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的概述
舞蹈是八大艺术之一,是于三度空间中以身体为语言作“心智交流”的人体表达艺术,一般有音乐伴奏,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它一般借助音乐,也借助其他的道具。舞蹈本身有多元的社会意义及作用,包括运动、社交、祭祀和礼仪等。
(1)舞蹈的发展
东方的学者孔子说:“夫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西方的学者哈佛洛克·蔼理斯说:“如果我们对舞蹈的艺术漠然视之,那么我们不仅无法了解肉体生命的至高表征,并且也无法了解精神生命的至高象征。”
东西方学者都强调舞蹈是和人类发展的各个方面都紧密交织在一起的。因此,当舞蹈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在走过其发展的历史路程中,舞蹈和人类的传统、人类的社会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使人类舞蹈艺术反而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发展形态。
(2)舞蹈的形式
我国古典民间舞蹈从起源形态上大致分为:劳动生产类、民生民俗类和祭祀类三大类。
从文化形态上分为农耕文化型、山林文化型、水上人家型、海洋文化型、草原文化型、绿洲文化型、城镇宫廷文化型、佛教文化型、戏曲文化型。
我国古典民间舞蹈从道具上分为:龙舞、狮子舞、鼓舞、灯舞、绸舞、扇舞、鞭舞、剑舞、轿船舞、踏歌、秧歌、拉花、二人转、社火等。每一类舞中又有很多各具特色的舞种,比如,社火里就有踩高跷、跑竹马、跳春牛和跑驴等。
舞蹈的欣赏
舞蹈欣赏,是人们观赏舞蹈演出时所产生的一种精神活动,是对舞蹈作品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整个过程。因此,它本质上是一种认识活动。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认识活动,而是一种特殊的对舞蹈作品的认识活动。
舞蹈欣赏,就是观众通过舞蹈作品中所塑造出的舞蹈形象,具体认识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及舞蹈作者对这种生活现象的审美评价。
观众在欣赏舞蹈作品的过程中往往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激发起记忆中有关的印象、经验,以及一系列的想象、联想等形象思维活动,来丰富和补充舞蹈作品中的舞蹈形象,使其更加完整、生动和鲜明。从而能在观赏舞蹈作品的过程中体会到更加宽广的生活内容和深刻的思想含义。
人们进行舞蹈欣赏这种舞蹈的审美活动,必须具备一定的主观条件,也就是说要具有一定的舞蹈知识、舞蹈欣赏水平和认识能力,舞蹈欣赏活动才能正常和顺利的进行。
舞蹈的要求
(1)动作
动作是舞蹈最基本的表现手段,通过变化的动作,形象直观地表现出所要诉说的内容。有夸张的形体动作表现;也有现实的形体动作表现;有高难动作;也有简单而又朴实的动作,其精髓在于不时的变化之中。
(2)节奏
节奏是舞蹈艺术的灵魂。对爱的倾诉、对恶的鞭鞑无不在节奏变化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节奏强烈地调动着演员的速度、力度和气度,使之恰到好处地完善整个起伏的情节。节奏是整个舞蹈动作安排的主旋律。
(3)表情
表情在舞蹈中是内在情感的具体体现,是舞蹈的动力所在。人的情感变化指挥着形体动作的起伏,而舞蹈艺术的情感并非明显地以面部来实现,更多的是以外在的动作变化来表露。
舞蹈的三要素既有它们的相对独立性,又有不可分割的互补性和融合性。三要素的有机完美结合,才会形成舞蹈的美的享受。
舞蹈的特性
艺术是人类审美活动的大家族,它的成员有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杂技等。各个门类的艺术都是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人们思想感情的,但是艺术的反映和表现,不是一般概念的抽象的反映和表现,而是个别的具体的形象和审美的反映和表观。所谓审美的反映和表现、是艺术家根据自己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对社会生活进行选择、概括、加工、并根据艺术的特点和规律予以创造性的反映和表观。
