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费用按经济内容的分类
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也是物化劳动(劳动对象或劳动手段)和活劳动的耗费过程,因而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按其经济内容分类,可划归为劳动对象方面的费用、劳动手段方面的费用和活劳动方面的费用三大类。这三类可以称为费用的三大要素。为了具体反映各种费用的构成和水平,还应在此基础上,将其进一步划分为一下九个费用要素。所谓费用要素,就是费用按经济内容的分类。
(1)外购材料。指企业为进行生产经营而耗用的一切从外单位购进的原料及主要材料、半成品、辅助材料、包装物、修理用备件和低值易耗品等。
(2)外购燃料。指企业为进行生产经营而耗用的一切从外单位购进的各种固体、液体、和气体燃料。
(3)外购动力。指企业为进行生产经营而耗用的一切从外单位购进的各种动力。
(4)工资。指企业应计入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的职工工资。
(5)提取的职工福利费。指企业根规定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计提的、应计入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的职工福利费。
(6)折旧费。指企业按照规定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计算提取的折旧费用。
(7)利息支出。指企业应计入财务费用的借入款项的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后的净额。
(8)税金。指应计入企业管理费用的各种税金,如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
(9)其他支出。指不属于以上各要素但应计入产品成本或期间费用的费用支出,如差旅费、租赁费、外部加工费以及保险费等。
按照以上费用要素反映的费用,称为要素费用。将费用划分为若干要素分类核算的作用是:①可以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内在生产经营中发生了哪些费用,数额各是多少,据以分析企业各个时期各种费用的构成和水平。②这种分类反映了企业生产经营中外购材料和燃料费用以及职工工资的实际支出,因而可以为企业核定储备资金定额、考核储备资金的周转速度,以及编制材料采购资金计划和劳动工资计划提供资料。但是这种分类不能说明各项费用的用途,因而不便于分析各种费用的支出是否节约、合理。
(二)费用按经济用途的分类
工业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发生的费用,首先可以分为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和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期间费用两类。下面分别讲述这两类费用按照经济用途的分类。
1.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的分类
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在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用途也不尽相同。有的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有的间接用于产品生产。因此,为具体反映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的各种用途,提供产品成本构成情况的资料,还应将其进一步划分为若干个项目,即产品生产成本项目。产品生产成本项目,简称产品成本项目或成本项目,就是生产费用按其经济用途分类核算的项目。工业企业一般应设置以下几个成本项目:
(1)直接材料,又称原材料。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料、主要材料以及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费用。
(2)燃料及动力。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各种燃料和动力费用。
(3)直接人工,又称工资及福利费。指直接参加产品生产的工人工资及福利费。
(4)制造费用。指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各项费用,以及虽直接用于产品生产,但不便于直接计入产品成本,因而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费用(如机器设备的折旧费用)。制造费用包括企业内部生产单位(分厂、车间)的管理人员工资及福利费、固定资产折旧费、修理费、租赁费(不包括融资租赁费)、机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取暖费、水电费、办公费、运输费、保险费、设计制图费、试验检验费、劳动保护费、季节性或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以及其他制造费用。
企业可根据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对上述成本项目做适当调整。对于管理上需要单独反映、控制和考核的费用,以及产品成本中比重较大的费用,应专设成本项目;否则,为了简化核算,不必专设成本项目。例如,如果废品损失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在管理上需要对其进行重点控制和考核,则应单设“废品损失”成本项目。又如,如果工艺上耗用的燃料和动力不多,为了简化核算,可将其中的工艺用燃料费用并入“直接材料”成本项目,将其中的工艺用动力费用并入“制造费用”成本项目。
2.期间费用按经济用途的分类
工业企业的期间费用按照经济用途可分为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1)销售费用。销售费用是指企业在产品销售过程中发生的费用,以及为销售本企业产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的各项经费。包括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展览费和广告费,以及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含销售网点、售后服务网点等)的职工工资及福利费、类似工资性质的费用、业务费等经营费用。
(2)管理费用。管理费用是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企业的董事会和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生的,或者应由企业统一负担的公费经费(包括行政管理部门职工工资、修理费、机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办公费和差旅费等)、工会经费、待业保险费、劳动保险费、董事会费(包括董事会成员津贴、会议费和差旅费等)、聘请中介机构费、咨询费(含顾问费)、诉讼费、业务招待费、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费、印花税、技术转让费、矿产资源补偿费、无形资产摊销、职工教育经费、研究与开发费、排污费、存货盘亏或盘盈(不包括应计入营业外支出的存货损失)、计提的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等。
(3)财务费用。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损失(减汇兑收益)以及相关的手续费等。
(三)生产费用的其他分类
1.生产费用按与生产工艺的关系分类
计入产品成本的各项成本费用,按与生产工艺的关系,可以分为直接生产费用和间接生产费用。直接生产费用是指由生产工艺本身引起的、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各项费用,如材料费用、燃料动力费用、生产工人工资和机器设备折旧费等。间接生产费用是指与生产工艺没有联系,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各项费用,如机物料消耗、辅助工人工资和车间厂房折旧费等。
2.生产费用按计入产品成本的方法分类
计入产品成本的各项费用,按计入产品成本的方法,可以分为直接计入费用(一般称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计入(或称分配计入)费用(一般称为间接费用)。直接计入费用是指可以分清哪种产品所耗用、可以直接计入某种产品成本的费用。间接计入费用,是指不能分清哪种产品所耗用、不能直接计入某种产品成本,而必须按照一定标准分配计入有关的各种产品成本的费用。
。它们之间的联系表现在:直接生产费用在多数情况下是直接计入费用,如原材料、生产工人工资费用大多能够直接计入某种产品成本;间接生产费用在多数情况下是间接计入费用,如机物料消耗大多需要按照一定标准分配计入有关的各种生产成本。但它们毕竟是对生产费用的两种不同分类,直接生产费用与直接计入费用、间接生产费用与间接计入费用不能等同。例如,在只生产一种产品的企业(或车间)中,直接生产费用和间接生产费用都可以直接计入这种产品的成本,因而均属于直接计入费用;又如,在用同一种原材料同时生产出几种产品的联产品生产企业(或车间)中,直接生产费用和间接恒产费用都需要按照一定标准分配计入有关的各种产品成本,因而均属于间接计入费用。
例12 华为科技公司5月份有关费用资料如下:生产工人工资20000元,基本生产车间管理人员工资8000元,车间办公费1500元;企业管理人员工资5000元,公司电话费2000元;生产耗用原材料100000元,辅助材料1000元,燃料3000元,电费6000元;支付购买车间用设备所借款项50万元的利息3000元,该设备已经建造完毕投入使用;固定资产报废清理损失1000元。
请你确定该企业本月的费用总额、期间费用和产品成本各项目的数额分别是多少?
