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29400000035

第35章 戏剧的“繁”与“简”

有一天,忽然在网上听到老家一位八十老者演唱的浙江“浦江乱弹”中的一段“二凡”唱腔,质朴无华,原汁原味,与我儿时听过的一模一样,惊喜之情,无以言表。这些年来,听惯了专业剧团的专业作曲整理的旋律优美、配器丰富的婺剧音乐,渐渐地把那些略显单调却又无比亲切的老腔老调淡忘了。时隔多年,蓦然寻到了戏剧音乐之“根”,才发现原来“简”不逊于“繁”,甚至可以胜于“繁”!

“繁”与“简”,是美学上的一对互相对立又互相关联的概念。只要运用得当,就能做到各得其宜,各尽其妙。“简”的好处,是简约,是简洁,是凝练,是厚重;“繁”的好处,描摹物态,穷形尽相,刻画心理,细致入微。但凡文艺大家,“有时用简:惜墨如金,力求数字乃至一字传神;有时使繁:用墨如泼,汩汩滔滔,虽十、百、千字亦在所不惜。”

“千树万树梨花开”,是繁;“一枝红杏出墙来”,是简。“万树梨花”与“一枝红杏”谁高谁低?这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千古绝唱,各臻其妙。群山万壑,是繁;孤峰一片,是简。这是中国山水画的两种不同风格,各有所长。所以,从审美上来说,我们不必将“繁”、“简”两种风格强行轩轾,分出高下。

如果从“繁”与“简”的角度,来审视我们质朴原真的戏剧艺术,近年来呈现出一种由“简”到“繁”的趋势。如果能把握一定的度,把“繁”的好处发挥得淋漓尽致,也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但是,片面以为越繁越好,走向极端,从量变引起质变,很可能消解戏剧质朴原真的本色,这恐怕不是杞人忧天。现从音乐、舞美、龙套等方面,来谈谈一孔之见。

关键词:音乐

音乐是戏剧的本源。唱念做打,唱为“四功”之首,唱的分量无论怎样强调,都不为过;音乐也是一种地方戏剧区别于另一种地方戏剧的标志。如果撇开音乐,中国几百种地方戏的舞台表演大同小异,似曾相识;如果没有舞台表演,地方戏仍然可以以坐唱班的形式生存和延续下去。由此可见,戏剧音乐先于表演,也重于表演。

音乐是戏剧的灵魂,是戏剧的根本,是戏剧的生命。在浙江“浦江乱弹”的曲调中,“三五七”婉转优美,“二凡”高亢激昂。据说,“二凡”源于西北高亢粗犷的秦腔,在婉约柔美的江南,本是有些格格不入的,而偏偏居于江南一隅的浙江浦江,民风粗犷,算是异类,就这样高山流水遇到了知音,溶到了当地人的血脉当中。

说来惭愧,作为一个老戏迷,如果没有字幕,我连一句“二凡”唱腔都听不懂,但这并不妨碍对它的迷恋。三十年前,当我开始听“二凡”唱腔的时候,耳朵里灌满“哦—哦—哦—”的拖音,越唱越高,越拖越长,一时热血沸腾,不能自已。那些文化水平并不高的农民演员,有时候忘记唱词,只剩下“哦—哦—哦—”的拖腔了。我曾经听长辈笑言,大凡唱“二凡”唱腔,那是一笔糊涂账,演员糊涂,观众也糊涂,因为并不深究唱的是什么词,表的是什么意,纯粹是表达一种高亢激昂的情绪,这就是原始戏剧音乐的魅力。

二十年前,我曾热心地将婺剧音乐推荐给一位杭州的同学,因为她的母亲是浙江省艺术学校的教师。谁知她归还磁带的时候,给我泼了一盆寒彻心头的冷水:“婺剧的旋律太单调!”

单调?不错,与西洋繁复的钢琴曲相比,婺剧的旋律确实单调!其实,所谓的单调,就是原始质朴,就是原汁原味,就是“简”。“繁”是一种美,“简”也是一种美,只要恰到好处,我觉得并没有高下之分。

“浦江乱弹”作为浙江乱弹的一朵奇葩,二零零六年已经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传承“浦江乱弹”的班社,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落户浙江衢州,成为衢州市婺剧团的前身。七十年代重组的浙江浦江婺剧团,已经在本世纪初成为历史。外地的婺剧团,包括处于顶尖水平的专业婺剧团,虽然还在唱“浦江乱弹”,但几十年来经过专业作曲的整理,慢慢地优美起来了,渐渐地失去质朴原真的风貌。好在民间还有一百多个坐唱班,散落在浦江各地,默默地承担着传承“浦江乱弹”的历史使命。

不仅是“浦江乱弹”,还有婺剧的其他五种声腔,在受过专业声乐训练的专业作曲的眼中,或许音乐太原始了,旋律太简单了,需要运用现代声乐知识加以丰富和提高。经过整理的婺剧音乐,旋律优美了,配器丰富了,后台的乐队从五人(“浦江乱弹”的后台包括:正吹、副吹、鼓板、三件、小锣)增加到了十几人。乐队扩大了,乐器增多了,相互之间协调的难度也大了,配合的乐器,对主奏的乐器,是起到烘托辅助的作用,还是起到消解干扰的作用?也很难说,并不是配器越多越好。

