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的人口才好,他们仿佛不知疲倦,总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这样的人固然有其好交往易沟通的优点,可是在交往中抢尽风头,总是不给别人插嘴的机会,像是在唱独角戏,不仅很失礼,也容易招致别人的反感。
要知道,那些真正会交往、拥有许多真心朋友的人,往往是因为他们愿意并且善于做一个倾听者。
杰克森是麦克的朋友圈中最受欢迎的人士之一。他总能受到别人的邀请,经常会有人请他参加各种聚会、共进晚餐、打高尔夫球或网球等。一天晚上,麦克碰巧到一个朋友家参加一次小型社交晚宴。他发现杰克森和一位妙龄女士坐在一个角落里。出于好奇,麦克站在远处注意了一段时间。麦克发现那位妙龄女士一直在说,而杰克森好像一句话也没说。他只是有时微笑一下,点一点头,仅此而已。几小时后,他们起身,谢过晚宴的主人,走了。
第二天,麦克见到杰克森时禁不住问道:“昨天晚上我看见你和宴会里最迷人的那位女士坐在一起。她仿佛完全被你吸引住了,你是怎样抓住她的注意力的?”
“很简单。”杰克森说,“当晚宴主人把她介绍给我时,我只对她说,你的皮肤真漂亮,在冬季也这么迷人,是怎么做的?是在阿卡普尔科晒的,还是在夏威夷晒的?”
“她告诉我,是在夏威夷。夏威夷是一个永远都风景如画的地方。”
“于是我请她给我讲讲那里的故事。”
“我们便找了个安静的小角落,在接下来的两个小时里,她一直在与我谈论夏威夷。”
“今天上午她打电话给我,说很喜欢我陪她的感觉。她说很希望再见到我,觉得我是很有意思的聊天伙伴。不过说实话,我整个晚上都没说过几句话。”
你看出杰克森受欢迎的秘诀了吗?很简单,杰克森只是让对方谈论,而自己只是安静地倾听,让对方敞开心扉,从而赢得好感。
让别人说,并不是因为你插不上嘴,不是你的语言多么笨拙,而是因为在某些情况下,人们需要的往往不是一个见解精辟的策略师,而只是需要一个能听自己倾诉苦水的人。
在劝说别人的时候,与其滔滔不绝地搞“一言堂”,不如采用非交流姿态,认真聆听别人的心声,这样更容易得到对方的响应。
一天晚上,吉米突然接到老同学马丁的电话,马丁在电话里告诉他,自己已经准备了一瓶安眠药,放下电话就吃下去。原来,马丁一直很不幸,几分之差没有考上大学;结婚才两年,妻子又患绝症去世;紧接着,单位大面积裁员,马丁失业;好不容易开了一家餐厅,一场大火又全烧没了……
吉米听到马丁的话一时慌了神,不知该怎样说服他不要自杀,甚至想马上放下电话生出翅膀飞到马丁身边,夺走那瓶安眠药!可是,马丁情绪激动,似乎有无数话想说,吉米只好耐着性子,抑制住恐惧,听他说下去。从昔日的友情,步入生活后的艰辛,到如今面临绝境,马丁娓娓道来。不知不觉中,马丁声泪俱下,情绪得到了宣泄,最后,吉米温柔地说:“马丁,让我去看看你好吗?”
马丁答应了。那一天,马丁放弃了自杀。此后,几乎每天马丁都找吉米倾诉,吉米静静地听,时常鼓励。过了不久,马丁的生活有了好转,精神状态也好了起来。他找到新伴侣结婚那一天,动情地感谢吉米:“如果没有你,不会有我今天的幸福。谢谢!”
吉米从不敢相信,就是因为专心倾听了朋友的倾诉,让朋友排解和宣泄了内心的痛苦,居然救了他的命!改变了他的生活!
可见,想让对方听你的,不妨先去听他说。很多时候人们表达并不是要你接受他们的观点和感情,也并不一定非要得到实质上的回报或补偿,而只是为了宣泄情绪。
如果你给他们表达的机会,他们的情绪就会得到缓解,自尊会得到满足,感觉到自己真的受到了尊重和重视,至于实质结果怎么样,也许都不再那么重要了。
所以,倾听是一种心理上的体贴,是一种真诚的表现,会很容易打动别人的心,增加双方的亲近感。
总之,你得记住,要想成功地说服别人,一定要先对对方有深刻的了解,而了解对方最好的办法就是耐心倾听对方的“唠叨”。下次在试图说服朋友的时候,试着按这一要领做做看,效果一定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