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特色是特色学校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它也有别于旅游文化特色、军事文化特色、商贸文化特色等,拥有自己的特色文化,因此,很有必要对此进行研究与探索。
第一节 学校文化特色的意义与目标
一、学校文化特色建设的意义
学校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是学校发展进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具有无形的教育功能,对师生的思想品质、道德情操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有一个很好的比喻,学校文化就好比是一条河道,具有很强的规范性,它引导着师生员工的“行为之水”流向蔚蓝色的大海。学校文化特色建设,是学校一项长期的、深层次的、高品位的建设工作。要建设一流品牌学校就需要发展学校文化特色,学校发展必然与学校文化特色建设紧密相连。学校文化特色建设的出发点是以育人为本,以培养具有中华民族灵魂和世界眼光的现代人为总目标的。因此,学校文化特色建设不是可有可无的事,不是自生自灭的事,不是顺其自然的事,更不是朝三暮四的事,而是需要几任或历任校长的执著引领,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营造,并逐步形成全校的共识和全社会的认同。
学校文化以学校精神为核心,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归结成统一的价值链,使学校的使命、愿景和理念形成影响学校发展的价值观,并落实到师生认同的思维方式、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等,最终升华成为全体师生为之奋发的信仰。一所有特色的名校应有自己的学校精神,也即特色的学校文化;而特色的学校文化形成过程是一个从宣传灌输至仿效接纳的循环过程,也是师生深化目标、协调行为、体验价值、创造和谐的过程。这种生生不息的过程是学校不断发展,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如果没有学校文化的提炼、总结、整合与积淀,就很难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就不可能使学校沿着有名有品的方向发展。学校文化特色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它能使教师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心志得到改善,情操得到陶冶,视野得到拓宽,品位得到提升,那些消极、颓废的文化就能得到有效抑制。可以说,学校文化特色是特色学校品牌学校的生命所在。
学校文化特色有优劣之分,适应学校发展的文化才是优秀文化,如果一个学校无法塑造出适合学校生存的优秀文化,进而用这种文化来促进学校的管理和发展的话,那么这个学校是难以成为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品牌学校、特色学校的。事实上,所有名校都有适合自己的优秀文化;有了优秀的先进文化,才能产生优秀的学校。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校文化特色是品牌学校发展的灵魂,它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方向,发展策略,发展前途,也影响着学校人才培养的结果与特色。
二、学校文化特色的目标确立
学校文化作为文化的一个部分,它的形成和发展是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是同步的。同时学校文化必然要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不断更新、不断进化。一个学校的文化特色就是在其不断发展更新进化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地方性、连续性、发展性。它包括了学校特有的教育理念、办学宗旨、办学者对学校管理制度和办学模式及办学特色的设计,特有的教师群体和学生个体的塑造模式,并在管理制度、物质环境、教学活动设计等学校各方面活动中得以体现。例如萧山区九中的沙地文化特色,就是因学校地处萧山围垦沙地,受地域文化的影响,根据学校几十年的发展酝酿,逐步形成了学校的文化特色,以致在区内外享有较高的品牌效应。再如萧山区高桥小学自1995年建校以来,风雨十余载,在历届校长和全体高小人的共同努力下,逐步形成了高小特有的办学理念——一个爱读书有着良好读书习惯的人才是一个自由而幸福的人;高小特有的办学宗旨——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高小特色的学校书香文化,并取得了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的发展与丰收,学校已逐渐成为全体高小人惬意栖息的“伊甸园”,也成了区内外同行朋友相聚交流的“喜鹊桥”。
【案例】高桥小学书香文化特色建设历程
1.羁鸟归林——萌芽寻觅阶段
1995年建校初期,学校在先进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在“大语文”教育观的指导下,高桥小学领导与教师开始意识到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知识,开阔视野,涵养禀性的重要性,在2002年学校以《加强课外阅读提升人文素养——小学生课外阅读体系的构建与运行》的课题研究为引领,正式步入了课外书籍的海洋,广大同学带着求知的渴望,朝圣的虔诚走进读本,又带着解惑的满足,智慧的积淀走出读本,在阅读的天堂里呼吸着书香的芬芳。“文源书香伴我行”系列化读书活动蓬勃开展,摸索出了一套“三位一体”新概念阅读运作模式并推动了学科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丰收更欢庆,芬芳更氤氲”,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对学校的课题研究活动给予高度评价,萧山区妇联、区教育局、团区委领导专程到校了解活动开展情况、召开现场会,区电视台、《萧山日报》等媒体对活动进行了专题报道,社会各界好评如潮。
“最是书香能致远”,山东、宁波、江苏等地的学校也慕名来校参观学习、交流。结题报告《丰富小学生的精神世界——新概念阅读机制构建与运行》喜获萧山区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杭州市第20届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和杭州市第三届基础教育成果二等奖的优异成绩。
2.池鱼入渊——深入发展阶段
“沐浴诗林书香,笑谈陶潜南山”。在收获成功喜悦的同时,学校反思:如何在已有的基础上,将学校的课外阅读活动不断推向深入,并由此上升为学校的本土特色、品牌项目的打造呢?对前一阶段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全方位的梳理,乘着搭上新教育实验这列快车的难得机遇,2006年初学校专门成立了书香校园建设领导小组,由学校校长担任组长,分管教育教学的副校长具体负责,学校教科室具体落实,教导处、少先队、图书馆等职能部门协同配合,引领带动全校师生全面深入地推进学校“文源”特色的书香校园这一特色品牌项目的建设。使原本的课题研究得到进一步传承发展、丰富完善、提升飞跃。
3.蛟龙出海——咀华哺精阶段
