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12500000017

第17章 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3)

偏激的发生

苏东坡的《题庐山西林壁》和印度盲人摸象、中国刻舟求剑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讲的都是偏见的发生。

为什么我们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为什么我们会把大象的局部当成整个大象?为什么水流船行之后我们还在原来的刻痕上寻找失落的剑?究其原因如下:

第一,作为一个个体,我们总是生活在某一个阶层、某一个地方,扮演某一种角色,因此,总是自然地立在某一个角度、立场上来观察事物,而不能同时站在所有的立场和视角上来看待问题。眼见为实,自己的经验具有天然的优先性。我们习惯于将自己观察到的当成是最真切的事实,当成事物的全部与原貌,这就导致遮蔽的发生。各种偏颇的思想观念,听起来都有几分道理,而与之相反的思想观念,同样也有几分道理,即所谓公有公道理,婆有婆文章。于是,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但仔细追究起来就会发现,持有各种思想观念的人,由于所站的立场和视角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携带着一种先入为主的偏见,不能全然地把握事物的整体、原本地领略庐山的真面目,把自己所看到的局部侧面当成全部,从而把自己认识的道理扩大化、绝对化,陷入荀子所说的“蔽于一曲,暗于大理”的境地。苏东坡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但是站在庐山之外,所看到的就是庐山真面目了吗?也不是。实际上,并没有一个优先于所有视角并且可以取代其他视角的绝对视角。但要让人从他所立的视角里转移超越出来并非易事,而最难转移与超越的是个人自我的立场,因为其中涉及切身利益与根深蒂固的信念,乃至尊严等心理因素。这就是孔子之所以说中庸之道难传的原因。

第二,事物是一个整体,一物一太极,它在整体上的相干效应与协同作用是非线性的,但理论往往是线性的、条分缕析的。关于一种事物可以建立起很多很多的理,乃至于理论体系,但所有的理加起来都不能等同于这种事物。将所有视角上看到的庐山景观加起来,还是不能够得出一个真正的庐山。庄子曾经用混沌之死来形容这种分析方法的致命之处。

第三,任何事物发生追究起来都有重重不尽的缘起,其中有的缘起是随机的。出于成本考虑与条件限制,我们不可能穷尽事物的所有缘起。因此,对缘起的追溯是有限的,我们为了理解事物建立起来的因果关系函数中的项也是有限的,不能完全地把握事情演变的方向。但我们过度地信赖已经建立的因果模式,并将其推而广之。

第四,事物以时空形式在迁移,因果关系变动不居。思想的惰性让我们习惯于把某一时空里成立的道理推广到任何时空。

第五,情感方面,由于我们对事物及其变化形态有各自的倾向与期待,我们的心灵总是难以避免地裹挟进来,陷于是非善恶美丑的分别与喜怒哀乐等各种偏颇的情绪波动之中,失去宁静致远、感而遂通的澄明。

中庸之道就是要将人们从各种偏颇乃至偏激的认识和情感中解救出来,消除各种遮蔽,回归心性的本位,获得一种澄明的心态与中肯、全面而恰如其分的领悟。

作为外治方法的中庸之道

中国古人很早就意识到简单的线性思维会造成遮蔽,导致偏激,他们崇尚整体的、非线性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被称为中庸之道。即《中庸》里阐述的不偏不倚、全然而恰如其分地领悟事物的中庸境界。

中庸之道就是把人从偏激的思维模式中拯救出来,消除各种偏执导致的遮蔽,指出公与婆各自在理与不在理的地方,寻找其兼容性,化解他们之间的矛盾。不论在学术思想还是社会实践中,许多问题的解决都可以运用中庸心法来加以化解。如何将因立场、视角不同而产生的不同观念与理论融合,如何将不同利益集团的利益诉求调和,获得一种兼容性,是一个学术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

中庸之道的方法,首先要求人要有一种“中悬”的立场,不能死死地站在某一个立场上看问题说话,必须不断切换视角,以获得不同的、开阔的视野。中庸之道首先要清理人们各自的立场,让他们从各自不能挪动和超拔的立场上松动开来,进行立场的转换并在转换中追寻其贯通性。可以说中庸的方法是没有立场的方法,但其实它持的是一种全然的整体立场。中庸之道的“中”,不是在所有偏见中采取一个和稀泥的中间路线,对于“中”同样是不能偏执的。

