情怀不可缺少的一项活动。

2、洛川老秧歌的艺术特色

(1)老秧歌的日、夜演出异同

老秧歌常和文狮子、旱船、推车、芯子、高跷组成综合性的春节社火舞队。白天游村转乡在街上演出,俗称“打社火”,秧歌队只相随在社火队尾做行进表演,以烘托气氛。晚间在场地表演时,称“唱秧歌”,重点突出老秧歌。

(2)曲调特色

晚间表演“唱秧歌”时,唱的曲调以当地民歌小调为主。短的曲调以伞头即兴编创的贺词、祝语和吉利话为主,长的曲调称“套曲”,也有称“背弓调”的,具有一定的叙事性和故事情节,如《小女子告状》、《琴房送灯》及《张生戏莺莺》、《八仙过海》、《刘备战东关》等。

(3)演出特点

洛川老秧歌另一特点与陕北秧歌中的大秧歌相似,也是“唱则不舞、舞则不唱”。民间流传的说法亦与陕北大秧歌相同,是“敲得紧扭得欢,不敲不扭唱起来”。唱到高潮时,伞头在场中一人领,围观的群众齐声和,气氛红火,颇具我国古代散乐表演的某些遗风。

3、洛川老秧歌的表演特色

(1)常见队形

老秧歌常见的队形有“圆场”、“龙摆尾”、“蒜辫子”、“蝎子拧尾”、“白马分鬃”等。

(2)表演角色

表演人数不限,男女各半。女的扮小旦,又称“拉花”或“包头”。男的扮“相公”,如同传统戏曲中的小生。此外,秧歌队中还扮有老婆、老汉、以及算卦先生、乞丐等各种角色。还有丑角人物。

(3)表演动作

①女角基本步伐为“躜躜步”,跑时,双脚跟踮起,用脚尖向前小跑,双手提裙子,随着身体左右扭动不停地交替向前划圆,使裙子上下翻飞。因而也称为“提裙子秧歌”。

②男角走前退后随意扭动。

③秧歌队中扮老婆、老汉以及算卦先生、乞丐等各种角色及丑角人物,他们头戴红帽子,手拿蝇甩子,身背一串马铃,往返穿插于秧歌队中,表演幽默滑稽,有时还加一段干嘴子(即快板)、打口哨等,以活跃气氛、增添喜剧色彩。

第三节城关秧歌

城关秧歌又称“鬼拉腿秧歌”、“步步双”,流传于洛川城关镇。由于表演时突出双腿向后拉、蹉和颤动,形成轻盈、欢快、活泼的动律特色,给观众有种新颖,独特的感觉。

1、城关秧歌的发展及演变

20世纪30年代,东北军张学良的部队驻防洛川,为庆贺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他们曾扭起秧歌进行抗日宣传。当地老艺人受到启迪,大胆地进行吸收和借鉴,使全身颤、抖、扭与拉腿后蹉步有机地结合起来,产生了新鲜的秧歌动律和形象,并将原有锣鼓乐改为由唢呐、笛子等演奏,以东北民歌小调进行伴奏。但它并不是简单地生搬硬套,而是融合发展,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成为当地一种独特的秧歌表演艺术。

2、城关秧歌的表演

城关秧歌表演时,人数不限,但必须是男女成双成对,均着传统戏曲服装,男扮“相公”,女扮“小旦”。舞者手持各包花灯或彩扇、绸巾,边扭边相互挑逗,表现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另有一人扮丑旦,手持两根棒槌,往返穿梭于舞队之间,插科打诨。

第四节京兆秧歌

京兆秧歌主要流传于洛川县城南的京兆乡。它是在传统老秧歌“提裙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京兆秧歌的表演特色

1:表演规则

表演人数不限,但必须是五人一组,每组二男三女,表演时少则五六组,多则十几组。

2:角色装扮

①“伞头”为男角,身着长袍,头戴瓜皮帽,右手持蝇甩子、左手执伞灯、扮丑相,在前开路。

“锣手”亦为男角,扮丑相,身着秧歌彩服,手执马锣。

②三个女角均作彩旦扮相,头饰彩花额子,身穿彩服,跟在丑角身后:

其中一女扮“提裙子”,腰系白褶裙,双手提裙子两侧下角,边扭边舞。

另一女角一手叉腰,一手持彩扇,以扭为主,名曰“走扇”。

第三名女角手持小镲边扭边击,称“走铰子”。

3、表现场景

相传这五人一组反映的是过去富豪人家赶会的情景。打伞者属花花公子,提裙者扮小姐,走扇、走铰子、锣手均为丫鬟和家员。舞蹈表现公子向小姐调情戏耍的过程,以打击乐伴奏,动作古朴,节奏欢快,各组演员在伞头的指挥下,一会儿成排,一会儿围圈,队形变化,穿插有致。

第五节地社火

“地社火”流传在秦岭以南的洋县、城固县、佛坪县一带,以洋县最为盛行。在宝鸡市千阳县称“地台社火”,咸阳市的淳化、旬邑等县又称为“地故事”。在陕西,社火是芯子、高跷、竹马、旱船、狮子、龙灯等的通称,是一种靠扮演、造型、技巧取胜的民间艺术形式。

1、“地灶火”与古时的驱傩仪式

“地灶火”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和欢迎。过去,每逢元宵节闹社火时,当地群众就自动出来组织地灶火,游乡串户,挨门拜年表演。特别是正月初五清晨进行的“扫五穷”活动,更显示了地灶火与古老的驱傩民俗有着密切的联系。

初五凌晨,社火头便组织七八个演员扮做门神、土地、张天师、灵官、财神以及福、禄、寿等神,然后敲锣打鼓挨门入室清扫。舞者手拿扫帚、鸡毛掸子,不停地在床上、桌下、门后、墙角清扫,示意将晦气和穷气扫掉。

2、“地社火”的组成

社火分大耍和小耍,一队地社火约三十多人,其中除了打击乐队外,包括灯头(即社火头),拨戏人(又称社火母子,即总导演)、拦门人(即前台总督),另有马牌(联络人)二人,其他二十多人,分别扮演所演剧目的各种角色。在传统地社火表演程式中,第一晚演出前,先由灯头率全体社火队去村外土地庙焚香敬神,祈求风调雨顺,万事如意。然后才能进行正式演出。

3、社火表演的精华

社火中的精华,是一种高难艺术,即在一个专用的桌子上,固定一根形状各异的拇指粗的钢筋,约两米高,用色纸在上面做出各种造型的东西,如棉花、果树、纺车、布机,龙、虎等世间百物,然后按其内容把男女小孩(年龄一般4~5岁)装扮成戏剧人物,站立顶端,少则一人,多者十余人。或并立,或叠置,或横卧,或倒立。有的双臂摆动,像在行走,有的似荡秋千,高悬在3丈虚空,场面惊、险、巧、奇。

4、“地灶火”传统的表演剧目

“地灶火”表现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据不完全统计,经常上演的剧目有一百多个。其中传统折子戏有《千里送京娘》、《保皇嫂》、《青石岭》、《三结义》、《五台会兄》、《秦琼卖马》等,也有取材民间生活、反映夫妻逗趣或劳动生产内容的小品,如《大婆娘点豆》、《花换布》、《三官锄地》、《亲家母打架》、《捉蛐蛐》、《打枣》、《追姑娘》等。

5、“哑巴戏”的表演

尽管各地社火称谓不同,但其表演形式和内容以及风格特色等基本一致,均是在热烈、欢快的锣鼓伴奏中,由两三个演员登场,不说不唱,仅依靠动作、手势、哑剧表演等手段,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故事情节,因而当地群众又称之为“哑巴戏”。由于故事内容基本上靠演员不停地跑动来表现,因而民间又称为“跑灶火”。

同类推荐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风筝(阅读中华国粹)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风筝(阅读中华国粹)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依靠勤劳的素质和智慧的力量,创造了 灿烂的文化,从文学到艺术,从技艺到科学,创造出数不尽的文明成果。国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显示出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渊源以及技艺发展轨迹 ,这些都是民族智慧的结晶。《阅读中华国粹》丛书囊括占今,泛揽百科,不仅有相当的学术资料含量,而且有吸引人的艺术创作风味,是中华传统文 化的经典之作。杨晓编著的这本《青少年应该知道的风筝》就是其中一册。《青少年应该知道的风筝》共分七章,内容包括:风筝的历史、制作、 放飞、流派、名家名品、体育竞技、民俗文化等。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试用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试用版

    本书内容分三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2008)。
  • 成语接龙

    成语接龙

    本书精选了近五百个人们常用、常见的成语,并且以接龙的方式进行串联,在成语接龙之后配用精炼的文字、精准的诠释、精彩的论点,之后再对重点成语进行详细论述,配备历史典故等。
  • 大学生艺术素养