在社会的历史发展中,人们创造了各种艺术形式,这些艺术形式的主要区别就是各有其独自的物质载体和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段。
文学的物质载体是语言、文字;美术的物质载体是纸张、画布、颜料、油彩,它的主要表现手段是色彩、线条、构图和造型;音乐的物质载体是声音;戏剧的物质载体是人们在舞台上的行动,除舞剧外,主要以语言、歌唱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
电影的物质载体是人们的表演通过科学技术的方法摄制在胶片上,用电光在银幕上放映出来;曲艺的物质载体是一至两三人在舞台上的表演,其主要表现手段是说和唱;杂技和舞蹈有着共同的物质载体,即人的身体,多数杂技品种和舞蹈一样,是以人体的动作、姿态造型和构图变化为主要表现手段。
舞蹈作品中的舞蹈动作也要具有一定的技艺性,舞蹈演员要具备跳跃、旋转、翻腾、控制等高难度的技巧能力,但是,在舞蹈作品中表演高难度的技巧动作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塑造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的一种手段。
舞蹈的种类
艺术,是由各个不同的艺术品种所组成的。作为艺术之一的舞蹈,同样是一个非常广阔的天地,也是由各个不同种类、不同样式、不同风格的舞蹈所组成的。
根据舞蹈的作用和目的,舞蹈可分为生活舞蹈和艺术舞蹈两大类。生活舞蹈是人们为自己的生活需要而进行的舞蹈活动;艺术舞蹈则是为了表演给观众欣赏的舞蹈。
(1)生活舞蹈
包括有:习俗舞蹈、社交舞蹈、自娱舞蹈、体育舞蹈、教育舞蹈等。
①习俗舞蹈
又可称为节庆、仪式舞蹈,是我国许多民族在婚配、丧葬、收获及其他一些喜庆节日所举行的各种群众性的舞蹈活动。在这些舞蹈活动中,表观了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社会风貌、文化传统和民族性格特征。
②社交舞蹈
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增进友谊、联络感情的舞蹈活动。一般多指在舞会中跳的各种交际舞。另外,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在各种节日所进行的群众性的舞蹈活动,多是青年男女进行社会交往、自由选择配偶的社交活动,因此,也可以说是各民族的社交舞蹈。
③自娱舞蹈
是人们以自娱自乐为唯一目的的舞蹈活动。用舞蹈来抒发和宣泄自己内在的情感冲动,从而获得审美愉悦的充分满足。
④体育舞蹈
是舞蹈和体育相结合,以艺术审美的方式锻炼身体,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舞蹈新品种。如各种健身舞、韵律操、中老年迪斯科、冰上舞蹈、水上舞蹈、街舞,以及我国传统武术中的舞剑、舞刀和象征模拟各种动物、特定形象的象形拳、五禽戏等均是。
⑤教育舞蹈
是指学校、幼儿园等进行审美教育的舞蹈活动,以及开设的舞蹈课程,用来陶冶和美化人的思想感情、道德情操,培养人的团结友爱、加强礼仪,以及增进身心健康都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艺术舞蹈
是指由专业或业余舞蹈家,通过对社会生活的观察、体验、分析、集中、概括和想象,进行艺术的创造,从而创作出主题思想鲜明、情感丰富、形式完整,具有典型化的艺术形象,由少数人在舞台或广场表演给广大群众观赏的舞蹈作品。由于艺术舞蹈品种繁多,根据各个不同的艺术特点、大致可分为两类。
①第一类
根据舞蹈的不同风格特点来区分,有古典舞蹈、民间舞蹈、现代舞蹈、当代舞蹈和芭蕾舞。
古典舞蹈:是在民族民间舞蹈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被认为是具有一定典范意义和古典风格特点的舞蹈。世界上许多国家和民族都有各具独特风格的古典舞蹈。欧洲的古典舞蹈一般都泛指芭蕾舞。
民间舞蹈:是由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集体创造,不断积累、发展而形成的,并在群众中广泛流传的一种舞蹈形式。它直接反映人民群众的思想、理想和愿望。由于各国家、各民族、各地区人民的生活劳动方式、历史文化心态、风俗习惯,以及自然环境的差异,因而形成了不同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现代舞蹈:是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在欧美兴起的一种舞蹈流派。其主要美学观点是反对当时古典芭蕾的因循守旧、脱离现实生活和单纯追求技巧的形式主义倾向;主张摆脱古典芭蕾过于僵化的动作程式的束缚,以合乎自然运动法则的舞蹈动作,自由地抒发人的真实情感,强调舞蹈艺术要反映现代社会生活。
