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颀(690~751),赵郡(今河北赵县)人。性格旷放超脱,与王维、高适、王昌龄等诗人相友善诗名颇高。李颀的诗常以边塞风景入题,慷慨豪放、悲凉遒劲。最著名的有《古从军行》、《古意》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古意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
赌胜①马蹄下,由来轻七尺。
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②。
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得归。
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③歌舞。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注释】
①赌胜:与人较量争胜负。②磔:张开。③解:懂得,善于。
【名家点评】
奇气逼人,下忽变作凄音苦调,妙极自然。(孙文荪)
音节短亮,而意自古。(王世贞)
【精品导读】
《古意》是一首拟古诗。这首诗情韵并致,段章之内尺幅千里,为七言古诗所罕见,足见诗人功底之深。这首诗一共十二句,前六句为五言,刻画了男儿勇猛刚烈的形象;后六句为七言,抒发因远征而产生的思乡之情。全诗十二句,前后呼应、抑扬顿挫。直到“辽东小妇”出场,琵琶曲一出,全诗立即声情并茂。哀怨、悲凉的笛声,勾起了征人无限的思乡之情,三军将士泪如雨下。
诗人巧妙地用烘托的方法写出主人公的情感,前面所描写的硬汉形象更加丰满。像诗中主人公一样剽悍英勇、将思乡之情置于勇报国恩之后的戍边战士又何止一位呢?最后一句画龙点睛,将感情喷涌而出,气脉一贯而下。
送陈章甫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
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
陈侯①立身何坦荡,虬②须虎眉仍大颡③。
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
东门酤酒饮我曹,心轻万事如鸿毛。
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
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吏停舟渡不得。
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
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
【注释】
①陈侯:尊称陈章甫。②虬:弯曲。③大颡:(sǎng嗓),宽脑门。
【名家点评】
起四句浅妙,中段豪甚,不见其谀。(郭濬)
叙别有次第,中段数语何等心胸!(唐汝询)
【精品导读】
李颀的送别诗以刻画人物著称,这首诗以轻松的笔调,白描的手法为陈章甫画了一幅肖像,介绍了友人的性格和遭遇,尽显知己情谊。
本诗的主角陈章甫是唐代散文家,湖北江陵人。开元时期,他曾应制科及第,官至太常博士,但仕途并不通达。因无意仕宦,常住寺院郊外,活动于洛阳一带。后辞归山林,长期隐居于河南嵩山。
开头四句是铺陈,笔调轻松,渲染着浓浓的思乡情;接下来的八句,诗人抓住细节,高度地概括了陈章甫思想、容貌、才学、志趣,展示了他光明磊落的胸怀和清高自爱的性格。“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吏停舟渡不得”,意思是远行的友人在黑夜的渡口遇到风浪,暂停摆渡却无人援济。这两句用比兴的手法,实则是诗人暗喻仕途的险恶。
“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郑国游人”指陈章甫;“洛阳行子”是诗人自指。这两句紧承前两句,意为:仕途如此险恶,无论是你这个归隐者还是我这个正在为官的人都不太适合在这样的官场世态中生存。最后两句,诗人语气一转,用豁达的胸襟包容了这些不快的遭遇。
诗中描绘了一个胸怀坦荡、志节清高的友人形象,在送别之际不为友人的仕途失意而悲,没有离愁别绪,反而以一种豪爽旷达的胸襟和风格为诗,独具一格。
听董大①弹胡笳声兼语弄②寄房给事③
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
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
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沉沉飞雪白。
