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德育学科课程。该课程主要是思想品德课,它是我国唯一有专门德育教材、教师、固定的时空环境的一种课程类型。它是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基础和主要的课程类型,如现在小学的品德与生活课、品德与社会课。学科式德育课程的着眼点在于通过正规的课堂教学,帮助学生系统地把握、内化基本的道德知识、价值规范,提高道德认知能力,丰富道德情感体验,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其他的课程中进行德育知识的渗透与熏陶。
如该校注重德育学科课程的开发,为了开展孝敬教育活动,编印了校本教材《生生不息的爱》,供各中队开展活动时使用。2001年,该校组织全体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赴上虞市百官镇中心小学学习该校的先进经验,启动孝心工程。他们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为依托,在学生中开展“学孝知、懂孝礼、显孝行”等一系列孝敬活动,如“亲子园”、“亲子日”活动,给奶奶、爷爷洗脚、剪指甲。母亲节、妇女节献词或送礼等活动,让学生爱父母、爱家庭,从而把这种感情扩大到爱他人、爱班级、爱学校、爱社会、爱祖国的崇高境界,以此来优化学生品德。该教育活动《萧山日报》、萧山电视台、萧山广播电台等媒体均作了报道,2004年还获得萧山区委宣传部组织评选的思想工作创新三等奖。
课堂教学是渗透德育思想的重要渠道,是培养学生德育素养的主要途径。该校按新课程要求,开设好德育课程。在学科教学中,要求教师因材施教,寓情于教,有机地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与思想陶冶于一体,发挥课堂德育的主渠道作用。一是紧扣学科教材,增强渗透的自然性。德育渗透从教材实际出发,寓于知识的讲授与训练之中,使科学性与思想性水乳交融,在课堂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二是把握学科特点,增强渗透的生动性。
把握学科性质和特点,在渗透德育时,充分发挥本学科的优势,增强生动性。如语文课寓于形象性,具有感染力,在进行听说读写等基本训练的同时,还可以结合教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日常行为教育等。三是把握最佳结合点,增强渗透的针对性。德育不仅要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集合,而且要选准德育要求与学生精神要求的最佳结合点,才能增强德育的针对性,收到较好的效果。
3.德育活动课程。该课程也泛指社会活动课程,是指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学校或学生自我组织的有计划的实践活动为中心,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思维能力,丰富道德体验,锻炼意志,践履道德,促进道德行为习惯养成而设计的课程。
该校创造性地开展主题月活动,如二月读书节、三月爱心月、四月爱国卫生月、五月劳动月、六月环保月、八月国防月、九月行为规范月、十月爱国主义教育月、十一月节能节、十二月校园艺术节。为培养学生具有爱心和责任心,引导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使之成为立身之本,该校常年开展了“帮困助学,共享蓝天下的温暖”的主题教育活动。从1996年起,在每年的三月举行“帮困助学献爱心月活动”,得到了全体队员的积极响应、广大家长的热情参与、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这一活动已连续开展十二年,共收到师生捐款约20余万元,资助特困生近千人次。为深化助学活动,少先队大队部还开展了“一帮一,红一对”的手拉手互助活动。全校教师个个结对助学,人人做好“三助”(生活上资助、思想上辅助、学习上帮助)工作,建立了“活动记载卡”,之后,又建立了特困学生成长档案袋,把更多的关爱献给了特困生,让他们共享蓝天下的温暖。该项活动被萧山区教育局列为德育精品工程。
