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27800000062

第62章 小说艺术的形象化与自由的小说批评(10)

6.3.3心灵的归途:人性深处的野蛮与政治生活的野蛮之间

人类必须拥有庄严的道德法庭,这是人类的灵异之处,也是人的悲哀之处。作为人类,它不可能顺从自然法则和野兽律令,必须拥有社会的规范,但人自身确实具有兽的一面。人与兽,人性与兽性,无疑应该张扬前者而贬抑后者,可实际并不如此简单,在顺从感性和放逐理性,在顺从理性而放逐感性的时刻,都会给人类带来灾难。从这个意义上说,希腊智者之辩在今天依然具有深义,人与社会的关系,在智者(Sophist)看来,不外乎Physis和Nomos之争斗。Physis乃万事的本性,亦即人的本性,人的本性中带有放纵原欲的因素,因而,需要社会法则加以规范。Nomos作为社会法则和律令,势必又构成对Physis的潜在约束,因而,Physis与Nomos之冲突,永远不会终止。褒Physis而贬Nomos的人,必定走向非理性主义道路,例如,尼采、弗洛伊德;褒Nomos而贬Physis的人,势必走向禁欲主义和道德理想主义之路,总之,人的问题不会得到合理的解决,即便是卢梭、康德,都只有理想战邦的虚构,乌托邦虽必要,但总是受到现实的抗拒。东方智者莫不如此,所谓人性善、人性恶、人性有善有恶之辩没有终结,智者也无法找到永久和平之路。关于人的困惑,因而也就成为现实的困惑,成为永久的历史困惑,面对困惑,于是,需要无数历史的警觉者,作家当然是这种合法的审判者。唯有审判历史,才能面对未来;唯有审判历史,才能对现实保持警醒。不会反省历史的时代,必定要重演历史的悲剧,张炜是这一意义上的警觉者,也是这一意义上的审判者。审判历史,即审问人性、审问人心、审问自我、审问他人,《柏慧》的无度倾诉,完全可以看作是心灵的审判和历史的审判。作为担负着庄严历史使命的作家,作为既不宽容又不媚俗的当代作家,张炜的全部创作,都可以视作这样心灵的审判。

《古船》对历史的审判,具有现实主义意义,它督促人们重估被政治所歪曲的一段历史。革命在任何时代都是不可避免的,但革命并非惨无人道,只有人道才能赋予革命以某种积极意义,这虽带有某种知识者的浅见,但历史本身确应具有这种品格。张炜所重审和重估的一段历史,具有悲旷的现实主义意义,他对赵炳和赵多多、见素与抱朴的审判将会具有持久的意义。如果说,《古船》的审判多少带有阶级论的意味,那么,《九月寓言》的审判本身则具有人性论和存在论意味。性欲、食欲、统治欲、生存欲,是如此煎熬着鲢鲅村,那是怎样悲剧性灾难或情景!每一位真正的读者,都会感到心惊肉跳,当人的一切面纱被撕去时,赤裸裸的存在确实令人惨不忍睹,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张炜把铁笔由农夫转向知识者。

向来,人们把知识者当作清高、博学、富有牺牲精神的象征,在张炜看来,人们只看到了知识者的一面,或者只接触到其中一类人,类的观念,是张炜进行人性划界的准尺。张炜从这种善良、富有牺牲精神的知识者背后,看到了一群卑鄙之徒,因而,他一面感叹大雪中死去的山地教师,零三所导师、口吃老教授的命运,看到了这些人“都不约而同地追寻自己的信仰,坚信它,依偎它,把终生的幸福寄托给它,抵押给它”所具有的牺牲精神,另一方面,又看到柏老、瓷眼和柳萌所代表的势力所具有的贪婪、阴险和卑劣,这种极具冲突性的审判,在当代小说中应该极具意义。重审知识者,重估知识者,高歌真正的知识者,是作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这种对知识者的审判,在乡野村夫、各色人流和自我审问的复杂网络中展开,具有了特别深刻的意义。正如鲁迅所言,历史的审判即心灵的审判和人性的审判,因而,审判本身包含着自审与他审的双重含义。自审是良知的醒觉,是午夜的静思,是生命的回顾,是良心的发现,不会自审的人无权审判他人。正如鲁迅所言:我批判他人、批判社会,“我更无情地审判自己”,审判不是装模作样的忏悔,是庄严的心灵自省。张炜在《柏慧》中,由审问自己,到审问柏老、审问父亲、审问瓷眼、审问导师、审问时代、审问历史的复杂转变,揭示了深度的人性世界。在审度自我,审度父亲,审度导师,审度葡萄园的猎人时,张炜发现了清洁的精神,“真正的知识分子应该有起码的洁净,首先是心灵的洁净,其次才是专业上的造诣。”

