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体育教学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已经从单纯的生物观逐渐向培养学生的思想、意志、品质、智力和能力等人生观、价值观方面转变。学生时期是人生的花季,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
因此,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体育课的有利条件,在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将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寓于体育教学之中,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在增强体质,获得体育知识的同时,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传统的体育教学只注重学生在课堂上表演,而教师则习惯于发号施令,要求全体学生都统一到他所设计的“套中”,其结果事与愿违。
在很多时候,由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变,学生完成工作失败、师生交往的冲突等原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会随课堂气氛的变化而下降。这样就要求教师:
(1)要在体育教师中从以往的“以物为本”转变为“以人为本”,从“生物体育观”转变为“人文体育观”,实现“体育人文精神”与“体育科学精神”的有机配合,实现体育教育对主体性人格的培养,弘扬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意义;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思想品德、言谈举止会使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将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因此,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修养,要严于律己、为人师表,要以良好的师德、精湛的技艺去教育启迪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向心力,从而使学生的思想教育收到最佳效果。
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体育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独特的社会交往活动,更是一种严格规则约束下进行的健康文明的活动。它不仅满足学生好奇、探究、体验,甚至“冒险”的心理。而且是不同动机、不同能力、不同年龄的青少年都可以参与其中。或欣赏、或娱乐、或竞技,找到适合自己的地位而受益。
同时,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遵守规则,按一定的程序认识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辨别是非、尊重事实、弘扬正义,爱憎分明、态度明朗的人格和学生的是非观、正义感。从而让学生体会体育的内涵,达到认识人生、认识社会,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团结协作、奋勇拼拼搏的思想,激发他们的集体荣誉感,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品质
体育是竞争。竞争中难免又失败,有挫折。但这种阻力可以转化为人前进的动力。就体育而言,成功、胜利是暂时的,而失败和挫折是永恒的。它是体现一个人是否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一个人的意志品质既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又是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表现出来的。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有意识的不断给学生出“难题”、设“障碍”、树“对手”,制造挫折的环境,同时通过表演、测试、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向困难和挫折挑战的信念。其间学生或许会受到皮肉之苦、心理冲击,直至产生放弃的念头。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课的进程迅速而恰当地给予学生一定技巧上的帮助,并鼓励学生向困难和挫折挑战的信念,是学生产生不断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培养他们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团队意识
体育竞赛无论是个人项目还是集体项目,都要让学生学会尊重自己和尊重别人。讲究个人行为的规范性和道德性,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行为和道德风尚,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增强团队意识。在运动实践中:
(1)要让学生学会独立的观察、判断,独立的应付突如其来的赛场变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特点、特长,发展个性,培养自主精神和独立人格。
(2)要使学生都置身于一个团队之中,团队胜了,大家分享;团队失利了,大家承担,并进行自省。团队荣我则荣,团队耻我则耻,从而培养学生为集体而战的奉献品质。
要注意课外因素的作用
社会“大气候”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全国“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和素质教育的提高倡,体育对学生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学生在大气候的影响下,也深知作为一个公民应有的职责,力争做“强民”,而不作“弱民”的责任感在他们心中形成。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社会责任感。
总之,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在增强学生的体质、传授体育知识的同时,还要科学的将德育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始终,美国教育学家、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性最本质的特点,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赏。”
实践证明,在愉悦的情绪中,学生更容易接受历史的教诲,他们青春亮丽、活泼开朗,他们有强烈的进取心和求知欲望,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要无私的为他们撑起一片蓝天,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体育锻炼中不断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
13.对中学生进行荣辱观教育
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中学阶段正值人一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具有非常强的可塑性。本文从对荣辱观的认知和体验两个方面阐述如何对中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使学生做到知荣明耻,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
我国是礼仪之邦,历来讲究礼义廉耻忠孝仁爱。但在社会转型时期,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带来了了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同时也形成了价值标准的相对化,从而导致了是非,美丑,善恶的界限在某些方面逐渐淡化。对物质文明的极端追求,导致了现代人对幸福,对人生意义的曲解,虽然物质财富每天都在增长,但快乐却不能同步。马丁·路德曾说过:“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们所受的教育,人们的远见卓识和品格之高下,这才是真正的厉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因此党中央提出进行荣辱观的教育即在构建和谐自我和谐社会。
