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萧山区高桥小学书香文化特色环境文化建设介绍
萧山市学校坐落于道源路南边,文源桥侧翼,地处南门江边,周围江水环绕。
走进校门,便是一块巨石,石头上刻有充满书卷气的“文源”两字,背后是一个宽广的操场,操场东西两侧为教学楼,各楼层搭架栽种爬藤类植物,两旁种植各种树木,保持四季常绿,形成几条“绿色通道”。满眼的绿,清澄的水,绚丽的花,让人感到清爽、愉悦。在学校宣传窗内,设立了书香校园行动宣言:
21世纪的中国要昂首于地球群脉之巅,必须依靠振奋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呼唤我们捧起书本,与大师为友,与知识为友,与真理为友。读诗、读词、读曲、读天下文章,更要读懂华夏儿女皮肤里浸透的优良传统;书山、书水、书情、书心中感想,更书巨龙腾飞的不朽篇章。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制定一生的读书计划,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让贫乏和平庸远离我们,让博学与睿智丰富我们,让历史的时间记住我们,让吾国之精魂永世传承!
学校还创办了校刊《文源》,各班编辑各种文源小报,刊登学生的优秀稿件,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激发学生的读书写作兴趣,培养读书习惯。在教室、在办公室、在走廊,写着一条条学生教师用毛笔书写的读书名言,如: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息。”(罗曼·罗兰)
……
学校还定期进行图书推介活动,如学校红领巾广播台每周周三早晨播出学生优秀习作,学校电视台每月推介一篇经典名作。此外还在学校门口的信息栏内每逢双周周一告知最新的师生阅读信息。
学校在注重校园整体书香文化软硬环境建设的同时,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也力求突出“书香味”。如有些教室的窗户垂挂了上一些藤条,每根藤条上挂着一、两张写着古诗的小卡片,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也能随处接触到优美诗文;有些班级后侧墙上贴着醒目的一句话:“让书香像花香一样弥漫……”;还有些班则提出了“阳光班级”的理念,教室后墙布置了“阳光心语”、“阳光展示台”……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力求让学校的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让学校的每一个地方都洋溢着书香。
学校还将结合文源大楼的改扩建这一契机,在现在的基础上,持续投入300万元,重新对校园环境进行园林式设计和布局建设。首先是重塑所有教学楼的外墙,使之质地、颜色典雅古朴,在校园中建设喷泉、流水、翠竹,寓意“水能淡性,竹可虚心”的内涵,再在花坛边、林荫下、走廊上,增添一些引人注目的标牌名称,贴上一句句催人奋进的本校师生读书名言,教室中悬挂名作家画像,宣传窗、黑板报、信息栏介绍名作家、名作品及读书方法外,让更多更好更美的书香图景将以各种形式出现在校园里,让校园里的一切都散发浓浓的书香味。此外学校还新建了教师阅览书吧,投入十多万元在书吧里安装音响设备,添置沙发、茶几等家具,每月购买一批教师喜爱的书籍,让教师在舒适的环境里愉悦的读书,受到祖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使教师真正感受到生活、工作的幸福感。
2.学校文化设施特色建设
学校的文化设施是现代学校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体现一所学校风范的一个主要侧面。因此,必须借助企业的CI设计,根据学校的核心价值观为依据来设计学校文化设施。
(1)学校图书馆建设:学校里可能什么都很充裕,但倘若没有为人的全面发展和为其丰富的精神生活所需要的书籍,那就还不算是学校;相反,学校可能是许多东西都缺,许多方面都可能是微不足道的、简陋的,但如果有永远为我们打开知识世界之窗的书籍,这就是学校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话音犹在,而这也充分道出了图书馆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在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应该充分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注重图书资料的丰富性,从体裁上说,可容纳小说、童话、故事、科普知识等类读物从学科上说,有可以涵盖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美术、音乐等几门学科;注重图书资料的及时更新,“什么东西都可以旧,但人的思想不能旧”,外界信息瞬息万变,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师生接触的读本也应与时俱进;注重图书资料的使用率,应建立行之可行的图书借阅制度,保证全体师生阅读的权利,可设置电子阅览室,让读者便捷的获得阅读的相关信息,可设置开放书架,让读者有自由选择的途径。