其次,要寻找各种立场观念的兼容性,中正公允地了解和处理事情,达到均衡和谐的境界。将所有盲人摸到的拼贴起来还是得不出一个活的象,将横看侧看下看上看的拼凑起来也还是得不出一个完整的庐山,将人体彻底解剖之后还是不能全然地认识生命的机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也小于部分之和。必须要把将所有局部片面耦合起来的那个具有兼容性的道参悟到,才能够真正把握事物的本来面目。中庸之道的核心在于全然与公允。

中庸的思维方式说出的是一种道,而不是一种理。理是线性推演的,指向一个结论,一个终极判断,理与理之间常常相互抵牾,相互否决,势不两立,企图逾越各自的有效范围一统天下,成为一种绝对化的独断。正是因此,理的论说只能是作为矫枉的权宜方便,不能成为最终依止的究竟。道是一个理域,是众多理的融会贯通,也是一种了然于心的悟性,它让各种理在其合理的范围内和分寸上成立,并发生恰如其分的作用。中庸之道只是去除各种简单和偏颇的倾向,即荀子所说的“解蔽”,而不追求与错误相悖反的正确,因为如果一种方向通往陷阱,那么与它相反的方向也会通往陷阱。

最后,要在动态过程中去机动把握无过之亦无不及的、恰到好处的分寸感,这是最为困难的。在精英决策中,相对容易实现,在群众性的运动,特别是狂风骤雨一般的革命运动中,激进的口号往往拥有众多的追随者,中庸之道只能拿来收拾残局。在自由社会的时尚潮流中,经常可见的是从一种偏颇到另一种偏颇,以一种极端来纠正另一种极端,永远行走在错误和纠正错误的途中,从一个夜晚进入另一个夜晚。难怪孔子认为只有圣人才能够真正掌握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的殊胜之处,尤其表现在处理复杂的利益关系问题上,作为主导者能否超越自身的视角与立场,超越狭隘的自我利益,至关重要。美国总统在很多场合最爱说的一句话是:这符合美国利益。甚至在联合国、在处理一些国际关系问题上也这么说。这在中国人看来未免弱智。为什么就一定只能站在美国立场上,为什么你就不能站到我们的立场上来看看?半个世纪以来,中东地区是世界最不得安宁的地方,直到现在也是爆炸声此起彼伏,恐怖主义愈演愈烈。美国人、法国人、英国人都不同程度地卷入其中,以他们的智慧和暴力都解决不了问题。也许,这些问题将来要靠中国人的智慧来解决。

作为内修心法的中和之道

中庸之道还有修身的心法,将人从各种偏颇乃至偏激的情感之中解脱出来,获得内心的安详与澄明,养就超越凡俗的圣人人格气象。这种心法在《中庸》里被称为中和:“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合乎中节谓之和。”

由于自我嗜欲与本位利益的计较,以及价值取向上先入为主的坚持,人的心态并没有向所有的可能性同等开放,内心始终处于一种趋赴与拒避之中,并随着事物的变化而翻腾激荡,难以平复,不能回归于一种纯净的初心。儒家将没有情绪偏颇的心态称为“中”或“中正”。《大学》里对各种不得其正的状态做了描述:“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不得其正的状态,不仅遮蔽了人心性深处的天机,泯灭先天的智慧与明德,也伤害到人心性的良性循环,危及身心的健康。在儒家与道家看来,心性的存养是内修极其重要的方面,而存养需要一个下手的地方。在道家是“致虚极,守静笃”;在儒家则是用“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来行持。这个“中”其实就是孔子“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中的无邪状态,即所谓“孔颜乐处”,也是孟子所说的“良知”,浩然之气就是在这里存养起来的。在各种情绪尚未生发起来的中和心境中存养的功夫行持,能够变化人的气质,成就超越凡尘的圣人气象。当然儒家的存养,并不是死守一个枯寂无情的境界,窒息心灵的生机,而是在保任中让情绪“合乎中节”生发,如水流物生一般。

受佛教的影响,明代的王阳明晚年将儒家的入手处从知善知恶的“良知”上升到没有是非善恶之意识分别的层面:无善无恶心之体。接近于禅宗六祖“不思善,不思恶,正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的开示。