对中学生进行重塑自我,超越世俗的拘束,抵达精神境界的高度,使中学生极大的增强自我认知,自我重塑,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成就,自我创新,自我发展和自我和谐的能力。
认识美化价值学会做人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创造的宝贵财富,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以儒家为代表的优秀传统道德具有理性的启蒙价值,即“以德教人”的修身治国之道,对当代社会生活和公民道德建设具有借鉴和启迪的价值。学者认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主要是:一仁爱、孝悌;二谦和礼让;三诚信知报;四精忠报国;五克己奉公;六修己慎独;七见礼思义;八勤俭廉朴;九教实宽厚;十勇毅至行。而作为一个个体的人而言,就是你的作为对得起自己,对得起他人,对得起你赖以生存的社会。
从上面的结论道出了一个道理:学会做人就是人生的最高学问。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心理当有这样一个规律:假如你站在一面镜子面前,你笑时镜子里的人也笑,你喊时镜子里的人也喊;也就是说,我们对每个人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往往以同样的方式的反应和回答。说明大多数的人是自己制造出来的友善才会使你的朋友遍天下,使你的品质升华,使你的生命充满欢乐。善待自己,善待他人,生活充满幸福,人应该有爱心。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拥有自己人生中最伟大的财富。你尝试着这样做:从此刻起,你对一切都满怀爱心,你可以爱太阳,因为它温暖着我们的身体;你可以爱雨水,因为它滋润了提供我们食物的大地;你可以爱光明,因为它给我们带来了希望;你可以爱黑夜,因为它让我们看到了闪烁的星辰;你可以迎接快乐;因为它使我们心胸舒畅;你可以接受悲伤,因为它能使我们的灵魂升华;我们要爱自己,只有这样我们才会真正拥有爱。只有拥有爱的人才能付出爱。
树立信念走向成功
要想成功,就必须先帮助自己坚定成功的信念。心理好比是水,因为它多变,不稳定,有潮涌也有潮落,而信念则好比烈火,它炽热的燃烧着,只要控制得好,作用于水一样的心理时,便会产生出如蒸汽般的巨大能量的意志,因而便可完成任何目标。谁让信念之火熊熊地燃烧起来,谁就能掌握成功的金钥匙。全世界的心理学家和科学家都同意一个观点:信念决定一切,关键是你能否运用信念的神秘力量。如何运用这种神奇的力量,科学家们通过有趣的实验得出了结论:人脑就像电脑,你输出问题就等于输入指令,人脑就会自动按照你的指令执行,搜寻所有资料,最后反映出结果。只有用好的问题才可以替换糟糕的问题所带的困扰,只有不断地提出有效问题(认定事物与自己幸福生活之间的点子和意义)就能够得到你想要的答案——幸福生活。
当代教育家陶行之曾经用一句话,精妙地指出了教育的目的,他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因此荣辱观的教育更具现实意义,让青年少年学生从自身做起,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思考上理解,从习惯上培养,从行为上实践;一个具有正确荣辱观的人,一个由无数高尚的人组成的社会,必定是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故“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结合中学生生活实际
荣辱观教育,要适应不同年龄、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要适应不同思想和性格特征的学生,要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寻找荣辱观教育的素材和契机,用学生身边的人和事来教育学生,用事实说话,用事实引导学生的生活。使我们的教育更加科学、细致、有效,这是对中学生进行荣辱观教育的有效途径。
坚持“两个结合”
一是要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正确处理个体与环境的关系。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需要有一个齐抓共管,上下一致,师生联动,整体推进的校园氛围,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用校园文化建设所建立起来的优秀环境和氛围,来影响和带动学生个体的改变与发展。
二是要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机结合,正确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教师作为施教者和组织者,在组织开展荣辱观教育的过程中,起着教育主导的作用。教师的组织能力、教育水平、教育艺术等,不可避免地制约着荣辱观教育的实效。为此,我们一定要把荣辱观教育与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处理好荣辱观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职责。作为教育主阵地的学校,应积极主动地与学生家庭和社会协调统一起来,形成“三位一体”的联动机制,提高教育效果。对中学生开展荣辱观教育,是学校当前乃至于今后一个时期内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内容。所以学校要从“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战略高度来认识荣辱观教育,应当把“八荣八耻”教育,放在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位置。
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需要整个社会“言教”,更需要整个社会“身教”。教师要为人师表。“这是老师说的”,“老师要我们这样”,“老师不准我们这样”。在少年儿童眼里,老师的形象是崇高的,老师的教导是神圣的,老师的话是他们辨是非、分荣辱的标准。在广大青少年眼里,老师往往是他们做人的榜样,老师的一言一行,往往成为他们模仿的对象,对他们的一生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广大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自己在培养青少年成长中肩负的光荣责任,要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生活、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的实际,针对当代青少年的特点和思想品德建设的实际,用富有创造性的鲜活形式,将“八荣八耻”引进课堂,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广大教师要以身作则,以行育人,以德化人,不能在讲台上滔滔不绝,义愤填膺抨击各种丑恶现象,走下讲台却对各种不正之风熟视无睹甚至迎合追逐。
社会是更大的课堂。今天,生活在信息时代、受到各种文化影响的学生,视野更为开阔,思想更为活跃,他们以各种方式更早地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成年人多种多样的活动方式,无不成为他们做事的参考、做人的参照。为学生们我们需要改造成年人的世界,为未来我们需要约束自己的言行。在我们的社会中,只有荣辱有鲜明的观念,是非有清晰的界限,善恶有明确的区分,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知荣明耻,扬荣抑耻,向善而行,健康成长。
14.高年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正处于少年向青年的过渡时期;正是性格由外向转为内向,由注重外部世界转向注重思考、注重精神素质培养的所谓“危险”时期。因为这时期是人生观的奠定和形成时期,它将影响人的一生的成长和发展。
因此,我们在进入高中科学文化学习的同时,认真考虑和探讨人生观的问题是非常有意义而饶有趣味的。
木桦的小说《无名指》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晚,一大学生去听音乐会。舞台上,一位身穿白色连衣裙,表演小提琴独奏的姑娘深深地吸引了他。会后,大学生壮着胆子向姑娘献上了一束鲜花以表钦佩之情。从此,大学生向姑娘不断地大献殷勤。一段时期以后,他以为她也爱上了自己,于是,决定向姑娘表露心迹。
他对姑娘说:“我非常爱你,特别爱你的无名指……”
姑娘愣住了“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