当代舞蹈:即不同于上述三种舞蹈风格的新风格舞蹈,它常常是根据表现内容和塑造人物的需要,不拘一格,借鉴和吸收各舞蹈流派的各种风格、各种舞蹈表现手段和表现方法,兼收并蓄为我所用,从而创作出不同于已经形成的各种舞蹈风格的具有独特新风格的舞蹈。
芭蕾舞:是一种经过宫廷的职业舞蹈家提炼加工,高度程式化的剧场舞蹈。“芭蕾”这个词意为跳或跳舞,其最初的意思只是以腿、脚为运动部位的动作总称。法国宫廷的舞蹈大师们为了重建音乐和舞蹈于一体的戏剧理想,创造出了“芭蕾”这样一种融舞蹈动作、哑剧手势、面部表情、戏剧服装、音乐伴奏、文学台本、舞台灯光和布景等多种成分于一体的综合性舞剧形式,在西方剧场舞蹈艺术中占统治地位达300余年,至今已经历4个多世纪。
②第二类
根据舞蹈表现形式的特点来区分,有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组舞、歌舞、歌舞剧、舞剧等。
独舞:由一个人表演的完成一个主题的舞蹈,多用来直接抒发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双人舞:由两个人表演共同完成一个主题的舞蹈。多用来直接抒发人物的思想感情的交流和展现人物的关系。
三人舞:由3个人合作表演完成一个主题的舞。根据其内容可分为表现单一情绪和表观一定情节,以及表现人物之间的戏剧矛盾冲突等3种不同的类别。
群舞:凡4人以上的舞蹈均可称为群舞。一般多为表现某种概括的情结或塑造群体的形象。通过舞蹈队形、画面的更迭、变化和不同速度、不同力度、不同幅度的舞蹈动作、姿态、造型的发展,能够创造出深邃的诗的意境,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组舞:由若干段舞蹈组成的比较大型的舞蹈作品。其中各个舞蹈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它们又都统一在共同的主题和完整的艺术构思之中。
歌舞:是一种歌唱和舞蹈相结合的艺术表演形式。其特点是载歌载舞既善于抒情,又善于叙事,能表观人物复杂、细腻的思想感情和广泛的生活内容。
歌舞剧:是一种以歌唱和舞蹈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来展现戏剧性内容的综合性表演形式。
舞剧:以舞蹈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并综合了音乐、舞台美术等,表现一定戏剧内容的舞蹈作品。
舞蹈的内容
指舞蹈作者根据自己的审美观点,通过舞蹈形象反映在作品中的社会生活或思想感情,它是构成舞蹈作品的一切内在因素的总和,包括题材、主题、人物、情节事件、环境等。它是客观生活的审美属性和作者主观审美意识的结合,是社会生活和作者思想感情融合而一的产物。
题材是编导根据表现一定主题的需要,对其掌握的社会生活素材进行选择、提炼和加工之后作为舞蹈内容的材料。对舞蹈作品的题材,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
广义的题材泛指舞蹈作品表现的生活范围,如现代题材或历史题材、工业题材或军事题材等;狭义的题材指作品中具体描写的生活现象。如舞剧《小刀会》从广义来说是历史题材;狭义来说表现的是中国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时期,上海人民组织小刀会起义,为反抗封建统治者和帝国主义所进行的斗争。
舞蹈作品题材的选择和形成取决于舞蹈编导的生活实践,同时又受他的世界观、审美观的制约。舞蹈作品的题材应当广泛多样,从各个角度反映整个社会生活的面貌。选择舞蹈题材应当遵循舞蹈艺术反映生活的规律和特点,不仅应富有饱满的内心激情而且又要便于用舞蹈手段来表现。
主题指在舞蹈作品中,通过对社会生活的描绘和对舞蹈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是作者在深入生活、认识生活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表达其对生活的认识、评价和理想。舞蹈作品的主题一经形成,它便在整个创作中居于主导地位,并贯穿于创作的全过程。题材的选取、情节结构的安排、舞蹈动作的运用,都必须为正确而深刻地表现主题服务。舞蹈作品的主题要寓于舞蹈形象之中,要避免采取非舞蹈的手段把某种抽象的思想概念硬塞进舞蹈里。
