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申报级别和类别的不同,全国没有统一格式的课题申报书。以下简述两类较为通用的申报书(限于篇幅,不按原表格形式打印,并在括号内说明注意事项)
1.高校版
(1)课题概况
课题概况包括课题名称、课题负责人简介、负责人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课题组主要成员(其中研究成果应如实填写,并与所申报的课题有关。课题组主要成员不超过5名,不要把不参与实际研究工作的人列上去)。
(2)课题研究的立项依据与目标
①项目研究意义(应用基础研究尤其要说明在较大地域的应用前景)及同类工作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列出主要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要规范。书籍要有作者、书名、出版社、出版年与相关页码;论文要有作者、篇名、发表论文的刊物或学位论文的学校、发表的年月等)。
②本项目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内容要适当丰富些,对关键问题的把握要准确到位)。
(3)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①拟采取的研究(实验)方法、步骤、技术路线及可行性、可靠性论证(应根据所选择的研究方法进行阐述。如观察法与调查法应说明取样方法、观察或调查的内容与指标,拟采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对结果的分析与研究等;实验法应说明实验假设,如何选取实验组与对照组,如何操作自变量,测定因变量与控制无关变量,以及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研究等等)。
②研究工作的总体安排及进度(包括立项、开题、前期研究、中期研究、后期课题总结、成果鉴定与推广的时间。总的时间跨度:大课题2年或更长些,小课题1年)。
(4)实现本项目预期目标已具备的条件
①与本项目有关的研究工作基础(指课题组成员已有的与本项目有关的研究成果,所积累的资料,课题组进行项目研究的内、外部条件、课题组成员的结构等)。
②与本项目有关的主要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等实验条件(一般指调查与观察用的录音、摄像等设备、心理实验设备、统计分析用的软件及相关的图书资料)。
③本项目的特色和创新之处及立论依据(可在文献综述特别是与国内外类似研究比较的基础上提炼)。
④研究工作的预期结果(指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如观察报告、实验报告、调查报告、论文、专着及教材等,也可以表现为计算机软件和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方法、规范及制度、法规、条例等形式。上述研究成果的应用与推广的范围)。
(5)申请项目经费预算(含图书资料费、调研费、资料查询费、上机费、成果打印费、小型会议费、小型仪器设备费等)
(6)所在单位意见(指对课题的意义、课题负责人及成员的学术水平、完成该课题的条件等的评价)
(7)评估表
①学科专家评审意见:学科专家根据课题的意义是否重要,课题内容是否充实,课题研究思路和方法是否清晰可行,课题研究的基础是否扎实四项指标打分,每项指标权重各5分,合计20分。
②学术委员会评审组意见。
③校科研主管部门审核意见。
2.中小学版
(1)课题概况。
(2)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意义、特点,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本课题预计可达到的水平。
(3)现有研究基础条件(包括文献资料、实验条件及与本项目有关的研究工作基础等)。
(4)项目详细计划及进度。
(5)课题组所在单位意见(所填写内容是否属实;本单位能否提供课题研究所需的时间和条件;是否同意承担本课题的管理任务和信誉保证;注明如果该课题被立项,所在单位是否同意按照规定配套相关研究经费)。
(6)专家组评审意见(附专家组成员构成)。
(7)课题批准立项的主管部门意见。
上述内容比“高校版”要简单些,所以不展开阐述。读者如有疑虑,可参看“高校版”的相关说明。
第四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方案案例及评析
【范例3.4.1】
海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践与探索
课题研究方案
一、研究背景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正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科技和信息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地悄然兴起,知识产品生产和脑力劳动在整个社会生产系统中占据了主导地位,知识上升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地位;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国家与国家、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可持续发展观念和战略既要求社会成员具有终身发展的愿望和能力,又要求发展与保护并重。面对全新的社会要求,基础教育如何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健全的价值观和负责的生活态度,具有创造意识与能力,善于发现和探究,具有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善于和他人共同生活、工作,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生态伦理意识,能够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成为各国课程改革的核心命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观照欧美各国和日本、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的课程改革的基础上适时提出了在我国中小学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但是,在国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特别是小学。目前全国第一批三十八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在课改中仅有教育部颁发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但是该《纲要》仅仅给出了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的一些大的要求和原则,缺乏大量的可供借鉴的操作模式,给课程实施带来了重大困难;另一方面,综合实践活动从课程资源上说具有极强的地方性,不同地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文化状况、文化传统千差万别,使得综合实践活动在具体的课程内容上不可能统一,无法形成统一的教材或参考资料,而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身特有的生成性也拒绝固定的统一教材,这对于习惯了以教科书和教参为教学原点的小学教师来说,一下子无所适从;第三,近年来,高中段的研究性学习蓬勃开展,已经有了一批成果,出了不少书,但是,以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知识、能力储备,根本无法搬用高中研究性学习的经验。