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是学校教育的主要载体,浙江省高中新课程的课程设置体现了较传统课程大得多的弹性、选择性、包容性和开放性,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协调并存的格局得到了真正的体现和落实。这对于广大基层学校来说,在获得更为充分自由的课程自主权的同时,如何根据新课程精神要义、结合学校发展实际特别是学校的育人目标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也成了必须思考的新课题和必须承担的新使命。在课程个性化探索中,我们着重完善学校课程体系的多样化架构、创新课程管理制度,并在综合实践活动、校本选修课程健身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实践创新,初步形成了课程品牌,成为促进学生个性化、高水平差异发展的孵化器和助推器。
一、学校课程体系的多样化架构
目前,尽管许多高中学校还受资源、师资、场地、社会支持系统等方面的制约,不能达到高中新课程所设计的理想状态,但应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原则与灵活、整体与局部、一般与特殊等关系,积极稳妥地强化课程设置、优化课程结构、提高课程实效。过去几年,课题组充分整合各种资源,创新构建多样化、多层次并能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高中新课程学校课程体系。
(一)规范架设“三位一体”课程体系
学校本着为学生全面发展着想,遵循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全面规范地开设八大领域、十七门学科的课程,构建了国家、地方、校本“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新增旨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立研究性学习教研组,明确责任,落实任务,分解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责任,制订综合实践活动考核评价办法等;新增旨在培养学生科技制作和实践能力的通用技术课程,成立技术教研组、培训通用技术教师、制订通用技术教师职责和考核办法、装备通用技术评价专用教室等;新增体现地方特色的省、市地方课程,成立地方(校本)课程备课组。重视体育艺术教学,规范体育艺术课程开设,培养学生体能素质和艺术素质。“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全面开设选修IB课程
根据浙江省第一阶段新课程实验有关文件精神,学生高中毕业至少要完成四大学习领域选修IB课程中6个模块的学习任务,并获得相对应的12个学分。根据新课程高考方案的规定,参加新课程高考的第一类大学的文理考生,必须参加自选综合试卷中四大学习领域9门学科中18个模块所对应的18道题目中的6道题目。对于学校学生来说,他们中的绝大部分都会参加第一类大学测试,因而无论是落实新课程的理念,还是提高学生在高考中的竞争力,选修IB课程的教学质量就显得十分重要。而选修课程的开设和教学班的管理却是学校管理中的一大难题,涉及教育、教学、后勤、信息等多方面的工作。为此,学校高度重视IB课程选修和走班制的实施,提前召开高二年级选修IB课程动员和辅导大会,使广大教师、学生和家长明确IB课程开设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学校根据省教育厅有关学生选课的文件精神和新课程高考方案,在尊重学生个性特长和兴趣爱好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师资条件和硬件设备,确定了“积极规范、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结合学校实际”的选修IB课程开设原则。同时,学校集思广益,通过分析论证“限定选修”与“自由选修”两种选课方式的优缺点以及“高二下开设”与“高三上开设”两种开设时间的优缺点,最后确定了选课方式和选修课程开设时间。选修方式:在自由选修基础上,进行适当的限定调节。开设时间:高二下为主,高三上为辅,每个学生在高二下选修4个模块,在高三上选修2个模块。此外,学校还编制了整个选修课程工作流程图,该流程依次为成立学校选课指导委员会、编制《学生选课指导手册》、制订选课指导教师职责、制订教学班教师和学生职责、召开选课指导教师辅导会议、召开选课动员及辅导会议、进行教师指导下学生选课、汇总学生选课单、根据学生选课志愿和学校实际组建教学班。上述开设原则、选修方式、开设时间以及工作流程的确定构建了学校选修IB课程的基本实施框架。