先拂商弦后角羽,四郊秋叶惊摵摵④。
董夫子,通神明,深松窃听来妖精。
言迟更速皆应手,将往复旋如有情。
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
嘶酸雏雁失群夜,断绝胡儿恋母声。
川为净其波,鸟亦罢其鸣。
乌孙部落家乡远,逻娑沙尘哀怨生。
幽音变调忽飘洒,长风吹林雨堕瓦。
迸泉飒飒飞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
长安城连东掖垣,凤凰池对青琐门。
高才脱略名与利,日夕望君抱琴至。
【注释】
①董大:指琴师董庭兰。②语弄:“语”指出于胡地的琵琶声,“弄”指出于汉地的琴曲声。③房给事:房琯,给事是官名给事中的省称。④摵摵:叶落声。
【名家点评】
真得心应手之作,有气魄,有光彩,起有原委,结有收煞。盛唐杰作如此篇者,亦不能多得。(吴逸一)
翻笳调收入琴自文姬始,故先状其曲之悲,而后叙董音律之妙,迟速应手,往旋有情。如下诸语无非摹写其通神明之处,盖酸楚哀恋之声能逐飞鸟,遏行云,灵感鬼神,悲动夷国,所奏真足高绝古今。至变调促节若风吹林,雨堕瓦,泉飒木末,鹿走堂下,说出变态,陡起精采。殷璠所谓“足可歔欷,震荡心神”者,非胸中另具一元化,安能有此幽远幻妙?(周珽)
【精品导读】
据说,董庭兰一生清贫,不事王侯,六十岁以前,几乎都是在家乡陇西山林中隐居。天宝末年,应宰相房琯之请,在其门下当过清客,李颀借这首诗将董庭兰推荐给房琯,使之成为后者门下的红人。
前六句为第一部分,诗人简单介绍了《胡笳十八拍》的来历和该曲所营造的艺术意境。三、四两句是说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无论汉人还是胡人听之无不落泪,这是从侧面写出《胡笳十八拍》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沉沉飞雪白”,这两句承接上两句,描绘了胡地凄凉悲壮的自然环境,也是《胡笳十八拍》所表现的意境。
“先拂商弦后角羽”至“野鹿呦呦走堂下”为第二部分,写董大琴艺高超。“惊”字写出琴音的变化,烘托出董大琴艺的高妙。此十二句,诗人用比喻的手法,从正面描写了董大犹如天籁般优美的琴声。最后四句写给房给事,写他不仅官高学富,难得的是不重名利。董大有幸得遇知音,诗人不禁深感羡慕。
全诗在李颀的妙笔纵横之下,将乐曲的创作背景、历史内容以及对董大的赞颂和得遇知音的幸福融在一起,其中对琴声的描绘堪称绝唱。
听安万善吹觱篥①歌
南山截竹为觱篥,此乐本自龟兹出。
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为我吹。
傍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
世人解听不解赏,长飚风中自来往。
枯桑老柏寒飕飗,九雏鸣凤乱啾啾。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
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
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
【注释】
①觱篥(bìlì):一种管乐器,形似喇叭,以芦苇作嘴,以竹做管。
【名家点评】
与世人学舞只是舞,同一高寄之言,而“长飚风中”句形容聋聩人光景可笑。(“世人解听”二句下)(谭云)
步步踏实,绝不空衍。亦是对叠,妙乃如此(“傍邻闻者”二句下)。都是叠,甚得声韵。换韵平仄互用,吋多用二句一解,自觉音调急促。(吴煊)
【精品导读】
这首诗是李颀以音乐为题材的名诗。诗中写觱篥,从这种乐器的材料、起源写起,到听奏的感受,流转顺畅,结构完善。
开头两句朴实无华,起笔便写觱篥的材料和出处。这种乐器由竹制成,上开八孔(前七后一),管口插有芦制的哨子。它起源于古代西域龟兹,即新疆库车县一带;“流传汉地曲转奇”到“远客思乡皆泪垂”,写乐曲美妙动听,凄凉婉转具有艺术感染力,倾听的人(包括诗人)都被深深地打动了;“世人解听不解赏,长飚风中自来往”写普通人只懂听而不会欣赏,演奏者安万善只能独自往来于暴风之中所,寂寥而少人欣赏;“枯桑老柏寒飕飗”到“万籁百泉相与秋”四句从正面描摹安万善演奏觱篥变化多端的声音;“忽然更作渔阳掺”到“上林繁花照眼新”四句用其他乐曲来比拟演奏的变调。最后两句,体现出诗人对音乐的热爱。与上文“世人解听不解赏”一句呼应,显示出了诗人与“世人”的不同。
琴歌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木风入衣。
铜炉华烛①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②。
清淮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注释】
