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人文一方风物。福安美啊!美,在这山水协奏的交响乐中飞扬;美,在这钟灵毓秀、物华天宝的丰厚蕴藏。打开这片红土地富饶、神奇的蓝本,品味那一点一滴积淀的内涵与甜美,让心飞奔,向着青山翠岭行进,向着蓝天碧宇翱翔,巡逡于文明的赛场。
新桃花源记
季仲
东晋大诗人陶潜的文学遗产中,最具代表性的经典当数《桃花源记》。那个美丽的世外桃源,令多少人倾心向往;短短五百余言华章丽句,让多少学子陶醉吟诵。时至今日,尚有多少人怀着景仰之情,把一个山庄一处景区,牵强附会地说成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但是,千百年来人们的种种努力都徒劳无功,一直找不到真正的桃花源。因为那是陶渊明创造的一个远离纷争、与世隔绝的乌托邦。然而,今年春末,我却在一次文学采风活动中,走进一个类似桃花源的真实世界——福安市穆云畲族乡虎头村。
虎头村在福安西南腹地,与福建海拔最高的周宁县紧相毗邻。一出城关,我们的车子便在一条山间公路上蜿蜒而去。与公路形影相随的,有清溪一脉。下游曰穆阳溪,可直达闽东重要商埠赛歧港;上游名秀溪,发源于白云山深处。且行且看,这一带林木蓊郁,翠竹森森,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我们祖先为这一溪琉璃命名,一个“秀”字用得真好。遥想当年,公路尚未开通,山径盘旋,寻幽探胜,要去一趟虎头村,也会像晋代武陵渔人那样“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吧。
行车不及一个小时,便见西北方向出现一座不算太高的峰峦,造型酷似张嘴耸耳的虎首,那就是虎头山了。山下有一片狭长的盘地,沿着秀溪舒缓展开。正如《桃花源记》描绘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虎头村两百多户人家,全是畲族山哈(畲族人氏自称为山哈)。早些年他们居住的木屋茅舍,而今都换上红砖青楼,星星点点地撒在虎头山麓。田畴之上,美池之间,秀溪之畔,栽种着密密麻麻的水蜜桃。据村官介绍,全村桃林多达2000多亩10万余株。那真是一座气势磅礴的大桃园!当下桃花初谢,却枝繁叶茂。被春风吹绿被春雨染绿的桃林,千树尽着翡翠衣,万枝雕成碧玉妆,在四月娇阳下闪耀着妩媚的光泽,一株紧挨一株,一片连着一片,一条十里长河似的山谷盘地,就成了一片绿色的海。霎时,我的目光也染上柔和的绿,看天天蓝,看地地绿。吐纳之际,吸入胸臆的风也有一股青草的芳香与鲜绿,真是醺醺欲醉飘飘欲仙了。
接待我们的村官也是一位种桃能手,却为我们的姗姗来迟稍感遗憾。他说,你们早半个月来就好了。嘿,清明前后,我们畲乡,桃花盛开,那真是花的海洋!
畲乡村官充满自豪的话语,轻轻一拨,把我引到一个想象的世界。是呵,要是能赶上桃花盛开的季节,这里肯定是花的山谷,花的海洋。那层层叠叠一望无际的粉红色的桃花林中,还有蜂的低吟、蝶的蹁跹、鸟的鸣唱,是一个多么幽静且又喧闹的世界。村官又说到畲乡的传统节日“三月三”。那正是桃花盛开的季节,小伙子与姑娘们都穿上畲族盛装,漫步秀溪畔,同登虎头山,亮开嗓子,尽情盘歌。他们歌唱爱情,歌唱生活。人面桃花交相辉映,欢声笑语满村满寨,那又是一个多么欢乐的海洋!