因此,加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其学习领域之一的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积累课程实施经验,对于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分重要而迫切。此外,从课程本身的特点来说,每所学校必须在实施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后才能获得课程实施的经验,才可能在新课程全面推行的时候不至于手忙脚乱,无所适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可能按照别人探索出来的现成模式去套用,只能从同类型学校的经验中得到一定的借鉴。所以,不管是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经验的积累还是对课程实施规律的探索,作为具有强烈地方特色的海岛小学,非常有必要花力气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略)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1.小学各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资源开发
2.小学各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组织实施
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程评价
4.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组织管理
5.信息技术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应用
四、研究的主要步骤
1.准备阶段(2002年3月-2002年8月):
(1)成立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
(2)分层次学习课程改革的相关理论,做好教师的培训;
(3)送骨干教师到上海参观学习;
(4)充实劳技学科、信息技术学科师资队伍;
(5)建好校园网,构建初步的校园网络文化,建好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网站;
(6)制定详细的研究实施方案,分年级编写好综合实践活动学习包;
(7)成立少年海洋科学院,落实社区综合实践活动基地;
(8)准备好综合实践活动管理的各种表册。
2.组织实施阶段(2002年9月-2003年7月):
(1)举行课题开题仪式;
(2)分年段按计划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3)对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进行动态管理和调控;
(4)定期组织综合实践活动工作交流和阶段成果汇报观摩活动;
(5)在实施过程中组织教师动态培训,外出参观学习;
(6)采集研究有关数据,积累资料,完成研究内容中规定的五大块研究任务。
3.总结阶段(2003年8月):完成课题研究主报告,完成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网络化辅助管理软件。
五、研究的主要方法:行动研究法
六、研究的条件分析(略)
七、研究的组织管理
1.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名单略)。
2.根据研究内容规定的五大块,按年级段建立子课题组。
3.按教师个人特长,建立指导教师组,并在组内按年级进行相对分工。
4.班主任组织班内综合实践活动分组管理和协调。
八、研究的主要措施
1.根据学校现有条件,合理安排综合实践活动指定学习领域的时间。
信息技术课:一、二年级每周安排2节信息技术课,其中1节为汉字输入技能训练;三、四、五、六年级每周开设1节信息技术课,其中五、六年级可以根据课题研究情况调剂使用,重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技术手段整合到整个课题研究中去,把原定三年级使用的信息技术教材提前到一年级开始使用。
劳动技术课:一、二、三、四年级每周单独开设1节劳技课,五、六年级劳技课以课题研究的形式呈现。
一、二年级以班级为单位每学期安排4次统一的主题活动,其中2次为自然考察,2次为社会考察;三、四年级每学期安排2次主题活动,尽可能做到自然和社会和自我发展研究平衡;五、六年级每学期安排1次自选课题的研究活动。
2.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知识背景,在活动安排上由浅入深,体现由扶到放。一、二年级以教师主导的集体活动为主,以口头表达教师要求的活动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尽可能地让学生在表达时有自由选择的余地;三、四年级学生能按照学习包所规定的范围和提示的要求相对独立地完成活动,在规定范围内有自己选择研究、体验对象的自由,有书面的活动记录和认识体会,在活动过程中有必要的设计活动和实践服务活动,必须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掌握基本的调查、资料收集的方法,并注意科学性;五、六年级则在学校提供的大的选题范围内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研究课题,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完成研究活动,要求整个过程符合科学研究的一般规范。一、二年级注重的是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初步感知;三、四年级注重的是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进一步认识、体验,并能参加符合自身年龄特点的实践,把自己的想法运用在实践中;五、六年级则侧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的能力,强调理性思维和综合性。
3.在综合实践活动大的框架内,对学生的体验性、实践性学习进行有分有合的安排,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在活动中作为主要的学习领域,从一到六年级进行系列安排,规定服务和实践的总课时,保证每位学生有足够的参与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的量。
4.除在课题实施之前对教师进行一系列有关课程改革的理论培训之外,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同步进行具体的操作培训,保证教师对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指导和对研究过程的有效监控。
九、研究的成果表述:研究报告、论文、辅助管理软件
【评析】
本文是篇较为完整的课题研究方案,其基本框架符合方案的规范性要求。
“研究背景”中分析我国现状很实在,确实反映出开展该课题研究的必要性与紧迫性;研究的主要步骤与措施细致,且有可操作性;对研究条件的分析也颇到位。只是预定的研究内容似乎偏多偏全,要在一年半的时间内完成预定的研究内容似乎较为困难。如果作者们集中研究具有海岛小学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问题,或许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此外,作为研究方法的“行动研究法”,一般指研究人员与一线教师的合作研究,其研究过程是个循环上升的动态的过程。课题组不妨考虑邀请相关的专家学者参与或指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