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12500000016

第16章 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2)

儒家的价值体系不仅内容完备,而且进学的次第十分清晰,适用于各种不同身份阶层的人。任何一个人,不论处于什么地位,在人生的进退沉浮之中,都可以从这个体系中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和开展的领域,获得一种清晰的方向感。对于要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他必须从修身着手,在不断充实其人性内涵的同时,逐渐扩大自己人生的社会外延。尽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机会进入权力中心,参与治国平天下的决策,但他们可以踏踏实实地修身齐家,以这种方式来尽一个人对天下的责任,完成一个人对自身的使命。甚至一个无家之人,或是出家之人,也可以专心致志地修持,开显人性,完成人格,企及止于至善的境地,成为圣人贤者。依照这种体系,人在任何境遇中都有人可做,都有可以成就的东西,不至于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于绝望的境地。

天爵与人爵:两种不同的成就

儒家的价值体系,有“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横向的坐标,也有“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这一纵向的坐标。前者体现人的社会生活,后者体现人的精神生活;前者的攀升体现人在社会场上的横向成就,后者的攀升体现人在人性深度上的纵向成就。在外王之道上,一个人可以成为三公六卿,成为一个富豪,乃至于一个王者;在内圣之道上,一个人可以成为一个善人、贤人、君子、圣人、真人、神人、菩萨、佛陀。孟子将社会成就的位格称为“人爵”,人性成就的位格称为“天爵”。可以这么说,前者是征服他人的成就,后者是征服自我的成就。人的最高荣耀是“天爵”,而不是“人爵”。

天爵与人爵、圣者与王者的结合固然是好——这也是儒家追求的理想——但王者最好为圣,圣者不必一定为王。圣者的成就远远高于王者。当王要聚集许多条件,要借势,做圣人则不凭借任何事物。为王不能久,否则可能遗臭万年,为圣则可与日月同辉。如果从佛学的角度来理解,人爵是生不带来死不带走的,天爵却是死能带走生能带来的。

数千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士人在这个坐标体系中寻找自己的位置,把握自己人生的向度。他们“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不陷于进退失据、无所适从的境地。中国人既可以进入历史现场建功立业,也可以隐居田园过恬淡日子;既可以“平时静坐谈心性”,也可以“临危一死报君王”。与我们毗邻的俄罗斯就不一样,俄罗斯文化心理中有一种英雄情结,而且缺乏对应的消解和退出机制,缺少中国文化里的平常心是道。俄罗斯男人以强胜自豪,追求个人在群体中的荣誉感,有一种随时等待呼唤,投奔沙场出生入死,在广场上赢得鲜花与勋章的渴望,对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常生活热情难以持续。年轻人的婚礼仪式之一,就是到当地英雄纪念碑前献花。在莱蒙托夫的《当代英雄》中,报国无门的年轻人只好在争风吃醋的决斗中挥洒自己殷红的鲜血。一旦建功立业的英雄梦实现不了,他们就难以慰藉自己,最终沦为一个酒鬼,用那种浑浊的液体来浇灌自己的生命。

在这个物质铿锵的时代,很多人迷恋财富与权力,想尽一切办法去积累它,而所谓的成功就是一个人将自己的身家性命当仓库,去堆砌越来越多的身外之物,让自己活得越来越占地方。这种状况与其说是出于人性的贪婪,不如说是出于心智的迷惘。我们很多人其实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由于价值取向上缺少内修的维度,关注力都压在外治的一极,人们习惯于将自己受到的挫折与失败归结于社会的不合理,与他人不怀好意的阻挠。于是,邪火攻心,对社会与他人进行无节制的批判,甚至产生同归于尽的心态。这是十分可怕的。

中国古代命书里有“克我者为财,我克者为官”的说法,多财伤身,官大累人,妻妾多了反而生不出儿子,这有一定的道理。人将众多的财物、权力划在自己名下,是要耗散自己的精气神的。现在大家都想住上宽大的房子,其实房子是需要人气去养的,人气不足的房子会变得阴沉。如果房子里堆上一些古董,更是散发着腐朽的气息,侵蚀人的身体。你在拥有某种东西的同时也被它所拥有,你在调拨某种东西的同时也被这种东西所调拨。财富、地位、功名等都属于社会成就,虽然儒家积极入世,重视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事功,但不主张人在社会事务之中将自己连根拔起。与社会成就相比,儒家更注重人性的成就,或者浅一点说人格的成就,把它视为第一性的,高出一切社会价值。与做一个君子、圣人相比,做一个富人、王侯不算什么事情。尽管历史上小人得势的情形并不少见,但在儒家文化中,这种人生不具有正值的意义。“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在世俗化社会中,人们最为迫切的是获得物质利益和社会地位。为了得到眼前的物质利益和社会身份,人们可以牺牲自己的精神操守,甚至出卖自己的人格,在儒家看来都不是仁者的行状。