我们祖国56个兄弟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传统节日。但是,像畲族兄弟这样用满谷满坡的桃花来装点传统节日,来欢庆欢迎八方来客,大约是难得一见的吧。于是,每到桃花盛开的日子,穆云畲乡便吸引着全国旅游者的目光。村官说,花事最盛的十来天,来虎头村踏青看花的远方游客每天都数以千计。有乘公交车来的、有开私家车来的,有上海人、杭州人、厦门人、福州人……哈,每一座山,每一道坡,都挤满了人。那些日子,这里不止是花的海洋,还是人的海洋、车的海洋。
又一个喧闹的季节,要数摘桃丰收的日子。夏至过后,挂满枝头的累累仙桃,像少女的脸庞,日见丰盈,日见鲜艳,又让山谷的风,将甜蜜的芳香吹向四面八方,于是就把福建省的水果市场搅动得顾客如潮。十里沿河公路上,泊满了大大小小的轿车、货车、摩托车。夹着皮包背着挎包的批发商们,走过廊桥,穿过田埂,钻进每一片桃林,看桃、尝桃、议价、交易。穆云畲乡的水蜜桃,经过一代又一代桃农的选优培植,又得益于这一带深山峡谷土壤气候的特别眷爱,一个个都粉中透红,饱满水灵,清香可口,咬一口满嘴流蜜。批发商们哪里还用得着挑挑捡捡的,只管抢着付钱吧。桃农们便将大把大把票子装进鼓鼓囊囊的腰包。
大家都知道,熟了的桃子自然是色香诱人一见垂涎的。这偏远的十里桃林,既不设樊篱,又没有标记,在硕果累累的季节,会不会有人摘错了别人家的桃子;或者,有那过路君子,一踮脚,一抬手,发生像齐天大圣偷食王母娘娘的仙桃那样的事儿,也许是在所难免吧?畲乡村官开心地笑了,说他们畲乡民风淳朴,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全乡从未出过打架斗殴偷鸡摸狗的事,也没有一个山哈踏进各级法院的门槛。再说,畲族山哈热情大方,乐善好施,如有外乡人长途跋涉,路过桃林,累了渴了,谁都会摘几颗鲜桃请远方客人一饱口福,却从不防范有人偷摘自家的桃子。
我们在村街上走了一圈,见村子里空空荡荡,看不到一个闲人。孩子们上学,成年人下地,许多家庭都唱“空城计”。可是,家家户户都开窗敞门,毫不设防,屋里的彩电、冰箱,院里的摩托和晾在竹竿上的衣物,一览无遗,唾手可取。这种清幽与安宁,如果尚不足以说明虎头村已经达到“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理想境地,至少也能佐证村官所言毫无夸矜之处。于是,我又想起桃花源民风古朴,见到陌生的渔人进入源来,“便要(作‘邀’解。引者注)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今日的虎头村,可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今日的畲乡山哈,可是“避秦时乱”先世遗民的后裔?当然,如是遐想,毫无根据,只是说明我对伟大诗人那篇美文热爱之深,对世外桃源向往之切。
临别时,我问起虎头村栽种水蜜桃的历史。村官说,已有80余年,是澳大利亚传教士传来的西洋优良品种。
穷乡僻壤的虎头村,成为繁花似锦的新桃园,也就是近20余年的事吧。用畲乡桃农的话说,对于四季农事,政府不折腾少干预,又给出惠民利国的好政策,就是最好的管理,就是农民的福份。如今,村里成立了“虎头村水蜜桃协会”,经常普及种桃知识,年年举办“桃王”大赛,家家户户均已掌握从选种育苗至除草治虫和摘桃保鲜等一整套种植技术。桃林是他们的摇钱树,桃园是他们的聚宝盆。如今,畲乡虎头村已经跻身于福安市较为富裕的自然村。
阳春三月,桃花盛开,请各方游客都来福安畲乡走一走吧!如果你是一个诗人,一定会在千亩桃林中激发许多奇妙的灵感;如果你是一位画家摄影家,一定能创作出许多美如仙境的图画;如果你是一名经济学家或行政管理者,一定会从这里得到启迪,明白“无为而治”、“休生养息”、“藏富于民”这些古训的微言大义。即使你是普普通通的一介平民,也不妨来畲乡桃园看看,这里的淙淙流泉,能涤净你辛苦劳累的一身烟尘,让你获得短暂的憩息;这里的鸟语花香,能够荡尽你充斥双耳的城市喧嚣,让你的心灵顿时放松平静;十里桃林的花团锦簇,更能像火焰一样燃起你生活的激情,增强你生活的信心,鞭策你前行的脚步。
我也仅仅是畲乡桃园一名匆匆过客,草草写下匆匆的印象,不揣谫陋,聊充《新桃花源记》。
芙蓉李之乡行
朱谷忠
面对芙蓉李绰约的风姿
我仿佛有了好色的眼睛
感受芙蓉李鲜浓的爱意
我抖尽了浑身俗世的浮尘
这是我应约前往享有“芙蓉李之乡”美誉的潭头镇采访时记下的几句诗。我的朋友,我告诉你,那里仿佛是我梦中到过的地方,我真的想带你去那里一次,暂时远离城市,远离喧嚣的生活,去感受潭头镇桃花源般纯洁的脸,感受那里的人们比泉水更透明的笑声,感受芙蓉李的艳丽和绚烂的芬芳,以及芙蓉李带给来访者的一切惊喜。
潭头镇地处福安市西北部,距市中心不过十几公里。交溪支流长溪、棠溪和104国道纵贯全境。早在150多年前,当地人就在溪旁、坡地种植芙蓉李。该镇所产的芙蓉李以果大质优、肉厚核小、酸甜适度而备受世人青睐,尤以鲜果做原料、用传统方法加工而成的李干闻名海内外,是福建最大的芙蓉李生产基地。
朋友,去吧,我非常乐意陪你。虽然我们已去过许多地方。我还记得我们曾经相约相聚洞庭,经过沅水,越过湘西,到达沈从文先生笔下的小城。桂棹兰桨,裁江弹波,明月清风,满心惬意。那的确是难以忘怀的旅程。但这一回,我想约请你去的潭头镇,却是个深藏不露但又景色秀丽、风光旖旎的地方。你去了,你就不会对诗歌沉默了。
如果坐车前往,从福安市区到达那里,大约只需半个小时。车,当然要慢慢地开,因为一进潭头镇地界,那一幅一幅的山水画,就会把你的心,一遍遍地溶化了。
我去的时候正是阳春四月,早上,九点钟光景,只见路上乳白色的岚云已退隐到阳光飞泄的天边。车子沿着公路,蜿蜒盘旋在溪边与丛林之间,时有流风穿过密如织网的林梢,好似绿色精灵在招手。看那山色,是一味的浓郁,淡绿、草绿、浅绿、碧绿相间,绿多黄少,一一闪过而过眼不忘。再看那溪水,一湾一湾,一泓一泓,映碧叠翠,像一匹匹绿绢绕人心怀。车越往里走,山水就越发显得深沉、浓醇,幽幽的,酽酽的,周遭似有一层化不开的墨绿。
古人云:“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但我告诉你,我的朋友,我感觉潭头镇在这画轴般的山水间,既有山岭横亘排空的一种刚强,又有溪河绵延缠绕的一种柔润。路随山转,溪盘山行,山水相融,刚中觅柔,柔中带刚。我不由心中暗暗惊叹:如此景致,天下夫复几处?
