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情,都有遭遇挫折、失败的可能,如果你总是在失落中徘徊,将失败看做是阻碍自己成功的绊脚石,怨天尤人,不思进取,那么你一辈子也走不出来。相反,如果你能将失败看做登上成功巅峰的螺旋阶梯,在反复的失败中不断摸索成功的经验,不断挖掘自身的潜力,那么最终的胜利者一定会是你。
中国有一句古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老祖宗们早就总结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道理。
好事坏事本来就是辩证的,古代哲学家就没少在这方面下工夫,福祸是相互依存的,在一定的条件下是相互转化的。毛主席遇到打击挫折时,爱讲一句“坏事能够变成好事”,这并非是自我安慰或阿Q式的幻想,而是他能够从挫折摔打中找到解决办法,灵活转换,攻坚克难,成就事功,最终使坏事向好事转化。
好事来临之前,常常会有坏事提醒你。因此,面对灾难挫折,不要灰心丧气,及时吸取经验教训,你很可能马上就会否极泰来。
1995年,由于种种原因,联想(香港)出现巨大的管理、产品和财务危机。在有被投资者抛弃的危险时刻,联想没有恐慌,他们冷静分析了问题原因,果断将香港联想和北京联想合并,使联想整体渡过难关。
从这件事中,联想掌舵人柳传志悟到:中国内地市场在相当长时间内都应该是联想的主战场。正是基于对失败和挫折的反思,联想重新部署了在中国本土市场的市场策略与市场布局,终于搭上中国PC市场快速增长的快车,成为1996~2000年中国快速增长的PC市场的最大赢家。
在网络泡沫时期,联想头脑再次发热,提出了多元化战略。由于网络泡沫的破灭,从2001年开始,联想发展进入滞胀期。他们再次痛定思痛,认真总结,果断调整了多元化战略,专注全球PC市场。2004年12月,联想一举用12.5亿美元收购世界PC鼻祖IBM全球PC业务,震惊世界。这不仅是中国企业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海外收购业务,而且使联想一步跨入世界500强行列,更重要的是,联想由此成为世界PC生产厂商的三强之一。这一举措,冲击了整个商业社会,使全球企业家想到:整个商界开始重新洗牌了。
企业经营中不可能总是增长、总是市场赢利,也会遇到市场低谷甚至失败。这些失败正暴露了企业自身的弊病,找到这个病因,及时诊治,原本的坏事就转化成了好事。
企业的发展是这样,个人的成长也不例外。
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一位年轻工程师独立负责一项新塑料的研究。正当这位工程师踌躇满志地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实验研究的设备突然爆炸,3000多万美元的实验设备连同厂房瞬间化为灰烬。面对爆炸后一片狼藉的现场,年轻的工程师精神濒临崩溃。他想,自己在通用的梦想和历史就此结束了。他非常沮丧、非常忐忑不安地接受通用总部派来的事故调查高级官员的谈话。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位高级官员问他的第一句话是:我们从中得到了什么没有?年轻工程师先是一惊,然后回答:得到了,我们这个试验走不通。调查官员说,这就好。可怕的是我们什么也没有得到。
一场惊天动地的“重大事故”就这样解决了。这位年轻工程师就是日后带领美国通用公司实现20年高速增长、被誉为世界第一CEO的杰克·韦尔奇。
生活中肯定会遇到挫折,会摔跟头,这是我们成长中的必然。成功的人与失败的人的区别在于:成功的人会克服生存、成长中的挫折,会从摔倒的地方爬起来,继续前进;而失败的人则在摔倒的地方自我怜悯,怨天尤人,再也爬不起来,甚至有的失败后再也不敢爬起来。
中国文字中的奥妙非常多,我们姑且妄拆一下“赢”字,也许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赢”由“亡”、“口”和“月”、“贝”、“凡”诸字组成。“亡”是“死亡、失败”的意思,是说我们要达到最终赢利的目的,就难免要经历失败,因此,我们要有“危机意识”。“亡”下为“口”,是指我们要时时“表达”这种危机意识,及时告诫自己“亡”就在“口”边,很容易“病从口入”。“月”在古代通“肉”,指肌体。我们要加强自身修养,要提高本领,这些是避免“亡”、达到“贝”的基础。“贝”是古代货币,可以引申为人生的功名荣誉,是个人价值的体现,所以处于“赢”字的中心位置。“凡”是“总结”的意思,是说我们要想达到“赢”的结果,具备以上要素是通例、是原则。这是一个得到“贝”,最终达到“赢”的完整思维程序。古人造字很讲寓意,就是“赢”得最后胜利,也要先往坏处想,先做好失败的准备,未雨绸缪。
任何企业的发展都要经受市场挫折的磨砺,任何人的成长都要犯几次错误,如同小孩成长中不可能不摔跟头一样。如何正确对待失败,如何正确对待困难,是我们生存的重要一环。而长大、成长是我们的唯一目标,因此,我们绝不能因为摔跟头而踌躇不前。
身处逆境,遭遇挫折时,不要灰心丧气,逃避退缩,要相信,这是上苍对你自身某些缺陷的提醒,用心反思,善于总结,好事就在不远处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