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29400000015

第15章 哪个“李慧娘”最动观众心?(2)

金华市婺剧团的《红梅阁》版本在前面加了一场“祝寿”(十九分钟,全剧一百三十五分钟),一没有出处,二没有意义,应该是注水。贾似道的性格侧面,主要有三个:第一,残忍,表现在杀死李慧娘;第二,荒淫,表现在饮美酒、看歌舞、斗蟋蟀;第三,霸道,只许自己游湖,不许人家游湖。京剧《李慧娘》的剧本中,已经充分体现了这三个不同的侧面。而金华市婺剧团的《红梅阁》剧本,增加的第一场“祝寿”,表现歌姬们的痛苦和贾似道的荒淫,主要是饮美酒、看歌舞、斗蟋蟀,其中饮美酒、看歌舞两个情节,“游湖”一场本来就有,只是斗蟋蟀这个情节,还有点新意,历史上确有其事,很少有堂堂宰相这样胡闹的。因此,金华市婺剧团的《红梅阁》剧本完全可以把第一场“庆寿”删掉,将比较有新意的斗蟋蟀这个情节移到“游湖”一场。

其实,京剧《李慧娘》出自胡芝风之手,是难得的艺术精品。婺剧的编剧只要将个别京剧押韵婺剧不押韵的地方改一改就行了,或许有些地方京剧唱起来顺口婺剧唱起来不顺口,也可以对字数进行适当的增删,其他的尽量尊重原著。当然,如果婺剧的编剧有更高的艺术造诣,那就另当别论了。

关键词:语言

李笠翁认为,戏曲“话则本之街谈巷议,事则取其明言直说”“以其深而出之以浅”“能于浅处见才,方是文章高手”,说白了就是词浅意深,深入浅出。昆曲的语言以典雅著称,《李慧娘》也不例外,显然不符合婺剧的语言风格。京剧《李慧娘》的戏词深入浅出,确是文章高手的大手笔。

婺剧《红梅阁》的戏词,基本上继承了京剧《李慧娘》,没有像越剧那样完全推倒,重起炉灶,这是值得肯定的。同时,也留下了一些值得探讨的遗憾之处:首先,婺剧把京剧的情感戏进行了大幅压缩,精彩之处不再精彩。譬如“夜访”一场,京剧浓墨重彩,长达三十分钟,占全剧(九十一分钟)的百分之三十八,而婺剧将它进行了大幅压缩。譬如李慧娘回忆游湖的情景,京剧有十四句戏词:“那一日游西湖隔亭相望,见相公铁骨赤胆气宇轩昂。慧娘我犹如黑夜见星光,我情不自禁赞你一声,美哉呀少年郎。非是慧娘太轻狂,敬佩你怒斥权奸把正义伸张。我心似明月何需藏,谁知大祸从天降。贾似道他将我百般拷打,喂呀,裴相公呀,到如今依然是遍体鳞伤。连累了裴相公身陷罗网,都怪我一时间出言欠思量。”婺剧的这段戏词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一:“那一日游西湖隔舟相望,无意中赞你一声,美哉少年。回府来,不由分说,他把我百般拷打,到如今依然是遍体鳞伤。”将李慧娘敬慕裴舜卿高洁人品的戏词全部删去了,显得单薄而苍白。

其次,金华市婺剧团《红梅阁》第一场“庆寿”的戏词,有欠通顺之处。贾似道一出场就唱:“半壁山河人风流,西湖歌舞总不休。历代宰相俱治国,终身福寿名千秋。”第一句讲国家,第二句讲临安,第三句应该讲贾府,第四句应该讲贾似道自己。实际上,第三句“历代宰相俱治国”是空话一句,像“历代老师俱教书”一样,没有任何意义,恐怕是凑数。假如这样改一下,或许会好一点:“半壁江山缺金瓯,西湖歌舞总不休。集芳园里尽春色,醇酒妇人乐无忧。”再如游湖一场,金华市婺剧团的版本,贾似道唱:“万人之上一人下,世间富贵宰相家。天上人间西湖景,老夫独享乐无涯。”这段跟第一场贾似道的戏词有些重复,兰溪市婺剧团的版本就没有。

