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14600000048

第48章 秦始皇陵与中国古代墓葬(8)

(2)辽金墓葬

分布在华北、内蒙古和东北各地的辽代墓葬,具有契丹族的特色。墓室除方形的以外,还流行圆形的。金代的墓葬,一方面是受辽墓的影响,另一方面更多的是继承北宋的墓制。

辽代墓葬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契丹贵族墓葬,多分布在辽代的上京和中京道内,东京道的西北部分也有发现,即在今内蒙古东部的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以及辽宁西北部地区。第二类是汉族官吏或地主的墓葬,多集中在辽代的南京、西京和东京附近,即今北京、河北北部、山西大同和辽宁西部。这两类墓葬由于民族和葬俗不同,在墓葬形制、随葬品和葬式上都有区别。契丹人的墓或为砖室,或用石板堆砌,内壁围柏木板(椁室)。多殓以木棺,或将尸体直接陈于棺床上,流行在尸体上戴铜面具和穿铜丝网络或铜丝手套,以随葬马具和鸡冠壶为其特征。

汉人墓多沿宋墓旧制,盛行火葬,用小型石棺装骨灰,随葬品以各种小型的日用器具模型等陶明器为主。

辽墓可分为前、后二期。前期的契丹人墓葬可以辽驸马赠卫国王墓为代表。

该墓有前、后两室及左、右、后3个小室,平面都呈方形。后室四壁围柏木板,置带木栏杆的棺床,床上有衣物和丝织被褥,床外悬紫地绣金花的帷幔。随葬有大批精美的金银器、玛瑙器、瓷器和铁器等。瓷器以白瓷为主。出土了8组完备的马具和大批的盔甲,以及刀、剑、矛、镞等武器。前期辽墓中的汉人墓葬,可以在北京发现的赵德钧墓为代表。该墓有前、中、后三室及左右6个耳室,平面均为圆形,壁上有仿木建筑砖结构,画庖厨、伎乐等壁画。后期辽墓发现的以单室墓占绝大多数。墓室平面开始出现八角或六角形的,墓门上大多有比较复杂的仿木建筑结构。墓室内皆置棺床,有的用木棺,有的则将尸体直接陈于棺床上。流行戴铜面具和穿铜丝网络或戴铜丝手套,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察右前旗豪欠营子辽墓中出土的女尸及其所穿戴的铜丝网络和铜面具,保存最为完整。契丹贵族墓的壁画,大多是在墓道两壁画出行仪仗,墓门两侧绘门神,天井和墓室四壁画男女仆侍。有些墓中的壁画分二段或三段,如内蒙古哲里木盟的库伦1号墓的天井壁画,即分三段,下段绘男女仆侍,中段绘牡丹湖石,中段与上段之间加一道云纹装饰,上段绘竹林仙鹤和荷花。

契丹贵族墓的壁画中,有属于契丹衣冠习俗的髡发、架鹰、毡车等形象,也有模仿自北宋墓中的宴饮、伎乐等场面。除在墓室画壁画外,仍流行在木椁内画各种生活情景画。随葬品中景德镇影青瓷器的比例大大增加,辽代特有的黄釉瓷器的数目也显着增多。后期辽墓中的汉人墓葬,多发现在北京、辽宁辽阳、内蒙古宁城、山西大同等地,特别是道宗咸雍以后的汉人墓葬,数量较前大为增加。以砖筑的单室墓为多,也有少数是双室的。双室墓与中原地区北宋末年雕砖壁画墓的形制基本相同。

墓室平面或圆或方或作多角形,四壁砌雕砖仿木建筑和桌椅,并画彩色壁画。葬具如用石棺的,上多刻陀罗尼经。几乎全部是火葬。随葬品以陶质明器为主,如罐、盆、三足锅、灶、勺、注子、香炉等,也有较精美的白瓷器和影青瓷器。

目前发现的金代初年墓葬较少,吉林扶余发现的石椁墓,随葬大量铁工具,可能是早期女真贵族墓。河北新城时立爱父子墓和河北井陉柿庄6号墓,均为壁画墓,是金代初年的汉人墓。大定以后的金代墓葬发现较多,黑龙江绥滨的墓葬,用羊距骨和桦皮桶随葬,尚保持着地方的民族习俗。中原和北方的金墓在不同的地区也各有特点。北京、朝阳和大同等地金墓多为石椁火葬,时有精美瓷器出土。河南焦作、武陟等地金墓以嵌伎乐庖厨人物雕砖为其特色。山西南部的新绛、侯马金墓则以雕饰繁缛的仿木建筑和雕砖而着称,如侯马董氏墓为此类墓葬的典型。这种仿木建筑雕砖壁画墓,在山西中部和河北西部、河南、山东、陕西、甘肃等地均有发现。