“德育方法受德育任务、内容和德育对象特点所制约。德育过程的规律和原则为德育方法的正确运用提供了理论根据。采用的方法还必须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的要求。由于德育过程的复杂性,因而决定了德育方法的多样性。既包括教育者施教的方法,也包括受教育者形成品德的方法;既有侧重于提高学生思想认识的方法,也有侧重于培养学生情感、意志和行为习惯的方法。”在抓好三类德育课程的同时,还应正确合理地运用有效的德育方法。“德育方法是为了达到德育目的,实现德育内容,在德育原则指导下,运用德育手段进行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它包括教育者的施教传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受教修养方式。中小学德育过程中,教师是起主导作用的,教师的施教传道方式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受教修养方式,但学生是接受教育和进行品德修养的主体,因此,学生的受教修养方式又影响和制约着教师的施教传道方式。德育方法的理论正是在研究德育过程中,教师如何施教传道和学生如何受教的问题,研究教师和学生、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相互活动及其调节方式,从而实现最佳德育效果问题。”
(二)育人特色形成的方法
1.说理教育法
说理教育法是借助语言和事实,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提高其思想道德认识。说理教育是我国中小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方法。它发挥学科教育的主渠道作用,主要包括讲授法、谈话法以及讨论法等形式。
该校在说理教育过程中努力遵循人的认识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等发展过程,以诚恳的态度,耐心、清晰地阐述道理,透彻地分析问题。
该校积极推行新课程改革,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课程努力开设好,并积极运作好综合实践和地方课程相关教学活动,用书本上的知识和理论来武装学生。
如在教育学生诚实守信时,教师先举生活中身边的诚信案例,并结合法律法规和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中的相关理论进行说理教育,学生易理解与接受。在运用说理教育法的同时要注意:(1)有针对性。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认真搞好调查研究,了解人们思想实际和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说理教育。(2)有层次性。说理的内容、形式应根据受教育者的具体情况因人而异。(3)力求生动。即增强说理的艺术性,增强吸引力和感召力。特别是在对青年进行思想教育过程中,既要有知识性、思想性,又要生动,避免空洞说教,要新鲜活泼,防止陈旧古板,要以理服人,不要以理压人。德育工作者应集思想的深刻性、知识的广泛性和运用语言的艺术性于一身,使说理更具效果。
2.自我教育法
自我教育法是指在教育者的指导下,受教育者在自我意识基础上产生积极进取心,为形成良好思想品德而向自己提出任务,进行自觉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方法。包括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约束。
如该校为加强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积极开展“每月一个好习惯”为主题的自我行为规范训练和三项竞赛活动。学校在每学期开学初根据各月的特点与实际,制定每月一个好习惯的具体内容与要求,并将习惯的培养与每日的行为规范训练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自我的行为约束下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同时,学校辅以三项竞赛活动,激励学生自我加压,加强自身和班级的管理,在正强化状态下形成自己的个性品质。学校还每月开展一次行为规范星级达标生评比活动,在学生努力之后对其相应授予各级星级文明生,形成自我教育的良性循环。
3.多元评价法
多元评价法是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言行进行多方面判断,是对品德发展的强化手段。多元评价要师生共同参与,包括教师评、学生的自评与互评等。多元评价法通常包括奖励和惩罚等方式。这里的“奖励”包括一般的赞许、表扬,也包括专门形式(狭义)的奖励;“惩罚”也是既包括一般的批评,也包括较严重的处分。奖惩法是通过奖励与惩罚这两种积极和消极的强化方式影响学生道德行为的教育方法,也可分解为奖励的方法和惩罚的方法。
如该校充分利用雏鹰争章来作为评价学生的一个重要方法。雏鹰争章活动在该校已开展了十多个年头,它作为评价手段之一,激励着该校的少先队员茁壮成长。该校逐步完善了奖章工作机制,规范奖章操作体系,着力抓好三个阶段(宣传启动、实践训练、考核表彰);落实四个环节(定章、争章、评章、颁章);注重六个结合(即奖章活动与学科教学、兴趣小组、班队活动、行为规范星级生评比活动、假日小队活动、其他雏鹰行动主题活动相结合)。根据实际活动的需要,他们在原有奖章的基础上,增加一些与该校德育相关的奖章,如手拉手章、社团章、当家章、感恩章等,为了全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争章,从而形成自觉行为,他们将设置出增加奖章的相应年段要求,制作相应的奖章标志,落实奖章的活动安排,对于达到相应要求的学生颁发相应的德育章。在奖章活动的争创过程中对学生实施品德评价。