再次,个别字词还欠斟酌。譬如“手持宝扇响丁当”,扇子也丁当响吗?京剧是“宝扇扇锁丁当响”,原来是锁的声音;“脱口道出难言明”,京剧“明”是“隐”,难言之隐,更通顺一些。金华市婺剧团版本的“虽无珠唇(兰溪市婺剧团‘珠帘’)三千客,却有金钗十二行”,无论是“珠唇”还是“珠帘”,都错,正确的应该是“珠履”,就是点缀着珠子的鞋子。“三千客”的典故,讲的是春秋时代的春申君养了三千门客,其中上等门客穿“珠履”,说明待遇优厚。《红梅记》中,原文是“门无珠履三千客,座有金钗十二行”。

金华市婺剧团和兰溪市婺剧团的戏词,除了第一场以外,其余的基本相同,互有参差,在此不一一列举了。

关键词:表演

京剧《李慧娘》无论在戏词方面,还是在唱功和做功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婺剧《红梅阁》从京剧《李慧娘》移植而来,虽然在结构和戏词方面有所欠缺,但在唱功和做功方面,却有自己的特色,值得一提的是兰溪市婺剧团陈咪咪的唱功和金华市婺剧团范红霞的做功。

婺剧的唱腔,比京剧高低落差更大一些,对比更强烈一些。陈咪咪天生一副金嗓子,在婺剧界里很少见。唱到舒缓处,清丽圆润,泉水丁冬,如李慧娘街头卖唱的四季歌,从春季唱到夏季,从夏季唱到秋季,从秋季唱到冬季,优美动听;唱到激烈处,高亢激昂,穿云裂帛,可以惊天地,泣鬼神。剧中唱腔时高时低,如李慧娘唱的“怨气冲天三千丈,可恨平章丧天良。乱杀无辜太残忍,屈死的冤魂恨满腔”,满腔怒火,直冲云霄;“仰面我把苍天怨,你因何人间苦视等闲”,满腹哀怨,低回委婉;“奸贼心肠豺狼样,岂能容他任猖狂,压不住心头怒火往前闯”,再一次拉高,高耸入云,唱到了极致。兰溪市婺剧团以演徽戏见长,无论是唱腔,还是念白,古典优雅,很有韵味。

范红霞唱做俱佳,唱腔浑厚朴茂,中气十足,更见特色的是做工,包括表情和动作。在演唱上面这段戏词的时候,脸上的表情随着戏词的变化而变化,一开始是怒,怒不可遏;继之以怨,哀怨动人;最后回归于恨,咬牙切齿,唱腔和表情结合得完美无瑕。再如李慧娘和裴舜卿满心欢喜,正要逃离红梅阁的时候,突然听到五更鸡叫,先是一惊,脸上的笑容即刻收敛,眼光发直,痛不欲生。又如李慧娘在明镜判官前哭诉,一脸哀怨,当明镜判官送她阴阳宝扇之后,即刻转怨为喜,满脸欢笑,手握宝扇,翩翩起舞,动作轻盈。

范红霞的做功,更体现在双手的动作上,可以分为无水袖、单水袖、双水袖三种情况。李慧娘夜访一场,没有水袖,一手持扇,一手持巾,千变万化,灵活自如。李慧娘在半闲堂索命时,一手持扇,一手水袖飞舞,上身后仰,几乎达到九十度,保持平衡,是一个高难动作。在鬼怨一场,李慧娘舞起了双水袖,包括甩、接、转等一系列动作。此外,还有鲤鱼滚草、跪步等高难动作,范红霞都做得很到位。

如果用京剧的剧本,加上陈咪咪的唱功,范红霞的做功,婺剧《红梅阁》应该可以成为一部传世的精品之作。

关键词:创新创新是延缓衰老的“青春宝”。假如没有创新,就没有昆剧、京剧、婺剧、越剧、秦腔、川剧、晋剧、淮剧、扬剧、蒲剧、河北梆子等各种地方戏的李慧娘艺术形象。

在创新过程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值得借鉴。相对于传奇《红梅记》而言,昆剧《李慧娘》是一次成功创新,将戏曲的主线单一化:裴舜卿与李慧娘的爱情。京剧《李慧娘》也是一次成功创新,将主题从纯粹的爱情提升到爱情和爱国情,将语言风格从典雅改为通俗。从京剧《李慧娘》到婺剧《红梅阁》,虽然也是一次创新,唱腔和做工凸现了婺剧的特色,但改编以后的剧本,无论是主题提炼,还是结构语言,都不如原作。