中和心法,其实是一种心性还原的功夫,这种还原深入下去会带来想象不到的超越,进入“万物并作”或“万物皆备于我”的不可思议境地和出世间的层面,开显天人合一的道流。在这方面,立足现世的儒家浅尝辄止,道家与佛家则有更加深沉乃至“玄之又玄”的探索。

多元对话:一场没有终结的圆桌会议

诚然,中国传统文化在同一个框架体系内展开,但并不意味着它是一个一成不变的体系。在这个开放体系里,始终存在着不同的思想学术流派,相互的质疑、争鸣与讨论一直都在进行之中。当我们试图描述我们的文化家底时,首先我们会看到,我们国家有着多元的文化传统,其中有儒、道、佛三大主脉,另外还有法家、名家、阴阳家等其他杂家。有些国家、有的民族,传统是非常单一的。深入考察你就会发现,这些传统文化元素比较单一的民族,他们看问题往往只有一个视角,思想也往往一根筋,是线性的、单向度的、独断性的思维。视角少,死角就多,视野也就变得狭窄,理解和处理事情可回旋的空间就小。当遇上他们那套系统处理不了的问题时就跟你急,来横的,甚至把自己当人体炸弹与你同归于尽。

但是,生活在多元文化传统里的人,考虑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视角,观察事物可以有不同的透视方式,因而能够释放出理解事物和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性,获得宽阔的解释空间和回旋余地。即便是对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范畴的理解,我们可以有儒家的角度,也可以有道家的角度,还可以有佛家的角度,形成一种交叉透视的效应。每一种视角都有其看不到的盲区,转换不同的角度就可以看到庐山多个侧面,离真面目更近一点,不至于把某一个侧面当成庐山的全部。用一个比喻来讲,在文化元素单一的民族国家,人们好像是在独自踱步思考问题,在自言自语;而在一个多元文化的民族国家,不同文化元素之间始终存在着对话关系,人们好像在进行着一场没有终结的圆桌会议,不同的观念一直在辩驳之中。这种对话关系是一种源头活水,让我们的思想始终处在一种交流状态,不至于僵化,陷入一种片面的知见、一个牛角尖里出不来,当一种解释不灵的时候,我们还可以进行切换。这是生活在一个多元文化传统里的人所得到的最大收益。因此,在世界范围内,中国人的脑筋算是最为活络的,善于因地制宜地变通。

以上跟大家交流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法、心法的一些体会,实际上,完整的体系还应当包含实践层面的行法,是关于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的,有很多有趣的内容可以交流。一个充分领悟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法、心法、行法的人,才称得上是文化意义上地地道道的中国人。时间关系,只能到此为止。

(根据演讲稿整理)

同类推荐
  • 智慧说话术(现代人智慧全书)

    智慧说话术(现代人智慧全书)

    《现代人智慧全书:智慧说话术》讲述的是教你怎么巧用智慧去说话。
  • 借物参禅

    借物参禅

    生命每时每刻都在以他们的方式参与到这个世界中,也许你熟视无睹,但是当你洞悉了他们的生长轨迹后,你或许会为之惊叹。惊叹于生命如此的顽强,具有如此博大的气度和智慧。反观于人,有时候恰恰缺乏这种气度和智慧。与物板比,人宁不觉其陋?当效法其神韵,修吾心志,才能达到圆融之境。
  • 富人的秘密后花园

    富人的秘密后花园

    来到这里,你将看到最神奇的创富神话,你会找到最经典的致富秘诀。一位位声名鹊起的超级富豪,一个个造富神话,带给我们无数的惊叹号。在这些风起云涌的财富大亨和新贵们身上,我们往往能够发现一些别样的素质、个性和哲学。正是这小小的1%的不同,造就了他们的成功。
  • 中国谋术全书

    中国谋术全书

    《中国谋术全书》一书对中国自古以来有关智谋韬略的经典历史案例和著名故事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归纳,甄选了数百个最具典型性的智谋故事,本书内容丰富多彩,妙趣横生,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多个角度清晰、完整地呈现了中华谋略文化的全貌,生动地再现了古代人们在治国理政、行军打仗、外交谈判、应对危难及处世交往等方面的智慧与谋略。希望本书不仅能成为读者增长智谋的参考书,更能成为读者在实践中运用智谋解决具体问题的工具书。
  • 20岁不屈服命运,30岁掌控世界