为了使学校的选修IB课程得到切实有效的实施,我们强化了有关选修课程管理制度建设。制订了一系列与课程管理相配套的制度。共制订了《镇海中学选修课程实施方案》、《镇海中学学生选课指导手册》、《镇海中学选课指导委员会成员及职责》、《镇海中学选课指导小组成员及职责》、《镇海中学教学班教师职责》、《镇海中学教学班学生守则》6个文件,这些制度性文件为学校选修课程顺利开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为促进选修课程有效开展,确保选修IB课程教学质量。我们还建立了教学班常态化管理机制,加强对教学班的日常管理,使走班过程有条不紊,安全高效。针对选修IB课程相对必修课程和选修IA课程很难用统一考试成绩来评价教学质量的特殊性,学校科学制订了选修IB课程教学工作量考核细则和注重过程性评价的教学质量评价细则。
(三)构建校本选修课程体系
除高质量做好选修IB课程工作外,我们还在选修Ⅱ中的校本课程部分也实行了自由选修,充分整合课程资源和育人目标,大力构建校本选修课程体系,实施走班教学,大力建设校本选修课程体系,凸显办学特色。我们结合自身的资源条件、价值取向开发了若干门科学规范、质量较高的校本课程,学生在这些课程范畴内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由选修,满足自身课程需求,获得相应学分,促进个性化成长。我们认为,校本选修课程是高中新课程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共同基础上的差异发展的重要载体。从更为深远的角度看,通过校本课程建设,学校还将进一步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汇聚教师智慧、发挥教师专长、凸现教师个性,使校本课程开发成为学校教研组建设、备课组建设和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和重要途径。
【案例6-1】镇海中学已开发校本选修课程名单
综合素质类(共41门):
《知我镇海爱我镇中》、《高中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指导》、《高中生自我管理》、《礼仪与文化》、《中学生领导力开发》、《读书、新闻与写作》、《无线电测向》、《西方绘画艺术的表现魅力》、《篮球基础》、《篮球提高》、《乒乓球提高》、《羽毛球提高》、《葫芦丝演奏入门》、《吉他弹唱入门与提高》、《涂鸦+设计》、《中国书法文化》、《陈氏太极拳入门》、《航模制作》、《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Know yourself,Love yourself、《生活中的化学》、《时政与生活》、《影视音乐风》、《自主招生面试技巧》、《新闻故事与高中生活》、《青少年电子技术基础》、《软式排球基础》、《竹笛演奏》、《素描技法》、《校园植物的分类与养护》、《高中生生涯规划》、《演讲与口才》、《人生地理》、Happy Minds、《食品营养与食品安全》、《龙鼓镇海》、《音乐戏剧影视表演》、《水彩画与漫画》、《西方哲学家故事》、《时政述评》、《影视同期声》
学科拓展类(共13门,不含学科竞赛辅导):
《物理创新教育》、《力学习题中实验装置的制作》、《趣味体验物理》、《高中物理拓展与思维训练》、《高中化学创新拓展与训练》、《化学与科技前沿》、《化学拓展》、《数学拓展(理)》、《数学拓展(文)》、《英语高级阅读》、《英语报刊阅读》、《英文翻译与写作》、《原声英语听力》
(四)尊重必修领域的选择权
在信息技术、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的必修学分中,都存在多个模块中选择某一模块作为学习内容的情况,学校尽可能创造条件,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逐步做到让学生自由选择,从而达到激发兴趣、培养特长的目的。
二、课程管理制度的整体性重构
我们深刻认识到,这次新的课程改革某种意义上讲是新旧教育的转型,在转型过程中更加需要运用管理制度来规范和约束师生的行为,根据实际需要来进行管理制度的创新,为规范、深化实施新课程提供制度上保障。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面对新的教学理念、课程体系、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组织方式,我们感受到原有管理制度与新课程产生矛盾,远不能适应新课程实施。为了确实有效地实施新课程,必须深化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创新。
(-)深化课程管理制度建设和创新
1.科学合理地安排课时,提高课时整体功能