4.榜样教育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特别是作为还在接受学习阶段的学生来讲,他们更易受到身边一些伙伴言行的影响,在他人的言行中潜移默化地转变着自己的言行。因此,树立学生学习的榜样,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品行的发展与提升。
如该校在育人方法上不断创新,注重多种方法的引领。榜样评价是最常用的,他们利用光荣升旗手活动,在周一升旗仪式前由升旗手自己介绍事迹,并当着全校师生的面亲手升起光荣的五星红旗,这是对学生莫大的鼓舞和激励。同时,学校每年评比“十佳队员”、“好儿童”、“好少年”、“优秀队干部”等,至今年已评选十三届,数以千计的优秀少先队员脱颖而出,使这些获奖的队员在成功的愉悦中分享着,同时也为其他队员树立良好的榜样。
“手拉手互助活动”在当今社会有着丰富的教育内涵,是“跨世纪中国雏鹰行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抓住少先队这个主阵地,使他们同伴互助,把理想和智慧连在一起,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受益。学校少先队大队部利用校际间开展的结对互助活动契机,每学期开展“手拉手”校际少先队联谊活动,该校已先后与杭州上城区铁路五小、萧山区体育路小学等在“六一”前夕进行城乡队员互助活动,利用红领巾跳蚤市场义卖的钱为他们带去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温暖。让参与联谊活动的少年儿童从活动中增加友谊,成为真正的好朋友,让友谊永远在师生心中成长。
5.活动教育法
少先队通过队的活动教育引导队员是少先队教育的主要特征。活动体验、生活德育的提出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它体现了人们对那种在观念意识上,把道德认识或道德认知(思维)能力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视为决定或解决人思想品德形成发展全部问题的根本,在实践中,把全部的德育定位于道德认识或道德认知能力的培养上,并把道德认识或道德认知能力看成是德育的主要目的“知性德育”的不满。
在这个意义上,强调实践体验无疑具有纠偏补漏的作用。真正的道德仅靠课堂是教不出来的,人的道德品质主要是在学生人生的经历和生活的实际体验中铸就的。
因此,重视实践体验有利于克服现实中存在的知性德育的弊端,使德育真正回归道德形成发展的本然之中,增强德育的实效。
如该校利用六一节开展文艺会演和游戏类活动,国庆节开展“祖国在我心中”主题活动,三八妇女节、教师节、老人节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尊敬师长的活动。学生组队到校外德育实践基地敬老院开展送温暖活动,通过文艺表演、卫生打扫、交流谈心、赠送礼物等方式,向老人们表达自己的心意。暑假中开展“亲情对对碰”“小公民走进大社会”“红领巾看品质生活”等假日小队活动,系列活动的开展既丰富了校外生活,又在实践活动中使队员得到了体验与锻炼。
6.调查访问法
调查访问法,是队员通过调查、访问等方法来获取相关知识和材料的过程。在汉语中,“访”是指探望、寻求;“问”是指询问,追究。调查访问法,就是队员通过实地调查、口头交谈等方式向被访问者了解社会实际情况的方法。运用调查访问法,不但能帮助队员获得大量的相关信息,而且能提高队员的沟通交流能力和实践活动能力。
如该校根据学校的实际组织队员开展红领巾科技社团系列调查访问活动。科技社团的队员们共有数十篇小论文在省、市、区乃至全国获奖,其中《物品包装是大事,浪费污染事更大》一文分获区、市、省一等奖,全国二等奖,还派少先队员赴福建参加了全国的表彰大会。2007年,在杭州市教育局举办的“地球小卫士”活动中,金沙地科技社队员撰写的《节约方寸地,为己也为人》调查报告,作为萧山唯一的一支代表队参加杭州市少工委组织的课题成果汇报。该课题得到了省市国土资源厅领导、专家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在全国第十六个“土地日”来临之际,该校收到了国土资源部孙文盛部长的回信:信中孙部长十分肯定队员们的做法,盛赞他们是“地球小卫士”,队员王乐吟在北京受到了孙部长的亲切接见。萧山区国土资源局、环保局、团区委、少工委等单位组织的现场会又在该校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