正因为如此,张炜在长篇小说的独白式自语中才悟到:“真正的知识像真理一样,它没有什么形式上的中心。它们中心只存在于人的心灵之中,只有心灵才是它的居所。”唯有这种清醒的审判,作家才认识到:“离开了污浊,才有可能走进清洁。”在审视柏老、审视瓷眼、审视柳萌时,张炜看到了知识者身上的卑污,瓷眼不过是学术骗子,双手沾满学人鲜血的家伙。长篇小说作家,在叙事话语中似乎要告诉人们:这个世界的不正常在于,知识者不是通过创造,通过牺牲而获得敬仰,相反是因为吹捧、地位、权力而猎取功名。真正的学术精神,在追名逐利中沦丧,这正是张炜对知识者的严肃审问,有这类人,有这种存在,中国知识者怎能真正挺立。“在这沉寂的夜晚,在我的葡萄园中,我总是不断地回忆,追溯,我仿佛听到了海潮中传出的隐秘的历史之声。”审度自己与审度他人,生命的本身意义因而澄明,知识者的自审与他审,是知识者的生命选择的必由之路。只有那些坚定的知识者,才大无畏地踏上未来之路,他们不怯于探索真理、不彷徨于歧路、不悲哀于卑微的生存处境,怀着英雄主义的必胜信念。大多数知识者,则在现实法则和理想法则之间挣扎。一方面,知识者不肯彻底抛弃现实法则,蔑视现实法则等于蔑视生命快乐本身;另一方面,知识者又潜在地捍卫理想法则,人类倘若没有理想,必然通向死亡之途。现实法则与理想法则之间,是充满剧烈冲突的,正如《柏慧》的倾诉者所表达的那样:“我忍受着屈辱,一边丢下尊严,另一边去找回尊严。”历史总是以稍稍改变了的形式重演,这一发现非常关键,张炜洞悉了知识者的真正本质。

张炜在《柏慧》中所拟想的父亲和母亲,尤其具有这种悲剧性意义。“父亲注视我的目光是世界上最为奇特的,那眼睛往往半睁半闭。”他那屈辱的命运改变了他的生命本性,他的人性、自由和个性尊严,全部被压抑并产生了变异,只能仇恨地缄默地面对世界上的一切。母亲知道父亲的正义行为,但不得不屈服于现实法则而与父亲离婚,而这种潜在的心理都只是为了维护那虚构已久的人格尊严。生命,就因为这种屈服和反抗屈服充满了奇迹,历史审判的意义在呈现,这种历史审判本身是深刻的。张炜不满足感官快乐和情节叙述,他运用语言的智谋创造驳杂的空间,通过反思强化那种深度叙事效果,通过删节和节制来制造小说的叙事隐喻和叙事法则,于是,这种历史审判本身,不仅具有心灵启示意义,而且具有残酷的诗意,“审美与思想”正是如此夹击着张炜。