越剧《李慧娘》的创新,更让人刮目相看。为了冲击梅花奖,绍兴小百花越剧团为吴素英量身打造了全新的越剧《李慧娘》,结果如愿以偿。新编的越剧《李慧娘》,毁誉不一,誉之者把它捧到了天上:“全场可以升降的灯笼、可以旋转又能攀爬的假山、用威亚吊着飞……与以往纯粹是摆设,稍显木讷的舞美相比,此次的舞台形式别具特色,简约又不简单,现代又有动感。”毁之者把它贬得一文不值:“在空灵、诗意的外衣背后,掩盖不住的却是此戏本身的空虚。”

越剧擅长演情感戏,它移植的剧本往往会删除一些与情感无关或者关系不大的细枝末节,突出一个情字,大大加重情感戏的比重,这是它的长处。越剧《李慧娘》就删去了婺剧“遣刺”一场,“夜访”一场从两次改为一次,结尾既不像婺剧那样戛然而止,也不像京剧那样含蓄隽永,而是酣畅淋漓。李慧娘与裴舜卿离别之际,既有裴舜卿的独唱,也有李慧娘的独唱,最后是两个人的合唱,一共有四十二句唱词,长达十分钟(全剧一百零七分钟)。

传奇、昆剧、京剧、婺剧、越剧,无论是《李慧娘》,还是《红梅阁》,要想成功创新,就要突出地方戏的个性,张扬地方戏的特色。如果为获奖而创新,丢弃了地方戏的个性和特色,即使获得再多的奖项,也不会得到观众的认可。

同类推荐
  • 杨万里集

    杨万里集

    《中国家庭基本藏书(名家选集卷):杨万里集(修订版)》结构包括原文、译文及注释,注释详实,通俗易懂,让读者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古代文学的渊源。《中国家庭基本藏书(名家选集卷):杨万里集(修订版)》是以《四部丛刊》影印宋钞本为底本,参校王琦珍整理的《杨万里文集》。除作参校《全宋诗》,择善而丛。作品大致按年代先后为序,限于《中国家庭基本藏书(名家选集卷):杨万里集(修订版)》体例篇幅等方面的要求,作者选注了杨万里有代表性的诗作百余篇,全部词作八篇、以及文十余篇,以馈读者
  • 生态文学与文化

    生态文学与文化

    “生态文学”的关键是“生态”。这个限定词的主要含义并不仅仅是指描写生态或描写自然,不是这么简单;而是指这类文学是“生态的”——具备生态思想和生态视角的。在对数千年生态思想和数十年生态文学进行全面考察之后,可以得出这样一种判断:生态思想的核心是生态系统观、整体观和联系观,生态思想以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和整体利益为出发点和终极标准,而不是以人类或任何一个物种、任何一个局部的利益为价值判断的最高标准。
  • 跨越喜马拉雅障碍

    跨越喜马拉雅障碍

    本书系论文集。它是我国从事印度——南亚研究学者多年的学术成果。本书从中国的视角对印度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社会、外交等做了多角度的探索研究。
  • 抒情时代

    抒情时代

    灯红酒缘、光怪陆离,这个时代是如此陌生,周洁茹将光代的生活刻画得纤毫毕现,将一些现象展现得如些直接,直接到令你吃惊。这不是我们认识的那个世界吗?当然是!这就是当今的这个抒情时代!
  • 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

    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

    《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本书由作者过去五年发表的各类文章精选而成。在书中,作者选择暂时回避各种大而化之的议论,退而反思自己的写作与成长历程,观察被时代绑架的一代年轻人他们的童年早早消逝,青春期过早觉醒,他们过早地发现了成人世界的虚伪,更过早地被抛入一个充满竞争与争斗的世界试着描摹群像,剖析标本。同时,在十七年的写作之后,重寻写作的意义,思考作家与时代的关系,袒露内心的文学地图。
热门推荐
  • 冬殇紫兰:梦幻之城