人物、环境、情节人物是舞蹈作品表现的主要对象,在舞蹈作品里,编导往往是通过对人物的描写来表现作品的主题和他对生活的评价的。舞蹈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也要坚持典型化和性格化的原则。塑造人物主要通过行为的描写和感情的抒发。
在舞剧里常把人物置于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典型环境之中,来展现其性格;在叙事性舞蹈里,生动巧妙的情节结构是表现人物的重要方法。在抒情性舞蹈中,角色的身份往往不像叙事性舞蹈那样明确,有时是人,有时是自然景物,但不论其外部形态如何,都是舞蹈作者在缘物寄情、托物言志,抒发着编导的情感态度。抒情性舞蹈的环境往往是一个时代气氛的概括,表演者也常常是置身于这样的氛围中,见景生情、寓情于景,进而情景交融地创造出诗的意境和生动的舞蹈形象。
舞蹈的形式
指表现舞蹈作品思想内容的舞蹈语言、结构、体裁等艺术手段。
(1)舞蹈语言
主要由一系列能表现一定思想感情的舞蹈动作所组成。它是从社会生活、人的情绪状态、自然现象中提炼加工,使之美化、节律化、造型化后形成的。它是舞蹈作品中表情达意、叙事状物的最基本手段,是构成舞蹈形象的基础。
舞蹈艺术有别于其他艺术形式主要在于艺术语言的不同。在舞蹈艺术领域中,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舞蹈之所以千差万别,也在于构成舞蹈语言的舞蹈动作和姿态在形态、节奏、动律和组织结构方面的差异。舞蹈语言要求形象化、性格化,而且必须生动、鲜明、凝练、集中,有独特的个性。
舞蹈语言主要可分抒情性的和叙事性的两种。抒情性舞蹈语言的功能是抒发人物思想感情,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叙事性舞蹈语言的功能是描写人物行为,推动情节发展和揭示矛盾冲突。由于舞蹈艺术是以抒情性为其本质特征的表现性艺术,叙事性的舞蹈语言也应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
(2)舞蹈结构
指舞蹈作品的组织方式和内部构造,是作者塑造形象、表现作品主题思想的重要艺术手段。在艺术构思时必须考虑如何把一系列的生活材料、人物、事件、情绪等分别主次、轻重、繁简、先后,合理而恰当地加以安排和组织,使其既符合生活的规律,又适应一定体裁的要求,组成一个完整的舞蹈作品。舞蹈和舞剧作品的结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传统式结构
又称戏剧式结构,这是最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即按照情节内容发展的时间顺序渐次展开,作品从开端、发展、高潮直至结局,层次递进比较清晰,场次划分也比较清楚。
②时空交错式结构
或称心理结构。其主要特点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作品中人物的心理变化作为安排人物行动,展开情节事件的贯穿线,常采用正叙、倒叙、闪回等手法,把过去、未来与现实有机地交织在一起,便于在比较短的时间和篇幅里表现较为广阔的生活内容和深刻的人物内心世界。
③篇章式结构
一般是由几个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场景和段落组成。整个作品有统一的主题和贯穿性人物,其中每幕、每场都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完整性。近似于几个乐章组成的交响乐和几个篇章组成的组诗。在结构作品时,还应注意:
要服从表现主题、塑造人物形象的需要;要适应不同舞蹈体裁的要求,本身要完整协调;要尊重和适应民族的艺术欣赏习惯。
(3)舞蹈体裁
又称舞蹈样式,是舞蹈作品表达思想内容的外部形态。各种舞蹈体裁的形成,是人类长期艺术实践的产物。舞蹈作者根据表现生活内容和人物思想感情的需要,从简单至多样,从低级至高级,不断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体裁。舞蹈体裁,根据舞蹈不同的表演形式,可分为单人舞(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组舞、音乐舞蹈史诗、舞剧(芭蕾)等;根据舞蹈不同的风格特点,可分古典舞蹈、民间舞蹈、现代舞;根据塑造舞蹈形象的不同方法,可分为抒情性舞蹈、叙事性舞蹈、戏剧性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