6.3.4诗性正义:以保护自然作为生命的诗意抒情动力基础

张炜的作品充满残酷的诗意,是因为他在表现残酷人性时从不忘记对大自然的讴歌、领悟与冥思。他对人性残酷情调的写实表现,因为以生动的自然作为依托而且作为归宿而抹上了粉红色的霞光。人不至于走上绝望之途,人可以投向自然和原野的怀抱,张炜是真正意义上的原野的歌唱者。正因为他是原野的歌唱者和大地的守夜人,他才对人性的残忍有着深刻的透视,他那种毫不留情的冷静至极的描写残酷和玩味残酷的姿态,使人洞见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灵魂。《柏慧》再次证实了张炜对残酷的卓越把握能力,“瓷眼”的威名和风度,来源于内在的残忍。父亲的厄运和非人处境,归因于人心的残忍,导师的沉默和刚强,作为对抗残忍的力量似乎太软弱,葡萄园的倩女逃不脱魔爪,因而,张炜以为人如此对抗与残酷,必定走向死亡的深渊。“人如何得救”,至此,这一问题,再次在张炜的作品中延伸开来,寻求答案。宗教,显然还未进入张炜的精神视野,在他的眼里,有的只是一片原野。这是燃烧的原野,辽阔的原野,充满奇迹的原野,“只有在这片原野上,”“柏慧,这真是个感受和理解秋天、展望原野的大好时刻。”张炜作为原野的歌唱者,抹平了心灵的创伤,隐隐地透出张炜对救渡人生的可能性想象,这里,包含着隐喻。这个“原野的歌唱者”,不只是在作激情式抒发,而且是充满忧伤和悲悯地沉醉到内心去寻找救渡人生的道路。于是,有两条道路在我面前展开:一条是自然隐喻之路,一条是历史隐喻之路。维柯认为,“隐喻”是一切修辞格中最辉煌、最不可缺少的,艾柯也看到,“隐喻”表达着修辞活动的一切复杂性,在叙事话语中,隐喻表明叙事的复杂性和意义的曲折性。许多人都说过,语言都是具有隐喻性的,今天视为非隐喻性的字词,其实是充满隐喻性的,张炜正是借助隐喻而拓展了《柏慧》的叙事空间。这一历史隐喻空间,在《柏慧》的叙事过程中,张炜特意植入秦王东巡和徐芾东渡的古歌和民谣,这一取材于特定地域历史的故事,也就特别具有隐喻意义。徐芾东渡,在古歌片段中,充满传奇性和敬慕气质。徐芾在寻求长生不老的传说中,找到了逃避残酷和理想极境的方略。漂流过海,寻找仙山群岛,可能死亡,更有可能新生,在人们的想象中,这正是救渡苦难,逃避倾轧的策略。也许由于阅历的关系,关于徐芾东渡,关于《桃花源记》,关于道教方略,关于气化之道,多多少少都给予了消极式理解。有人简单地对此视之为乌托邦,有人简单地称之为幻想,其实,这正是人之所以为诗人之处。人是灵智的生物,人自身的困难必须有人性的解决方式,理想因而诞生,理想因而具有神圣的价值。张炜所提供的这一历史隐喻本身,不仅把接受者的想象空间伸向遥远的历史,而且使接受者对生存的体验有了某种现实的决策方式。老子的小国寡民之理想,虽不时受到讥议,但未必就不是人心的某种归向。

即便是孙悟空的水帘洞,其实也沾染了这种生存的想象;陶渊明的诗文,之所以不能视之为某种单纯的抒情作品,就是因为陶渊明对生命的体悟浸染着深刻的哲学或悲怆。他的诗文,是他对生存哲学的某种诗性表达,而绝不是文人雅士为助兴追乐作的语词游戏。他的诗,他的文,就是他人格精神的象征,就是他的审美理想,这样的语词中所包含的启悟空间,是丰富驳杂而又无限开放的。徐芾东渡的历史神话本身,也蕴涵着这样的生存隐喻;人类追求美的天性和追求自由的禀性,使人们勇于牺牲并坚定不移地去寻找这样地场,这一历史隐喻本身,带上了现代人对未来、对乌托邦的合理而又自由的想象。就张炜而言,这一历史隐喻本身,只不过为了撑持《柏慧》的叙事深度。历史话语和文化隐喻的复杂意义,在这一历史传说中获得了深度表现,张炜置身于后现代后工业社会中,是不可能真正虚构这种历史神话的真实性的,因为后工业社会早就使这种历史神话破产了。神话叙事精神,在人们的想象中可能留存,而在现实社会中则无处可寻,因而,张炜很自觉地从这一历史隐喻转向了自然隐喻本身。自然隐喻与历史隐喻相比,它的可靠性是不言而喻的,在张炜看来,自然可能是救渡人生的某种合理方式。把自我融入到原野中,就会抖掉身上的卑污;把自我融入到原野中,就会体悟到生命的博大、神奇与辉煌。