针对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课时紧、学生负担重等突出的问题,我们克服原有课程课时安排定势的影响,根据新课程的课程结构和模块内容,在遵循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的基础上,提出了按照学科模块数比例来科学合理地安排不同学科、不同学段的周课时。这样既控制了总课时,使学生具有一定数量的自主学习时间,同时也解决了原有课时安排不适合新课程的矛盾,平衡了不同学科的课时数。学校新课程总课时相对其他同类学校要少,在高三年级比老课程减少4节/周。科学合理地课时安排,减轻了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备课质量,增强了整体学科教学功能。
2.加强新增学科管理制度建设,促进新增学科顺利实施
针对研究性学习开设过程存在师资不够困难,我们根据这些学科的特点、目标和要求,引进“项目管理”方法,优化和整合人力资源,成立学校研究性学习教研组,明确了该教研组性质(在教务处的领导下,出各学科中有一定研究经验与潜力的教师组成的一个以业务研究为主的组织),该组织突出了跨学科、综合性和研究型的特点八人员设置(专职教师2名,半专职教师和指导教师若干名)、教研组的职责、教研组人员的职责、教研组人员的考核和待遇等。
要求专职教师承担通识培训教学和课题研究方法辅导以及少数开放性研究性课题的辅导,半专职教师承担跨学科研究性课题的辅导教学,其他指导教师承担有关学生课题的辅导教学。通过优化和整合人力资源,缓解了研究性学习课时多而专职教师不够的矛盾。
考虑到省地方课程内容的广泛性以及修习地方课程班级的增加,学校地方课程任课教师(由专职和兼职两种)相应增加,为了规范这门课程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效率,成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备课组。学校确定这门课程的教学课时,由备课组长具体规划落实课程的开设。这样做既调动了教师实施地方课程的主动心和积极性,同时增强了教师上课的针对性(由相关专业的教师担任相对应内容的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和热情。
3.强化选修课程管理制度建设,有效实施选修课程
一个先进的教育理念要得到贯彻实施,必须以相配套的规范化的管理制度作为保障。为了使学校的选修课程得到切实有效的实施,必须强化有关选修课程管理制度建设。我们根据新课程要求和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在学习考察的基础上,移植实验省兄弟学校成功的经验,结合学校的具体实际,制订了一系列与选修课程管理相配套的制度。共制定了《镇海中学选修IB课程实施方案》、《镇海中学2006级学生选课指导手册》、《镇海中学选课指导委员会成员及职责》、《镇海中学选课指导小组成员及职责》、《镇海中学教学班教师职责》、《镇海中学教学班学生守则》、《校本选修课程开发方案》、《学科竞赛选修课程管理细则》8个文件,这些制度性文件为学校选修课程顺利开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镇海中学选修工B课程实施方案》从整体上全面系统地勾画出学校选修IB课程结构及实施要求。确定学校选课指导原则,成立学校选课领导小组,建立选课和课程管理机制,规范学生选课操作过程,提出了选修IB课程的开设和管理方法,制订了选修IB课程的考核和评估细则。
《学生选课指导手册》则从学生层面上系统介绍了学校选修课程开设情况。阐述了选课的目的意义,系统介绍了镇海中学选修IB课程结构,制订了各学科选课指导意见,提出了学生毕业后不同方向发展选课基本要求,提供了镇海中学学生选课清单,提出了镇海中学选课操作规程和方法。
《选课指导委员会成员及职责》确立了选课领导机构,明确选课领导机构的职责。制订《选课指导委员会成员及职责》目的是为了切实加强对新课程学校选课工作的领导力度,建立合理。有序、高效的选课机制,全面深入贯彻实施新课程,促进学生在共同基础上的个性发展。
《选课指导小组成员及职责》的目的为了切实加强学校新课程选课指导力度,确保学校选课工作的有效开展,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课程,全面深入贯彻实施新课程。《镇海中学教学班教师职责》的目的是为了顺利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切实有效地抓好教学班学生的管理工作,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镇海中学教学班学生守则》从教学、卫生、纪律、安全等角度对教学班学生提出要求,强调学生的自主管理、整体意识和协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