同样是经过整理以后的婺剧音乐,其韵味跟作曲的艺术见解大有关系,譬如传统派的陈金声、楼敦传、范志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所以《前后金冠》、《三请梨花》、《姐妹易嫁》、《百寿图》、《白蛇传》、《拷打·提牢》、《江南第一家》、《画龙点睛》、《穆桂英挂帅》等剧目的音乐,旋律优美,同时不失婺剧的传统韵味,颇受观众好评。随着传统派的相继过世,现代派粉墨登场,大胆创新,结果如何?大家有目共睹,音乐是优美了,但婺剧特有的韵味寡淡了。二零零九年,笔者有幸在现场看了两场婺剧:第一场是在杭州的浙江音乐厅,浙江省缙云县婺剧促进会新排廉政历史婺剧《却金馆》,主办方分外重视,专门聘请专业剧团的专业人士作曲,邀请专业剧团的庞大乐队演奏,而大多观众并不认可;第二场是在浙江省金华市人民大会堂,排演重新加工提炼的《二度梅》,因为专业作曲对音乐加以“丰富”,演出视频传到网络上以后,引来嘘声一片。相信一般的婺剧观众,喜欢优美的旋律、丰富的配器,更喜欢传统的韵味,如果两者能够完美地结合,那当然是上选,如果两者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相信宁可选择后者。

其实,好的东西,往往是“简”的。音乐是这样,饮食何尝不是如此。作为浙江浦江第一美食的“米筛爬”,原料只有面粉、蚕豆和咸菜,调料只有猪油和食盐,却是我今生的最爱。鲁迅先生曾经吃了著名作家曹聚仁的夫人做的“米筛爬”,赞不绝口。据说,“醉虾”的调料有三十多种,味道不错,可怎么能跟清汤寡水的“米筛爬”相比呢?由此可以体悟大巧若拙、大音稀声的道理。

关键词:舞美

传统戏剧作为一种虚拟艺术,跟传统书画一样,是写意的;而西方的话剧,是写实的。越是简而精的布景设计,越可能给演员留下更大的表演空间,写意、虚化的布景,能使观众产生更多联想。

一桌两椅,那是舞台上的主要道具,需要充分发挥台下观众的想象力,与台上演员一起营造虚拟的情境。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荀慧生先生说过:“台上总是没有什么布景、实物的,戏剧演员的表演,不仅要表演自己的动作和思想,有时还要将人物所处的环境,通过动作介绍出来。”程咬金站在桌子上,就是站在山岭上,看薛丁山和樊梨花在两军阵前交锋(《三请梨花》);赵匡胤站在桌子上,就是站在城墙上,与呼延赞一对一答(《龙虎斗》)。椅子放在桌子后,可以是包公审案的公堂(《秦香莲》),可以是杨六郎的营帐(《辕门斩子》),可以是秦二世的金殿(《宇宙锋》);椅子放在桌子前,可以是宰相王允的厅堂(《回龙阁》),可以是书生冯玉林的书房(《碧玉簪》),也可以是书生王云龙暂时栖身的寺庙(《还金镯》)。

一桌两椅的道具,是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那时制作不出现在这么多逼真的道具,即使能够制作,也没有运输工具,因为没有汽车,没有拖拉机,也没有手推车,全靠人的一副肩膀,根本挑不动。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如今的舞台越来越精美、越来越写实、越来越繁复,越来越多地使用各种各样逼真的道具。戏一演完,全部塞进汽车,日行百里甚至千里,轻松自如。

毕竟时代在发展,我并不主张回到一桌两椅的时代,利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适当的舞美可以给演员的表演锦上添花。问题是舞美是不是越写实越好?越繁杂越好?我看未必,也要讲究一个度,不要走向极端。戏剧毕竟是虚拟艺术,与话剧、电视剧的写实不同,未必要一味追求写实逼真的大场面、大制作,而漠视观众丰富的想象力。如今戏剧界有一种值得忧虑的倾向,演员的艺术水准在普遍下降,剧团的技术手段却日益先进,大搞舞美,呼风唤雨,以图一俊遮百丑,结果是欲盖弥彰。况且,这里还有一个投入产生的问题,大场面、大制作需要大投入,在戏剧普遍不景气的今天,大投入能否有大回报?答案可能是否定的。实际上,热衷于搞大场面、大制作的形象工程,往往不是走市场化道路的民营剧团,而是依靠政府财政拨款的专业剧团,不受市场规律的约束。

关键词:龙套

在我的印象中,以前一般剧团的龙套是四个,有的甚至是两个,却代表着千军万马。而今,很多剧团已经用八个龙套了,似乎排场更大、气势更足了。

从四个到八个,对于所代表的千军万马来说,都是一个零头,只是五十步与一百步,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从四个到八个,用人成本却增加了一倍,估计民营剧团每年要多增加十万元的支出,专业剧团要多增加二十万的支出。