内蒙古巴林右旗庆云山下的辽庆陵,是辽代中晚期圣宗、兴宗和道宗三帝的陵墓。以保存较好的圣宗的东陵为例,地面设陵门、参道和享殿。砖筑墓室分前、中、后三室,前室和后室又各在两侧设耳室,各室平面成圆形,顶部隆起成半球状。自墓道至墓室,都施壁画,内容包括鞍马、侍卫、乐队、臣僚以及春、夏、秋、冬四季山水图。从墓室的形状和壁画的内容看来,辽代的帝陵应是象征当时以牙帐为居处的捺钵行宫。金陵被明人破坏,布局不清。

2.元明清墓葬

元代墓葬可分为早、晚二期。早期墓葬主要是指从金贞年间南迁以后,即成吉思汗八年(1213)至元世祖至元八年(1271)之间的蒙古时期的墓葬,较重要的有山西芮城永乐宫全真教道士宋德方和潘德冲墓、山西大同龙翔观道士冯道真墓,前者有满刻线画的石椁,后者墓室有壁画和衣物、木器、钧釉瓷器等随葬品。至元十七年统一全国后的元代墓葬,在陕西发现的多方形砖室墓,随葬品以陶制家具、家畜模型及大量黑色陶俑为主。四川元墓仍沿袭南宋墓的习俗,随葬三彩俑。仿木建筑雕砖壁画墓,主要发现于山西,多画孝子故事等壁画,但是雕砖装饰简化,说明此类墓葬发展到元代已逐渐退化。南方的元墓沿南宋旧制,多砖室券顶,夫妇合葬仍为“同坟而异葬”的双室并列的砖室墓,特别注意尸体防腐,盛行厚葬,多用金银器皿随葬。苏州发现的至正二十五年(1365)吴王张士诚母曹氏墓,仿南宋诸陵攒宫石藏子的作法,在方形墓坑内的石壁、厢壁和石圹之间,用三合土灰浆浇灌,使整个墓圹结为一体,非常坚固。

到了明代,一些砖室墓采取密封棺材,防腐措施又有发展。随葬品多以生前遗物入葬,种类繁杂,出土了很多贵重的瓷器、漆器、金银器,甚至有些书画也被埋入墓中。有些王侯的墓中还出土了大量成组的仪仗釉陶俑或木俑,有的墓中还流行用铅锡制成的各种明器模型随葬。

元人无陵。明代的帝陵,以安徽凤阳的皇陵为最早。皇陵的形制承自北宋的帝陵,基本上仍承袭汉唐以来的旧制。泗州的祖陵年代稍晚,其形制已与南京朱元璋的孝陵相近,而明孝陵则为此后的明代陵制开创了先例。明代从成祖朱棣起,13个皇帝葬在北京昌平县,集中在一个总的陵园内,称明十三陵。陵园的总门在南面,称大红门。入门不远,立“长陵神功圣德碑”。由碑亭往北,神道两侧依次立石望柱及狮﹑獬豸﹑骆驼﹑象﹑麒麟﹑马﹑武将、文臣等石雕像,而各陵之前则不再立石望柱和石象生。出于总体布局上的考虑,陵的方向虽大多向南,但也有向东或向西的。各陵规模大小不一,但形制和布局彼此相同。陵的前部主要是祾恩殿,大致上相当于唐宋陵前的献殿。与汉唐以来的帝陵相比,明陵最大的特点是坟丘不成方形而成圆形,周围砌砖墙,称为宝城,其位置不在陵域的中部而居全陵的最后。

宝城之前设明楼,楼上树石碑,上刻皇帝的谥号,这也是明陵的新创。玄宫在宝城之下,其形制亦系模仿宫殿。

明定陵是迄今发掘的唯一未被盗过的帝陵。定陵系明神宗朱翊钧及其二后(孝端、孝靖)的陵寝。万历十一年(1583)朱翊钧亲自选定陵址、确定建陵规制,次年动工,历时6年建成,役使工匠3万余人,耗用白银800万两。主要由陵门、祾恩门、祾恩殿、明楼、宝城、宝顶和地下宫殿构成。1956年开始发掘,1958年完成,出土3000多件珍贵文物,玄宫总面积1195平方米。玄宫可分前殿、中殿和后殿,中殿的两侧设配殿。皇帝和皇后的棺椁放置在后殿的棺床上。