与外来文化的对接

儒学的体系具有一种包荒之度,并且具有很强的兼容性,它在内修和外治两个方向上都保持着开放的态势,与外来的文化相对接,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具有很强的同化力。当然,文化的交融不可能没有任何冲突,正是在冲突以及排异反应之后,才能够真正地接纳从而丰富自身。

儒学后来的发展,在修身一极,先后吸收了道家与佛家的心法。孔孟时代,儒家在修身的方向上只有克己复礼与成仁、致良知与养浩然之气等内容,远不及道家与佛家深入。到了张载、周敦颐与程氏兄弟,才吸纳了道家与佛家的方法,不断丰富自身。儒道释三家在中国的传统中渐渐融汇到一起,不再有排异反应。很多以儒家自命的士人,都兼有释道的修养,甚至平时都坚持静坐观心。王阳明传习于弟子的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特别是他的学生王畿的四无说:心是无善无恶之心,意是无善无恶之意,知是无善无恶之知,物是无善无恶之物。显然都吸纳了禅宗的心法。当然,也有一些脑子钙化的学者,包括个别现代的思想史专家,非得从汉代以来的儒家思想中剔出道与佛的成分,以验明儒家的正统,实在是一种迂腐的做法。

在接纳这些外来文化的时候,中国文化显示出极强的同化力。它不是简单现成地移植外来文化元素,而是在进行转化之后才加以吸收。就佛教而言,发源于印度的佛教有着强烈的出世倾向与山林气息,到了中国之后,其入世的倾向不断加强,在因果报应方面加入了儒家孝道的伦理。大乘佛教色空不二,世出世间的理念与普度众生的精神得到了弘扬,到了现代产生了人间佛教、生活禅等将佛法与世间法打成一片的佛教流派。其实,在修身成圣的一维,中国传统文化也可以跟西方的道德与宗教体系对接融合。

在治国平天下的一极,儒家给人印象最深的是所谓三纲五常,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类。其实,在原始儒家那里,有着十分宝贵的资源。首先,仁政的理念与大同理想,是中国传统最高的政治理念。仁者博爱,幼吾幼及他人之幼,老吾老及他人之老。孔子提出的仁学思想,到孟子那里发挥成为主张以德服人,而不是以暴力暴政服人的“王道”思想。其次,民贵君轻,社稷次之,民意是政治合法性最终来源的理念。其三,尊卑有序的等级服从(礼)是权力运作的必要杠杆。其四,社会多维度综合治理的思想,在中国文化的道、德、礼、法四个层次,道家强调道的层面,儒家针对当时的社会状况,强调德与礼的层面。儒者并非意识不到法治的作用,但他们认为法作为一种外在的强制性行为规范,是在内在的良知和软性的伦理规范失效的前提下才使用,作为道德底线的法,更多是一种威慑;儒者也并非意识不到道的意义,只是在社会层面,能够把握道的人少之又少,无为而治只能是作为对苛政的一种矫枉来使用。

《大学》关于修身方面阐述得较为充分,但在治国平天下的一维,却发挥得不够。因此,后来的思想家们企图对之进行与时俱进的发挥。明代学者邱濬就写了近百万字的《大学衍义补》。治国平天下的一极,属于政治经济学的范畴,中国文化可以吸纳现代西方文化,包括法律、经济,等等。这种接纳不会瓦解儒家文化的基本构架,反而丰富它的内涵,使之适应新时代的流变。

孔孟时代的儒学思想,一直都是在野状态的民间思想,没有进入制度运作的层面,儒者更多是参与祭祀与教育方面的活动。直到汉代的武帝,才将董仲舒阐释的儒学钦定为主流意识形态,但这跟原儒的思想不完全是一回事了。