    冬殇紫兰:梦幻之城

    无意之间,她们来到了这个地方:梦幻之城。眼前的一切都是那样的陌生,却又关乎到她们未来的命运,面对这些,她们改如何选择?
  • 沐沐含情之暖冬

    沐沐含情之暖冬

    父亲早年的一段风流史,便有了和家人貌合神离的易奥。特殊的身份和童年的经历,让他早年老成,喜怒不形于色,他和同父异母的大哥矛盾重重,互相防备,并莫名卷入一场凶杀案。他冷漠、隐忍,曾经二十几年里,都在大哥和名义上的母亲的刁难里步步退让,默默承受,直到,他遇见江小左……
  • 西域要冲:阳关

    西域要冲:阳关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光无故人”王维笔下幽怨凄凉的别绪,千百年来牵动着多少游子的心弦,也使人们对千古盛传的阳关心驰神往……
  • 超星之神

    超星之神

    一代星神,为了保卫与守护自己最重要的人战斗与献身。
  • 重回年少时光

    重回年少时光

    一觉回到初中,赵年年的第一个反应是嚎啕大哭,不用承担三十一岁还没有嫁出去的烦恼,不用考虑买不起房的压力,不用每日为了生计来回奔波的生活,真的是太好了!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古人诚不欺我,这一世,她要做学霸!撩男神!成为人生赢家!--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注孤生之鬼主不恋世

    注孤生之鬼主不恋世

    千万年之前,他散她鬼主之灵,打她入天之崖,成为神皇。万年之后一女娃刺他入心,夺他神力,登顶鬼神影至尊,是为鬼主。今时两女揭秘千年,何种修仙爱恨,为人唏嘘,请看原文。小剧场来了:“呜呜,我以为你以后都不要我了?我什么都不会只能拖累你”某女哭到,“小丫头,你劝她为主我渡你成仙”长胡子老头诱拐到,“你能渡我成仙?”某女含着泪光忽闪忽闪。旁边一女掐诀甩走白胡子老头,轻拭其泪的轻轻一笑:“仙有何好?还是做鬼主吧?”旁人愕然。她散她神力,打她入人间,一华服之男闪身上前,却晚来一步,喝到:“你与她交命的情分就是登上主位,弃她如此吗?”女子轻轻一笑,像极了那人,道“她送我主位奉我为君,你就是如此对鬼主吗?”
  • 商女长吟

    商女长吟

    盛丰二十七年四月,扬州沉香阁静静绽放。盛丰二十八年五月,扬州金寿楼大肆开张,短短几年,棠樾商行逐渐壮大,旗下的商铺如雨后春笋迅速壮大。各界人士纷纷寻找幕后主人时,世人纷纷议论时。幕后人在院子里,茶香袅袅,一双素手翻过,惊起世上多少风雨;一声令下,几缕清风拂过,又使尘世平添多少忧愁。凡来尘往,掩不住她绝世才华,且看她素手一翻,如何权倾天下,富可敌国。
  • 中国电视剧历史教程

    中国电视剧历史教程

    作为当今中国大众审美文化的一种重要艺术的电视剧,因其覆盖面之广、影响力之大,在整个民族的精神文明建设中起到别的文艺样式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本书尝试以马克思主义的美学的历史的观点,对中国电视剧半个世纪以来的发展历史及其标志性作品作出独到的分析,注重探索电视剧艺术发展与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其他文艺发展的关系,注重阐明电视剧艺术发展自身的独特规律,观点鲜明,材料翔实,史识兼备,是研究中国电视剧发展历史和高等学校开设相关课程的合适读本。
  • 九霄舞

    九霄舞

    今生若相伴,随君九霄舞不喜欢惨文,所以本书给你所带来的,是无限的畅快!
  • 重装机兵之废土世界

    重装机兵之废土世界

    看看这片被遗弃的废土,在这被战火摧毁的世界之中,去过多少地方,见过多少人,经历过多少事,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