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美产业的扩大,涉足地产业似乎水到渠成,原有的办公条件已经容纳不下那么多员工了,买地盖楼风险又太大。恰好哥哥盖的新恒基二期工程已经完成,黄光裕干脆买下来作为公司总部。
1997年,黄光裕把北京燕莎以北机场辅路一带的新恒基大厦二期工程买下来,装修成五星级写字楼,取名鹏润大厦,成立了鹏润集团,将包括国美电器在内的一些企业收到集团之下。同时,黄光裕新建了鹏润房地产,启动了第一个房地产项目:鹏润家园。鹏润家园2000年完成建筑和配套设施建设。这时的关键是,年底放盘前必须把鹏润地产的名声打出来。
黄光裕向来都是广告炒作的高手,他不太喜欢投入太多在广告上,而是擅长利用项目本身优势做宣传。他宣称这次仍旧是挥泪甩卖,只为了宣传品牌,不为谋利,他还拿出一大批房子按半价有奖销售。当然,场面还和以前彩电降价销售一样,那是相当的壮观。正当大把的银子马上到手时,发生了一件恶性事件。
原来,鹏润集团属下的物业管理公司擅自提高地下停车场的收费标准,造成保安与业主的肢体冲突。业主联合起来成立了业委会,不料在一次业主开会时,五个黑社会分子模样的人冲进来殴打业主,致使多名业主受伤,两名住院。这件事情的直接后果是,房子卖到一半就停了,黄光裕和鹏润集团名声受损。
后来,黄光裕又推出一系列房地产项目,公司的路越走越宽。但把黄光裕推上胡润富豪榜首富宝座的还是他后来的资本运作——借壳上市。
融资上市,这正是国美电器扩张所需。为此,黄光裕组建了鹏泰投资。开始鹏泰投资主要注意力集中在A股市场,但一连串尝试都告失败,黄光裕就把目光转向了香港。那里或许有个人能够帮到自己。这个人就是被香港媒体列为四大恶人,人称“潮州怒汉”的詹培忠。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人对黄光裕人生的转折起着导向作用。
1996年,黄光裕第一次去香港就结识了这个远近闻名的老乡,此时詹培忠刚刚走出监狱,重出江湖。他在香港曾因坐庄操纵股价而入狱。
关于詹培忠,需要说明一下,他最擅长的就是买壳、洗壳、卖壳。经他之手运作过的壳多达20个,他能将只有几分钱的仙股起死回生,江湖人称“金牌壳王”、“仙股医生”,求医者踏破门槛,自然他的手里也握有大量壳资源。
在国内A股市场的节节挫败,让黄光裕想到了这位前辈或许能妙手回春,恰恰詹培忠的手里有一支仙股:京华自动化。这支仙股当时已经跌到谷底,几乎一文不值。
果然名师出高徒,在詹培忠这位名师的悉心点拨之下,徒弟黄光裕悟性很高。对此,老师大加赞赏:“很多事情我一说他就懂。”黄光裕将旗下的地产业务渐渐注入这个空壳中,更名为“中国鹏润”,黄光裕成为京华自动化的控股方,并在地产、物业等优质资产的带动下开始扭亏。2003年7月,再发19%新股融资3790万元。
所有人都以为黄光裕的资本游戏要结束了,以后“中国鹏润”就是稳定的房地产上市公司,但黄光裕告诉大家:游戏才刚刚开始。这个一说就懂的年轻人,完成了他的启蒙老师洗了十几次壳都没有完成的资本奇迹。
为了国美电器的借壳上市,黄光裕做了充分准备:他先成立了“北京鹏润亿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自己拥有100%股权,然后将北京国美的经营性资产、负债和天津、济南、广州、重庆等地共18家子公司94家门店全部股权装入“国美电器”,然后把国美分成A、B两个部分,国美A装的是优质店面,由鹏润亿福持有65%股份,黄光裕直接持有国美电器剩余35%股份。
其实这一招是掩人耳目,实际控股的还是黄光裕一个人。这里的65:35的比例是为了回避商务部关于外商零售企业、外方股份比例必须在65%以下的限制条款。新注册的“北京鹏润亿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除了持有国美电器的股权,没有任何实际业务,之所以变身成为从来没有涉足过的IT高科技产业,是为了借用国内高科技企业免税的优惠政策,回避出售股权需要支付的巨额所得税。
然后,“鹏润亿福”的股份被几经转手,最后由英属维京群岛公司OceanTown买走,名不见经传的OceanTown,转眼成了控制国美电器核心业务的第一大股东(65%)。这样国美A就摇身一变穿上了洋装。待国美重组完成后,中国鹏润停牌15天,黄光裕再以中国鹏润的名义出资83亿港元,把国美A那65%的股份再从OceanTown买回来,从而成为“国美电器”的第一大股东,顺势把中国鹏润更名为国美电器。之后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黄光裕通过两次减持,顺利套现25.69亿港元,将纸面财富变成了真金白银。此后几年,黄光裕靠出售非上市公司股份给上市公司套现135亿元,一度成为胡润套现富豪榜上的头名。
尽管国美店铺本身的固定资产并不多,但凭借多年来建立起的销售渠道的无形价值,被香港资本市场广泛认可和接受。2003年11月国美电器在香港设立分部,迈出了开拓海外市场探索的第一步,同时预示国美电器最终将进入国际市场。
2004年6月国美电器在香港成功上市。为了维持上市地位,黄光裕再次重演拿手好戏,在这轮利好消息刺激下,他把一部分筹码转让给所谓的“公众机构”。2004年9月28日,国美电器在香港首次配售股份,募集资金约12亿港元。
在这场“左手倒右手”的收购游戏中,黄光裕身价一飞冲天。实际上,仅出售国美电器一项就使得他的个人财富超越2003年的首富丁磊。当时就有业内人士慨叹:“在中国的民间企业集团中,像黄光裕这样有坚实产业支撑和丰富财务知识的‘富豪’,还真是第一次出现!”
在“2004百富人气榜暨品牌影响力”评选中,国美电器位居品牌影响力企业第二名。
黄光裕及旗下的国美电器,一直在争议甚至非议中前进。2004年,年仅35岁的黄光裕以104亿资产成为胡润“中国大陆富豪榜”首富,2005年,黄光裕以140亿元蝉联首富。2006年,黄光裕将国美电器整体上市。
有媒体评价:“黄光裕由此完成了最重要的人生蜕变——从喜欢投机的实业家变成了彻头彻尾的资本家。”
事实上,除了这一招精妙的借壳上市外,黄光裕还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大胆改变了中国零售业的众多游戏规则。