因而,张炜才那么急切地扑向原野,在原野中领悟到“生命的神性”,这一主题多多少少已成为张炜的确定性指向。张炜在《融入野地》中已作了出色的表达,“辽阔的大地,大地边缘是海洋。无数的生命在腾跃、繁衍生长,升起的太阳一次次把它们照亮。”久在都市中,久在人群中的人,面对原野时,心中确实有某种神奇,它是那么博大,它是那么静谧,它是那么充满想象力,它是那么富于生机。物是人非,人会死亡,而自然却会流衍不息,有限的个体生命,在自然的神奇面前确实应该具有某种警醒,这种警醒和领悟,有可能使人放弃残酷,去绝卑污,选择新生。确实比人生显得高贵,自然确实比人世更为纯洁,自然是人的生存处境,自然的生命本性理应启示给人。

人在离开原野时,会发生异化,这不仅导致人对自然的背叛,更导致人对人的背叛。因而,张炜才感到在人世间,背叛竟然如此频繁而容易,在人群之中,习俗和偏见,使人远离了人的生命本性而受制于非人性的束缚。人走上异化之途,生命因而变得困顿、冷漠、残酷、无情。

同类推荐
  • 祖国高于一切

    祖国高于一切

    《祖国高于一切》是陈祖芬的代表作,发表于1980年,讲述的是内燃机工程师王运丰,50年代初抛家别妻,带着3个孩子,从德国回国参加祖国建设的故事。在“文革”期间,他被打成“德国特务”,备受折磨,但他忍辱负重,全心全意地奉献自己的智慧才能,为祖国争得了权益和荣誉。 作品以思想开阔、深沉而锋利见长。结构上分“柏林妻子”、“德国特务”、“中国母亲”三个组成部分,时间与空间跨度大,用意识流手法把时间上的跳跃和看似零散的内容巧妙地结构为完整的一体。
  • 宋词是一朵情花

    宋词是一朵情花

    拈一朵情花,呷一口词香。绝情谷,断肠崖,世间生死相许,唯有情花。她凝霜含露,鲜艳旖旎,绽放在寡情薄意的深谷,所有中了宋词之“毒”的人,莫不掩卷深思,潸然泪下。即便如此,还有万千才子佳人前赴后继地飞奔在约会宋词的路上。宋词就是开在绝情谷的绚烂情花,我们都中了她的毒。
  • 玄奘瓜州历险之谜

    玄奘瓜州历险之谜

    瓜州是玄奘西行路上唯一独身孤征的地方,是玄奘险被弟子刺杀的地方,是玄奘偷渡取水时被捕的地方,是玄奘得到一批豪情侠胆之士鼎力相助的地方,是玄奘四天五夜滴水未进,是玄奘跋涉八百里莫贺延碛,最能体现坚强意志的地方。
  • 浪漫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浪漫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温暖的石头

    温暖的石头

    《染布》、《难忘那双大头鞋》、《倒小肠》、《乡戏》、《偷粪》、《卖豆腐的男孩》、《吃鱼》、《剃头》、《一块旧表》……《温暖的石头》再现作者相裕亭亲历的、看到的、听到的事与物,大到宇宙空间,小到尘埃飞舞里的几多喜悦、悲伤、欢乐、情恋,历经作者精心打磨,跃然纸上,读来温馨、雅趣,回味无穷。回忆,真是很奇妙!久留心底的往事,可以在回忆里让其情景再现。消逝的童年、远去的故乡,甚至是自己至亲至爱的故人,都能在回忆中一一找回。《温暖的石头》再现作者亲历的、看到的、听到的事与物,大到宇宙空间,小到尘埃飞舞里的几多喜悦、悲伤、欢乐、情恋,历经作者精心打磨,跃然纸上,读来温馨、雅趣,回味无穷。
热门推荐
  • 斗战邪神