学校图书馆建设,不但要求拥有一流的馆舍、馆藏、技术、设备等,而且更要有一流的管理和一流的服务。完善图书馆的读者服务职能,做好强化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调整服务方向。要依法治馆,以德治馆,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创建良好的内外环境,有体现学校核心价值的自身文化特色。
(2)教室图书柜建设:成立班级图书室,由学校统一设计并制作教室图书柜,并建立有关的规章制度,使班级里的图书能正常有序的流通。班级读书柜里的书主要来自三条途径:一是向学校图书室借一部分;二是向学生家中要一部分,每位学生从家里把看过的书(一般每人10本)放入班级图书柜,互相交换看,学期结束时领回;三是师生共同出资订购一部分报刊、杂志。如萧山区高桥小学是区内第一所班班建有规范班级图书书架的学校,每班都制定班级图书室规章制度,在图书正常有序的流通、保管、更新方面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许多学校都来校参观并仿效。
正如一位学生在《我们有好书读了》的周记中写道的那样:那满架的书,犹如满院的蔷薇,真是香极了。每本书的内容都是那么精彩绝伦,故事都是那么感人肺腑,我激动得就像捡到金子似的。此时,我就像一个书店的老板,想看多少就看多少,真是太高兴了!这里的书,有的是连接无知到有知的桥,有的是润泽干渴土地的水,有的是温暖寒夜的火……真可谓“满架蔷薇一院香”。学校还加大班级图书室的开放力度,尝试着推行不同年级内班际之间的图书借阅制度。由各班代表定期到另班集中借阅图书,并作好借阅登记,同时允许他班学生代表到自己班级借阅,做到互惠互利,使班内学生阅读到更多的好书、新书。
(3)学校网络技术建设: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校园网络的建设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必须作为学校文化设施建设的内容之一。首先是加强教师继续教育信息化环境的建设,探索校园网环境下教师培训的新模式以及校内外交流的模式,尽快使更多的教师熟悉和适应信息时代的教学新环境,不断提高教师继续教育的信息化程度和水平。其次是借助校园网建设,为学生的阅读活动打开广阔的空间,学校、家庭都为学生创造相应的条件,应充分发挥学校网络的各种优势,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鉴别能力,向学生推荐健康有益的网站,在规定的时间内,浏览相关的网页,了解国内外发生的大事、要闻,初步感受到生活的精彩纷呈和世界的复杂多变。在网络浏览式阅读中随即培养基本的阅读方法和能力,积累丰富的语言和文化。
(4)学校走廊(墙体)文化建设:依据学校文化建设的需要,在校园内适当挖掘体现学校精神文化的走廊(墙体)文化,也可大大丰富学校物质文化,从而达到对师生员工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如萧山区高桥小学围绕书香文化这一主题,在学校四周的围墙上展示了各班读书板报和学生教师的优秀书画作品,让人耳目一新,真切地感受到学校的书香文化气息。
三、学校制度文化特色建设
学校组织结构,包括正式组织结构和非正式组织结构,均是学校文化的载体。
学校管理制度是学校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所制定的、起规范保证作用的各种规章制度。上述两者,构成了学校的制度文化,体现了学校个体特有的管理理念、人文精神、发展目标、运行效度等。
学校成立之初,需要依靠一定的规章制度引导学校的各项工作步入正轨。学校在这一时期的规章制度结构内容比较单调,并且以效仿居多,充分参考他校的制度体系和经验,学校领导的主观意志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之后,学校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学校领导逐步吸收本校师生员工的意见,完备改善现有制度试图形成适应自身发展的模式,但是此时学校还未建立真正的具有本校特色和风格的制度文化。
那么什么时候才算建立了真正的具有本校特色和风格的制度文化呢?我们认为只有在建立了基本的制度保障机制基础上,学校挖掘自身蕴含的习惯礼俗,与已有的制度体系中渗透本校其他的文化因子,充分展示学校观念、心理、行为特色,才能最终形成真正的制度文化。此时,学校领导的主观影响退居次席,长期沉淀下来的文化定势将牵引学校制度的发展。当然制度文化形成后还要学校成员的共浇灌、配置,才能吸纳新鲜成分,形成开放型的制度文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