清代帝王陵寝,从建陵年代和地理位置,可分为清初关外三陵、清东陵和清西陵3个陵区。清东陵和清西陵的陵墓从规划建制到建筑造型均仿照明朝,采用集中陵区的手法,安排总入口,从正红门开端,经统一的神道石像生、碑亭及华表,然后分达各陵区。其布局顺序为:五孔石券桥、牌楼、碑亭、三孔券桥,大月台、宫门、隆恩殿及左右配殿,而后为石平桥、月台、琉璃门、五供、方城(上立明楼)、月牙城、宝城、宝顶。皇帝、皇后、亲王、公主、嫔妃的陵制级别相当严格,形成了一套程序化的规则。

附:建议阅读论着目录

1.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墟妇好墓》,文物出版社1980年版。

2.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博物馆文物管理处:《满城汉墓发掘报2 05告》,文物出版社1980年版。

3.王学理:《秦始皇陵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4.刘庆柱:《古代都城与帝陵考古学研究》,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5.袁仲一:《秦始皇陵考古发现与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6.王仲殊:《中国古代墓葬概说》,《考古》1981年第5期。

同类推荐
  •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颜氏家训)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颜氏家训)

    长期以来,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滋养浸润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它陶冶了人们的情操,孕育了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增长了人们的智慧,也不断推动着人们对自己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今天,我们少年儿童一代能对民族文化的精粹部分有所了解,将有利于他们文化素养的提高,促进健康人格的养成,也是使他们能受益终身的最基本的启蒙教育和素质教育。
  • 扇面:咫尺无边儒雅

    扇面:咫尺无边儒雅

    每套自成体系,每册相互补充,横向开拓,纵向深入,全景式反映了整个中华文化的博大规模,凝聚性体现了整个中华文化的厚重精深,可以说是全面展现中华文化的大博览。
  • 中庸注参

    中庸注参

    本书乃陈柱先生为暨南大学及大夏大学两校讲授《中庸》时的成果。作者多以自家心得注解《中庸》,其别无新意者则仍采郑注,并选录各家之说,尤于近代戴震、康有为、马其昶及业师唐蔚芝先生之说,录之甚众,以备参考。同时,本书附有陈柱昔日讲学南洋大学时所著《中庸通义》,实乃研读《中庸》的经典文本。
  • 哈罗!美利坚:一个中国家庭的美国生活琐记

    哈罗!美利坚:一个中国家庭的美国生活琐记

    本书分为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工作娱乐、社会生活、五十述怀共五个部分,是一部中国人在美国的生活秀,作者用十分生活化的语言介绍了美国的方方面面,记录了旅居美国20多年的点点滴滴,在嬉笑怒骂中饱含人生哲理。本书反映的一些问题,比如华人子女在美国的教育和身份认同问题,折射出中西两种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具有深刻的意义。
  • 知道点世界文化

    知道点世界文化

    什么是“摩西十诫”?古代印度为什么会出现种姓制度?潘多拉的魔盒里到底装有什么?吸血鬼真的存在吗?蒙娜丽莎的微笑背后隐藏着什么秘密?在本书都有介绍。
热门推荐
  • 王源的天才萌公主

    王源的天才萌公主

    悠茉因一次意外而穿越到王源表妹身上,还失去了前世的记忆,像个5岁儿童,可智商却惊人地高,天真萌公主会与讨厌原来那个妹妹的王源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 人在江湖,婚不由己

    人在江湖,婚不由己

    作为一个合格的财迷,为了讨回自己的损失,惩罚那个偷了自己东西,挡了自己财路的混蛋,宁上陌不惜上京告御状。可是,为什么,一道圣旨入手,她却成了那人的媳妇?
  • 异世圣君路

    异世圣君路

    他,本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孤儿,却因一颗珠子,魂穿到一片未知的大陆。本以为可以享受家庭的温暖,自己的亲生父母却下落不明。为了找寻自己的父母家人,他走上了一条通往未知巅峰的强者之路……
  • 短篇悬疑志:救赎