    20岁不屈服命运,30岁掌控世界

    作为一本人物励志类图书,本书摘录了周立波、龙丹妮、杨威、杜丽、崔曼莉、黄渤等26位杰出人物在不同领域的成名故事。主要描写了他们如何在困境中突出重围而获得成功。这对于激烈竞争压力下的青年人认识自我、实现自我,对于普通老百姓以此找寻自己的人生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书出版方只授权部分章节供您免费阅读,请购买正版实体书阅读全部内容】
热门推荐
  • 定风波之神笔乱

    定风波之神笔乱

    日月光辉,山河锦绣。在这片浩瀚的大地上,强族林立,百族争斗。其中以人族、妖族、魔族、海族、虫族、灵族、鬼族、器族最盛。历代不乏英才绝伦之辈,但族群混乱、利益纠纷导致冲突不断,兵戈四起,八族俊杰辈出,三皇五帝惊世,引领风骚,大小之战无数,最终以前后两次的种族大战为纪,划定了世间格局,强大的人族更是在这两次战役中脱颖而出立于世界之巅,成为百族之首,一名少年无意间踏上修仙征程......
  • 入世修真

    入世修真

    徐真是一名修真者,但他并不超凡脱俗,也不淡泊名利,反而对人类的花花世界有着十足的兴趣。这样的他某一天看到了一本描写学院生活的漫画后依然决定成为一名学生,去享受曾经逝去的少年时代……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蝶泪海笑第一部(已完结)

    蝶泪海笑第一部(已完结)

    她是高贵的公主,集千万宠爱于一身。她,不管走到哪里都自然而然的变成焦点,每天挂在脸上的笑容只要轻扯嘴角便令天地失色。环绕在耀眼光芒下的她,蔑视宫规,我行我素被人们称之为飞横跋扈,刁蛮任性。一个蝶泪带她走入新的世界,一次宫变让她的生活天地变色。为了伙伴,她视万重阻力为无物,为了守候想守候的人,她不断变强。却没曾想到,她的那些努力,在现实面前竟如尘埃般渺小。错了吗?从一开始就错了吗?她不懂,所以一直再找答案,一直在倔强的坚持着那份执念……蝶泪一共有三部,第一部已完结。第二部和第三部每周日下午六点更新,可能会比较慢,不喜勿入,谢谢
  • 中华美德:神勇果敢

    中华美德:神勇果敢

    神勇果敢应理解为两方面内容:神勇和果敢。神勇,有无比勇猛,神勇无敌的意思;果敢,形容人处事当机立断,有敢作敢为的意味在里面。神勇果敢,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种体现。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智慧与勇气并存,胆略与正气常在,勇而并非“莽”,“敢”而未必“闯”。
  • 深海迷航

    深海迷航

    一张羊皮卷,开启了前往深海的航道。一颗红珍珠,揭开了尘封于黑暗之中的历史。当我们拿到宝藏,兴奋地欢呼之时,却不知自己早已迷失在无限的深海之中。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皇上你是不是脑残

    皇上你是不是脑残

    穿越成丞相三小姐?她不稀罕,她就想做混混,调戏调戏美男。哇,这个男人长得这么漂亮,摸一摸,是个男人,她看上了,要泡他。她对他又掐又捏又踢的,可没想到他居然还是个皇上啊!她能想到的办法当然是溜之大吉啊!他一把拉住她,邪邪地笑道:“上了钩的鱼岂有放了的道理?”她直呼冤枉,没想到整到腹黑皇上了………他眼睛是不是长歪了,为什么要看上她?而且他还说要立她为后!皇上,你是不是脑残?皇上说:“是,我是你的脑残粉!”
  • 光阴荏苒,片片纷飞

    光阴荏苒,片片纷飞

    四年前,他将她伤得体无完肤;四年后,他从国外回来,想要再与她和好如初。而她还会轻易地答应吗?“你究竟怎样才肯放过我?”“这一辈子我都决不会放过你了!”“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为什么非要缠着我呢!”“我要缠到你重新喜欢我为止。”……读者群号:563941070欢迎大家加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