    大学生艺术素养

    本书为大学生艺术素养教育类教材,涵盖了美术、音乐、舞蹈、戏剧及其他艺术等五个方面的内容。本书从艺术学科的整体性出发,理论与作品结合,图文并茂,以直观的图例诠释艺术形象;立足于崇美扬善、怡情悦性和笃学尚行的人文素养的养成。
  • 必学的数学智力

    必学的数学智力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是透过抽象化和逻辑推理的使用,在计数、计算、量度和对物体形状及运动的观察中产生的一门学科。基础数学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是个人与团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对于这样一门重要的学科,一些同学却视为畏途,兴趣淡漠,这使一些教师、家长乃至专家、学者大伤脑筋。事实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任何事物,只要有了兴趣,就能产生学习钻研的冲动,就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兴趣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中小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的根本原因是没有体会到蕴含于数学之中的奇趣和美妙。
热门推荐
  • 多拉龙格

    多拉龙格

    以前一时心血来潮写的渣滓写了几十章就写不下去了发现自己果然不适合写这些东西随便看看娱乐娱乐就好我知道自己写的很渣望勿喷
  • 龙冰传

    龙冰传

    轩辕一统九州,九龙台和玄冰阁作功不可没。但两者政见不和,争斗不断。历史滚滚向前,这两个神秘的组织逐渐从人们视野中消失,但争斗却从未停止。直到九星连珠,一个本不属于这个世界的青年男子突然闯入,搅动天下风起云涌,也揭开了重重迷雾下的惊天秘闻。
  • 恶魔校草,宠上天!

    恶魔校草,宠上天!

    第一次见面,她冲进浴室,把他看光光。第二次见面……
  • 庸人之扰

    庸人之扰

    一个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阴谋,一场场勾心斗角的交易。行业的潜规则和显规则并行,阴谋和交易同存,被妖魔化的房地产其实也很简单,不管是职场的斗争,人事的倾轧,官商勾结,其实归根结底是利益的驱使。高大上只是个别成功老板的标签,这里多数是不见光的内幕和桌面下的小动作,复杂和简单的人性,全部都指向利益。
  • 末世之武装侵袭

    末世之武装侵袭

    末世来了,李嘉得到了使命召唤抽奖系统。小弟:“老大!丧尸太多了,打不完啊。”李嘉:“来来,给你MAG43圣光之翼大机枪,全驱邪圣光特效,绝对打的丧尸不要不要的。”小弟:“老大不行了,没力气了。”李嘉:“来来来,给你无限体力的极限马拉松这个被动技能。”小弟:“老大,BOSS皮太厚了打不动啊!”李嘉手中黑洞散弹枪上膛:“什么?你让BOSS过来,如果它剩下的有渣算我输。”PS:主角前几章略逗比,后面会慢慢的变化,圣母误入。PS:创建了个书友群,群号码:517340702)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废材五公主:逆世之行

    废材五公主:逆世之行

    前世,带着怨念死去,这一生,东方琴发誓要将所有失去的都抢回来!前世,她失去的东西,跑不掉。前世,害她的人,活不了!啊?!有意见?那你下地狱去跟冥王说吧!只是……你是什么鬼啊!某男:“琴你这样不好,太血腥了。”琴:“怎么,有意见?”某男:“不,我是说,这种事情应该让为夫来。”琴:“这还差不多。”【小虐大甜哦,不要错过哟!】
  • 复仇公主恋爱记

    复仇公主恋爱记

    三个女孩生活在无穷无尽的黑暗中,是复仇支撑她们活了下去,她们签了傀儡契约,从而变成了冰冷的傀儡,(傀儡是不能有感情的,尤其是爱情)她们来到了贵族学院,打算报仇,但是她们却在这里面感受到了温暖,拥有了爱情,身为傀儡的她们又该如何面对呢?
  • 刺客领主

    刺客领主

    我实力不强,但会杀人,也只会杀人。我只杀我想杀的人,只杀想杀我的人。
  • 调教王爷

    调教王爷

    因为一场误会,她穿越了时空,紧接着就被逼迫,嫁入了殷王府,成了一个陌生男人的王妃,还是一个不被喜欢的王妃。几日后,另一个女子找上门来,嚣张的命令她:“把他还给我,我才有资格做他的王妃!”只是世事难料,男人送走了女子,拉着她一路逃亡,在路上,他们一点点的了解、信任,乃至知心。在她以为会幸福的时候,却变故陡生……【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