现在,有的所谓精品戏喜欢制造大场面,台上动辄就是十几个人,甚至二十几个人,塞得满满当当,摩肩接踵,连走台都困难,甚至还挡住了主角。而《雪里梅》只有一个演员,《僧尼会》只有两个演员,《断桥》只有三个演员,《牡丹对课》只有四个演员,谁能说它们不是精品?而其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未必比一二十个演员一齐上场的剧目差。演员还是要以质取胜,提高“四功五法”,未必要以量取胜,弄得人满为患。

繁有繁的妙处,简有简的优点,过犹不及,但愿能够找到那个最合适的度。不过,在戏剧舞台过了繁复的今天,还是多讲一点简为好,正如著名京剧导演阿甲所概括的,传统戏剧的表演手法“以虚拟实,以简代繁,以神传真,以少胜多”。

同类推荐
  • 郭沫若散文

    郭沫若散文

    中华散文,源远流长。数千年的散文创作,或抒情、或言志、或状景、或怀人……莫不反映出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们的思想情感。中华散文的这些优良传统在二十世纪以降的新文学那里,不仅得到了全面传承,且不断有所创新、有所发展。为了展示二十世以来中华散文的创作业绩,我们在新世纪之初即编辑出版过”中华散文珍藏本“凡三十种。自二00五年始,我们在此基础上先后选出二十六种,作为“中华散文插图珍藏版”第一辑、第二辑出版。此次又选出十种,作为第三辑出版。
  • 柳宗元文集3

    柳宗元文集3

    本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部分吸纳尚永亮《柳宗元诗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中的篇目,共精选柳宗元文学性较强的诗文110馀篇,按照题材和体裁分类,诗分为感怀抒愤、山水纪行、酬答赠别、咏物怀古、思乡怀归及其他内容六个部类,文则选取骚文小赋、寓言小品、论说杂文、人物传记、题序哀祭、山水游记、与答书信七个部类,每类大致以时间先后的顺序编排,予以注评。
  • 丁玲精选集

    丁玲精选集

    20世纪是一个不寻常的世纪。20世纪的社会生活风云激荡,沧桑巨变,20世纪的华文文学也波澜壮阔,气象万千。上承19世纪,下启21世纪的20世纪华文文学,在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连接和与时代情绪的遥相呼应中,积极地开拓进取和不断地自我革新,以其大起大伏、大开大阖的自身演进,书写了中华民族五千年华彩乐章中光辉灿烂的一页。这是一个古老民族焕发出青春活力的精神写照,更是一笔浓墨重彩、彪炳史册的文化财富。20世纪的华文文学必将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的重要构成为后世所传承,20世纪的那些杰出的华文文学作品必将作为经典为后人所记取。
  • 黑蝙蝠行动

    黑蝙蝠行动

    一六四四年三月十八日,李自成攻陷北京城,崇祯帝自缢。起义军打开国库,库内仅存少许银两。十多万大军断了粮草,如待哺婴孩嗷嗷直叫。李自成下诏,追赃助饷。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热门推荐
  • 我自倾心君且随意

    我自倾心君且随意

    “悔吗?”“无悔。”自古情郎美人,命运多舛,自是他们无悔此生。自此,天下太平。
  • 我没勾引你

    我没勾引你

    “哎,你干嘛去?”“我找老公去啊。“我不就是你老公吗,你都勾引我了,老婆,快过来陪我玩”某男坏坏的笑着说。“我没勾引你!没有!”找老公的那位无语问苍天,老天我到底做错了什么,你要这么对我,呜呜。(本文纯属娱乐,没有啥营养,只为搏君一笑)
  • 医武至尊

    医武至尊

    给王子戴了绿帽,狂傲特战军医逃回都市,金麟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化成龙。
  • 仙问太初

    仙问太初

    卓川在地球身死,却在一个修行文明的世界复活。百帝弑仙的历史,远古女娲族留下神卷预言……一朝闻道,红尘绚烂!当万族并起,天骄纷纷出世,那一则天域传说也再度牵动世人的心!
  • 万殊劫

    万殊劫

    本是巨商富贾之子,享尽荣华富贵,却突遭幕后黑手陷害。复仇之路,牵出身世谜团,管你何人,犯我者,虽远必诛!
  • 润沐泽

    润沐泽

    《世是缘》中的女主角之一——濛豆飘。她的现代生活不是一帆风顺,命运坎坷的她将将经历的必定此生难忘。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林少的乖乖小妻:宝贝,别想逃

    林少的乖乖小妻:宝贝,别想逃

    “说好的最后一次,呜呜。”“宝贝,马上就好了,马上。”“不要了,不要了。”“再来一次,好不好宝贝。”于是又被人拖起来折磨。
  • 寒冰剑主

    寒冰剑主

    乐正寒出生皇室,却遭人冷落。仙灵被斩,被扔入尘埃之中不服命运,历经坎坷,终成一代剑主成就一段叱诧星河,威震宇宙的不朽传奇
  • 我的世界与生化

    我的世界与生化

    一群青年出游,遇到生化武器攻击,逃生有死有伤遇到神兽传播异能能力,世界变了生化时代青年们父母都死了,决心复仇在??基地魔鬼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