但我此行的目的并非寻山问水,主要是冲着潭头镇的芙蓉李而去的。当地有向导陪我,不时地给我介绍情况,我从中了解到,潭头镇种植李树历史悠久,素以其果质优味道美而久负盛名,其产品早在“七五”期间就被国家评为金奖,列入星火计划。该镇也是福建省省定首批科技示范乡镇,农技人员、科技人才多达数百人,这一切,都为具备建设数百万亩高产稳产的优质芙蓉李基地提供了技术保证。
我记下这些情况,便和向导在一个叫康源村的地方下车,徒步上山看芙蓉李树去了。爬上一条石板道,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青葱惹眼的果地了。从这里到后半山腰,全是高低不一、相映成趣的芙蓉李树,碧绿的叶片丛丛簇簇,赫赫地在阳光下拥翠叠玉,映得山峰明丽夺目,真是好看极了。近前细看,芙蓉李树高过人头,树叶青绿凝脂,果子如翠似玉,沿枝漫叶结出,团团串串,鲜嫩欲滴。一棵棵李树,又像一柄柄打开的绿伞,站在树下,只觉得有一股欲湿人衣的清凉。沿山顺岭,还可见各种树木,诸如槐树、柯树、榉树、松树、樟树等,长幼有序,依次相拥,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和谐相处,仿佛都为芙蓉李的兴盛添景增色。
向导对我说,要是赶上立春后来潭头镇,那就会置身于芙蓉李花开的海洋之中。又说,芙蓉李花开不亚于桃花,也是团团簇簇、密密匝匝地开放,但却是一片纯净的雪碧。向导的话,使我十分心动,我问道:“李花香吗?”向导说:“香啊,花开时节,城里的男男女女都蜂拥而至,争相在花海中穿梭,人流带动的一股股香味,沁人肺腑,令人心旷神怡、神清气爽。”
我的朋友,你说说看,听向导这样介绍,我能不显出入迷的样子吗?就在向导说话的当儿,我的脑海里也即刻浮现出一幅芙蓉李花开的胜景,我想像那漫山遍野的灼灼李花,在艳阳下尽情怒放。清风柔情绕树,花朵馨香袭人。也许,还有一支洞箫的音符在花影树间漂荡着、萦绕着,和远方离人的背影叠韵酬答……哦,我的朋友,也就在那样的时刻,我想起许多年前你曾经写过的两句诗:此刻的我,愿成为花蕊中不愿滑落的一滴露水。
据说潭头镇的芙蓉李是当地人在清代时去湖南经商后带回种植的。他们带去的是茶叶,捎回的却是李树。这还真应了“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佳话。芙蓉国飘来的女儿,远嫁落户到潭头,一下子就喜欢上这里气候的滋润,阳光的充足,土壤的肥沃,以及这里人的勤劳、勇敢、无私和智慧。也许正是这佳趣天成,才写就了潭头镇这个溢翠飘香的芙蓉李之乡的全部历史。
我的朋友,倘若你也置身在这个芙蓉李之乡,喜欢爬梳历史的你,或许会探寻到更多有关芙蓉李的传说和故事,你甚至还会去考证黄河流域的文明种子,是什么时候开始开创了中原文化与闽东文化交融的历史。
下山时,阳光正从山顶上滑落,一路纵横而出的芙蓉李树枝,更是泛出道道丽彩。眼前翠绿复翠绿,四周空灵而安宁。美好的景致,如梦似幻,使人不忍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