学校前几年的研究,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而且找到了一条对学生施行有效德育的渗透之路,正如有人说的那样:“爱读书的孩子是不会变坏的。”为此,2008年学校设想在原来关乎学生课外阅读、书香校园建设课题研究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拓展和提炼,以师生阅读活动为主体,以诗意德育渗透为核心,以书香文化精神追求为目标,进行深入系统的再研究再实践,从而使学校的书香文化特色建设的内涵更丰富,目标更集中,特色更鲜明,实现二次腾飞的愿景。
第二节 学校文化特色的建设途径
一般来说,按照由内到外、由深层到表层的变化过程,学校文化特色的结构应该包括特色的学校精神文化、学校制度文化、学校行为文化和学校物质文化等四个方面。其中,特色的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特色的深层表现形式,是学校文化的集中体现;学校制度文化、学校行为文化和学校物质文化等特色则是学校精神文化的基础和载体,并反作用于学校精神文化。
一、学校精神文化特色建设
“不同学校可以有不同的教育风格,但生命意识却是相同的,只要保持这种生命意识,无论是什么样的学校文化,都可以变成学校自己的精神文化传统。这种文化传统一旦形成,就会以强大的影响力规范学校教育的精神气质,并最终影响每一个教师的教育行为。”可见,文化是一个学校的魂魄,魂归才能神安;而每一所学校的文化特色不同,又可以有不同的魂魄,其显性的外象也可以各不相同。
1.精心设计学校个性化标志。学校标志是学校精神的外在集中反映,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灵魂。因此,无论是校徽的制作、校训的确定、校歌的创作、校刊的编辑、校服的设计,还是校园建筑、办公室、教室的文化布置,都要精心设计,充分体现学校精神文化的特色内涵。
2.努力营造师生本土化的精神家园。学校精神文化,概括地说是指学校群体的共同理想和价值取向。在学校精神文化特色建设过程中,所有的学校人都是精神文化的主体,他们个体的认识、情感、意志、行为、能力、气质及实践活动,都能显示出其文化特征,从而构成一个个的校园“文化体”和“文化群”,成为形成学校精神的基础。对分散的“文化体”和“文化群”的意识形态进行整合和提升,并形成学校内涵精神,并非一日之功,而是经历倡导、践行、提炼、再实践、升华、发扬光大的过程,这个过程尽管可能是漫长的、复杂的,但是只要学校的全体文化人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取得成效,让学校文化成为一种持续的教育力量,为团队共同创造,反过来又影响团队里每一个成员。如萧山区高桥小学的“文源”书香文化精神内涵已清晰的界定为:好学善思、拼搏奉献、团结协作、平凡入手、追求卓越。欲让高小的每个人有一个共同的梦,在书海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叶方舟,并且能执著、坚定地行驶,在平时的点点滴滴工作中形成高桥小学师生特有的生命动力和价值观。这种精神、这种文化,已渐渐根植于高桥小学许许多多老师、学生的心中,时时刻刻彰显于师生的一言一行当中。英国哲学家笛卡儿说:“读一切好的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在浓郁的书香读书活动中,高桥小学师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得以提高,人格得以完善,老师学生多的是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少的是对物质追求的欲望;多的是团结协作的态度,少的是心高气傲的浮躁;多的是知书答礼的气质,少的是平庸蛮横的俗气。
值得注意的是学校精神文化特色的培育首先应注重实施方式上的有效性,切忌“表象化”,以免仅仅是“说在嘴上,写在纸上,贴在墙上”。可通过升校旗,戴校徽,唱校歌,围绕学校精神开展文化、体育、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使之深烙于每个师生员工的思想上,体现在其行动上。其次,学校精神文化的培育必须重视整体性,切忌“典型化”。学校精神往往是通过学校师生员工的言行而展开在社会公众面前,因此,应该注重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个人素质,引导每一个人重视学校的整体形象和声誉,尽可能适应自己的公众对象。再则,学校精神文化特色的培育必须明确全过程的反复性,切忌“简单”化。学校精神作为学校中的一种主导意识,其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经历一个耐心的反复引导和培育的过程。最后,学校精神文化特色的培育应该注重形成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合力。学校精神特色在其形成过程中既受国家、民族发展大背景的影响,也受当地历史沿革、文化渊源、地理环境的影响。所以,学校精神特色的塑造要求打破相对封闭性而建立强烈的开放性,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育人环境,又要以与日俱进的精神改革教育制度,将与时代精神共鸣的时代最强音注入学校精神,惟其如此,才能让学校精神特色在时代发展中充满生机和活力,始终走在社会发展的前面。
二、学校物质文化特色建设
学校物质文化是由学校师生员工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各种物质设施,它们能够迅速为人们提供感觉刺激,给人一种有意义的感情熏陶和启迪,是一种以物质形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表层学校文化。学校文化特色总是通过特有的区别于它校的学校环境、学校文化设施、学校标志等一些物质表现形式来体现的。独具风格和文化内涵的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对学校全体成员的观念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1.学校环境特色建设
环境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部分。学校是师生员工工作、学习的场所,舒适幽雅、空气清新的校园可以安定情绪、启迪思想、陶冶情操。学校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师生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情绪。优化学校环境,使学校的墙壁也说话,为师生员工提供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是学校重视师生员工的需要,激励其工作积极性和重要手段。此外,学校建筑也负有教育的使命,它可以多种造型艺术形式,象征某种精神和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陶冶身心,涵养性格。学校建筑的主要目标就是要使得思想的交流成为可能: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以及建筑与人之间的交流。学校建筑可以依据人们存在的活动模式,将相关的人群安排在适当的地方,从而达成不同学科之间和人员之间的交流。同时,当人们在校园中行进时,学校建筑还可以与人进行信息的交流。
每一所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历史传承、地理位置、周边环境、价值创导、目标设定营造出富有本校文化特色的校园环境,以构成学校文化特色的最外显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