    短篇悬疑志:救赎

    当道德遭遇感情,当人性碰触丑恶。为了钱、权、色、欲,一个人会变成什么样?当纯真面临诱惑,当忠诚变成筹码,本性纯良的人能抵挡住多少诱惑?年轻正直的干警江涛与新婚妻子欧阳怡的新婚旅行中,遇到了一个与妻子长相一模一样的女孩,这究竟是命运的安排还是冥冥中的巧合?当江涛发现一张与自己一模一样的照片,这又是怎么回事?一切即将水落石出,真相昭然若揭,而真相的背后,又埋藏着一个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每个人的内心都有着隐秘的往事,怎样救赎沉沦的心灵?是选择逃避还是勇敢面对?只有用一颗虔诚的心,才能获得神的救赎与原谅……
  • 青灯纪:万世之尊

    青灯纪:万世之尊

    她冥冥中的命运是与死神抗争,唯一的生存就是冲破束缚,突然有一天,佛出现了,给了她一盏青灯,青灯能否改变她的命运,佛告诉她一切还是要靠她自己,她能否挣脱命运的束缚,摆脱死神的纠缠,故事由此开始!
  • 最是卿心留不住

    最是卿心留不住

    心悦卿兮,卿不知;卿心非我心,无知我心悦卿卿。
  • 橙色农民

    橙色农民

    他因为喝酒突然两眼一闭,重生到了1977年,成了十八岁的农民张光荣。那个无奈但又充满诙谐的年代在他的身上重现,玩玩暧昧也能苦中作乐,村妇村姑带着野性,美艳的女干部女知青就含蓄一点。要发展就要敢做别人不敢做的事,偷偷包产到户,集资办企业,带领社员们奔向令人向往的美好生活。哼哼!那些横行乡里,阻拦我们致富的干部就将他们往地上踩。没有一飞冲天,只有脚踏实地,时候一到就杀出国门,巧妙地玩转于资本市场,大胆的海外并购,让村的工厂变成为一艘世界级的工业航母,青山村也成为世界第一村。张光张光荣又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 上海邂逅新加坡

    上海邂逅新加坡

    上海九十年代初期,出国留学热是风起云涌,在留学生中,有一些鲜为人知的高材生,被新加坡一些私人基金会招募到新加坡留学,全额奖学金之外还有零花钱,而这些人都是上海市数学或物理比赛的尖子。我将上海三名留学生在新加坡留学生活写出来,至少可以让读者了解这个群体的侧影与背影。他们舍弃了许多,也经历了许多,每个人都有生动的故事,其中不乏曲折的人生经历。钱伟琪憨厚做人踏实肯干,经历风雨后终有收获,在事业上大有发展,深得新加坡姑娘蔡淑贤的青睐,嫁给了钱伟琪为妻。乔伟光脑子灵活,设计的许多房地产项目及商业项目得到了马来西亚国家奖状,并在上海的房产开发中继续演绎着不败纪录,被胜利冲昏头脑时,小三盯上了这个有缝的蛋。富家子弟邹志平,在新加坡留学期间,不求上进喜欢摆阔,最后连奖学金也被取消,大学晚毕业一年。邹志平的爸爸公司经营不善倒闭,爸爸妈妈被迫离婚,上海的资金已经断供,邹志平从一个挥霍金钱的纨绔子弟,一下子被甩到地上,与普通留学生平起平坐地位,心理上受到了沉重打击。去国外留学,也需要自己的奋斗与拼搏,国外不是想象中的黄金遍地信手捻来,在这部小说里将留学国外的生活演绎得淋漓尽致。
  • 剑气昭心

    剑气昭心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从此,大唐王朝自盛而衰,一蹶不振。中华大地,饿殍枕籍,哀鸿遍野,“极目千里,不复人烟”。历经七年,李氏王朝虽然平定下了叛乱,但其政权已是“日薄西山,气息奄奄”。公元907年,朱全忠篡唐称帝,建后梁。中国正式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923年,李存勖灭后梁,建后唐。李存勖之后,篡位,割据之事频发。中国政局混乱,藩镇林立,一片混战。
  • 当代中国闪小说精华选粹(传奇卷)

    当代中国闪小说精华选粹(传奇卷)

    《当代中国闪小说精华选粹·传奇卷》荟萃了当代闪小说名家莫言、孙方友、秦德龙、闵凡利、蔡中锋、程思良、王雨、王平中、段国圣等的传奇类闪小说精品力作256篇。书中集合了悬疑、魔幻、冒险、神话、惊悚等类小故事,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情节离奇,风格多样,意蕴丰赡,精彩纷呈,既让读者喜闻乐见,又揭示了生活的真谛,给了大家很多思考和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