儒学的产生与发展难免带有一个时代的印记,这些印记并非儒学本身恒久不变的内容。作为一种主张“苟日新,日日新”的思想体系,它的内在逻辑并不拒绝自新。只是当儒学被独尊为一种统治性的意识形态之后,便与当时的社会制度结合,僵化成为它难以摆脱的命运。任何一种思想一旦成为统治性的意识形态都免不了这种命运。当然其中也有一些不是通家的学者,如董仲舒、朱熹等,把儒学带有时代印记的部分,如三纲五常等,加以神圣化,起到了将其教条化的作用。我们必须区别儒家文化与中世纪社会制度,不能将其混为一谈。

中国文化的基本心法

深层文化有它的理法,也有它的心法。理法是一套现成的理论,通过学习可以理解;心法是融会贯通之后的应机启用,需要参悟。仅仅在理法上加以理解,而没有心法上的通透,就会认死理,陷入教条主义和思想僵化。中庸之道是关于如何消除偏见与偏颇的心法,其指向在于完满而恰如其分地领悟事物的本来面目与解决各种问题。

在《中庸》一书中,反复强调中庸之道难以领会,认为只有圣人君子才有可能达中庸,这意味着我们通常都生活在偏见与偏颇的认识与情感之中。这话说来可能让很多人不服气。

同类推荐
  • 做事先做人

    做事先做人

    本书深入探讨做人做事的艺术,分上下两篇,上篇是做人,下篇是做事。内容涉及做人、沟通、性格、交友、品行、合作、谋略、思考、目标、行动等方面。
  • 能说会道:最新最实用的说话技巧全集

    能说会道:最新最实用的说话技巧全集

    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不可避免地需要通过语言进行交流。因此学会说话,掌握一定的说话技巧,就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门学问,话说得好可以成全美事,说得不好就会惹出是非。同样意思的话,说的方式不同,结果很可能截然相反,使用正确的说话方法往往可以事半功倍。本书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囊括其中,让读者们能够随意学习必要的“话术”,以方便读者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语术”,你需要做的就是翻开本书,充分领略能说会道、打动人心的艺术。
  • 谈判手册(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谈判手册(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教你如何谈判成功:谈判人员的交流技巧、通用的谈判技巧、谈判桌上的基本策略、标准谈判手段、反击对方的手段、遇到特殊情况的注意事项等。
  • 财富的点滴积累

    财富的点滴积累

    人的生理和生存需要并不是致富的动力或源泉,就如在动物生活中找不到任何相同或相似的财富追逐现象,因为它不能顺应基本的目标,也不能满足根本的需求。致富的含义就是获得超过自己需要的东西。这看起来漫无目标,却是人类最强大的驱力。
  • 无所谓

    无所谓

    以无所谓的心态行走人生,行走社会,肩头轻松,脚下轻快,心里超然。无所谓可以让我们抖落身上的血渍与灰尘,轻装上阵,一身释然;无所谓可以让我们放弃生活的负担与烦恼,无虑无忧,一往无前;无所谓可以让我们超越人生的羁绊与牵累,阔步行进,一路平坦。
热门推荐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钢铁年代

    钢铁年代

    一九四八年春天,山东连连长尚铁龙率部攻打鞍山,在与国民党守敌连长杨寿山僵持中,受到敌方枪袭。他妻子麦草和儿子金虎收到阵亡通知书奔往鞍山,找不到尚铁龙的遗体,只看见掘开的坟和坟前的木牌。尚铁龙被救,死而复生养好了病,坐船回到胶东才知道妻子和儿子到关东接他的遗骨。一家人便因此失去了联系,麦草决意留在鞍山边找工作边寻找尚铁龙消息。却因意外帮助抢救精密机床有功而得到在工厂上班的机会,从而认识了杨寿山。杨寿山对她生活、工作都百般照顾,两人慢慢产生了感情。尚铁龙复原被安排回鞍钢工作那天正赶上麦草和杨寿山的婚礼,三人纠结一生的感情便由此展开。《钢铁年代》是金牌编剧高满堂继《闯关东》、《北风那个吹》后的又一力作。共和国成立初期,为了发展祖国的钢铁事业,来自于全国各地的一群人汇聚于鞍钢,形成了五湖四海鏖战关东的景象。《钢铁年代》正是以此为背景,讲述了这群人感人至深的友情、爱情和亲情故事。延续高满堂的一贯风格,《钢铁年代》的故事颇有传奇色彩。从角色的设置到剧情的安排,无不经过他精心策划,人物跌宕的命运和曲折的故事都体现了高满堂极其深厚的戏剧创作功底。
  • 妖怪商店汐月阁