①华烛:上面饰有文采的蜡烛。②星欲稀:指夜已经渐渐深了。
【名家点评】
一字不说琴,却字字与琴相关。世间妙理妙物皆有此一段光景。又妙在结处一字不沾着琴,此之谓远。(钟惺)
比高堂如空山,能使“江月白”等语更微更远。(沈德潜)
【精品导读】
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在宴会上听琴的情景。全诗未从正面描写琴音之美妙,但从侧面的场景烘托中,却能深切地了解到琴音之动听。
开头两句写弹琴之前,众人都在饮酒作乐。三四句写出了弹琴之前夜晚的景色。月亮高高挂起,月光散满城头,乌鸦在空中飞起,万木都被寒霜染遍,瑟瑟的冷风吹透了人们的衣衫。诗人描写屋外的清冷环境,只为衬托屋内的欢愉。
五、六句写琴师刚开始弹琴时的情形,交代琴师先弹了一首《渌水曲》后弹了一首《楚妃叹》。七、八句则写琴声的优美动听:琴声一响起,万物都变得安静了,四座之人都不言语,深深地陶醉在琴音之中。末两句从自身的角度,写听了琴声之后,诗人突然产生了一种想要放弃官职归隐山林的念头,足见琴声之妙。
古从军行
白日登山望烽火①,黄昏饮马傍交河②。
行人刁斗③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④入汉家。
【注释】
①烽火:是古代战争时候用的一种警报。②交河:指今天新疆吐鲁番的西面,此处泛指边疆上的河流。③刁斗:是古代军用的一种铜制炊具,其容量为一斗。白天用它来煮饭,晚上敲击代替更柝。④蒲萄:同葡萄。
【名家点评】
音调铿锵,风情儋冶,皆真骨独存,以质胜文,所以高步盛唐,为千秋绝艺。(邢昉)
【精品导读】
李颀借乐府古题写诗,诗以汉喻唐,借写汉武帝之历史,来讽刺当时唐玄宗的用兵。诗中极力描写了边地军营恶劣的生活环境,流露出诗人对戍边将士的同情和对国家统治者的不满情绪。
前四句描写了从军生活的忙碌与艰苦:将士们从早到晚一直忙碌不息,白天爬上山去观望四方有无举烽火的边警;黄昏时候又要到交河边上让马饮水,每天都是如此,真正的休息时间很少。由于总在边远地区,他们的居住环境非常简陋。
“野云万里无城郭”到“胡儿眼泪双双落”,着意渲染边陲环境的荒凉和将士们生活的艰苦,意思是说,军营所在的地方非常偏远,周围几乎都是大雪荒漠,没有人居住。在这样的环境中,胡雁和胡儿都会哀啼落泪,将士生活的艰苦和心中的孤寂可想而知。
“闻道玉门犹被遮”到“空见蒲萄入汉家”意为:听说玉门关的交通还被关闭阻断,大家只得豁出命追随将军拼搏;年年征战不知多少尸骨埋于荒野,空见那西域的葡萄进贡入汉宫。诗人抒发了将士们想班师回朝却又不得不留在边关的无奈和凄惨,也暗示了统治者一意孤行、穷兵黩武的本质,进一步点明了主题。
送魏万之京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名家点评】
此篇起语平平,接句便新,初联优柔,次联奇拔,结蕴可兴,含蓄不露,最为佳作。(顾璘)
此首诗二句平衍而已,三四句叙客况。句中以“不堪”“况是”四字相呼应。遂见生动。(俞陛云)
【精品导读】
魏万是诗人的好友,他早年曾求仙学道,隐居王屋山,也曾慕访李白,在广陵与李白相遇,临别时李白也曾赠诗《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给他。时当魏万往长安,李颀送别而作此诗。
首联“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前句“离歌”二字点明出魏万将离开,后句是诗人回忆到昨夜萧瑟的秋景。“渡”字将秋霜拟人化,形象地写出秋霜初降的情形,流露出隐隐的愁绪。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渲染了离别的氛围。孤雁空啼而过,正是伤心之时,诗人自然悲不自胜。“云山”像过客一样飘忽而过,亦如即将远行的游子,前路渺茫。“不堪”“况是”两个虚词使诗情转顿起伏,韵味别致。
“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中,“关城”“御苑”都指长安。秋天来了,草木萧瑟,变黄的树叶好像在催促冬季的到来,长安的捣衣声到了夜晚更多。“催寒近”“向晚多”蕴含了诗人时不我待、青春易逝的感慨。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诗人用长者的语气,劝导魏万不要迷恋繁华帝都,沉浸在纸醉金迷之中,贪图享乐。“行乐处”指的是长安,与上句中的“御苑砧声”相应,暗示长安虽然是“行乐处”,但年华易逝,不要蹉跎岁月,当珍惜大好时光,成就一番事业。
纵观全诗,诗人把叙事、写景、抒情交汇一处,由景生情,合情合理,后半部分的联想声色兼具,既承接前半部的写景又呼应结尾的抒情,足见诗句之精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