    斗战邪神

    天地不仁,正邪难分。无尽冰冷黑暗的深渊,欲望纠缠着罪恶。宿命轮回的其间,毁灭即是重生。少年自九幽北境而出,以邪证道。
  • 异界的魔法师

    异界的魔法师

    许壬辰从修仙世界的时空乱流中意外穿梭到魔法世界,他虽然躲过了仙界强者的追杀,然而他要在这毫无了解的魔法世界中生存。
  • 圣图轮回

    圣图轮回

    悠久岁月前,天道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各方人杰斗天斗地,欲建立新天,但是最终只能在溃败中将希望埋葬在不为人知的地方,等待后人的到来。所谓的大智者,早早布下了棋局,自封在时与空的狭缝中,默默注视着棋局的变化。然而有人曾经留下了更为珍贵的希望种子,在未来萌发。背负天图,手掌古老神碑,酝酿万世轮回,楚玄河到底该怎么一步步走出这个棋局,撕开这个世界最为血淋淋的面纱,或许新天就在楚玄河的手中造化而生。
  • 天地乾坤之黄泉神殿

    天地乾坤之黄泉神殿

    今天,我坐在黯淡的灯光下面,回忆那段往事,然后我把那段恐怖离奇的往事记录成册,用一张发黄的书皮将册子包裹起来,上面用黑墨写着四个字:搜异笔记。我现在回忆的是第一季的故事:《黄泉神殿》
  • exo爱你却遥不可及

    exo爱你却遥不可及

    他是exo团宠,她是身份复杂的女子………
  • 很久以前,很久以后

    很久以前,很久以后

    几个儿时好友以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口吻娓娓道来一段回不去的时光,一个忘不了的年代,和一些不堪回首的过往。并通过几个小人物的经历反映了如留守儿童失助,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失当,青少年暴力与价值观扭曲,不良的社会风气的消极影响等诸多现实问题。整个小说没有一个具体的时间,没有一个确切的地名,诸多故事情节皆是一笔带过,每条线索也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结局。创作此小说的过程中我一直努力避免成为一个讲故事的人,一直在刻意地将花在故事发展方面的笔墨弱化而将那些故事在主人公心中刻下的痕迹和激起的波澜强化。
  • 青春由自己主宰

    青春由自己主宰

    三位俊美的少年,与三位天才少女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青春是自己的!梦想是要靠自己实现的!我的青春我主宰!我的青春我最狂!
  • 每天懂一点高血压防治知识

    每天懂一点高血压防治知识

    如今。高血压已成为一种常见疾病,人们对其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每天懂一点高血压防治知识》本着为高血压患者提供最新治疗资讯、最佳治疗方案和最实用护理方法的原则。收纳了很多有助于高血压患者康复的护理细节和治疗方法。《每天懂一点高血压防治知识》的宗旨就是为高血压患者带来康复的福音。让健康、快乐的生活常伴你左右。
  • 腹黑王爷:这个王妃有点呆

    腹黑王爷:这个王妃有点呆

    靠!她苗千千招谁惹谁了,就玩了一下手枪,自己把自己打死了,还穿越了。555555~~~~身穿到了某小树林,不小心看到了美男出浴的景象,又“非常不小心‘’的看了美男的八块腹肌,健硕的大腿,(我苗千千保证,大腿往上什么都没看到。有点小心虚啦)美男竟然要把我打包带走,突然感觉世界好有爱~脱了衣服,在床上等美男。某美男不解:“脱衣服干嘛?"某苗又不解了,美男又说了一句话“还愣着干嘛,快侍候本王沐浴!”有爱的世界崩塌了......几天后,“千千,给本王擦身子。”擦身子可以,下半身别脱啊!“千千,给本王侍寝。”虾米?某苗连忙摆摆手“我抗议!!!""抗议无效。“某王邪魅一勾唇,"本王决定把生米煮成熟饭。”
  • 千烟殁

    千烟殁

    她是流落民间,长于乐土的公主,却注定要死在两国夹缝之中,且看爱她之人能否逆天改命,护她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