    妖怪商店汐月阁

    在吵闹的城市里一座无人知晓的商店散发着古老的气息。夜深了,一个影子出现在店门口。“老板,我要与人类契约……”
  • 超极限

    超极限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平凡的生活中,隐藏着无数的高手......想要成为高手中的高手,就必须超越极限,打破桎梏。
  • 百鬼录之鬼榜

    百鬼录之鬼榜

    【欢迎加入百鬼门小说读者群:390163363】封存了千百年的鬼榜再次重现人间,异域鬼族蠢蠢欲动,看似平静下的驱鬼一界早已孕育着滚滚的浪潮。鬼族至尊的一一觉醒,血腥狂乱的战争即将一触即发。早已绝迹的上古神器的出现到底是为人间带来了希望还是毁灭,稚嫩的主人公才刚刚踏足这个未知的世界,他又如何才能够从这混乱又处处充满杀机的世界找寻出一条渺茫的生命曙光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 养生长寿指南:中老年保健防病手册

    养生长寿指南:中老年保健防病手册

    本书作者运用中医养生学理论和现代医学研究成果,系统介绍了中老年人养生保健的基本知识和具体方法。全书共9章,包括人的自然寿命、老年人划分标准与健康、亚健康的概念,中医传统养生及更年期保健与性保健,中老年人心理特点、心理障碍及其防治,饮食、运动、娱乐、睡眠、生活方式、环境气候等对健康的影响与自我保健,以及常见肿瘤防治和定期健康体检等。全书内容丰富,阐述简明,融知识性、可读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对指导中老年保健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适于广大中老年朋友及基层卫生人员阅读参考。
  • 天厌刀

    天厌刀

    故事发生在安史之乱前夕,作为奸相李林甫的后人,李雁之开始流浪江湖,渐渐一个广袤而神奇的武林世界出现在他的眼中,这里有爱恨情仇,有血性屠杀当然还有正义还有欢心和泪水。天下长久的平静终于开始酝酿一场人间浩劫,武林开始动乱,天下开始纷争,从武林六大剑派,到三大组织,正道魔教纷纷登上舞台,这是英雄的时代。这是武林的新篇章,三教合修,名山大派,佛道儒魔,终将开始演绎浩浩荡荡纷争。李雁之将如何开始他的江湖之旅,他又会遇到什么样的奇遇,尽在一把神刀的机缘下展开,神魔自在一念之间,爱恨交织血泪之中,刀是魔刀,名唤——天厌。
  • 罪与灰与爱

    罪与灰与爱

    六出从出生就是不幸的,但是小时的六出既活泼又大方,从不吝啬。六出是个天才,进入青春期的六出就帮舅舅侦破案件,但青春也是她堕入深渊的开端,长大成人的六出因为母亲再婚家哥哥而陷入在灰色地带,不知选择光明还是黑暗,但六出始终是六出,她知道永远不要伤害那些爱着自己的人,就算做不到也要把伤害程度降到最小。不管六出做什么她都会说:“你所认为的就是正义!”“什么事都能被解决掉,不管是亲情,爱情还是友情”。
  • 限时婚爱,阔少请止步

    限时婚爱,阔少请止步

    在众人心中,G市四少之首的裴少辰,温文尔雅气质不凡,而在顾清颜眼里,他裴少辰就是一个衣冠楚楚的禽兽。她和他的交集来源于一场宿醉。当初恋挽着大腹便便的女友成双成对的出现在奶奶的寿宴上,他形同天神降临在她耳边邪肆低语,温柔似水,“是不是我来晚了?”***********************顾清颜这辈子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一夜宿醉,遇到自己不该惹的男人,并且,爱上了他!其实这是一个很有爱的文,有暖有宠有爱,没虐,那是不可能滴,不过,茗香是亲妈,真的是亲妈!
  • 衍行且止

    衍行且止

    你知道那个不同的大陆吗,五行与四异,万事都有归宿与轨迹。而我选择挣扎,恨过,爱过,痛过,伤过,且行且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