参考答案
该企业本月的费用总额为149500元。
该企业本月的期间费用为10000元。
该企业本月的产品成本为139500元。
项目二 成本会计的职能和任务
任务一 正确理解成本会计的职能。
任务二 了解成本会计的任务。
一、成本会计的职能
成本会计的职能是指成本会计所具有的功能。成本会计的职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体现为不同的内容。现代成本会计的职能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等七项职能。
1.成本预测
成本预测是指根据成本的有关数据及其他资料,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未来的成本水平及其发展趋势所作出的科学估计。成本预测可就某种产品的成本进行预测,也可就企业的总成本进行预测。通过成本预测,可以减少生产经营管理的盲目性,有利于选择最佳方案,提高成本管理的科学性与预见性。
2.成本决策
成本决策是指在成本预测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专门方法,对有关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判断,从中选出最优方案。做好成本决策对于企业正确的制定成本计划,并在执行过程中完成计划,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成本计划
成本计划是根据成本决策确定的目标和成本预测的资料,具有规定计划期内产品的生产耗费和各种产品的成本水平并提出为达到规定的成本水平所应采取的措施方案。成本计划是进行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的依据。
4.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是指预先制定成本标准,对实际发生的费用严格控制在限额标准之内,并及时揭示实际费用与标准成本之差,采取措施将生产费用控制在计划、预算之内。通过成本控制可以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促使企业不断降低成本。
5.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是指对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生产费用进行审核,并按照一定的对象和标准进行归集和分配,计算出各成本计算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成本核算既是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生产耗费进行如实反映的过程,也是进行反馈和控制的过程。通过成本核算,可以反映成本计划完成情况,揭露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为制定价格提供依据;并为进行成本预测、编制下期成本计划提供可靠的资料,同时也为以后的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提供必要的依据。
6.成本分析
成本分析是利用成本核算和其他有关资料,分析成本水平及其构成的变动情况,系统地研究成本变动的趋势和原因,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通过成本分析,可以正确认识和掌握成本变动的规律,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改进管理,降低耗费,提高经济效益;并为编制成本计划和制定新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7.成本考核
成本考核是定期对成本计划及其有关指标实际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以监督和促使企业加强成本管理责任制,履行经济责任,提高成本管理水平。成本考核一般与奖惩制度结合,以调动各责任人努力完成目标成本的积极性。
成本会计的各项职能是相互联系的、相互依存的。成本预测是成本决策的前提,成本决策是成本预测的结果,又是制定成本计划的依据;成本计划是成本决策所确定目标的具体化;成本控制是对成本计划实施进行的监督,是实现成本决策既定目标的保证;成本核算是对成本计划是否完成的检验;成本分析是对计划完成与否的原因进行的检查;成本考核则是实现成本计划的重要手段。这七项职能中,成本核算是基础,没有成本核算,其他各项职能都无法进行。
二、成本会计的任务
成本会计的任务是成本会计职能的具体化,也是人们期望成本会计应达到的目的和对成本会计的要求。具体说来,成本会计的任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进行成本预测,参与经营决策,编制成本计划,为企业有计划地进行成本管理提供基本依据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企业应在遵守国家的有关政策、法令和制度的前提下,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正确地组织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为此,企业必须在经营管理中加强预见性和计划性。也就是说,面对市场,企业应在分析过去的基础上,科学地预测未来,周密地对自身的各项经济活动实行计划管理。就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来说,它是一项综合性很强、涉及面很广的管理工作,仅靠财会部门和成本会计工作是难以完成的。但成本会计作为一项综合性很强的价值管理工作,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在成本的计划管理中,发挥主导作用。为了使企业成本管理工作有计划地进行和对费用开支有效地进行控制,成本会计工作应在企业各有关方面的配合下,根据历史成本资料、市场调查情况,以及其他有关方面(如生产、技术、财务等)的资料,采用科学的方法来预见成本水平及其发展趋势,拟定各种降低成本的方案,进而进行成本决策,选出最优方案,确定目标成本;然后再根据目标成本编制成本计划,制定成本费用的控制标准以及降低成本应采取的主要措施,以作为对成本实行计划管理,建立成本管理的责任制,开展经济核算和控制费用支出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